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有志于天下,北宋时期欧阳修创作的文言文

更新时间:2022-10-21 17:04:33 阅读: 评论:0

文中人物

范仲淹(989年8月29日-1052年5月20日),字希文,汉族,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范仲淹幼年丧父,母亲改嫁长山朱氏,遂更名朱说。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范仲淹苦读及第,授广德军司理参军,迎母归养,改回本名,后历任兴化县令、秘阁校理、陈州通判、苏州知州等职,因秉公直言屡遭贬斥。康定元年(1040年),与韩琦共同担任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采取“屯田久守”方针,巩固西北边防。庆历三年(1043年),出任参知政事,上疏《答手诏条陈十事》,提出十项改革措施。庆历五年(1045年),新政受挫,范仲淹被贬出京,历任邠州、邓州、杭州、青州知州。皇祐四年(1052年),改知颍州,范仲淹扶疾上任,行至徐州,与世长辞,享年六十四岁,谥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

范仲淹政绩卓著,文学成就突出,他倡导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思想和仁人志士节操,对后世影响深远。范仲淹有志于天下

故事一

原文

范仲淹像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依,再适常山朱氏。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往往、饘粥不充,日昃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译文

范仲淹二岁时死了父亲,母亲贫穷无依无靠,又嫁给常山姓朱的人。范仲淹长大以后知道了自己的身世,感动得流了泪,离开母亲去应天府的南都学舍读书。他白天、深夜都认真读书。五年里睡觉几乎都没有解开衣服,有时夜晚疲倦了,就用冷水洗脸。他常常是白天苦读,什么也不吃,直到太阳偏西才吃一点东西。就这样,他精通了六部经典著作的要意,情绪愤慨激昂地树立起了治理天下的雄心壮志。他常常自己吟诵说:“应当在天下人忧愁之前先忧愁,在天下人都享乐之后才享乐”。

注释

1、孤:幼年失去父亲,现指孤儿失去双亲。

2、再适长山朱氏:改嫁到长山姓朱的人家。(适,出嫁。再,第二次)

3、知其世家:知道了自己的家世。世家:家世。

4、既:等……之后。

5、去:离开。

6、之:到,往。

7、南都:指应天府,及河南商丘。这里的南都学舍为当时著名学舍。

8、尝:曾经。

9、就寝:上床睡觉。

10、日昃(zè):太阳偏西。昃:日偏西。

11、或:有时。

12、昏怠:昏沉困倦。

13、辄(zhé):往往。通常翻译为:就

14、沃面:洗脸沃:用水淋洗,这里指“洗”。

15、六经:指《诗》、《书》、《礼》、《易》、《乐》、《春秋》。

16、旨:要义。

17、慨然:形容慷慨激昂。

18、依:依靠。

19、以:以......作为;用

20、诵:吟诵。

21、长山:古地名

22、饘(zhān):稠的粥

故事二

原文

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乃至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译文

范仲淹两岁时失去父亲,家里生活贫困没有依靠。他从小就有远大的志向,常常把治理国家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责任。他发奋读书,有时晚上感到昏沉疲倦,就用凉水洗脸。有时连饭也吃不上,就喝粥读书。做官后,常常情绪激动地谈论天下大事,不顾自身的安危。以至于谗言而被贬官,由参知政事降职作邓州太守。范仲淹刻苦磨炼自己,吃东西不多吃肉,妻子和孩子的衣服和食物仅仅够自己用罢了。他曾经自己吟诵说:“大丈夫应当在天下人忧愁之前先忧愁,在天下人都享受乐之后才享乐”。(选自欧阳修《资政殿学士户部侍郎文正范公神道碑铭并序》)

注释

1、啖(dàn):吃。

2、以:用。

3、食:吃饭。

4、贬:贬官。

5、给(jǐ):供应。

6、谗(chán):说人坏话。

7、每(以天下为己任):常常。

8、既(仕):考取功名后。

9、妻子:妻子与孩子。

10、辄:往往,每每。

11、沃(wò):这里当“浇”讲。

12、昏怠:昏沉困倦。

赏析

范仲淹他刻苦学习、逆境成才的经历。这也正是他能成为刚直不阿、体恤民情、为政清廉的忠臣的原因。也唯有这样的人才能抒发“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感叹。而最后一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出自于《岳阳楼记》,不仅揭示主题,还点明中心,抒发了范仲淹伟大的爱国情怀。

作品出处

宋名臣言行录

《宋名臣言行录》的前集、后集,为李衡校勘、删节《八朝名臣言行录》后的版本,虽然体例变动不大,但正文、注文却大幅度缩减,甚至误校,亦有注文混入正文的情形。

今印行的前集,其原书名为《五朝名臣言行录》,后集为《三朝名臣言行录》,二书并称为《八朝名臣言行录》。若不包含附传的人物,收入的北宋人物共97人,前集收入55人,后集收入42人。

争议

后世对编撰宗旨的解读不一:该书所收录的人物为多数为当时的名臣,但有若干人物在后世较具争议性,被认为不该收入进去,如王安石、赵普、吕惠卿等人行事风格接近小人,则受到《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的质疑。然而,有些学者认为朱熹编此书着重的是严谨的史学态度,而“有补于世教”乃其次,况且这些人物对国家社稷并非毫无建树,且对当时的政坛具有相当的影响力,亦符合名臣的条件,故被收入书中并没有不合理。

习题

给下列句中加点的字注音并释义。

①啖粥而读音:义:

②辄以水沃面音:义:

③食不给音:义:

④乃至被谗受贬音:义:

2.“每以天下为己任”的正确译句是()

A.每天把天下大事作为自己的责任。

B.常常把治理国家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责任。

C.常常把天下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任务。

D.每天把治理国家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责任。

3.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

②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

4.这段文字的层次已在文中划出,请简要归纳层意。

5.“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范仲淹所作《岳阳楼记》中的名句,与该文一样,此句在本文中起了的作用。

答案

1.啖粥而读音:dàn义:吃,食用

辄以水沃面音:wò义:浇洗

食不给音:Jǐ义:接济

乃至被谗受贬音:chán义:诋毁

2.“每以天下为己任”的正确译句是(B)

A.每天把天下大事作为自己的责任。

B.常常把治理国家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责任。

C.常常把天下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任务。

D.每天把治理国家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责任。

3.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有时夜晚昏昏欲睡时,就用水浇洗面孔。

②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老婆、孩子吃的穿的只是够用罢了。

4.这段文字的层次已在文中划出,请简要归纳层意。

一层:写其少有大志,发奋苦读。

二层:做官关心国事,勇于但当。三层:写其刻苦自励,天下为先的崇高境界。

5.范仲淹所作《岳阳楼记》中的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与该文一样,此句在本文中起了的作用。

答:交代了范仲淹高风亮节的思想基础,是画龙点睛之笔。

本文发布于:2022-10-21 17:04:3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78/33941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