揠苗助长,先秦时期孟子所著的寓言

更新时间:2022-10-24 14:05:27 阅读: 评论:0

作品赏析

《揠苗助长》的寓言故事告诉人们,客观事物的发展有它自身的生长规律,仅靠良好的愿望和热情是不够的,搞不好其效果适得其反。

文中嘲笑了那些不按客观规律办事,一味求快,反而把事情弄糟的人。它对人们的启示是,任何事物都有自身的发展规律,要办好一件事,就必须遵循它的自然规律,任何人都不能违背。 此文还告知人们一个具体的道理:“欲速则不达”,凡事要按照客观规律循序渐进,稳扎稳打,不可主观冒进,不能好高骛远,靠幻想过日子。

创作背景

《揠苗助长》最早出自《孟子·公孙丑上》,《孟子·公孙丑上》是儒家经典著作《孟子》中的一篇。记录了孟子的一些言行。

作者简介

孟子

孟子(约公元前372年—公元前289年),姬姓,孟氏,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邹国(今山东济宁邹城)人。战国时期著名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地位仅次于孔子,与孔子并称“孔孟”。

宣扬“仁政”,最早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

代表作有《鱼我所欲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富贵不能淫》。

本文发布于:2022-10-24 14:05:2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78/36431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揠苗助长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