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李伯玲(1962-),女,吉林省长春市人,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共党员,5级职员。
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
现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东北师范大学农村教育研究所副所长(主管行政事务),主要研究方向为农村教育、教育学原理、教育文化学等。长期致力于农村教育调查研究以及教育管理工作,足迹遍布全国30多个省市自治区。
中国教育学会农村教育分会第一届理事会常务理事,担任分会职业教育和农民教育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中国教育学会农村教育分会高校农村教育学术委员会秘书长。
吉林省教育学会农村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
1981.09—1988.07,东北师范大学历史系,获学士、硕士学位;
1988.07—1990.01,黑龙江省大庆师范专科学校政史系,任分团委书记;
1990.01—1998.05,东北师范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助理研究员、主任科员;
1998.05—2000.12,东北师范大学基础教育处,任副处长;
2000.12—至今,东北师范大学农村教育研究所,行政副所长。
1.李伯玲,袁桂林,谢李雪. 县域教师专业化发展困境及其破解——Y县的个案. 2010年农村教育高端学术论坛论文集[C]. 2010:116-122.
2.李伯玲. 布局调整中乡村学校文化的复归. 城乡教育一体化与教育制度创新——2011年农村教育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 2011:172-181.
3.李伯玲,孙颖. 农村寄宿制学校面临的问题及其破解——基于中部某县的调研. “公平、质量、效率:农村教育政策的抉择”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 2009:297-300.
4.孙颖,李伯玲. 美国教师教育面临的危机及对策——美国教育工作者给总统奥巴马的八封书信解读[J]. 教育科学,2011(01):77-81.
5.李伯玲.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逆向思维训练[J]. 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11):139-140.
6.李伯玲,孙颖. 论我国农村教师身份变迁的路径及趋势[J]. 当代教育科学,2011(20):3-7.
7.李伯玲. 城乡教师的收入差距与流动问题探究[J]. 中小学教师培训,2007(03):60-61.
8.李伯玲. 新农村建设中的家庭教育问题[J]. 当代教育与文化,2010(01):51-55.
9.李伯玲,谢李雪. 县域教师专业化发展困境及其破解——基于Y县的个案研究[J]. 当代教育科学,2010(08):45-47+56.
10.于伟,张力跃,李伯玲. 我国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困境与对策[J]. 东北师大学报,2006(04):116-124.
11.于伟,张力跃,李伯玲. 我国欠发达地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中的结构性困境与破解[J]. 教育研究,2007(03):30-36.
12.韩宾娜,李伯玲. 开展乡村旅游教育和培训的探索[J]. 职业技术教育,2007(23):88-89.
13.李伯玲,张力跃. 政府应加强对不同类型中等职业学校的统筹管理——以贵州省平坝县为个案的分析[J]. 中国农村教育,2007(Z2):47-48.
14.袁桂林,洪俊,李伯玲,秦玉友. 农村初中辍学现状调查及控制辍学对策思考[J]. 中国教育学刊,2004(02):4-8.
15.解月光,李伯玲. 农村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的有关问题与建议[J]. 中国电化教育,2004(08):25-27.
16.于伟,张力跃,李伯玲. 我国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现状及对策[N]. 中国教育报,2004-02-29(007).
17.于伟,张力跃,李伯玲. 职业教育的现状与发展—我国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现状及对策。第三章[Z].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年鉴(2007),2008(11):634-638.
本文发布于:2022-10-21 21:51:0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78/34115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