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信息时代,合作、共享、团队等词语成为人们谈论管理时出现频率较高的言语,我姑且称其为信息时代管理话语中的高频词。这些词语的频繁出现决不是偶然的,它反映了一种社会发展的追求,一种人们工作和生活的理想,这就是追求和谐共生。处于同一区域内的学校,无论是中小学,还是教学教研、科研、培训类的学校或机构,由于面对着共同的教育环境,又有着一致的教育目标,虽然同样也存在着教育质量的竞争,但主要的是合作和资源共享,这是教育均衡发展的必然,也是促进教育公平的必然。因此,同一区域内的学校和为学校服务的教育机构应该成为一个整体,形成一种团队,故称其为共同体。
新一轮课程改革使教师专业发展的需求超过了任何一个时期,我们面对的就不仅仅是需要对课堂的指导,更有一个观念、角色、方式的转变任务和专业发展的引领。这种引领是理论方面的,更是实践方面的,换句话说,广大教师的实践需要用理论来清晰思路,在实践中创新和发展理论,提升理论的实践效力。因此,这就需要建立由理论研究机构、实践指导部门和研修管理单位等多种力量介入的教研、培训、科研等方面一体化的共同体,通力合作,同频共振。
构建和谐社会的因素之一就是要追求社会公平,其中教育公平是老百姓关注的重点。教育公平的前提之一是实现教育的均衡化发展,而教育资源的均衡化尤其是人力(师资)资源的均衡化是其核心。构建区域性研修共同体的根本目的就是更好地整合核心教育资源,打造一支品德高尚、业务精良、数量足够的优质的教师队伍,从而不断提升教育教学工作的绩效,发挥教育资源的最大效益,最终促进区域教育的均衡发展。
长期以来,传统的自上而下的培训模式,使广大教师处于被遵从、支配的地位,失去了自我思考,自我决策的能力,教师的潜能资源被掩盖、忽略了,不能得到应有的关注和挖掘。国家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启动要求教学培训机构人员要增强服务意识,拓展服务空间,积极主动介入基层学校,与校长和老师进行深层次的对话。因此,迫切需要在区与校、校与校、教师之间营造并构建新型的开放与互动、合作与分享、关爱与支持的人际关系,变对学校、教师传统评判为友善的合作、建议,变上下的关系为合作伙伴关系,引导教师更加自觉、自主、自信地成长.
校本研修共同体,基于网络的研修共同体,校际合作研修共同体,区域研修共同体等多种形式.其中校本研修共同体又称为实体教师研修共同体,其优点是其成员进行组织学习活动时,比较容易组织和协调;缺点则是对外界信息的获取速度较慢,会影响教师获取最新的知识;基于网络的研修共同体又称为虚拟教师研修共同体,是以网络空间为平台而组成的学习型组织。由于利用了网络,它能使教师们实现跨时空、跨地区的交流,所获取的学习资源也比同等条件下的实体教师学习共同体丰富。它的缺点则是,教师们利用网络进行远距离沟通,会缺乏情感的交流,组织和协调活动有难度。
教师研修共同体,就是基于学习共同体的一种联合研修的模式。这种以同质促进、异质互补的原则建立起来的共同体,在学校内部根据各自学校的特色和教师专业发展的需求,联合互动,共同开展校本研修,从而形成一种任务驱动、资源共享、相互借鉴、协同研究、共同发展的良好机制。在学校外部,由每个学校发挥各自特长互补成为校际合作的范式;在区域间,由特定组织机构牵头形成的区域内各成员学校的研修形式
“研修共同体”是基于学校、立足职场、源于问题、自主研究、团队互动、区域统领的教师专业发展模式。但是,传统的校本培训和校本教研体制从形式到内容,已形成一种惯性。要改变这种现状,必须借助政府的力量来推动,以便建立一种机制来整合资源,全面推进。
校本研修基于学校,而不是限于学校,更不是闭门造车,不能演变成脱离各种专业力量的各自为战。以校为本的研修需要集体的智慧,包括校内外各种智力方面的合作与支持,尤其是要依托培训机构和同类学校的力量,相互协作,联合开展各种研修活动,共同分享经验与成功。这种校际合作、交流与互动,至少能起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作用。
校本研修活动的设计,要从教师的内在需求来考虑,使教师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每一项活动,注重营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的浓厚氛围。只有形成合作学习、平等对话、共创智慧的研修活动,才能有效地激发教师的内驱力,激活教师的灵动思维,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帮助。
聚焦课堂、聚焦教师、聚焦学生
本文发布于:2022-10-22 09:20:2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78/34490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