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暑,2014年左河水创作的诗词

更新时间:2022-10-24 02:59:33 阅读: 评论:0

作品原文

处暑

(左河水)

割稻陌阡车马驰一度暑出处暑时,秋风送爽已觉迟。

日移南径斜晖里,割稻陌阡车马驰。

作品注释

1、处暑:是秋季的第二个节气,每年的8月23日前后(8月22日~24日),视太阳到达黄经150°时是二十四节气的处暑。处暑是反映气温变化的一个节气。“处”含有躲藏、终止意思,“处暑”表示炎热暑天结束了。节令到了处暑,气温进入了显著变化阶段,逐日下降,已不再暑气逼人。《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处,去也,暑气至此而止矣。

2、度:作动词时,意为度过,越过。《汉书·王莽传》师古曰:“度,亦逾越也。”作量词时意为“次”,如:一年一度。

3、暑出:即出暑,暑离开。暑,指炎热,暑近湿如蒸,热近燥如烘。如《说文》:“暑,热也。”

4、秋风送爽:秋风,是秋季时自然形成的风,它区别于夏风与冬风。秋风送爽,一是,秋后太阳直射的位置转移到南半球,北半球得到的太阳辐射越来越少,地面气温降低明显;二是,秋风为西风,是西北方向来的凉风,而不同于夏季湿热的东南风。因此,秋风给人以凉爽。

5、已觉迟:这是从人们的观念上来说的,因为人们心中的慨念是秋凉冬冷,但实际从立秋日到处暑的初期,有的年份,有的地区还有“秋老虎”,所以人们心盼秋凉,却等到处暑节气里才出现了秋风送爽的天气,心里总有着它姗姗来迟的感觉。

6、日移南径:指我们从地球上看到的太阳已经逐步南移,每天东起西落的路径已经偏南了。

7、斜晖:指太阳东起西落的路径已经偏南,那么它的阳光就是斜照的,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再也没有盛夏太阳当顶的炎热。

8、割稻:即收割水稻。

9、陌阡:也称阡陌(qiān mò ),二字均从阜(阜即土堆、土埂),指田间小路,纵者(南北方向)称为“阡”,横者(东西方向)称为“陌”。例:晋代陶渊明《桃花源记》:“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10、车马驰:指在田间的小路上,运送稻谷的马车或机动车在奔忙。

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二十四节气之中的第14个节气,也是秋季第二个节气情况的七言绝句诗。诗人在前两句中,表达了酷暑在处暑节气里开始消退,秋风开始送来凉爽的孟秋气候特征;后面两句,描写了处暑时节因为太阳向南偏移,使日照强度与炎热减弱,我国农业已进入秋收的季节,农村田野呈现一派收割水稻的繁忙景象。全诗四句28字,从气候、气象、日照及农业生产等多方面、多角度把一个处暑节气的特征表达得淋漓尽致,生动形象。

第一句,“一度暑出处暑时”,是说每年到了的8月23日的前后,进入秋季的第二个节气“处暑”,大地的气候一般开始有了显著的变化,气温逐日下降,已不再是暑气逼人的现象了。但上一个节气立秋虽然离开了夏季,天气一般不会真正转为秋凉,而是“虽非盛夏还伏虎”,“秋老虎”依然使人感觉炎热难耐。只有在一年一度的处暑节气里,酷暑才会悄悄地离开、远去。

“秋风送爽已觉迟”。秋风区别于南方所吹来的炎热夏风,北方刮来的寒冷冬风。此时酷暑离去,秋风开始送爽,。秋风为西北方向来的凉风,因此它能给人以凉爽的舒适之感。

由于人们往往有一种观念,即春暖、夏热、秋凉、冬冷,而实际上从立秋之日到处暑之前,或处暑的初期,在有的年份,有的地区还有“秋老虎”,实际上有秋而并无凉,所以人们在立秋节气的暑热中期盼着秋凉。一直待到在处暑节气里出现了秋风送爽的天气,心里总有着它姗姗来迟的感觉。

“日移南径斜晖里”,这是七言绝句后联的上句,它既对上联进行了地理气象方面的补充说明,又为该诗最后描写农业生产劳动提供了需要表达的环境:处暑时节我们从地球上看到的太阳已经逐步南移,即每天太阳东起西落的路径已经偏南了;或者说,秋后处暑节气的太阳直射位置已经转移到了南半球,北半球得到的太阳辐射越来越少,它的阳光变成了斜照,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再也没有盛夏太阳当顶的炎热。

“割稻陌阡车马驰”。指此时我国大部分地区的雨季即将结束,水稻成熟收割。诗人在此以形象的笔触,生动的语言,将一幅中景的农业生产劳动的动画展现在了读者的面前:千里沃野的农民们在紧张地收割水稻,脱下谷子,整理禾杆(稻草),同时,在南北交叉的田埂的小路上,运送稻谷的马车或机动车在穿梭奔忙。

本文发布于:2022-10-24 02:59:3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78/36015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处暑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