嵩山群

更新时间:2022-10-22 07:19:42 阅读: 评论:0

正文

地层名称:嵩山群

地层名称(英文): Songshan Gr

阶代码: Pt1sos

地区代码: 19,14

命名:

张伯声、冯景兰1951年创名。命名剖面位于河南省汝阳县颖阳街北东约13km的当阳山,参考剖面位于河南登封县罗汉沟—金沟,东经113 01′,北纬34 27′(罗汉洞组);登封县中岳庙寺里沟,东经113 27′,北纬34 01′(五指岭组一段);登封县唐庄铁匠沟—张家门,东经113 05′,北纬34 30′(五指岭二段);唐庄岩崩东坡,东经113 09′,北纬34 34′(五指岭组三段);唐庄井湾庙坡,东经113 10′,北纬34 33′(庙坡山组);唐庄花峪柳树扒,东经113 08′,北纬34 32′(花峪组)。

沿革:

1951年张伯声、冯景兰将河南嵩箕地区这套变质地层的时代归属“五台纪” ,划分为嵩山石英岩和五指岭片岩。1957年马杏垣将其归属滹沱系。1959年王曰伦、王泽九等将其改称为元古宙嵩山群,下部称嵩山石英岩组,上部称五指岭片岩组,时代为元古宙(河南地矿局,1989)。同年,全国地层会议确认嵩山群,内分嵩山组和五指岭组。1964年河南省地质局区测队将其时代归属古元古代。1964年北京地质学院将嵩山组改称为罗汉洞组,1973年该院又将原五指岭上部划分出井湾组和小花峪组。1977年河南区调队将嵩山群自下而上划分为嵩山组、五指岭组、庙坡组(相当井湾组)和花峪组(相当小花峪组)。1981年该队将其中的嵩山组又改称为罗汉洞组,庙坡组改称为庙坡山组。

特征:

分布于河南嵩山—箕山地区,禹县荟萃山—新郑县风后岭地区。自下而上为:1.   罗汉洞组  下部为厚层—巨厚层状粗粒石英岩和中细粒石英岩,底部有1—2层变质砾岩,砾岩层最厚达35m,砾石成分有石英岩、条带状磁铁石英岩、千枚岩、绢云石英片岩、绢云片岩、混合岩及脉石英等,砾径一般10—30cm;上部为厚层状粗粒石英岩夹薄层绢云石英片岩。厚度492—749m。2.  五指岭组  下部为薄层—厚层状石英岩,夹绢云石英片岩;中部为千枚状石英绢云片岩,夹薄层石英岩、白云岩、铁质石英岩等;上部为绢云石英片岩,夹铁质石英岩、绿泥绢云片岩和少量绢云片岩、铁质长石石英岩、磁铁矿层。厚度634—153m。3.    庙坡山组  主要为中粗粒石英岩和条带状石英岩,夹磁铁石英岩、细粒石英岩(油石矿层)、赤铁石英岩及千枚状绢云石英片岩。厚度166—395m。4.    花峪组  下部主要为绢云千枚岩和厚层状白云岩、条带状白云岩,底部夹含磷铁质角砾状绢云千枚岩(局部为磷矿层)及镜铁—赤铁矿透镜体和薄层石英岩;上部主要为绢云千枚岩,厚层状石英岩,夹薄层铁质石英岩和含磷绢云千枚岩。厚度129—430m。该群区域变质程度为低绿片岩相黑云母变质级。其主要遭受吕梁期构造变形,主体为南北向的褶皱带。主要有两个变形世代:第一变形世代以塑性变形为主;第二变形世代以过渡型变形—脆性变形为主(马杏垣等,1981)。原岩主要为石英砂岩,其次为泥质岩、碳酸盐岩和少量砂砾岩。砂岩中发育波痕、交错层,属于河流相-滨海相-浅海相沉积作用产物。五指岭白云岩中含叠层石: Colonnella  sp.;微古植物Trematosphaeridium  holtedahlii,Polyporata  obsoleta 。花峪组白云岩或白云质大理岩中含叠层石Conophyton, Straticonophyton等。罗汉洞组变质砾岩Rb-Sr全岩等时线年龄为1952Ma,绢云石英片岩Rb-Sr全岩等时线年龄为1799Ma(营俊龙,19791;河南地矿局, 1989)。其与上覆中元古代熊耳群及下伏的太古宙登封群呈不整合接触(河南区测队,1965;河南地矿局,1989)。

1.营俊龙, 1979,河南北中部古老变质岩系的Rb-Sr同位素测定。第二届全国地层会议论文集。

备考:

编撰者:金文山

作者1: 张伯声

年份1:1951

作者2:冯景兰

年份2:1951

系名: 古元古界

本文发布于:2022-10-22 07:19:4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78/34421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上一篇:五河群
下一篇:广元群
标签:嵩山群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