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恐怖主义与美国反恐战略分析,博士论文

更新时间:2022-10-24 12:30:02 阅读: 评论:0

内容简介

同时,全球化的深化、科学技术特别是网络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恐怖主义发展成为国际恐怖主义。本文以美国反恐战略为研究角度,详细梳理美国反恐战略对国际恐怖主义的影响,分析其实质是美国全球战略利益的实现,从而为国际反恐合作提出建议,并就我国面临的国际恐怖主义问题提出对策。围绕这一主题,全文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了研究。一、国际恐怖主义泛滥的背景及其新变化冷战结束后,国际背景发生了变化,对国际恐怖主义造成一定影响。这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1、国际格局的巨大变动。首先,国际格局出现了单极化的倾向,美国成为唯一一个超级大国;其次,冷战后,国际格局也同时出现了多极化趋势,日本、俄罗斯、中国等国家迅速发展起来;再次,国际组织的作用日趋加强。2、全球化时代的到来。第一,全球化具体表现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第二,全球化在推进国际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发展的同时,也给国际社会带来很多负面影响。3、民族主义和宗教极端主义泛滥。冷战结束后,民族主义浪潮和宗教极端主义浪潮兴起,致使民族分裂主义、宗教极端主义和国际恐怖主义成为了“三股恶势力”,严重威胁国家主权,危害国际安全。4、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第三次科技革命,尤其是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扩大了人类改造自然的活动领域,推进了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但也形成了一系列棘手的社会问题。在此基础上,国际恐怖主义出现了新的变化。主要表现在:1、国际恐怖主义在组织、袭击目标和影响范围上日益国际化。2、恐怖活动范围逐步扩大,已经成为一个跨地区、全球性的棘手问题。3、手段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残忍。4、在科技迅猛发展的便利条件下,恐怖分子大量使用高科技和新式武器。5、恐怖分子自身也出现本土化、模糊化和分散化的新特征。6、恐怖组织结构逐步发展为“无领袖抵抗”的形式。二、国际恐怖主义对世界安全的威胁国际恐怖主义对世界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1、国际恐怖主义是一种非传统安全问题。首先,非传统安全具有多元性、扩散性、突发性和全球性等特征;其次,非传统安全问题是在全球化迅速发展,国际格局出现重大变动的背景下逐步凸显出来的;再次,是“9·11”事件使人们充分认识到非传统安全问题的严重性。2、国际恐怖主义对世界安全造成的威胁主要体现在:第一,在政治安全方面,威胁了国家主权完整,增加了政府行使主权的成本;第二,在经济安全方面,国际恐怖主义从事大量非法经济犯罪活动,破坏国民经济的正常发展,恐怖袭击对相关国家的旅游业也造成了巨大的影响;第三,在军事安全方面,武器市场的混乱、非常规武器的外流,加强了国际恐怖主义使用超常规手段的破坏性,严重削弱了国家军事力量保卫国土安全的有效性;第四,在信息安全方面,国际恐怖主义利用信息网络技术加强了恐怖袭击的有效性,同时形成了一种新型恐怖主义——信息恐怖主义;第五,在文化安全方面,以民族主义和宗教主义为指导的国际恐怖主义对世界其他文明产生了严重威胁,在此基础上的文化冲突频繁发生。发达国家为了自身利益进行的反恐斗争被恐怖分子利用,引发“文明之争”。三、美国反恐战略对国际恐怖主义的影响冷战时期,美苏争霸使得美国很难为所欲为,反恐策略也主要以被动防守为主。这种情况在冷战结束后发生了变化。1、冷战后美国反恐战略的发展变化。冷战后美国反恐战略进行了调整,但只是在形式上加强了各种反恐怖措施。“9·11”事件后,美国反恐战略发生了巨大转变,不但本土安全被提到了首位,而且布什政府开始利用反恐推进对外战略的全面谋划:第一,以“反恐”为划分标准,试图建立美国主导的“反恐志愿者同盟”。第二,提出了“先发制人”的反恐战略。第三,发动阿富汗和伊拉克两次反恐战争。2、“9·11”事件后美国反恐战略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首先,极端利己主义的反恐双重标准变相助长了国际恐怖主义的泛滥;其次,“以暴制暴”的反恐手段使美国陷入了“越反越恐”的怪圈;再次,美国为了与联合国争夺世界反恐主导权采取的实用主义态度破坏了国际反恐合作的有效开展;最后,“先发制人”反恐战略对国际法提出了挑战,加剧了国际社会动荡。3、美国反恐战略是国际恐怖主义泛滥的重要因素,体现在以下方面:第一,反美恐怖主义日渐增多;第二,美国盟国不断遭殃;第三,加剧了地区冲突,国际社会更加动荡不安;第四,破坏了国际反恐合作的有效进行。四、美国反恐战略的实质:全球战略利益的实现美国反恐战略并不是空中楼阁,而是建立在一定思想基础之上,并为其全球战略利益的实现而服务。1、美国传统思维:浓重意识形态色彩的保守主义。美国例外论和自由主义一直是美国意识形态的基础,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当代美国保守主义思想。2、新保守主义的兴起与美国全球霸权战略。20世纪60年代以后形成的新保守主义经过不断的发展完善,在小布什政府时期达到高峰。“9·11”事件后,布什总统采取了一系列激进的反恐战略,由此逐步形成了“布什主义”。3、反恐过程中美国全球战略利益的逐步实现。美国利用打击国际恐怖主义的借口大肆推行其全球霸权战略,从而实现其经济利益、政治利益和军事利益。五、反思美国反恐战略,推进国际反恐进程要推进国际反恐合作进程,美国的一系列做法必须改进。1、摒弃保守主义思维模式,树立非传统安全观念。正确区分传统安全观和非传统安全观,改变美国一直以来的保守主义思维模式,树立新安全观念,才能有效打击国际恐怖主义。2、科学界定国际恐怖主义,自觉抵制霸权主义干涉。美国肆无忌惮地划分“流氓国家”和“失败国家”,主要利用了国际社会没有明确的关于恐怖主义定义的漏洞。因此,必须尽快就国际恐怖主义内涵达成一致,才能有效地抵制美国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同时,暴力反恐也要慎用。3、发挥联合国的主导作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必须坚持联合国的主导地位,才能建立有效的国际反恐机制。联合国在多年的反恐斗争中做出的有益贡献已经为国际社会所认可。当然,要真正解决国际恐怖主义问题,只有建立新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才是根本。4、加强区域合作机制,促进多边反恐合作。由于国际恐怖主义的全球化特征,仅靠联合国的领导无法快速有效地对其进行防范和打击。因此,世界各国在区域合作兴起的背景之下,建立了众多区域反恐合作机制,其中“上海合作组织”影响力最大、成效最显著。5、我国在国际反恐合作中的地位及应对。我国面临的主要国内恐怖主义威胁就是“东突”问题。要从发展本国经济和加强国际合作两个方面着手,解决“东突”威胁。同时,积极参加国际反恐合作,促进国际安全的进一步发展。本文具有良好的理论和实践意义。首先,本文对系统研究国际恐怖主义有较好的理论意义。目前国际社会关于恐怖主义的研究,尤其是关于国际恐怖主义滋生和泛滥的根本原因的研究一直没有达成广泛认同。本文从美国反恐战略与国际恐怖主义的内在联系着手,对我们正确认识当今国际恐怖主义的现状,认清国际恐怖主义泛滥的一些重要原因,形成独立完善的恐怖主义研究体系,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其次,本文对国际社会有效反恐具有较好的实践意义。美国以反恐为借口大肆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妄图实现其称霸全球的战略野心,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目前国际恐怖主义在全球范围内的日益泛滥,严重危害了世界安全与稳定。因此,更好地认识美国反恐战略与国际恐怖主义的关系,更充分地认识美国反恐战略存在的问题,可以在国际反恐合作中有效抵制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干涉,有效遏制国际恐怖主义泛滥,从而有利于国际社会反恐合作的进一步加深,有利于世界安全与稳定的发展。本论文的创新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本文试图通过对美国冷战后反恐战略的调整变化的分析,找出美国全球战略利益的实现与当今国际恐怖主义泛滥的内在联系,由此有针对性地寻求国际合作反恐的有效途径。第二,通过对美国保守主义,特别是新保守主义思想基础发展变化的分析,详细梳理美国反恐战略的理论发展基础,找到美国打击国际恐怖主义的真正意图,即以反恐为借口实现其全球战略利益。

本文发布于:2022-10-24 12:30:0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78/36368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