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环境日,每年的6月5日

更新时间:2022-10-24 12:23:08 阅读: 评论:0

发展历史

20世纪60年代以来,世界范围内的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日益严重,环境问题和环境保护逐渐为国际社会所关注。

1972年6月5日,联合国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举行第一次人类环境会议,通过了著名的《人类环境宣言》及保护全球环境的“行动计划”,提出“为了这一代和将来世世代代保护和改善环境”的口号。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在全世界范围内研究保护人类环境的会议。

出席会议的113个国家和地区的1300名代表建议将大会开幕日定为“世界环境日”。

中国代表团积极参与了上述宣言的起草工作,并在会上提出了经周恩来总理审定的中国政府关于环境保护的32字方针:“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利用,化害为利,依靠群众,大家动手,保护环境,造福人民。”

同年,第27届联合国大会根据斯德哥尔摩会议的建议,决定成立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并确定每年的6月5日为世界环境日,要求联合国机构和世界各国政府、团体在每年6月5日前后举行保护环境、反对公害的各类活动。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也在这一天发表有关世界环境状况的年度报告。

1972年6月5日~16日,联合国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召开了人类环境会议。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在全世界范围内研究保护人类环境的会议,标志着人类环境意识的觉醒。出席会议的国家有113个,共1300多名代表。除了政府代表团外,还有民间的科学家、学者参加。会议讨论了当代世界的环境问题,制定了对策和措施。会前,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秘书长莫里斯·夫·斯特朗委托58个国家的152位科学界和知识界的知名人士组成了一个大型委员会,由雷内·杜博斯博士任专家顾问小组的组长,为大会起草了一份非正式报告——《只有一个地球》。这次会议提出了响遍世界的环境保护口号:只有一个地球!会议经过12天的讨论交流后,形成并公布了著名的《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宣言》(Declaration of United Nations Conference on Human Environment),简称《人类环境宣言》)和具有109条建议的保护全球环境的“行动计划”,呼吁各国政府和人民为维护和改善人类环境,造福全体人民,造福子孙后代共同努力。

《人类环境宣言》提出7个共同观点和26项共同原则 引导和鼓励全世界人民保护和改善人类环境。《人类环境宣言》规定了人类对环境的权利和义务);呼吁“为了这一代和将来的世世代代而保护和改善环境,已经成为人类一个紧迫的目标”;“这个目标将同争取和平和全世界的经济与社会发展这两个既定的基本目标共同和协调地实现”;“各国政府和人民为维护和改善人类环境,造福全体人民和后代而努力”。会议提出建议将这次大会的开幕日这一天作为“世界环境日”。

2005年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1972年10月,第27届联合国大会通过了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的建议,规定每年的6月5日为“世界环境日”,让世界各国人民永远纪念它。联合国系统和各国政府要在每年的这一天开展各种活动,提醒全世界注意全球环境状况和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危害,强调保护和改善人类环境的重要性。

许多国家、团体和人民群众在“世界环境日”这一天开展各种活动来宣传强调保护和改善人类环境的重要性,同时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发表世界环境状况年度报告书,并采取实际步骤协调人类和环境的关系。世界环境日,象征着全世界人类环境向更美好的阶段发展,标志着世界各国政府积极为保护人类生存环境做出的贡献。它正确地反映了世界各国人民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和态度。1973年1月,联合国大会根据人类环境会议的决议,成立了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设立环境规划理事会(GCEP)和环境基金。环境规划署是常设机构,负责处理联合国在环境方面的日常事务,并作为国际环境活动中心,促进和协调联合国内外的环境保护工作。

设立宗旨

世界环境日1972年6月5日联合国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召开了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会议通过了《人类环境宣言》,并提出将每年的6月5日定为“世界环境日”。同年10月,第27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接受了该建议。世界环境日(World Environment Day),是联合国促进全球环境意识、提高政府对环境问题的注意并采取行动的主要媒介之一。

联合国系统和各国政府,每年都在6月5日的这一天开展各项活动来宣传与强调保护和改善人类环境的重要性。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在每年的年初公布当年的世界环境日主题,并在每年的世界环境日发表环境状况的年度报告书。

地球是人类和其他物种的共同家园,然而由于人类常常采取乱砍滥伐、竭泽而渔等不良发展方式,地球上物种灭绝的速度大大加快。生物多样性丧失的趋势正使生态系统滑向不可恢复的临界点,如果地球生态系统最终发生不可挽回的恶化,人类文明所赖以存在的相对稳定的环境条件将不复存在。

世界环境日的意义在于提醒全世界注意地球状况和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危害。要求联合国系统和各国政府在这一天开展各种活动来强调保护和改善人类环境的重要性。

历届主题

70年代

(WORLD ENVIRONMENT DAY THEMES ):

1974年:只有一个地球(Only one Earth )

1975年:人类居住(Human Settlements)

1976年:水,生命的重要源泉(Water: Vital Resource for Life)

1977年:关注臭氧层破坏、水土流失、土壤退化和滥伐森林

(Ozone Layer Environmental Concern; Lands Loss and Soil Degradation;Firewood)

1978年:没有破坏的发展(Development Without Destruction)

1979年:为了儿童的未来--没有破坏的发展(Only One Future for Our Children - Development Without

Destruction)

80年代

1980年:新的十年,新的挑战--没有破坏的发展(A New Challenge for the New Decade: Development Without Destruction)

1981年:保护地下水和人类食物链,防治有毒化学品污染(Ground Water; Toxic Chemicals in Human Food Chains and Environmental Economics)

世界环境日标志1982年:纪念斯德哥尔摩人类环境会议10周年--提高环保境识 Ten Years After Stockholm (Renewal of Environmental Concerns)

1983年:管理和处置有害废弃物,防治酸雨破坏和提高能源利用率(Managing and Disposing Hazardous Waste: Acid Rain and Energy)

1984年:沙漠化(Dertification)

1985年:青年、人口、环境(Youth: Population and the Environment)

1986年:环境与和平(A Tree for Peace)

1987年:环境与居住(Environment and Shelter: More Than A Roof)

1988年:保护环境、持续发展、公众参与(When People Put the Environment First, Development Will Last)

1989年:警惕全球变暖(Global Warming; Global Warning)

90年代

1990年:儿童与环境(Children and the Environment)

1991年:气候变化--需要全球合作(Climate Change. Need for Global Partnership)

1992年:只有一个地球--关心与共享(Only One Earth, Care and Share)

1993年:贫穷与环境--摆脱恶性循环(Poverty and the Environment - Breaking the Vicious Circle)

1994年:同一个地球,同一个家庭(One Earth One Family)

1995年:各国人民联合起来,创造更加美好的世界( We the Peoples: United for the Global Environment)

1996年:我们的地球、居住地、家园(Our Earth, Our Habitat, Our Home)

1997年:为了地球上的生命(For Life on Earth)

1998年:为了地球的生命,拯救我们的海洋(For Life on Earth - Save Our Seas)

1999年:拯救地球就是拯救未来(Our Earth - Our Future - Just Save It!)

21世纪

2000年:环境千年,行动起来(2000 The Environment Millennium - Time to Act)

2001年:世间万物,生命之网(Connect with the World Wide Web of life)

2002年:让地球充满生机(Give Earth a Chance)

2003年:水--二十亿人生于它!二十亿人生命之所系!(Water - Two Billion People are Dying for It!)

2004年:海洋存亡,匹夫有责(Wanted! Seas and Oceans——Dead or Alive? )

2005年:营造绿色城市,呵护地球家园!(Green Cities---Plan for the Planet)

中国主题:人人参与 创建绿色家园

2006年:莫使旱地变为沙漠(Derts and Dertification——Don't Dert Drylands!)

中国主题:生态安全与环境友好型社会

2007年:冰川消融,后果堪忧 (Melting Ice——a Hot Topic?)

2006年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中国主题:污染减排与环境友好型社会

2008年:促进低碳经济(Kick the Habit!Towards a Low Carbon Economy)

中国主题:绿色奥运与环境友好型社会

2009年:地球需要你:团结起来应对气候变化(Your Planet Needs You-UNite to Combat Climate Change)

中国主题:减少污染——行动起来

2010年:多样的物种,唯一的地球,共同的未来(Many Species. One Planet. One Future)

中国主题:低碳减排·绿色生活

2011年:森林:大自然为您效劳(Forests:Nature at Your Service)

中国主题:共建生态文明,共享绿色未来

2012年:绿色经济:你参与了吗?(Green Economy: Does it include you?)

中国主题:绿色消费,你行动了吗?

2013年:思前,食后,厉行节约(think eat save )

中国主题:同呼吸,共奋斗

2014年:提高你的呼声,而不是海平面(Rai your voice not the a level)

中国主题:向污染宣战

2015年:可持续消费和生产

中国主题:践行绿色生活

2016年:为生命呐喊

中国主题:改善环境质量,推动绿色发展

2017年:人与自然,相联相生(Connecting People to Nature)

中国主题: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2018年:塑战速决(Beat Plastic Pollution)

中国主题: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

2019年:蓝天保卫战,我是行动者(Beat Air Pollution)

2020年-中国主题:继续沿用“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生态环境部2020年5月9日环办宣教函〔2020〕226号)

2021:生态系统修复

中国主题: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2022年:

中国主题:共建清洁美丽世界

历届主办城市

80年代

1987 –内罗毕,肯尼亚

1988 –曼谷,泰国

1989 –布鲁塞尔,比利时

90年代

1990 – 墨西哥城,墨西哥

1991 –斯德哥尔摩,瑞典

1992 – 里约热内卢,巴西

1993 – 北京,中国

1994 – 伦敦,英国

1995 – 比勒陀利亚,南非

1996 – 伊斯坦布尔,土耳其

1997 – 汉城,韩国

1998 – 莫斯科,俄罗斯

1999 – 东京,日本

21世纪

世界环境日2000 – 阿德莱德,澳大利亚

2001 –都灵,意大利以及哈瓦那,古巴

2002 –深圳,中国

2003 –贝鲁特,黎巴嫩

2004 – 巴塞罗那,西班牙

2005 – 旧金山,美国

2006 –阿尔及尔,阿尔及利亚

世界环境日 2008主题2007 – 特罗瑟姆,挪威2008 –惠灵顿,新西兰2009 – 墨西哥城,墨西哥2010 –基加利,卢旺达

2011 –新德里和孟买,印度

2012 – 里约热内卢,巴西

2013 –蒙古国

2014 – 巴巴多斯

2015 – 意大利

2016–安哥拉

2017–加拿大

2018–印度

2019-杭州,中国

2020-哥伦比亚

历年创意活动

2022年

2022年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为传播生态文明理念,讲好中国生态环保故事,在中国文联指导下,中国书协策划举办的主题创作书法系列展一一“美丽中国”篇在线上开展。

2022年6月,上海交通大学与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UNIDO)合作,面向全球正式发出“集贤令”,寻找并推广绿色低碳技术和碳中和的“最优解”。

2022年6月消息,北京市朝阳区生态环境局创新宣传形式,围绕“共建清洁美丽世界”主题,开展云端论坛、知识竞答、趣味环保测试等线上活动,营造人人参与、人人行动、人人宣传的社会氛围。

2022年6月5日是第51个世界环境日。中国太保根植责任基因,发挥主业优势,积极投身生态文明建设,加快推动ESG理念融入负债端、投资端以及自身运营端等多个维度,聚焦绿色保险、绿色投资、绿色运营、绿色公益等方方面面,完善服务绿色发展长效机制,强化绿色金融产品创新,以实际行动为绿色发展持续注入强劲动能,全面助力国家双碳目标实现。

2022年6月5日,国际金融论坛(IFF)宣布启动第三届“IFF全球绿色金融奖”,主题为“全球绿色金融实践与创新”。

2021年

2021年世界环境日,“联合国生态系统恢复十年(2021年-2030年)”倡议将正式启动。

2021年6月3日,“生态系统恢复和食物可持续生产与消费”世界环境日专题对话会在北京通过线上和线下方式举行。

本次对话会由联合国环境署实施的欧盟转型-亚洲区域政策宣传项目主办,中科院地理资源所、中国绿发会良食基金、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支持协办。

2021年6月5日,生态环境部、中央文明办、青海省人民政府在青海举办2021年六五环境日国家主场活动。

2019年

2019年5月31日生态环境部发布2019年六五环境日主题宣传片之一《打赢蓝天保卫战》。

2018年

2018年6月2日,由生态环境部宣传教育司、联合国环境署驻华代表处、北京市环保局、中国消费者协会联合主办的世界环境日环境艺术作品展览在北京举行。

2014年

联合国在2014年世界环境日(6月5日)首次在线发布公益动画短片《绿》,旨在环境日之际引发公众对绿色消费的思考。

《绿》短片由导演杜家毅执导,知名演员、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中国亲善大使周迅献声,号召公众在日常点滴中改变我们的消费方式和生活习惯,通过自身行为在最大程度上低碳减排,以应对当今世界面临的前所未有的气候变化及大规模城市化带来的挑战。

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署长海伦·克拉克,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主席拉金德拉·帕乔里,联合国和平使者郎朗,联合国世界环境日环保公益大使、百度公司董事长李彦宏等对这场世界环境日的绿色行动纷纷表示支持,并录制宣传视频,呼吁公众无论身处何处,都要为造福世界、创造更负责任的未来共同努力。

本次公益动画短片的制作资金来自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和香港各界妇女联合协进会与联合国合作的项目,旨在社区层面提升绿色消费意识。《绿》是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在华发布的首个公益动画短片,未来关注不同环保议题的更多动画公益短片将陆续推出。

2013年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确定2013年世界环境日主题为“思前,食后,厉行节约(THINK.EAT.SAVE)”,旨在倡导反对粮食浪费,减少耗粮足迹和碳排放,使人们意识到粮食消耗方式对环境产生的影响。

中国主题为“同呼吸 共奋斗”,旨在释放和传递建设美丽中国人人共享、人人有责的信息,倡导在一片蓝天下生活、呼吸的每一个公民都应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的理念,切实履行好呵护环境的责任,自觉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增强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养成健康合理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激发全社会持久的环保热情,为改善空气质量、实现天蓝、地绿、水净的美丽中国而奋斗。

2012年

世界环境日6月5日是第41个“世界环境日”,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绿色经济,你参与了吗?”而中国的主题为“绿色消费,你行动了吗?”

“菜篮子”、购物袋重返我们的生活,“无氟”、“无磷”日渐成为商品销售的卖点,小排量汽车被越来越多家庭青睐,节能家电可获政府补贴……“绿色消费”正在主观、客观地影响着中国百姓的生活。

多项举措利好绿色消费

每年6月5日,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都会选择一个成员国举行“世界环境日”的纪念活动。活动上,会发表《环境现状的年度报告书》及表彰“全球500佳”,并根据当年的世界主要环境问题及环境热点,有针对性地制定每年的“世界环境日”主题。“世界环境日”中国的主题为“绿色消费,你行动了吗?”

中国消费者对绿色消费已经不再陌生,而涉及国计民生的绿色消费也正在改变着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国家推出一系列利好绿色消费的相关政策,对百姓的日常生活都有着不小的影响。

2011年

世界环境日2011年“六·五”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共建生态文明,共享绿色未来”。主题旨在唤起社会公众对环境与发展关系的清醒认识和自觉行动,强调生态文明、绿色发展理念和公众参与,号召全社会行动起来为可持续发展之路做出贡献。

联合国环境署确定世界环境日主题是“森林:大自然为您效劳(forest:nature for your rvice)”,旨在配合联合国国际森林年,强调森林的生态价值,提高人们森林保护意识。中国主题在呼应世界主题保护森林和呵护绿色家园的同时,更加强调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呼吁人人行动起来,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共创绿色未来。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国共产党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立足经济快速增长过程中资源环境代价过大的严峻现实而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和战略任务。生态文明建设是全社会共同参与、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崇高事业,建设生态文明需要我们重新定位人与自然的关系,使经济社会发展逐步实现绿色转型。实现绿色转型需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强环境治理和生态建设,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每一个公民、每一个家庭都成为宣传者、实践者、推动者,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2010年

中国——为庆祝“六·五世界环境日”,以“低碳减排,绿色生活”为主题的“2010高校环保艺术节”在北京举行,以环保材料和生活回收物品为原材料的艺术作品,构思巧妙,充分体现了世界环境日的中国主题。本次活动由环境保护部宣传教育司指导,中国环境文化促进会和环 保部宣教中心支持,从去年年底开始至今,共征集到100余位新锐艺术家和高校艺术院系大学生的300多件作品。

欧洲的主要庆祝活动在瑞士的日内瓦、阿塞拜疆的巴库和意大利的热那亚等地举行。此外,欧洲其他地方也将举行一系列相关活动,包括在瑞典艾斯基斯图那举行杂技和诗歌大赛,在法国巴黎放映名为《视觉电报》的系列环保影片等。意大利最大的都灵环保电影节,将展示30多部关于环境问题的纪录片和短片。鼓励全球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北美地区,庆祝活动主办城市匹兹堡举行130多场活动,包括水问题全国会议、环境艺术节、以及节水大赛,将决出4月至6月节水量最多的社区。

南美洲——6月8-14日,环境署亲善大使吉赛儿·邦臣将在南美洲举行的圣保罗时装周上宣传环境日。她还拍摄了一个公益广告,于6月5日发布。

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区域最重要的活动,就是在海地举办的环境日庆祝活动,届时将发布《海地全球环境展望》报告。

非洲——从喀麦隆到莫桑比克,非洲各地将举行植树、清理沙滩、诗歌大赛等活动。

西亚地区,在巴林,知名诗人和歌唱家将聚集在一起,歌唱并讨论环境与生物多样性。

“10:10”活动是一项呼吁在一年时间内减少10%的碳的排放的全球活动,相关活动在加纳、德国、爱尔兰、法国和美国各大城市都有开展。

2009年

悉尼“穿戴蓝色”活动——2009年6月5日,在澳大利亚悉尼,人们手持充气的地球模型参加名为“穿戴蓝色”的世界环境日纪念活动。当天是第38个世界环境日,主题为“你的星球需要你,联合起来应对气候变化”。

墨西哥北极熊的节日——2009年6月4日,在墨西哥金塔纳罗奥州海滨城市坎昆,绿色和平组织环保主义者扮成北极熊的模样游行,呼吁国际社会采取措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尚德高海拔阳光行动——世界环境日,在青海考察的尚德董事长施正荣特意致电珠穆朗玛峰山麓西藏巴松完小扎西校长,关心该校师生的工作、学习和住宿情况。扎西校长向施正荣博士反映,尚德赞助的2.5千瓦的光伏电站为学校师生带来了光明,原有办公室、教室和寝室等总共31间,将扩建到59间,白天要保证计算机课的6台电脑供电,晚上要保证300多名师生学习、生活用电,学校扩容将出现较大的电力短缺,如今晚上还需要一台柴油发电机供电。施正荣博士表示,尚德将继续支援高海拔地区绿色电力,不日将送阳光上西藏。施正荣董事长还在同一天致电世界最高海拔中学定日中学校长次平,表示继续支持高海拔地区孩子们良好的成长环境,在该校长期设立尚德绿色奖学金。尚德为世界高海拔地区赠送光伏产品,赞助世界最高海拔小学巴松完小、世界最高海拔中学定日中学、世界最高海拔村庄“堆村”,为高海拔地区带来绿色光明,也带来了中国光伏产业的高海拔影响力。

美的“美的一天”活动——由中华环保联合会发起主办、21CN承办、美的环境电器支持的“美的一天”大型环保公益活动正式启动。该项环保活动号召在6月5日“世界环境日”当天,“少开一天空调,多用一天风扇”,度过“美的一天”。并倡导在整个夏季期间,每星期五关闭空调使用风扇,或者将空调温度调整到26度以上。“美的一天”活动网络平台也正式上线,可以通过此网络平台参与“绿色使者”评选,最终的“绿色使者人气王”将获得4999元的现金大奖,每周网络人气最高的前50名可获得美的电风扇一台。

PPR《家园》(Home)纪录片——作为营销的一大主题,环保如今在奢侈品行业十分热门。YSL 所属的PPR 集团特别为世界环境日投拍了一部名叫《家园》(Home)的纪录片。整部影片完全在空中拍摄,著名航空摄影家Yann Arthus-Bertrand带领观众环绕地球,见识各式各样的美丽地形——沿着蜿蜒的水流和公路,观众能看见地球的全貌,并了解到这个星球上的居民是如何肆意对待自己的家园。该片将在6 月上映,与此同时,Yves SaintLaurent 也会配合推出特别产品,并免费向顾客发送该片的DVD光盘。

2008年

印度沙雕艺术家“北极熊”——6月3日,在印度东部奥里萨邦的布里海滩,印度沙雕艺术家帕特奈克为他的沙雕做最后的修饰。该沙雕以一只皮鞋踩在北极熊身上为造型,寓意皮革工业会破坏环境。帕特奈克是为迎接6月5日世界环境日而进行此项创作的。

2007年

墨西哥市长骑自行车——4月2日,为在墨西哥城推广使用自行车,墨西哥首都墨西哥城市长马塞洛·埃夫拉德带头骑自行车上班。汽车的普遍使用是导致温室气体大量排放的重要原因。此举也是为了迎接世界环境日的到来。

菲律宾绿色婚礼——2月14日,在菲律宾的普林塞萨港,刚刚参加完集体婚礼的新人从他们种植在沙滩上的树苗旁走过。当天是情人节,一个由百对新人参加的环保集体婚礼在这里举行。新人们在沙滩上种植了红树。

“诺亚方舟”——5月30日,为了迎接即将到来的世界环境日,志愿者打造了新“诺亚方舟”伫立在土耳其亚拉腊山上。

戴口罩的民族英雄——6月5日世界环境日,环保主义者竟给阿尔巴尼亚民族英雄雕像戴上了口罩。

2006年

金枪鱼全都哪里去了——6月15日,在西班牙巴利阿里群岛附近海域,两名绿色和平组织成员手举写有“金枪鱼全都哪儿去了”的条幅潜入水下,以呼吁人们关注并保护日渐稀少的金枪鱼。

布鲁塞尔科普游园——6月4日,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为迎接6月5日“世界环境日”的到来,布鲁塞尔市政府在五十年宫公园内举行大型科普游园活动,利用制作鸟巢、观察动植物生长、感受太阳能和风能等各种活动,鼓励孩子们感受自然,增长科普知识,增强环保意识。

2005年

巨大的水龙头——6月5日,在巴西里约热内卢的巨型耶稣雕像前,世界自然保护基金会成员竖起一个巨型水龙头模型,以纪念第34个世界环境日。当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营造绿色城市、呵护地球家园”。

伦敦新能源展——6月5日,在英国首都伦敦,当天是第34个“世界环境日”,主题是“营造绿色城市、呵护地球家园”。一些倡导绿色生活的组织和个人在伦敦市格林尼治公园摆出太阳能电池等绿色生活的元素,引导人们认识新能源并呼吁共创绿色家园。

各国举措

中国

2014年10月28日,湖北省环保厅召开“向污染宣战”三大行动的新闻发布会,三大行动开展以来,湖北共出动环境执法人员10.25万余人次,检查企业2.38万家次,限期治理污染企业1526家,责令停产、关闭重污染企业895家,开出单笔100万元的罚单。

冰川消融影响

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将2007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确定为“冰川消融,后果堪忧”。

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为了提高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1972年6月5日,联合国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举行首次人类环境会议,通过了著名的《人类环境宣言》及保护全球环境的“行动计划”。同年10月,第27届联大根据斯德哥尔摩会议的建议,决定成立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并正式将6月5日定为“世界环境日”。从1974年起,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每年都为世界环境日确立一个主题,并展开相关的宣传活动。

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大量温室气体排放造成地球气温不断增高。根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提供的资料,从18世纪中叶工业革命至今,全球平均气温增高了0.75摄氏度。

全球气候变暖,导致了冰川融化、冰盖缩小、冰架断裂。德国研究人员曾指出,全世界还有约16万处冰川,而它们正快速消融。比如,欧洲阿尔卑斯山的冰川面积比19世纪中叶缩小了三分之一,体积减少了一半;非洲最高山乞力马扎罗山的冰川,从1912年至今,其山顶的冰冠缩小了80%。冰川的消融使上述地区的永冻土层丧失了“粘合剂”的功能,致使山崩和泥石流频发。

另外,气象观测发现,过去几十年,北极永久海冰在减少,冰川和冻土在融化。欧洲航天局专家根据卫星图片分析后发现,2006年夏季,欧洲北部至北冰洋区域大约5%至10%的永冻冰开始松动融化。此外,南极在过去十几年里也有三大部分的冰架坍塌,而缺乏冰架支撑的冰川活动显著加速,冰层也随之变薄。

冰川融化导致海平面升高,较低地势的海岛及海洋沿岸城市就会面临被淹没的危险。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曾发布气候评估报告指出,如果全球平均气温的升高按如今状况持续千年的话,会最终导致格陵兰冰盖的完全融化,进而导致海平面升高约7米。更可怕的是,如果南极冰盖全部融化,全球海平面将升高60米,给地球造成的灾难将是毁灭性的。

地球变暖是造成冰川消融的重要因素,世界各国有共同的义务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但发达国家应发挥更大的作用,率先承诺减排义务,帮助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能力,从根本上扭转地球变暖的趋势,保护人类的共同家园。

为呼应这一主题,结合中国环境保护的中心任务和重点工作,展示中国政府和人民减少污染物排放、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决心和行动。

中国政府在经济社会“十一五”发展规划中提出要实现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的目标,并将这一约束性指标层层分解、落实到各级政府各相关行业。当前,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工作力度明显加大,约束性指标的导向作用开始显现。推动污染减排、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不仅需要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加大工作力度,而且需要取得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支持,动员最广泛社会力量踊跃参与。将“污染减排与环境友好型社会”确定为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旨在加大宣传力度,鼓励公众参与,充分发挥社会各界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减少污染物排放、与环境友好相处成为每个单位、每个企业、每个社会成员的自觉行动。

各地节日行动

宣传活动2006年1月12日,葡萄牙首都里斯本东北407公里以外的山谷中伫立着一排风力发电机。风能是可再生、无污染的清洁能源,世界上很多国家已经将其作为一种成熟的清洁能源进行商业化开发,被人们誉为“绿色电力”。

2007年2月14日,在菲律宾的普林塞萨港,百队新人们在沙滩上种植了红树。

2007年2月27日,澳大利亚悉尼的电器推销员戴夫·埃雷特手举一只旧式白炽灯泡和一只新型节能灯泡。由于新型节能灯可以节约更多资源,政府提倡用它取代旧式白炽灯泡。

2007年3月31日晚,澳大利亚的悉尼歌剧院熄灭主体灯光。当晚19时30分开始,悉尼市数万户商家和居民集体断电一小时,以引起人们对温室气体排放导致全球变暖的关注。

2007年5月30日,志愿者打造的新“诺亚方舟”伫立在土耳其亚拉腊山上它引起人们的深思:如果我们继续破坏地球,当最终的灾难到来,还有谁能将人类拯救?

环境恶化、气候突变、冰川消融、海面上升……这些并不只是少数人才应该担忧的问题,地球家园与我们每一个人息息相关。在环境问题日益严峻的今天,我们是否应该静下心来想一想,还能做些什么以拯救地球和我们自身?

十大环境问题

当前,威胁人类生存的十大环境问题是:

(一)全球气候变暖

世界环境日由于人口的增加和人类生产活动的规模越来越大,向大气释放的二氧化碳(CO2)、甲烷(CH4)、一氧化二氮(N2O)、氯氟碳化合物(CFC)、四氯化碳(CCl4)、一氧化碳(CO)等温室气体不断增加,导致大气的组成发生变化。大气质量受到影响,气候有逐渐变暖的趋势。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将会对全球产生各种不同的影响,较高的温度可使极地冰川融化,海平面每10年将升高6厘米,因而将使一些海岸地区被淹没。全球变暖也可能影响到降雨和大气环流的变化,使气候反常,易造成旱涝灾害,这些都可能导致生态系统发生变化和破坏,全球气候变化将对人类生活产生一系列重大影响。

(二)臭氧层的耗损与破坏

南极上空的臭氧层空洞在离地球表面10~50千米的大气平流层中集中了地球上90%的臭氧气体,在离地面25千米处臭氧浓度最大,形成了厚度约为3毫米的臭氧集中层,称为臭氧层。它能吸收太阳的紫外线,以保护地球上的生命免遭过量紫外线的伤害,并将能量贮存在上层大气,起到调节气候的作用。但臭氧层是一个很脆弱的大气层,如果进入一些破坏臭氧的气体,它们就会和臭氧发生化学作用,臭氧层就会遭到破坏。臭氧层被破坏,将使地面受到紫外线辐射的强度增加,给地球上的生命带来很大的危害。研究表明,紫外线辐射能破坏生物蛋白质和基因物质脱氧核糖核酸,造成细胞死亡;使人类皮肤癌发病率增高;伤害眼睛,导致白内障而使眼睛失明;抑制植物如大豆、瓜类、蔬菜等的生长,并穿透10米深的水层,杀死浮游生物和微生物,从而危及水中生物的食物链和自由氧的来源,影响生态平衡和水体的自净能力。

(三)生物多样性减少

世界环境日《生物多样性公约》指出,生物多样性“是指所有来源的形形色色的生物体,这些来源包括陆地、海洋和其他水生生态系统及其所构成的生态综合体;它包括物种内部、物种之间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在漫长的生物进化过程中会产生一些新的物种,同时,随着生态环境条件的变化,也会使一些物种消失。所以说,生物多样性是在不断变化的。近百年来,由于人口的急剧增加和人类对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加之环境污染等原因,地球上的各种生物及其生态系统受到了极大的冲击,生物多样性也受到了很大的损害。有关学者估计,世界上每年至少有5万种生物物种灭绝,平均每天灭绝的物种达140个,估计到21世纪初,全世界野生生物的损失可达其总数的15%~30%。在中国,由于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压力,对生物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和破坏,生物多样性所遭受的损失也非常严重,大约已有200个物种已经灭绝;估计约有5000种植物已处于濒危状态,这些约占中国高等植物总数的20%;大约还有398种脊椎动物也处在濒危状态,约占中国脊椎动物总数的7.7%左右。因此,保护和拯救生物多样性以及这些生物赖以生存的生活条件,同样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任务。

(四)酸雨蔓延

森林锐减酸雨是指大气降水中酸碱度(PH值)低于5.6的雨、雪或其他形式的降水。这是大气污染的一种表现。酸雨对人类环境的影响是多方面的。酸雨降落到河流、湖泊中,会妨碍水中鱼、虾的成长,以致鱼虾减少或绝迹;酸雨还导致土壤酸化,破坏土壤的营养,使土壤贫瘠化,危害植物的生长,造成作物减产,危害森林的生长。此外,酸雨还腐蚀建筑材料,有关资料说明,近十几年来,酸雨地区的一些古迹特别是石刻、石雕或铜塑像的损坏超过以往百年以上,甚至千年以上。世界已有三大酸雨区。中国华南酸雨区是唯一尚未治理的。

(五)森林锐减

土地荒漠化在今天的地球上,我们的绿色屏障——森林正以平均每年4000平方公里的速度消失。森林的减少使其涵养水源的功能受到破坏,造成了物种的减少和水土流失,对二氧化碳的吸收减少进而又加剧了温室效应。

(六)土地荒漠化

全球陆地面积占60%,其中沙漠和沙漠化面积29%。每年有600万公顷的土地变成沙漠。经济损失每年423亿美元。全球共有干旱、半干旱土地50亿公顷,其中33亿遭到荒漠化威胁。致使每年有600万公顷的农田、900万公顷的牧区失去生产力。人类文明的摇篮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流域,已由沃土变成荒漠。中国的黄河流域,水土流失亦十分严重。

(七)大气污染

世界环境日大气污染的主要因子为悬浮颗粒物、一氧化碳、臭氧、二氧化碳、氮氧化物、铅等。大气污染导致每年有30-70万人因烟尘污染提前死亡,2500万的儿童患慢性喉炎,400-700万的农村妇女儿童受害。

(八)水污染

水是我们日常最需要,也是接触最多的物质之一,然而就是水如今也成了危险品。

(九)海洋污染

水污染人类活动使近海区的氮和磷增加50%-200%;过量营养物导致沿海藻类大量生长;波罗的海、北海、黑海、东中国海(东海)等出现赤潮。海洋污染导致赤潮频繁发生,破坏了红树林、珊瑚礁、海草,使近海鱼虾锐减,渔业损失惨重。

(十)危险性废物越境转移

危险性废物是指除放射性废物以外,具有化学活性或毒性、爆炸性、腐蚀性和其他对人类生存环境存在具有害特性的废物。美国在资源保护与回收法中规定,所谓危险废物是指一种固体废物和几种固体的混合物,因其数量和浓度较高,可能造成或导致人类死亡,或引起严重的难以治愈疾病或致残的废物。

本文发布于:2022-10-24 12:23:0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78/36363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上一篇:何家泌
标签:世界环境日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