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一
佗行道,见一人病咽塞(1),嗜食而不得下,家人车载欲(2)往就(3)医。佗闻其呻吟,驻(4)车往视,语之曰:“向来道华佗治病图(5)边有卖饼家,蒜齑(6)大酢(7),从取三升食之,病自当去(8)。”即(9)如佗言,立吐蛇(10)一枚,县车边,欲造(11)佗。佗尚未还(12),小儿戏门前,逆(13)见,自相谓曰(14):“似逢我公,车边病是也。”疾者前入坐,见佗北壁县(15)此蛇辈约以十数。
故事二
又有一郡守(1)病,佗以为其人盛怒则差,乃(2)多受其货(3)而不加(4)治,无何(5)弃去,留书(6)骂之。郡守果大怒,令(7)人追捉杀佗。郡守子知之,属使勿逐(8),守嗔恚(9)既甚,吐黑血数升而愈(10)。
故事一
(1)塞:堵住,这里指寄生虫堵住喉咙。
(2)欲:将要。
(3)就:靠近。
(4)驻:停住车马,这里引申到停留
(5)道:路。
(6)蒜齑(ji):捣碎的大蒜,蒜泥。
(7)酢(cù):同“醋”。
(8)去:除掉,去掉。
(9)即:立刻,马上。
(10)蛇:这里指一种外形像蛇的肠道寄生虫。
(11)造:到……去。
(12)还:返回。这里指回家。
(13)逆:迎面。
(14)自相谓曰:自言自语说。
(15)县:通“悬”,挂。
重要语法现象:
(1)家人车载欲往就医:车,名词作状语;
(2)语之曰:语,去声,名词作动词,告诉
(3)“以十数(shǔ)”:用十来计算。换言之,等于“数(shù)十”。上文中“此蛇辈约以十数(shǔ)”意为这类寄生虫标本大约有数(shù)十条;如果说解成“十来条”,那就错了。
故事二
(1)郡守:郡的最高长官
(2)乃:就
(3)货:财物
(4)加:给予
(5)无何:不多久
(6)书:信
(7)令:派
(8)逐:追赶
(9)瞋恚:chēnhuì愤怒
(10)愈:痊愈
故事一
(一天),华佗走在路上,看见有一个人患咽喉堵塞的病,想要吃东西却不能下咽,家里人用车正载着他想要去求医。华佗听到病人的呻吟声,就停车去诊视,告诉他们说:“刚才我来的路上有家卖饼的,有蒜泥和醋,你向店主买三升来喝,病痛自然会好。”他们马上照华佗所说的去做,(病人吃下后)立即吐出一条蛇一样的寄生虫,他们把虫悬挂在车边,想要到华佗家去拜谢。华佗还没有回家,华佗的儿子在门口玩耍,迎面看见他们,小孩自言自语地说:“你们像是遇到了我的父亲,车边的“病”就是证明。”病人进屋坐下,看到华佗屋里北面墙上悬挂着这类寄生虫大约有几十条。
故事二
又有一个郡太守病了,华佗认为他的病在十分愤怒的情况下就会痊愈,于是就接受了太守很多的财物,却不给他治病,不多久就不辞而别,留下一封信大骂太守。郡太守果然大怒,派人追杀华佗,太守的儿子知道内情,嘱咐使吏不要追赶。太守更加生气,接着吐出很多(数升)黑血,病就痊愈了。(出自:《三国志·魏书·方技传》)
华佗(约公元145—208),字元化,沛国谯(今安徽亳州市谯城区)人,汉族东汉末医学家,身高约合现今1.61米。据人考证,他约生于汉永嘉元年(公元一四五年),卒于建安十三年(公元二〇八年)。这考证很可疑。因为《后汉书?华佗传》有华佗“年且百岁,而犹有壮容,时人以为仙”的记载,也有说他寿至一百五六十岁仍保持着六十多岁的容貌,而且是鹤发童颜的记载。据此,华佗可能不止活了六十三岁。华佗生活的时代,当是东汉末年三国初期。那时,军阀混乱,水旱成灾,疫病流行,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当时一位著名诗人王粲在其《七哀诗》里,写了这样两句:“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这就是当时社会景况的真实写照。目睹这种情况,华佗非常痛恨作恶多端的封建豪强,十分同情受压迫受剥削的劳动人民。为此,他不愿做官,宁愿捍着金箍铃,到处奔跑,为人民解脱疾苦。不求名利,不慕富贵,使华佗得以集中精力于医药的研究上。《后汉书?华佗传》说他“兼通数经,晓养性之术”,尤其“精于方药”。人们称他为“神医”。他曾把自己丰富的医疗经验整理成一部医学著作,名曰《青囊经》,可惜没能流传下来。但不能说,他的医学经验因此就完全湮没了。在后世医书中记载的华佗方剂不能都视为伪托华佗之名(聂文涛)。因为他许多有作为的学生,如以针灸出名的樊阿,著有《吴普本草》的吴普,著有《本草经》的李当之,把他的经验部分地继承了下来。自制了麻沸散麻醉病人。至于现存的华佗《中藏经》,那是宋人的作品,用他的名字出版的。但其中也可能包括一部分当时尚残存的华佗著作的内容。华佗死于曹操之手。华佗
本文发布于:2022-10-23 08:46:4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78/35323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