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忆精选集封面《流逝》主人公欧阳端丽是个家庭中的少妇,上有公公婆婆,下有三个小孩,还有丈 夫文耀。文耀有一个弟弟文光,一个妹妹文影,这似乎是一个幸福的家庭。但无奈文革的到来,给这个家庭予致命一击:财产没收了,还带上资产阶级的帽子,最后落得整个家庭9口人每个月只有一百来块的生活费。面对这样的境况,欧阳端丽挑起了整个家庭的重担,一切从学买菜做起,渐渐地在艰难中站稳。可上天给她开了个玩笑,政策落实了,意味着财产的归还,简直是从地狱到天堂。于是欧阳端丽又开始了另一段的有钱人的生活,但这时她反而留恋过去的那种苦日子——充实;留恋她曾经工作过的工场——温馨。读者能从这篇文章中体会到当时千千万万个像这种家庭的生活,从而从侧面批判了这场文革的不合理性,甚至简直是荒唐,紧要的是造成人心灵的扭曲。
写作特色
紧凑的结构与精细的描写,人性化朴素的语言是这篇文章的一大艺术特色。作者把十几年的事浓缩在一起,篇幅虽短但不空泛。显示了作者超人的文学功底。在工场里的那段语言描写,给人一种亲切的感觉,读后似乎意犹未尽。
运用对比的描写也是本文的一大特色。有钱与没钱,有佣人与没佣人,有化装品与无油米…………过去,欧阳端丽的生活就像吃一棵奶油话梅,含在嘴里,轻轻地咬一点儿,再含上半天,细细地品味,每一分钟都有很多味道,很多愉快。而如今,她的生活就像吃一碗冷泡饭,她大口大口地咽下去,不去体味,只求肚子不饿,只求把这一顿打发过去,把这一天,这一个月,这一年,甚至这一辈子都打发过去……
王安忆的小说,多以平凡的小人物为主人公,她注重从平凡生活中的不平凡经历与情感,挖掘生活,在艺术表现上,她的早期小说多感情抒发,近期创作则趋于冷静和细致。我们从王安忆的作品里可以感受到一种宽厚的爱,她赋予故事中人物“英雄性”,表现人物美和善良的方面。她以敏感和高超的领悟力来控制故事微妙的气氛发展以及人物的心理变化,细腻精准。她的作品讲的是平常故事,柴米生计,可她探讨的是故事背后强大而仁慈的自然规律,这是她对人性和人的生存状态及本体世界的关怀,这使她的作品具有了超乎寻常的意义。同时作品中时刻有女性的温柔体现,连同谨慎内省多思的品格,使她作为文坛一个特立独行的异数存在。
文学价值
王安忆小说封面作为一个有着鲜明女性意识的作家,王安忆试图努力从真善美的角度塑造女性,即使是 那些极为卑微的小人物,她们身上也有着美好的人性,由于不愿抛头露面又与世无争,几乎被人们遗忘。王安忆用理解、同情的笔调写她们,写这些平凡女性的平凡生活,让这些传统的平凡女性再一次呈现在人们面前,作者也在提醒我们,作为在传统意识烛照下的女性群体,我们需要去关注她们的生存状况和感情需求。
《流逝》写的是“文革”中的故事。描写一个资本家家庭在十年动乱中的生活境遇和变迁,主要塑造了主人公欧阳端丽的性格。她的性格比较暧昧,传统而背叛,懦弱而倔强,为追求一种自由理想的人生境界,执著地走过磕绊不已的人生路,并试图挣脱各种由外因所造成的约束与羁绊。繁华半生,磨难半生,终不免落进无可逆转的特定生命情景。写她在历史的遭遇面前,在命运浮沉之中,成功地进行了一次角色的转型。她是作为受过高等教育的资产阶级妇女形象被推向人生和艺术的舞台的,原来她是过着富足享乐的贵族生活。然而文革的风暴扫荡了她的一切,家被抄,房被封……她和她的家庭从天上跌落到地下,由富足变为贫困,从“高等华人”变为“市井残民”。国家的动乱给端丽和她的家庭带来境遇的变化,端丽做起了不折不扣的小女人,饱尝人生的酸甜苦辣,同时,生活境遇的改变又引起她思想的变化,使她在复杂艰辛的家庭生活中,从阔少奶奶变为十足的传统型家庭妇女,在这样的角色转变中,如前所述,我们说一方面她退回到了传统意识为她所织就的牢笼之内,但另一方面,却又让她朦朦胧胧地懂得了另一种生活,另一种人生。
在“文革”中,她逆来顺受,在畏惧与不安中艰难度日。但在亲历劳动后她对生活又有了另一番认识。在给人带孩子和进生产组做工时,她开始体验普通人的平凡生活、劳动的艰辛和创造的喜悦。在现实环境中,她由昔日的少奶奶变成一个勤劳能干、果断多智、任劳任怨主持一家人家政的妇女。她由软弱变得刚强,由温顺变得泼辣,由懒散变得勤快。她悟出了生活的最简单最真实的目的:吃饭,穿衣,睡觉。而这些变化,无疑是端丽在残酷环境中的自我超越。这些生活对于以前的她简直是不可思议和不能想象的,而如今,她却将这简单的生活作为人生的终极目标。
然而,生活是可以复归的,文革结束了,家庭财产失而复得。她重新回到了旧生活的轨道。但是,生活可以复归,时代不能重复,端丽再也找不到文革中的那种生活,那种生活虽苦,却真情与共,虽委曲求全又彼此能相安无事的生活状态。是继续过不劳而获的闲适生活还是走自食其力的道路? 端丽在这种精神抉择之下矛盾地思考着。她没有作出明确的抉择,选定她该走的人生之路,但是,再也回不到文革十年。此时,她只是痛苦地思索着不能让过去的十年白活。因为时间在流逝,悄悄地替换着昨天和明天……它终究要留给人们一些什么,它不会白白流逝。当然尤其对于欧阳端丽来说,现实的生活教给了她做人应平淡而真实的道理,使她活得充实、坚强自信而幸福,虽然她骨子里的传统意识和封建文化让她真切地做了一回小女人,但她体会到的是一种真实的生活。然而,随着生活的复归,笼罩在她生活中的又是另一种空虚。时代前进了,但生活的足迹在她这里只是一种平行的前进,并没有使她在传统意识的烛照下重生,也没有让她产生更高的人生理想,只是角色转换又复归后的感叹和思索。
无论欧阳端丽在命运浮沉之中做了怎样的角色互换,但就其人生和生活而言,她最终没有摆脱中国几千年来的传统封建意识对她的束缚,最终无法定夺自己的生活,掌握自己的命运。这也是王安忆所要告诉我们的横亘在中国传统女性身上的枷锁,它根深蒂固而又流毒甚广,时光的流逝所带给这些女性的仍然是更深的思考与探索,而不是终极的人生幸福与目标。
王安忆王安忆1954年3月生于南京。1955年迁居上海。1985年调入上海作协分会任 专业作家。1976年开始发表作品。着有长篇小说《米尼》、《上种红菱下种藕》、《富萍》、《妹头》、《长恨歌》、《纪实与虚构》、《流水十三章》、《黄河故道人》、《69届初中生》等;中短篇小说集《阁楼》、《海上繁华梦》、《剃度》、《我爱比尔》、《尾声》、《流逝》、《雨,沙沙沙》等;散文集《我读我看》、《寻找上海》、《母女漫游美利坚》、《蒲公英》等;演讲集《小说家的13堂课》等。王安忆多次获得全国优秀短篇、中篇小说奖,《长恨歌》获得了“第五届茅盾文学奖”。1998年并获得首届当代中国女性创作奖。2001年获马来西亚《星洲日报》“最杰出的华文作家”称号等。
王安忆被视为文化大革命结束之后,自1980年代中期起盛行于中国文坛的「知青文学」、「寻根文学」等文学创作类型的代表性作家。曾长时间居住于上海,于文化大革命期间,曾至安徽插队落户。王安忆现任上海市作家协会主席。
本文发布于:2022-10-22 14:44:2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78/34676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