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情劳模

更新时间:2022-10-24 05:06:30 阅读: 评论:0

由来

“儿子早产,老婆为护理儿子一直没有出院。为了大运安保工作,年轻的交警父亲孙震没有向领导汇报此事,也没有为此请假去照顾老婆。大运开幕当天上午,出生68天的儿子夭折,同事知晓后汇报给领导,领导随后电令他回家照顾老婆。他却依旧以工作为重,化悲痛为力量完成任务。”最近两天,这条微博在网络上走红,这名父亲的行为却备受网友质疑,认为他工作尽职尽责没错,但他不是一个尽职的好父亲。

孙震因此也被网友称为悲情劳模。

背后故事

大运安保之星孙震坚守岗位微博以最直观的方式展现了“大运安保之星”这种政治光环背后的真实,让人们得以感受到一个年轻父亲丧子后的伤痛、自责和悔恨。只要看看孙震的微博就会知道,他其实并不像媒体宣传的那样伟大,也并不想做一个“崇高”的人;再看看孙震妻子的微博,人们就能进一步确定,她的丈夫从来都不是一个泯灭了人性的悲情英雄,他只是“被劳模”、“被崇高”了———据她2011年8月4日发布的一条微博,孙震被要求从8月5日起开始实行“定人定岗制”,每个人的工作时间延长至12小时,其余时间要在大队待命。这些零星但真实的信息,解释了诸如“孙震为何不回家”的疑问,也将那些被刻意塑造的模范还原为有血有肉的普通人。

2011年6月初,重庆市“唱读讲传”进京演出团出发之前,成员易如国90多岁的母亲不幸去世,按理说他应该在家料理老人后事,但他硬是忍住悲伤,匆匆将母亲遗体送上灵车,然后掉头坐上了开往北京的火车,坚强地完成了演唱红歌的任务。

观点

在引导社会主流价值观的过程中,公众确实需要道德楷模,并从这些人的身上汲取榜样的力量。但是,将一个破碎家庭的悲剧不合时宜地拔高,并以此彰显某项活动如何得到了百姓支持,却让人后背发凉。人们需要榜样,但绝对不是孙震这种被刻意塑造的“悲情劳模”。

如今早已不再是一个民智未开的时代,人们对于孙震、易如国这种“悲情劳模”也有了更为理性的认识。那些乐于塑造先进典型的人不妨在心中掂量一下,罔顾人之为人的基本伦理,让个体幸福完全屈从集体利益和国家利益,未必会在民众之中产生良好的示范效应。毕竟,社会进步的核心要义不是将每个人都锻造成冷冰冰的机器,而是创造一种带有温情的人性化制度。也只有这样的榜样、这样的楷模,才能真正获得广泛的社会认同。

正如前一段被大肆宣传的“最美女孩”余书华一样,在一种非理性的楷模塑造机制下,当事人可能并不会感受到荣耀,而更多地感到的是压力。从某种意义上讲,孙震其实是一个非常需要大家同情和理解的“受害者”,但愿这样的“悲情劳模”越来越少。

本文发布于:2022-10-24 05:06:3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78/36082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悲情劳模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