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设计呼唤民族传统文化即将踏入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世界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国际间的距离变得越来越小;各民族的交流与接触越来越频繁;不同国家之间的各个领域的沟通也越来越多,因而使得各个民族文化的对冲、碰撞成为可能。我们当代的设计也不例外地经受着所谓西方文化、西方潮流的猛烈冲击。
然而,在这种“西化”潮流的肆意侵袭下,我们不少设计师们表现出广大的包容、欣然的接受,这种“拿来”使他们忘记了自己的使命,忘记了民族的精髓,也忘记了艺术中最重要的自我风格。可见,我们当代的设计确实很有必要利用和发掘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资源,把它们应用到当代设计中。这,是继承也是发展。
当今的世界正处于科技飞速发展,知识爆炸的年代。各种各样的新鲜事物都不可避免地走近了我们每个人的身边,电脑科技的日新月异、国际互联网的迅速兴起与普及、信息传播媒体的发展等等,都是我们当代设计师必须面对的事实。进入讯息高速传递的今天,地球变小了,地球上的居民的距离缩小了,国与国及区域间文化经济将缩短差距,各民族更趋直接,人类亦将不可避免地走向“全球一体化”。在这种情形之下,设计文化也不幸遭受冲击,而走向了一种趋于西化的“类同”或“国际化”的道路。在我国,本来就不兴盛发达的设计文化更是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侵噬。因此,呼唤传统文化是对我们当代设计发展的一种必要,只有这样,我们的设计才能赋有个性、才能不被西化的“类同”所淹没、才能有竞争力。
现在不少的年轻人对西方的东西特有兴趣,一头扎在里面,认为越现代越好,西方化的倾向很强烈。正如一位美术学院的教授所言,现在入学新生在面试时,被问及外国美术史时,可以滔滔不绝,历代画家,作品如数家珍,但是,对中国美术史却一片模糊。这种现象是相当危险的。身为中华儿女,对自己本土文化如此漠视,实在令人震惊、心痛,然而,反观西方的一些学者,特别是大学者却是相当看重中国文化的,而且有的还进行深入研究。那么说明了什么问题呢?真正问题是在于我们没有重视自己渊源广博的传统文化宝藏啊!今天,我们如果不觉醒到这一点,那么,不久的明天,咱们的传统文化便所剩无几了。我们在发展现代人的同时确实需要冷静一点,思考一下本土文化究竟定位在哪 里?
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及二战结束后的冷战年代,我们对于那些罗马文化,基督教文化为底子,通过海盗式武力扩张、殖民和侵略发展起来的西方现代文化,不能不抱定反省的批语的态度,尤其是近代以来使东方民族感到自卑、羡慕以至崇拜的西方科技文明,结果却造成了战争、污染、自然生态的破坏和资源的极度浪费,更是值得我们的深思。在西方政治、经济、军事的冲击下,东方文化的精髓已大量流失,或已被扭曲、改造、变形、被纳入西方文化的价值体系之内,这样下去,不但传统文化会加速式微,就是现代文化的素质也会大大地下降,有着悠久光辉历史的中华文化势必陷于沦亡边沿。
现在世界经济一体化是趋势,但文化上将是多元化的。多元化才丰富,艺术上才不会越来越单调。在此形势下,东方文化艺术的传统在世界上是十分可贵的,作为东方的代表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尤为璀灿。我们自己重视得很不够,对它的转换还远未完成。在我国,当代设计尤其需要传统文化的滋养,以丰富其艺术语言从而形成自我风格,不以单纯的西方模仿为出路,使当代设计富于民族气质而不致沦亡。
可以说,当代设计需要传统文化,而传统文化对设计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在从事着设计的我们确实是应该找到我们传统文化里头有价值的新东西,这种新东西就是过去没有人意识到的,我们没发现的,被疏忽了的东西,而这样的东西是非常多的。新出土的和新发现的文物很多,但是为什么对我们的艺术设计运动的影响力却是那么少呢?我觉得这可是设计师们自己的事情。而对于它们,在实践中升发出新的东西的时候,我们才可以说我们对民族传统文化有了研究,才能说把一个死的东西,变成一个活的东西,一个有发展潜力的、有前瞻的现象。我们的民族文化绝对是有前瞻性的,不是象有人说的要死亡,或已死亡的东西,要知道,生与死的关系是相对的,我们认识到它的价值的时候,它也便活了。
富于民族传统的风格的设计,可使原本肤浅的东西成为了有灵魂的艺术。长城的巍延壮观、黄河的奔腾飞泻,太行的巍峨壮大、云岗的肃穆沉静……这些何尝不是我们艺术语言的最佳素材?倘若我们当代设计能溶合这些广博灿烂的民族传统文化精华,那么它必能以其独具一格的气质,富有强烈民族个性的风格而屹立于国际间。
富于民族传统风格的设计,可成为一项新兴的现代产业,为推动经济发展作出应有贡献。知识经济的年代,设计是以一种知识、文化而存在。别具一格的,吸引人的设计,必然推动着商品经济的发展。然而在国际间,只有以自己的民族传统为风格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才能不轻易被淹盖、淘汰。在八十年代中期,日本人已非常懂得用其富于民族特性的设计去包装其出口商品,使得日货在全世界范围占有着很大的市场。设计,在这里起着重要的作用。现在,亚洲四小龙之一的韩国也正掀起民族设计运动,韩国设计也正以一种产业而称雄亚洲,屹立于世界。韩国的小轻工工艺品、文具用品、贺卡等等正日益占领世界市场,同时也深受广大人们的欢迎。
一个非洲的图腾艺术能生发出一个立体主义,我们这个五千多年历史的伟大民族,有着如此博大的文化宝藏,就不能生发出更多更好的宝物?有位旅美艺术家认为,中国是个后进国家,农业社会,美国是先进国家,工业社会,中国前景必然走向工业社会,因此,从文化上讲,我们就只能有跟的份儿,这是不全面的。中国艺术历来对其它艺术采取的都是很通达的,开放的态度,中国从大历史上讲,一直能吸收各种营养,这么一个伟大的国家,这样一个骄傲民族,艺术发展是不是只有一条路,即西方走哪儿咱就跟到哪儿呢?
我们的艺术发展和我们的人民,历史是相关的,这么多的人在这块土地上生活,有自己连续不断的历史,有自己的艺术,在今天,下去的动力,它不是任何一个东西可以代替的。可喜的是,现在也有设计师们开始意识,并觉醒到发扬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了,最近,在波兰举行的“国际平面设计大赛”中,我国一名深圳的年轻设计师一举夺冠,引起国际关注,共作品正是运用了中国传统笔墨手法去表现出“人与自然”的主题。
每个人都必须有一条自己的路,不管你走得怎么样,这条路非得走下去不可。吸收传统文化,弘扬民族气质,溶合民族传统于设计中,使其得到高层次的升华,生发出富有民族个性的设计风格,就是我们当代设计需要走下去的路。
中国书法、篆刻印章、中国结、京戏脸谱、皮影、武术、秦砖汉瓦、兵马俑、桃花扇、景泰蓝、玉雕、中国漆器、红灯笼(宫灯、纱灯)、木版水印、甲骨文、钟鼎文、汉代竹简、茶、中药、文房四宝(砚台、毛笔、宣纸、墨)、四大发明、竖排线装书、剪纸、风筝、佛、道、儒、法宝、阴阳、禅宗、观音手、孝服、纸钱 乐器(笛子、二胡、鼓、古琴、琵琶等)、龙凤纹样(饕餮纹、如意纹、雷纹、回纹、巴纹)、祥云图案、中国织绣(刺绣等)、凤眼、彩陶、紫砂壶、蜡染、中国瓷器、古代兵器(盔甲、剑等)、青铜器鼎、国画、敦煌壁画、山清水秀、写意画、太极图 石狮、飞天、太极、对联、门神、年画、鞭炮、谜语、饺子、舞狮、中秋月饼、鸟笼、盆景、五针松、毛竹、牡丹、梅花、莲花、大熊猫、鲤鱼、芭蕉扇、风箱、黑头发黄皮肤、丹凤眼、红旗、天安门、五角星、红领巾、红太阳、长江、黄河、唐装、绣花鞋、老虎头鞋、旗袍、肚兜、斗笠、帝王的皇冠、皇后的凤冠、泥人面塑、锄头、清朝大辫子、铜镜、大花轿、水烟袋、鼻烟壶、筷子、华表、牌坊、长城、园林、寺院、古钟、古塔、庙宇、亭、井、黄土、民宅、汉字、数字、唐诗、宋词、《三十六计》、《孙子兵法》、《西游记》、《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诗经》 金元宝、如意、烛台、罗盘、八卦、司南、棋子与棋盘、象棋、围棋、黄包车、鼻烟壶、鸟笼、长命锁、糖葫芦、玉佩、鹫、千层底、刺绣、丝绸、檐
另外我国有各种各样的传统节日,很多事情有各种礼仪和习俗……
传说中的远古帝王,五帝之一,姓姚,名重华,号有虞氏,史称虞舜。相传他的父亲瞽叟及继母、异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让舜修补谷仓仓顶时,从谷仓下纵火,舜手持两个斗笠跳下逃脱;让舜掘井时,瞽叟与象却下土填井,舜掘地道逃脱。事后舜毫不嫉恨,仍对父亲恭顺,对弟弟慈爱。他的孝行感动了天帝。舜在厉山耕种,大象替他耕地,鸟代他锄草。帝尧听说舜非常孝顺,有处理政事的才干,把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他;经过多年观察和考验,选定舜做他的继承人。舜登天子位后,去看望父亲,仍然恭恭敬敬,并封象为诸侯。
民族传统文化汉文帝刘恒,汉高祖第三子,为薄太后所生。高后八年(前180)即帝位。他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侍奉母亲从不懈怠。母亲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母亲所服的汤药,他亲口尝过后才放心让母亲服用。他在位24年,重德治,兴礼仪,注意发展农业,使西汉社会稳定,人丁兴旺,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他与汉景帝的统治时期被誉为“文景之治”。
民族传统文化曾参字子舆,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世称“曾子”,以孝著称。少年时家贫,常入山打柴。一天,家里来了客人,母亲不知所措,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曾参忽然觉得心疼,知道母亲在呼唤自己,便背着柴迅速返回家中,跪问缘故。母亲说:“有客人忽然到来,我咬手指盼你回来。”曾参于是接见客人,以礼相待。曾参学识渊博,曾提出“吾日三省吾身”(《论语·学而》)的修养方法,相传他著述有《大学》、《孝经》等儒家经典,后世儒家尊他为“宗圣”。
民族传统文化仲由,字子路、季路,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性格直率勇敢,十分孝顺。早年家中贫穷,自己常常采野菜做饭食,却从百里之外负米回家侍奉双亲。父母死后,他做了大官,奉命到楚国去,随从的车马有百乘之众,所积的粮食有万钟之多。坐在垒叠的锦褥上,吃着丰盛的筵席,他常常怀念双亲,慨叹说:“即使我想吃野菜,为父母亲去负米,哪里能够再得呢?”孔子赞扬说:“你侍奉父母,可以说是生时尽力,死后思念哪!”(《孔子家语·致思》)
民族传统文化闵损,字子骞,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弟子,在孔门中以德行与颜渊并称。孔子曾赞扬他说:“孝哉,闵子骞!”(《论语·先进》)。他生母早死,父亲娶了后妻,又生了两个儿子。继母经常虐待他,冬天,两个弟弟穿着用棉花做的冬衣,却给他穿用芦花做的“棉衣”。一天,父亲出门,闵损牵车时因寒冷打颤,将绳子掉落地上,遭到父亲的斥责和鞭打,芦花随着打破的衣缝飞了出来,父亲方知闵损受到虐待。父亲返回家,要休逐后妻。闵损跪求父亲饶恕继母,说:“留下母亲只是我一个人受冷,休了母亲三个孩子都要挨冻。”父亲十分感动,就依了他。继母听说,悔恨知错,从此对待他如亲子。
民族传统文化郯子,春秋时期人。父母年老,患眼疾,需饮鹿乳疗治。他便披鹿皮进入深山,钻进鹿群中,挤取鹿乳,供奉双亲。一次取乳时,看见猎人正要射杀一只麂鹿,郯子急忙掀起鹿皮现身走出,将挤取鹿乳为双亲医病的实情告知猎人,猎人敬他孝顺,以鹿乳相赠,护送他出山。
民族传统文化老莱子,春秋时期楚国隐士,为躲避世乱,自耕于蒙山南麓。他孝顺父母,尽拣美味供奉双亲,70岁尚不言老,常穿着五色彩衣,手持拨浪鼓如小孩子般戏耍,以博父母开怀。一次为双亲送水,进屋时跌了一跤,他怕父母伤心,索性躺在地上学小孩子哭,二老大笑。
民族传统文化董永,相传为东汉时期千乘(今山东高青县北)人,少年丧母,因避兵乱迁居安陆(今属湖北)。其后父亲亡故,董永卖身至一富家为奴,换取丧葬费用。上工路上,于槐荫下遇一女子,自言无家可归,二人结为夫妇。女子以一月时间织成三百匹锦缎,为董永抵债赎身,返家途中,行至槐荫,女子告诉董永:自己是天帝之女,奉命帮助董永还债。言毕凌空而去。因此,槐荫改名为孝感。
民族传统文化丁兰,相传为东汉时期河内(今河南黄河北)人,幼年父母双亡,他经常思念父母的养育之恩,于是用木头刻成双亲的雕像,事之如生,凡事均和木像商议,每日三餐敬过双亲后自己方才食用,出门前一定禀告,回家后一定面见,从不懈怠。久之,其妻对木像便不太恭敬了,竟好奇地用针刺木像的手指,而木像的手指居然有血流出。丁兰回家见木像眼中垂泪,问知实情,遂将妻子休弃。
民族传统文化江革,东汉时齐国临淄人,少年丧父,侍奉母亲极为孝顺。战乱中,江革背着母亲逃难,几次遇到匪盗,贼人欲杀死他,江革哭告:老母年迈,无人奉养,贼人见他孝顺,不忍杀他。后来,他迁居江苏下邳,做雇工供养母亲,自己贫穷赤脚,而母亲所需甚丰。明帝时被推举为孝廉,章帝时被推举为贤良方正,任五官中郎将
民族传统文化陆绩,三国时期吴国吴县华亭(今上海市松江)人,科学家。六岁时,随父亲陆康到九江谒见袁术,袁术拿出橘子招待,陆绩往怀里藏了两个橘子。临行时,橘子滚落地上,袁术嘲笑道:“陆郎来我家作客,走的时候还要怀藏主人的橘子吗?”陆绩回答说:“母亲喜欢吃橘子,我想拿回去送给母亲尝尝。”袁术见他小小年纪就懂得孝顺母亲,十分惊奇。陆绩成年后,博学多识,通晓天文、历算,曾作《浑天图》,注《易经》,撰写《太玄经注》。
民族传统文化郭巨,晋代隆虑(今河南林县)人,一说河内温县(今河南温县西南)人,原本家道殷实。父亲死后,他把家产分作两份,给了两个弟弟,自己独取母亲供养,对母极孝。后家境逐渐贫困,妻子生一男孩,郭巨担心,养这个孩子,必然影响供养母亲,遂和妻子商议:“儿子可以再有,母亲死了不能复活,不如埋掉儿子,节省些粮食供养母亲。”当他们挖坑时,在地下二尺处忽见一坛黄金,上书“天赐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夺”。夫妻得到黄金,回家孝敬母亲,并得以兼养孩子。
民族传统文化黄香,东汉江夏安陆人,九岁丧母,事父极孝。酷夏时为父亲扇凉枕席;寒冬时用身体为父亲温暖被褥。少年时即博通经典,文采飞扬,京师广泛流传“天下无双,江夏黄童”。安帝(107-125年)时任魏郡(今属河北)太守,魏郡遭受水灾,黄香尽其所有赈济灾民。著有《九宫赋》、《天子冠颂》等。
14 拾葚异器
蔡顺,汉代汝南(今属河南)人,少年丧父,事母甚孝。当时正值王莽之乱,又遇饥荒,柴米昂贵,只得拾桑葚母子充饥。一天,巧遇赤眉军,义军士兵厉声问道:“为什么把红色的桑葚和黑色的桑葚分开装在两个篓子里?”蔡顺回答说:“黑色的桑葚供老母食用,红色的桑葚留给自己吃。”赤眉军怜悯他的孝心,送给他三斗白米,一头牛,带回去供奉他的母亲,以示敬意
民族传统文化姜诗,东汉四川广汉人,娶庞氏为妻。夫妻孝顺,其家距长江六七里之遥,庞氏常到江边取婆婆喜喝的长江水。婆婆爱吃鱼,夫妻就常做鱼给她吃,婆婆不愿意独自吃,他们又请来邻居老婆婆一起吃。一次因风大,庞氏取水晚归,姜诗怀疑她怠慢母亲,将她逐出家门。庞氏寄居在邻居家中,昼夜辛勤纺纱织布,将积蓄所得托邻居送回家中孝敬婆婆。其后,婆婆知道了庞氏被逐之事,令姜诗将其请回。庞氏回家这天,院中忽然喷涌出泉水,口味与长江水相同,每天还有两条鲤鱼跃出。从此,庞氏便用这些供奉婆婆,不必远走江边了
民族传统文化王裒,魏晋时期营陵(今山东昌乐东南)人,博学多能。父亲王仪被司马昭杀害,他隐居以教书为业,终身不面向西坐,表示永不作晋臣。其母在世时怕雷,死后埋葬在山林中。每当风雨天气,听到雷声,他就跑到母亲坟前,跪拜安慰母亲说:“裒儿在这里,母亲不要害怕。”他教书时,每当读到《蓼莪》篇,就常常泪流满面,思念父母。
民族传统文化崔山南,名,唐代博陵(今属河北)人,官至山南西道节度使,人称“山南”。当年,崔山南的曾祖母长孙夫人,年事已高,牙齿脱落,祖母唐夫人十分孝顺,每天盥洗后,都上堂用自己的乳汁喂养婆婆,如此数年,长孙夫人不再吃其他饭食,身体依然健康。长孙夫人病重时,将全家大小召集在一起,说:“我无以报答新妇之恩,但愿新妇的子孙媳妇也像她孝敬我一样孝敬她。”后来崔山南做了高官,果然像长孙夫人所嘱,孝敬祖母唐夫人。
民族传统文化王祥琅琊人,生母早丧,继母朱氏多次在他父亲面前说他的坏话,使他失去父爱。父母患病,他衣不解带侍候,继母想吃活鲤鱼,适值天寒地冻,他解开衣服卧在冰上,冰忽然自行融化,跃出两条鲤鱼。继母食后,果然病愈。王祥隐居二十余年,后从温县县令做到大司农、司空、太尉。
民族传统文化吴猛,晋朝濮阳人,八岁时就懂得孝敬父母。家里贫穷,没有蚊帐,蚊虫叮咬使父亲不能安睡。每到夏夜,吴猛总是赤身坐在父亲床前,任蚊虫叮咬而不驱赶,担心蚊虫离开自己去叮咬父亲。
民族传统文化杨香,晋朝人。十四岁时随父亲到田间割稻,忽然跑来一只猛虎,把父亲扑倒叼走,杨香手无寸铁,为救父亲,全然不顾自己的安危,急忙跳上前,用尽全身气力扼住猛虎的咽喉。猛虎终于放下父亲跑掉了
民族传统文化孟宗,三国时江夏人,少年时父亡,母亲年老病重,医生嘱用鲜竹笋做汤。适值严冬,没有鲜笋,孟宗无计可施,独自一人跑到竹林里,扶竹哭泣。少顷,他忽然听到地裂声,只见地上长出数茎嫩笋。孟宗大喜,采回做汤,母亲喝了后果然病愈。后来他官至司空。
民族传统文化庾黔娄,南齐高士,任孱陵县令。赴任不满十天,忽觉心惊流汗,预感家中有事,当即辞官返乡。回到家中,知父亲已病重两日。医生嘱咐说:“要知道病情吉凶,只要尝一尝病人粪便的味道,味苦就好。”黔娄于是就去尝父亲的粪便,发现味甜,内心十分忧虑,夜里跪拜北斗星,乞求以身代父去死。几天后父亲死去,黔娄安葬了父亲,并守制三年。
民族传统文化朱寿昌,宋代天长人,七岁时,生母刘氏被嫡母(父亲的正妻)嫉妒,不得不改嫁他人,五十年母子音信不通。神宗时,朱寿昌在朝做官,曾经刺血书写《金刚经》,行四方寻找生母,得到线索后,决心弃官到陕西寻找生母,发誓不见母亲永不返回。终于在陕州遇到生母和两个弟弟,母子欢聚,一起返回,这时母亲已经七十多岁了。
民族传统文化庭坚,北宋分宁(今江西修水)人,著名诗人、书法家。虽身居高位,侍奉母亲却竭尽孝诚,每天晚上,都亲自为母亲洗涤溺器(便桶),没有一天忘记儿子应尽的职责。
民族传统文化8月8日,第29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国家体育场——“鸟巢”隆重开幕。这是开幕式上的大型文艺表演。
民族传统文化2008年8月8日晚上8时,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所展示的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惊艳了世界,赢得了世界各国人民的赞叹。一张画卷,上下五千年的沉淀,中国传统文化完成了一次最自信的展示。
众所周知,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在数千年积累的历史长河中,无论丝绸、陶瓷、汉字、文房四宝、四大发明还是戏曲、礼乐、水墨画、太极,抑或是“有朋自远方来不亦悦乎”的礼仪还是“以和为贵”的传统文化精神,“天人合一”的价值观,浸染着数千年来的中华民族。中华民族繁衍不息,是与中国深厚的传统文化代代传承分不开的。
坚忍不拔、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的主体精神,这一精神,是与奥运精神有着惊人的相似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心态,它包括“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入世开拓精神;“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高度社会责任感;“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屈”的大丈夫气概等等。这一主体精神也是中华民族走向21世纪的主体精神。中国文化求和谐,在五千年的历史中,这一精神对中国的凝聚、统一,始终屹立于世界东方产生了重要作用。而在当今世界,和谐的精神不也是最宝贵的一种精神吗?其他如“仁”的人道主义精神、以德为本的儒商精神、遏恶扬善和日新变革的精神心态等等,同样都闪现着如今普世价值观的灿烂光芒。奥运追求更快高更强,追求世界和平,追求人的更好的发展,而中国的传统文化早在数千年就已产生如此诉求,中国文化有足够的自信在当今世界起着其作用。我们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也日益重视加入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
但我们不能不面对这样一个现实,从“西学东渐”开始,从新文化运动开始,我们文化中的许多精华就被称做“糟粕”要被去除,在近一百年的历史中,中国是逐渐去中国文化的。毫无疑问,现代的青年是与中国文化产生了巨大的断层的,许许多多的青年背不下“李白”,看不懂“司马迁”,听不了戏曲,不知“四书五经”。当我们在韩剧、日剧中找到传统文化的影子并而产生心理共鸣,却在中国找不到一部充满自己文化的电影电视剧,《功夫熊猫》在中国的火爆不正是最好的说明吗?戏曲在萎缩,诗书画琴在萎缩,中国元素变成了只有用来升学的特长,在普通学校,早已难以找到国学功底深厚的学子,我们传统文化正面临传承的危机。
而更重要的是,我们已不仅在形式上而更在精神上离传统文化精神愈来愈远,由于传统文化现在缺少传承,中国人已逐渐找不到“根”,浮躁的社会已难以找到中国五千年沉淀的沉稳。这原因是不难解释的,除了我们近一百年来太过强调“西学”,其中包括马克思主义,缺少传统文化教育,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恐怕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不自信,这种不自信是不敢相信中国文化能够承担起中华民族屹立于21世纪世界民族之林的重任,因而被逐渐摒弃。
但事实证明,一个民族要舍弃自己的文化是不可能的,如果不去传承,不去主动创新,那么一个民族将反而被这种文化所负累。我们中国传统文化是有糟粕,但其主体是优秀的。我们在经过一百年再来回头看我们自己的文化,她在奥运会开幕上的表现太令人惊艳,她让世界人民惊叹中国。那么,我们是否会考虑应该大力传承我们自己的文化,发扬自己的文化?中国应该有重拾传统文化自信的勇气
本文发布于:2022-10-22 16:10:3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78/34726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