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皮鹦鹉,是中国大众最喜欢的宠物鸟之一

更新时间:2022-10-23 10:24:42 阅读: 评论:0

物种简介

虎皮鹦鹉鹦形目的鸟类在南美和大洋洲拥有众多的种类,这意味着该目起源于古冈瓦纳大陆。然而鹦鹉科的化石记录稀少,它们的起源更多只是推测。

最早的鹦形目化石记录可以追溯到白垩纪(约7千万年前)。在怀俄明州找到的一块长15毫米的下喙碎片,类似于现存的吸蜜鹦鹉类。现在还不清楚该标本是否应归入鹦鹉类。

欧洲有着更丰富的始新世(5800万至360万年前)化石记录。在英国和德国找到了几具较完整的类鹦形目的骨骼化石。尽管还不能十分确定,但总的来说这些标本并不像是现代鹦鹉的祖先,而仅仅是其在北半球演化并在后来灭绝的亲戚而已。

南半球在同时期没有像北半球那样丰富的化石记录,而且直到中新世中期(大约2千万年前)都还没发现类似鹦形目的化石。然而到了中新世中期,就发现了确凿无疑的鹦形目化石,其上颌与现存的白凤头鹦鹉甚至无法区分。

羽毛,因为从理论上说是一种改性的规模并具有非常悠久的历史。古生物学家提出,今天的虎皮鹦鹉具有的史前祖先,这意味着它已经从动物恐龙发展而来。之所以得出如此结论是对鸟类的羽毛形成皮肤下的尺度而确定的。此外,羽毛进一步成长无一不是在存在于皮肤下面的毛囊。

据说鸟类和爬行动物的祖先是源自大约1亿4000万年前存在的史前生物,叫做始祖鸟。它是第一个有鳞的化石,羽毛长在它长长的尾巴的一侧,它的“前腿”似乎预示着早期羽翼的形成。始祖鸟不能飞。

澳大利亚、非洲、美国南部、印度和南极洲都集中在一起,组成一个非常大的陆地,被称为冈瓦纳古陆。大约1亿年前冈瓦纳大陆分离,各个大洲开始飘向它们现在在地球上的位置。大约1500万年前,澳大利亚被森林覆盖,大陆的中心地区有大量的内陆湖泊。在这段时间的某个地方,气候开始慢慢改变,森林区在这之前就已经被称为“先前存在”的地方,离开沙漠和大荒漠的地方。

上述历史提到的信息非常重要,因为虎皮鹦鹉已经非同寻常的存在了,如今成为生存在野外的鸟类。有人根据博物馆的资料指出,虎皮鹦鹉和夜鹦鹉都有着共同的祖先。DNA检测显然已经验证了这种理论。野生鹦鹉本来可以长得比今天更大的。如今不会进入远距离飞行的虎皮鹦鹉,生活在一个非常稳定和丰富的食物供应,气候更温和,温度在一个比较平稳的范围,雨水不是十分丰盈的环境中。

在理论虎皮鹦鹉可以长得更大是正确的,人们已经在养殖虎皮鹦鹉的近四十年中取得了进展。也确实看到了一些真正的大型个体的虎皮鹦鹉。

据博物馆展示,科学家们发现一个洞穴,位于澳大利亚南部。这个洞穴是食肉蝙蝠的家,它们消耗和捕食了大量的虎皮鹦鹉。这显然是蝙蝠带着虎皮鹦鹉回洞里来养活它们的“幼仔”。在这个过程中丢弃的骨骼在山洞里形成了化石。该虎皮鹦鹉化石具有大约400万年的时间。在这400万年的时间长河里,那些化石与今天看到的野生虎皮鹦鹉,几乎没有变化。

以上是一个了不起的发现,因为这么小的鸟,骨头这么脆弱,通常会在没有及时被冻结之前就碎片瓦解。此外,虎皮鹦鹉是生活在干旱地区的居民,这意味着,它们如果死了,不会长期持续停留在地上,受伤或生病是主要原因。

野生鹦鹉如果幸存,它们能够在约四周龄时离开巢穴飞行。它们将长期有机会通过自己的基因对物种的繁荣进行构建。另外,野生虎皮鹦鹉有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对水的咸性容忍度和长时间缺少水的生活。它们在恶劣的环境中这两种性状是必要的。同样的自然选择过程,优胜劣汰。

上述信息证明野生虎皮鹦鹉可以一直保持了至少400万年几乎不变。所有国内的虎皮鹦鹉(澳大利亚)也要保持源于此野生种群。

虎皮鹦鹉首先由乔治·肖在1805年描述,并且在1840年被赋予拉丁学名“Melopsittacusundulatus”。属名来自希腊文,意思是“悠扬的鹦鹉”,由约翰·古尔德根据二名法命名目前的种名。种名“undulatus”在拉丁语中是“起伏”或“波浪图案。”。古尔德指出,按生活在平原上的新南威尔士州的土著人长期捕食这种鸟的传统,也可以将该物种的名称翻译为”好吃的东西“,这意味着它们因此被原住民吃掉。然而,这更可能从虎皮鹦鹉飞翔和游历的自然界衍生的名称。

1840年英国的博物学家约翰·高尔德(JohnGould)把虎皮鹦鹉带入英国,不久大批虎皮鹦鹉进入英国,并出现了大型的鹦鹉集市。由于虎皮鹦鹉繁殖能力强,各种新羽色品种的出现更增加了人们的兴趣,至今仍是人们热衷的宠物。

澳洲原生种虎皮鹦鹉的羽色主要是黄色、绿色,加上黑色的纹路,而一般所称的大头是在英国基因改造培育出来的种类(EnglishBudgerigar),体型比原生种大,头部与胸部较大,前额较突出,胸前的斑点较圆,羽色较鲜明,比较不活泼,一般在鸟展中参展的虎皮鹦鹉几乎全为英国种的虎皮鹦鹉,而其它如原生种大小的变种虎皮鹦鹉(小鹦哥)则称为美国种虎皮鹦鹉(AmericanBudgerigar)价格则比英国种便宜许多,虎皮鹦鹉的确是入门者很好的选择之一,而英国种虎皮鹦鹉也有许多爱好者,由于羽色变化多,外型差异性也较一般虎皮鹦鹉大,且从国外不时都有虎皮鹦鹉选美比赛可看出它们在宠物鸟中的地位。

形态特征

虎皮鹦鹉头羽和背羽一般呈黄色且有黑色条纹,毛色和条纹犹如虎皮一般,所以称为虎皮鹦鹉。虎皮鹦鹉属于鹦鹉科中的小型品种,其羽毛颜色光艳,性情活泼且叫声清脆、易于驯养,在中国是大众鸟友最喜欢的鸟种之一。头部呈圆,喙部有钩曲,喙上方有蜡膜(多数虎皮鹦鹉的性别可通过蜡膜颜色来分辨)。

鸟体为黄绿色;头部后方、颈部两侧、背部上方和翅膀覆羽为浅棕色,每片羽毛均带有黄色和黑色;喉咙和面部为黄色;脸颊下方带有不同程度的蓝紫色,喉咙部分有3个黑色点状;胸部羽毛带有细窄的黑边。主要飞行羽覆羽为浅蓝色;飞行羽为灰绿色并带有浅色的条纹;内侧灰色并且带有白色的斑纹;尾巴上方中央的羽毛为蓝绿色,尖端黑色,内侧黑色。鸟喙橄榄黄色,蜡膜蓝色;虹膜白色。母鸟的蜡膜为灰棕色,仅带有一点点浅蓝色,到了繁殖季则会变为深棕色。幼鸟体色较深,公母幼鸟的蜡膜都为粉红色,需要3到4个月才能长成像成鸟般羽色。

成鸟头顶较圆平,嘴壳甚强大,上嘴壳基部为蜡膜覆盖,上嘴壳弯曲如钩状;体羽色彩艳丽多变,常见色有黄、绿、蓝、白、蓝绿、浅黄等色,因头、颈及背部的羽色中多具有黑色或暗褐色横纹,而得名虎皮鹦鹉。足趾为对趾型,第二三趾向前,第一四趾向后,适宜在枝头攀缘。更适宜握物和取食。尾型尖长,中央尾羽延长如箭。成鸟雌雄区别在于蜡膜的色彩,雄性蜡膜呈青蓝色,雌鸟蜡膜为肉褐色。成鸟蜡膜及嘴壳基部较为枯燥,无光泽。足趾浅肉色。

物种对比

栖息环境

野生的虎皮鹦鹉栖息于林缘、草地等处。主要栖息于开阔的草原地区、干燥的马利植被区、穆拉加灌木丛和开阔的茂密林区、充满桉属和金合欢属植物的平原地区、农耕区;平时大多不会离开河岸或是水源太远。虎皮鹦鹉在原生地可在多生态环境生存,如灌木丛、森林、草原、农场田园等。

虎皮鹦鹉主要栖息在澳洲干燥的内陆地区,偶尔会在半干燥地区与半潮湿地区发现其踪迹,有些族群会有季节性的迁徙行为,喜爱在草原、灌木丛、河流边的林地、农场田园中活动。

生活习性

是群聚性的鸟种,平时大多聚集20只甚至数百只,曾经有聚集过25000只的记录;如果受到惊扰,则整群会飞起,在空中转圈且忽然不定向的飞动,然后降落在安全距离附近的树上;它们是相当合群的鸟种,平时每只鸟在群体中都有自己的位置,并无阶级之分,偶尔会发生争吵;在破晓时分会先前往水源处饮水,然后才前往觅食,到了正午炎热的时候会寻找浓密树荫下休憩,到了下午比较凉爽时再继续觅食,到了黄昏整群就会开始回巢休息过夜;白天喜欢在地面觅食,由于身体的羽色和周围环境融为一体,因此相当难以被察觉;它们生性十分友善并不怕人,可以近距离接近观察;它们大多前往牛羊饮水的水槽、池塘、河流、地面上的水坑处活动,通常整群会一起快速的饮水,以避免被掠食者所捕食;它们平常觅食并没有固定的路线,而是以游牧的方式四处搜寻。

虎皮鹦鹉有类似于迁徙的行为,在澳大利亚,每年冬天(6月到9月)占据北方,到夏天(9月到1月)又聚集到南方。在比较寒冷的季节偏好前往北澳和地区,炎热的季节则会前往南澳。

野生虎皮鹦鹉一般以各种植物的种子、浆果及植物的嫩芽、嫩叶为食,到秋季飞到田间啄食谷物。

分布范围

虎皮鹦鹉原产大洋洲,广泛分布于澳大利亚内陆地区,东部、西南部、北省的沿海地区,约克角半岛、塔斯马尼亚岛也有少数分布。

广阔分布在澳洲的内陆地区,但东部、西南部、北省的沿海地区及约克角半岛、塔斯马尼亚岛的数量稀少,曾引进(包括逃脱的笼养鸟)到许多国家,但绝大部分无法成功顺利生存繁衍,包括英国、日本、美国、波多黎各、中国香港、巴西、瑞士、哥伦比亚、社会群岛、新西兰、阿曼等国家,可是美国佛罗里达州的族群在1950年时引进后却成功地生存与繁衍后代。

生长繁殖

繁殖期为6-1月。营巢于树洞中。每窝产卵4-8枚。孵化期为18天。平均寿命是7年。

主要品种

1.原始种
2.蛋白石种
3.灰翅种
4.肉桂翅种
5.黄/白化种
6.鱼鳞种
7.派特种  显性派特——遗传类型:显性遗传父母双方只要有一方带显性基因,后代就会出现相同或相似性状的后代。特点:两片大翅膀为纯色,成年后有  隐性派特——遗传类型:  亮飞行羽派特——只有翅膀末端的飞行羽全部褪色成纯白或者纯黄。身体出现的斑点和块也相对较小,通常还会有些清楚的身体羽毛颜色在脖子上出现。也有清楚的羽毛补丁在头的后面。
8.黄脸种  黄脸种细分为三类:  ①黄脸第一型:黄脸——常见的为黄脸蓝虎皮;  ②黄脸第二型:奶油黄脸——脸部奶油黄以外,身体颜色变成蓝绿色的特别色;  ③黄脸第三型:黄金脸——脸部呈现出金黄色,身体主体为蓝色外还掺杂一定的绿色羽毛。 
9.冠羽种
10.华乐种
11.鞍背种
12.德克萨斯亮体种
13.板岩种
14.炭黑种
15.黑脸种
16.斑驳种
17.半边种
18.暗翅种
19.大头种  欧血、台血、国血,中国目前存在最为普遍的3种
20.彩虹种

保护现状

虎皮鹦鹉是全世界最普遍的鹦鹉,价格便宜,顽皮可爱,受到大众广泛地喜爱,全世界的总数量超过5百万只,它们常是许多刚对鹦鹉有兴趣的人买的第一只鹦鹉,也是最常出现在鸟展的种类,自从公元1900年澳洲生物学家-癸格曼德对基因工程的重大发现与突破后,各种虎皮鹦鹉的变种即进入前所未有的多样性,现在共有上千种的变种,再加上它们非常容易照顾及繁殖,所以才会如此的普遍。

保护级别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2013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3.1——无危(LC)。

人工饲养

鉰笼选择

虎皮鹦鹉人工饲养简单,管理粗放,耐粗饲料,体质强壮,不易生病,且容易繁殖。虎皮鹦鹉上嘴具钩,强壮有力,喜欢啃咬木质,故不能用竹笼,要用金属笼饲养。作为休闲观赏鸟可用小型电镀的金属笼饲养,笼内设置有栖杠、吊环,供鹦鹉玩耍。

作为繁殖鸟应采用较大的方型金属笼,笼的大小为长40厘米、宽35厘米、高35厘米,笼底设有抽屉式的沙盘(托粪板),便于清理粪便。虎皮鹦鹉的巢箱为横窝,巢箱大小为长25厘米、宽14厘米、高14厘米的一个长方形小木箱,中间有隔板,分为内外两室,外室有一通向外面的圆洞,直径6厘米,外室与内室中隔板上开一个同样圆洞,直径4厘米,为鸟出入之门户。每天应更换清洁饮水,每周清理1次粪便,夏季注意不要在强光下直晒鹦鹉。

冬季应注意保暖,室内温度应不低于16℃。夏季温度较高,一般在30℃以上时要加强通风。虎皮鹦鹉喜欢吃带壳的饲料,平时应以谷子、稗子、小米或鸡蛋小米为主,每天应喂点青菜,牡蛎粉或骨粉作为常备饲料(也可在笼内放一个整块的墨鱼骨任其啄取)。

中国饲养及玩赏的虎皮,均为人工饲养下繁殖的笼养鸟,其体质均有减弱。故饲养者宜选择体躯宽长,体态丰满,精力充沛的个体进行饲养繁殖,有利日后种群复壮。野生虎皮鹦鹉喜结群生活,以植物种子及果实为主食,营巢于洞穴中,每年繁殖1-2巢,每巢产卵4-7枚。卵呈椭圆形,卵壳为纯白色。在人工饲养中的虎皮鹦鹉、由于嘴壳坚硬,足趾与利嘴配合攀缘灵活,非常善于拆毁笼舍,故宜用较坚固的房舍及金属网围筑适宜的笼舍饲养。冬季室温应保持在5-10℃。

中国南方城市,冬季气温不低于0℃,可利用露天笼舍饲养繁殖虎皮鹦鹉。家庭中少量饲养,可选用适宜的箱笼,饲养及繁殖效果甚佳。笼舍内需设置足够的栖架,供其攀跃和栖息,笼内地面或笼底部垫细砂,供作砂浴和取食。饲养室需通风良好,光照宜长。大量群饲的虎皮鹦鹉,饮水量很大,又因此鸟常在饮水的同时排粪,常易污染其饮水,所以最好采用家禽使用的自动饮水器供水,使之不能入水洗浴,可保持饮水清洁。

饲料混合比例为:粟或黍7份,稗子2份,苏籽1份。这种混合的粒料,适于饲喂多种小型鹦鹉,另外加喂矿物质饲料,如墨鱼骨、贝壳等。人工饲养的虎皮鹦鹉、在光线比较黑暗的巢穴内产卵孵化、若巢中光线过强,则孵化效果不佳。一般供给的人工巢箱,由内外两个巢室组成,外巢室具有通向笼舍的巢口,内、外室间的隔板留有洞口相通。内巢室垫锯末或细砂,是雌鸟产卵孵化的地方,巢箱的参考尺寸为,内外巢室各为16厘米(长)×16厘米(宽)×16厘米(高);巢口直径5-6厘米,巢口下缘距巢底6-7厘米。

北京饲养虎皮鹦鹉,每年秋、冬、春三季繁殖,夏季因气候炎热,连续坐巢孵卵不但影响亲鸟健康,而且孵化及育雏率也明显下降,幼鸟体质不佳,故一般多于夏季停止繁殖,其控制的方法是每年7-9月,将饲养笼内的巢箱取出,进行巢箱的清洗消毒,10月以后再将巢箱挂入笼舍内。每年10月至次年6月间,虎皮鹦鹉可产卵孵化育雏3-4巢;每巢产卵4-7枚,最多达10枚,卵壳纯白色,卵重2.5克,孵化期18天;雏鸟留巢34-38天,约40日龄开始独立生活。幼鸟在6-8个月性成熟,并开始求偶繁殖,最佳繁殖年龄为1-5岁。

在南方饲养虎皮鹦鹉,四季都可繁殖,但是如果夏季温度过高,还是建议不要让亲鸟抱窝。

虎皮鹦鹉4个月龄达性成熟,开始发情、交配,可作为种鸟进行繁殖了,虎皮鹦鹉一年四季均可繁殖,一般每窝可产4-7枚蛋,蛋呈白色,每天或隔天产1枚蛋,在产第三枚蛋时雌鸟开始坐窝孵化,孵化以雌鸟为主,孵化期为18天。雌雄亲鸟共同育雏,育雏期30天左右,雌鸟在孵化期间对外界干扰较为敏感,尽量保持环境安静,以免亲鸟受惊后弃巢,影响孵化和育雏。冬季繁殖鸟的室温应保持在20℃以上,相对湿度45%-50%,要保持室内空气流通。虎皮鹦鹉繁殖高峰期可达3-4年,以后繁殖率逐渐下降,为了对种鸟群进行提纯复壮,应不断更新种鸟。虎皮鹦鹉平均寿命7年。

雌雄分辨

公母分辨虎皮幼鸟公母分辨方法:

公鸟:蜡膜全部呈现桃红色

母鸟:鼻孔周围呈现一圈的白色

虎皮中等年龄鸟公母分辨方法:

公鸟:根据不同品种蜡膜颜色为桃红色或蓝色

母鸟:鼻孔周围为蓝色外边是比较淡的蓝色

虎皮成鸟公母分辨方法:

公鸟:根据不同品种有的蜡膜是蓝色有的蜡膜是桃红色

母鸟:根据不同品种有的蜡膜是白色有的蜡膜皱皱巴巴呈现茶褐色(那表示母鸟处于发情期)

驯养方法

方法一:定期的接触训练,这种方法是需要耐心的。这个方法包括时常与你的虎皮鹦鹉讲话、用轻柔的语气使它们能够镇定下来。慢慢地将你的手放进笼内,直到鸟儿定住不乱跑为止。在前面几次不应该激动地将手伸进去抓它们或移到它们的面前。给它们一些时间去习惯你的手。当它停止害怕的时候,那么你就可以将你的手指移近到它的腹部,像栖木一般,看看它们会不会站上来。在你的手指轻轻碰它的腹部时,记得要说“上来“。当你要让它们回去笼子及栖木上时,则应该说“下去”。当它在你的手上时,与他持续地保持说话。在你将它第一次拿出笼子时,不应该太急切。这些初期的训练,应该将训练的时间尽量短些。随着训练次数的增加,你也可以慢慢地将时间给拉长,最后你就可以有一只相信你的虎皮鹦鹉朋友了!

方法二:让它们有自己的时间在它们刚到家里的那几天,不要试着用手去碰触它们。给它们一些时间去习惯新环境跟新家,将笼子放在你常会在的地方。需要对它们付出许多的时间,试着去跟它们说话,且只有在换水或新鲜食物时才将手靠近笼子。尽量鸟儿们能够了解到你所做的所有事都是为了它们好,并且不是试着要伤害它们的。这种方法,要让它们愿意出来到你身边可能需要一些时间,你可以藉由摆在笼外的壳子或鸟点心它们,它们出来。或者是将这些贿赂品放在你的手上,在笼子内或外来它。最后他会觉的相信你,并且成为你的朋友。

方法三:重复地抓和放。将虎皮鹦鹉拿到另一间没有笼子的房间。重复地抓它跟释放它,虎皮鹦鹉很快就会了解到你不会伤害它。持续这个训练约个半到一个小时,然后将它带回它的笼子、并且与他说话一会儿。方法四:Melanie的激烈训练方法。这个方法一定要很小心地去做,当你手握一只虎皮时,要确定你的手没有握得太紧,否则可能会造成鸟儿窒息。而虽然有些虎皮因此方法被驯服了,可是仍有许多的虎皮对这方法没有好的反应,甚至会变得以后更难以取得它们的信任。“将一只刚买来的虎皮用手抓好,要注意它会试着去咬你的手指。如果你没有开车的话,就一路握着它的身体回家。或者是每次握它握半个小时,第一天最少要五次,不要让它逃脱。如果有咬人的动作,就将它的嘴给抓住。这个方法可以使它们咬人时不会力气太大,并且也不会想要逃脱。

本文发布于:2022-10-23 10:24:4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78/35385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虎皮鹦鹉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