北京人说:“春脖子短。”南方来的人觉着这个“脖子”有名无实,冬天刚过去,夏天就来到眼前了。
最激烈的意见是:“哪里会有什么春天,只见起风、起风,成天刮土、刮土,眼睛也睁不开,桌子一天擦一百遍……”
其实,意见里说的景象,不冬不夏,还得承认是春天。不过不像南方的春天,那也的确。褒贬起来着重于春风,也有道理。起初,我也怀念江南的春天,“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这样的名句是些老窖名酒,是色香味俱全的。这四句里没有提到风,风原是看不见的,又无所不在的。江南的春风抚摸大地,像柳丝的飘拂;体贴万物,像细雨的滋润。这才草长,花开,莺飞……
北京的春风真就是刮土吗?后来我有了别样的体会,那是下乡的好处。
我在京西的大山里、京东的山边上,曾数度“春脖子”。背阴的岩下,积雪不管立春、春分,只管冷森森的,没有开化的意。是潭、是溪、是井台还是泉边,凡带水的地方,都坚持着冰块、冰砚、冰溜、冰碴……一夜之间,春风来了。忽然,从塞外的苍苍草原、莽莽沙漠,滚滚而来。从关外扑过山头,漫过山粱,插山沟,灌山口,呜呜吹号,哄哄呼啸,飞沙走石,扑在窗户上,撒拉撤拉,扑在人脸上,如无数的针扎。
轰的一声,是哪里的河冰开裂吧。嘎的一声,是碗口大的病枝刮折了。有天夜间,我住的石头房子的木头架子,格拉拉、格拉拉响起来,晃起来。仿佛冬眠惊醒,伸懒腰,动弹胳臂腿,浑身关节挨个儿格拉拉、格拉拉地松动。
麦苗在霜冰里返青了,山桃在积雪里鼓苞了。清早,着大靸鞋,穿老羊皮背心,使荆条背篓,背带冰碴的羊粪,绕山嘴,上山梁,爬高高的梯田,春风呼哧呼哧地帮助呼哧呼哧的人们,把粪肥抛撒匀净。好不痛快人也。
北国的山民,喜欢力大无穷的好汉。到喜欢得不行时,连捎带来的粗暴也只觉着解气。要不,请想想,柳丝飘拂般的抚摸,细雨滋润般的体贴,又怎么过草原、走沙漠、扑山梁?又怎么踢打得开千里冰封和遍地赖着不走的霜雪?
如果我回到江南,老是乍暖还寒,最难将息,老是牛角淡淡的阳光,牛尾蒙蒙的阴雨,整天好比穿着湿布衫,墙角落里发霉,长蘑菇,有死耗子味儿。
能不怀念北国的春风!
本文作者林斤澜,1950年发表第一个剧本,其主要剧作结集为《布谷》于1957年出版。此后转为写小说、散文。第一部小说集《春雷》于1958年出版,其中的《春雷》和《台湾姑娘》使其崭露头角。还出版有《飞筐》(特写集)、《山里红》(小说集)等。1966~1977年辍笔。文化大革命后发表的第一个短篇力作《竹》曾改编为电影。1981年发表的《头像》获当年全国短篇小说奖。出版的小说集有《满城飞花》、《林斤澜小说选》、《矮凳桥风情》,文论集《小说说小》,散文集《舞伎》等。其小说多取材于北京郊区农村生活和知识分子的遭际,以散文的笔法,着力表现一种特殊的氛围,结构精巧多变。晚近的作品冷峻、深沉、尖刻,被称为“怪味小说”。曾任《北京文学》主编,中国作协北京分会副主席等。
林斤澜的《矮凳桥风情》系列小说,以故乡温州的家乡人和事为题材,融现实生活的变动和民间传说的叙说为一体,描绘了一幅幅梦幻般变化着的温州风俗画面:千里地外都知道有个两三年里就发起来的矮凳桥全国纽扣集散市场,镇上有一条六百家商店三十家饭馆的街道和又绿又蓝非绿非蓝的如幔之溪,从憨憨跑供销扯到空心大好佬讲的黑胡须白胡须憨憨造楼的传说,鱼圆店女店主溪鳗与传说中的美丽水妖互相游移……。林斤澜这些温州风味小说的特征,首先是传说性。这些“并不是作者家乡改革开放的诸人事的实写,而是一种‘当代传说’,它在发生的一刹那已和其他传说一样,成为物换星移、沧海桑田的历史上的又一则故事”。其次是迷幻性,似散非散的旧梦和将信将疑的新梦纠合在一起,亦真亦幻的场面和时远时近的传说搅和在一起,给作品造成了奇异的迷幻境界。然而它却使人不仅能感觉到混沌体的生活和“模糊美”的存在,还能感觉到其中闪烁着的现实与历史双重复合的文化审视和思考,可以触及到中国人文化心理结构深层的某些东西。第三是寓言性,“矮凳桥世界是一个寓言的世界,它讲述着一个关于历史的过去与明天、关于认识过去与明天、关于拯救过去和走向明天的寓言。”
林斤澜同汪曾祺—样,是新时期里少有的专心致志于短篇小说创作且功力深厚的作家。他的小说,以结构和语言见长。就其结构而言,精致缜密而又奇巧多变。情节并不繁复,但往往奇峰突起,跌宕生姿,虚实相生,呈现出反正相符、表里烘托的审美特征。作者在具体组织和裁剪素材时,十分注意主次详略、疏密远近、高低藏露的艺术处理,细节也都精心筛选过。他的作品语言,无论人物的语言还是作者的叙述语言,都很简洁凝练。在《十年十癔》里,“京味”较浓,颇为练达;而《矮凳桥风情》里,则有意融人了温州土话,似更喧腾。林斤澜的作品也的确有点涩,但耐人咀嚼.
1.比较北国春风与南国春风的不同,学习辨证地看问题
2、品析精彩的词句,了解短句的特点及其表现力。
3、理解作者感情,领略自然景物的美。
4、学习先扬后抑的写法。
1、学习先扬后抑的写法。
2、感受语言美、自然景物的美,感受北国春风粗犷、豪壮、领会作者感情。
品析重点句子,感受作者独特的情感。教学方法:讨论式问答式相结合
教学步骤及过程:
一、导入
学习了朱自清的《春》,我们跟作者一起感受了春天的花卉争荣,更让我们领略了一幅南国春天的有形、有味、有声、有情的春风图。今天我们来学习当代作家林斤澜所写的《北国的春风》,看一看南国的春风和北国的春风有哪些不同!作者为什么要独出心裁的称颂给人带来诸多不便,遮天蔽日,飞沙走石,人们对他全无半点好感的北京春天的风沙。
二、朗读课文,圈划生字词
褒贬bāo飘拂fǘ 塞外sài 冰碴chá 耗子hào 乍暖zhà
三、研读课文
本文写北国的春风,作者抒发了对北国春风怎样的感情?作者热爱北国的春风,歌颂了北国春风的品质。
(1)读1、2段:作者一开始就表达了这种感情吗?不是,作者一开始持贬抑的态度。开篇就用北京人的话说“春脖子短”和觉得南方来的人觉得这个“脖子”有名无实,来说明北京春天之短暂,冬夏交接之迅速,人们无法感受“吹面不寒杨柳风”的美好,也无法欣赏百花斗艳的声景,有的只是淡淡的哀愁和心灵的缺憾。
第二段又举出北国春风带给人们的恶感——起风、刮土、让人睁不开眼睛,人们对它恨之入骨、骂之连天,怨声载道,叫苦不迭,似乎北国春风是那么的令人厌恶、令人生畏,令人可恨-——这是抑、抑北国春风。
(2)第3、4段,“我”相对怀念江南的春风,引用诗句“暮春三月,江南……”并运用比喻、拟人的手法对江南春风温馨宜人,滋润万物进行大肆褒扬。与北国的春风形成对比,作者是一味的抑北国春风扬南国的春风吗?不是
(3)第6段突然笔锋一转,用一个设问句,引出了北国春风的另一个方面,引出下文感情的变化,表达自己对北国春风的喜爱和怀念之情。
(4)齐读7、8、9、10段
①作者是怎样来表现北国的春风的特点的?勾画出直接描写春风的句子,体会一下北国的春风有什么特点?
直接描写与间接描写相结合,运用对比(第9、10段)衬托(第6、7段)的手法
教师引导学生体会“一夜之间,春风……如无数针扎”用响亮有力的短句,琅琅上口的对偶、排比句式,用一系列准确的词语,展现了北国春风雄健、宏大、粗犷、苍劲的、难以遏制的气势。
②北国春风来临之后自然界出现了哪些变化?这些冰的家族只有当北国的春风来临了,一夜之间可以使他们降伏:他吹开了冰冻的河流,吹折了残枝病叶,吹醒了冬眠的生命。
人们开始走出温暖的家,“穿着老羊皮背心……把粪肥抛撒匀净”开始春耕了,人们规划着,忙碌着。
象声词的运用“轰的一声”,“嘎的一声”,渲染了氛围,使北国春风的气势更加有声有色。引导学生体会北国春风的巨大威力、气势,欣赏这种并不优雅,并不柔婉的、粗犷的美。
③与朱自清的《春》比较,南国的春风和北国的春风有哪些不同之处?引导学生体会北国风与杨柳风的不同。
归纳:A特点:具有粗犷之美、雄健之美、阳刚之美
B比较:
同样是写春风:朱自清笔下的春风是柔柔的,清新的悦耳的;
林斤澜的笔下的春风则充满力度,充满豪迈之情。
④你更喜欢哪种春风?为什么?
⑤作者为什么能把给人带来诸多不便,遮天蔽日,飞沙走石的春风写得如此之美?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作者认为,北方的春天,尤其是北方的春风虽然“粗暴”却别有一番诗意的美,有毫不逊色于江南春景的另一种美好。抒发了对北国春风无比的深情,歌颂了北国之春的别具一格的“好不痛快人也” ,宛如北方的汉子粗犷、豪放、雄健之美。
(5)第10、11段,作者再次和江南春风作对比,同时调动了视觉、触觉、嗅觉,使江南春天那霉腐湿闷之感更为具体可感,通过对比使北国的春风显得更加可爱,对北国春风的敬意也油然而生,鲜明的表达了自己的态度,达到了扬的目的。抒写了怀念之情
总结:本文不写江南的春天,而写北国的春天;不写北国的春景,只写北国春风。作者从北方与江南春风的对比性议论入手,对北方的春风欲扬先抑;然后酣畅淋漓的描绘北方春风的阳刚之美;最后呼应全文,在对比中强化对北方春风的赞美。
四、写作特点:
1、语言粗犷豪放透出。动词的妙用、短促的句式、排比、反问,使语言富于变化读来抑扬顿挫,富有节奏感。
2、语言形象生动,真切感人。
3、采用了对比烘托和先扬后抑的写法,突出了北国春风的阳刚之美。
师生讨论“春风”及与“春风”有关的成语、诗句,为学习《春风》,对比北国春风的特点做铺垫。
明确:“春风”—— ①春天的风。如“春风送暖”。
②比喻和悦的神色。如“春风满面”。
成语—— ①春风满面(形容人满脸喜色,和蔼舒畅,十分得意的样子)。
②春风得意(形容遇事顺利,心情非常得意、畅快的神态)。
③春风化雨(比喻良好的教育和影响。也用以称颂师长的教诲)。
④春风夏雨(春风和夏雨能够养育万物,故用以比喻及时的教益或帮助)。
⑤如坐春风(比喻受到良师的培育)。
诗句—— ①“春风又绿江南岸”(宋·王安石《船泊瓜洲》)
表示又一个春天来临了,现用来比喻新的政策、措施等所带来的新景象。
②“春风不度玉门关”(唐·王之涣《出塞》)
旧以形容边塞苍凉,现用来比喻某种思想、影响到不了某一地区或单位
五、作业;
1、同样写“春回大地”,《北国的春风》的写法《春》迥然不同,两种写法各有什么好处?
1、在文中的空缺处填上恰当的动词。
草【长】花【开】鸟【飞】
2、第一段中的“春脖子短”中“脖子”的含义是什么?
答:第一段中的春脖子短中脖子的含义是从冬天过渡到夏天的一段时间,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比喻了春天过去得快。
3、划线句A中的“这样”指代什么?这句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色香味”指什么?
答:这样指代“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等诗句。这句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色香味”指从嗅觉、味觉、视觉来感受春天的气息,美妙如老窖名酒。
4、“我”为何怀念北国的春风?
答:因为北国的春风具有粗犷之美,雄健之美,阳刚之美,和充满力量的豪迈之情,所以“我”怀念北国的春风。
5、写出2句含“春”字的古诗。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汉 乐府古辞《长歌行》
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南朝宋谢灵运《登池上楼》
二月湖水清,家家春鸟鸣 唐 盂浩然《春中喜王九相寻》
春草如有情,山中尚含绿唐·李白《金门答苏秀才》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唐·李华《春行即兴》
恰似春风相欺得,夜来吹折数枝花 唐·杜甫《绝句漫兴九首》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宋 王安石《泊船瓜洲》
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 唐·戴叔伦《苏溪亭》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唐·杜甫《春望》
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 唐·杨巨源《城东早春》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宋·黄庭坚《清平乐》
有时三点两点雨,到处十枝五枝花 唐·李山甫《寒食二首》
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宋·辛弃疾《鹧鸪天·代人赋》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唐·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唐·杜甫《春夜喜雨》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唐·韩愈《晚春》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唐·崔护《题都城南庄》
春风贺喜无言语,排比花枝满杏园 唐·赵嘏《喜张沨及第》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唐·韩愈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宋·王安石《元日》
春色恼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栏杆 宋·王安石《春夜》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宋·苏轼《惠崇春江晚景二首》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唐·贺知章《咏柳》
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宋·叶绍翁《游园不值》
杨柳不遮春色断,一枝红杏出墙头 宋·陆游《马上作》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宋·宋祁《玉楼春》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唐·白居易《忆江南》
一春常是雨和风,风雨晴时春已空 宋· 陆游《豆叶黄》
细听春山杜宇啼,一声声是送行诗 宋· 辛弃疾《浣溪沙》
春阴垂野草青青,时有幽花一树明。宋·苏舜钦《淮中晚泊犊头》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唐·王维《春晓》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宋·姜夔《扬州慢》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南唐·李煜《虞美人》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南唐·李煜《虞美人》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宋·朱熹《春日》
朔途际辽海,春思绕轩辕。唐· 沈佺期《送陆侍御馀庆北使》
西妃少女多春思,斜倚彤云尽日吟。唐· 曹唐《小游仙诗》
昔在洛阳年少时,春思每先花乱发。唐·《病中代书奉寄圣俞二十五兄》
当代作家林斤澜老先生,经常活跃在故乡的江南和工作的北京两地之间,对江南春风和北国的春风有着不一样的情怀、感受和认识,在这篇文章里他采用欲扬先抑的手法,通过对比烘托,把自己对北国春风别样的体会和哲思,抒写的淋漓尽致。为我们描绘了北国春风的粗犷豪迈、猛烈迅疾、强劲有力的特点,歌颂了它的勃勃生机,竭力扫尽残冬,催生万物的可贵品质,写出了对春天对生活的热爱之情,表达了对驱散严寒,带来春天的北国春风的无限怀念和深深敬意。
一、欲扬先抑、抒写怀念之情
作者开门见山就用北京人的话说“春脖子短”和南方来的人觉得这个“脖子”有名无实,来说明北京春天时间之短暂,冬夏交接之迅速,人们无法感受“吹面不寒杨柳风”的美好,也无法欣赏“百花争春斗芳菲”的胜景,有的只是淡淡的哀愁和心灵的缺憾。接着用人们争论最激烈的意见:“哪里有什么春天,只是起风、起风,成天的刮土、刮土,眼睛都睁不开,桌子一天擦一百遍……”来贬斥春风的不是,埋怨春风的无情无意,极力诉说春风带给人们的是:遭糕透顶的漫天飞舞的尘土,黄沙飞扬,浑黄的天空,一片茫茫,遮挡了人们前进的视线;呜呜吹号,哄哄呼啸的寒风,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了诸多的不便,好一个北国春风之恶势,人们对它恨之入骨,骂之连天,怨声载道,叫苦不迭,似乎北国的春风是那么的令人厌恶,令人生畏,令人可恨。然而不久,作者在对江南春风温馨宜人,滋润万物进行大肆褒扬时,突然笔锋一转,难道“北京的春风真的就是刮土吗?后来,我有了别样的体会:那是下乡的好处。”用这么一个设问句引出下文感情的变化,表达自己对北国春风的喜爱和怀念之情。当北国还是一片冰天雪地、冷森森、凉飕飕之时,一夜之间,春风忽然来了,从塞外的苍苍草原,莽莽沙漠,滚滚而来,吹开了冰冻的河流 ,吹折了残枝病叶,吹醒了冬眠的生命。麦苗返青了,山桃鼓苞了,勤劳的山民们,背着羊粪,满怀喜悦地把粪肥抛撒在高高的梯田,用宽阔的胸襟,灿烂的笑容,迎接那粗犷豪放、迅猛强劲的春风,甚至连捎带来的粗暴,也令他们觉得解气,好一个北国春风之能势,怎能不令人欣喜,令人怀念呢?
二、对比烘托,突出春风的可爱
本文两处对比非常强烈,一是作者起初无限怀念江南春风,觉得它抚摸大地,像柳丝的吹拂,体贴万物,像细雨的滋润。可后来多次下乡在京西的大山上,“看到积雪不管立春、春分,只管冷森森没有开化的意思”,坚冰顽固地驻守着北方的原野,没有想过要退出舞台。面对这样的坚冰,“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的南方的春风是无可奈何、无济于事的。而北国的春风却以摧枯拉朽的力量、不可遏制的气势,横扫整个北国,吹开了冰冻,吹醒了生命,催生了万物。通过这一对比,北国春风的形象显得尤其可爱。二是作者回想江南的春天与春风,有的只是“乍暖还寒、最难将息”,有的只是“淡淡 的阳光”,“蒙蒙的细雨”。更不用说发霉的墙角散发出的“死耗子味儿”与“能不怀念北国的春风!”形成鲜明对比,让北国的春风显得更加可爱,对北国春风的敬意也油然而生。
三、语言粗犷,透出春风的阳刚之美
《北国的春风》一文语言“粗犷豪放、贮满哲思”。全文散句中夹杂着许多急促的短句,运用一系列动宾短语,巧妙构成了排比与反问,使语言显得变化多姿,错落有致,读来抑扬顿挫,富有节奏感。如:“一夜之间,春风来了,忽然从塞外的苍苍草原,莽莽沙漠,滚滚而来,从关外扑过山头,漫过山梁,插山沟,灌山口,呜呜吹号,哄哄呼啸,飞沙走石,扑在窗户上,撒拉撒拉,扑在人脸上,如无数的针扎。”这句用铺排的手法,辅之以拟人的写法,象声词的烘托,突出了北国春风不可遏制的气势。语言形象生动,真切感人。再如:“要不,请想想,柳丝飘拂般的抚摸,细雨滋润般的体贴,又怎么过草原、走沙漠、扑山梁?又怎么踢打得开千里冰封和遍地赖着不走的霜雪?”这两句反问,将北国山民喜欢春风这种感情表达得充分透彻、淋漓尽致。此外,文中还运用了比喻、拟人、夸张、反复等修辞手法,写景状物极富表现力。读来语言质朴自然,音调铿锵,感情真切,气势宏魄,显示出了一种阳刚之美。
本文发布于:2022-10-24 17:21:2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78/36563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