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烛,起源于中元节的祭祖风俗

更新时间:2022-10-22 19:09:29 阅读: 评论:0

风俗起源

从各地县志的记载来看,路烛起源于中元节的祭祖风俗。中元节时人们会去祖墓上香和“送亮”(即点蜡烛),朴素的人们当然也担心祖先的灵魂找不到回家过节的路,所以在自家房前及附近路边点燃烛火。

“七月……初十后为中元节,祭祖先,化纸招魂……山头燃路烛、水面放河灯,街曲里巷,无不辉煌。”(乾隆四川《乐至县志·卷一》)

“中元祀先祖,谓之鬼节,向晚人家皆于大门外化纸招魂,有许愿于山头点路烛者、水面放河灯者……”(乾隆四川《遂宁县志》)

“七月……僧舍作盂兰盆会,散放莲灯于清江,以香蘸油、遍燃山径,谓之路烛。”(同治湖北《恩施县志》)

“七月……作盂兰盆会,半月之间金鼓铙钹之声刮耳不休,又于旷野放路烛,河干点河灯,各处火光辉映……均以十五日始散,俗以为赈济孤魂野鬼云。”(光绪重庆《巫山县志》)

风俗变迁

随着时间流逝,人们渐渐淡忘“路烛”的最初含义,而将其作为一种祈福的仪式,点路烛的时间也不再拘于中元节。例如如今湖北省恩施州部分地方,人们就是在元宵节前后点“路烛”。把点燃的蜡烛插在灶台、磨盘、碓旁、牛栏、猪圈、鸡笼、大门、土地庙、菜园、水井等地方,大门口顺路的两边也依次插烛,是对自己赖以生活的各种“物”的祈祷和感恩,饱含朴素的崇敬自然的思想。

本文发布于:2022-10-22 19:09:2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78/34847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上一篇:520团
下一篇:风俗掠影
标签:路烛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