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棘刺的顶端雕刻一只猕猴。这是极高的微雕工艺。即使在今天恐怕也难以实现。但是两千多年前,当有宋人以此来欺骗燕王时,燕王竟然信以为真了。燕王以三乘土地的俸禄供养这个宋人,就为了有朝一日能够欣赏到宋人所说的绝妙的微雕。幸运的是,燕王身边有理智清醒的大臣--负责燕王饮食的右御和冶炼器物的冶工。由于了解燕王的饮食习惯,所以他提醒燕王,宋人之所以要求燕王必须斋戒十天,才能去欣赏他在棘刺之端雕刻出的猕猴,是因为他知道燕王坚持不住斋戒十天冶工提醒燕于。微雕的前提是所用的工具必须比所雕刻的对象还要微小。是冶铁工人,他知道目前还做不出那么小的刻削工具,既然如此。怎么可能在棘刺之端雕刻?被宋人欺骗了的燕王恍然大悟,于是把宋人抓起来审问,一场骗局就此揭穿。
燕王之所以那么容易被蒙骗。在于他忽略了常识。他连自己的饮食习惯都不了解,更不知道冶炼业的发展水平。正因为如此,宋人才敢明目张胆地去欺骗他。换成右御和冶工、宋人就不敢这么说了。冶工最后说了一句发人深省的话:计谋没有一定的标准,为君王进献计谋的人如果信口开河,君干就会遇到类似“棘刺之端为母猴”的骗局。事实的确如此,在现实生活中,有此人无视客观存在。喜好没有根据地说大话,吹牛皮,借此骗吃骗喝。
为政者在听取他人的建议时,必须依据具体情况、依据常识考量其现实性和可操作性,否则就会被迷惑,劳民伤财且难以成事。
《棘刺雕猴》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是战国末期思想家韩非创作的一篇散文。此文主要讲明君治理国家要有办法,全文分为六章,分别从“忠言逆耳”“民为利/士为名”“以身作则”“诚信”等方面论说,也有很重要的意义,值得后人借鉴和学习。
版本二:
宋人有请为燕王以棘刺之端为母猴者,必三月斋然后能观之。燕王因以三乘养之。右御⑴冶工言王曰:“臣闻人主无十日不燕⑵之斋。今知王不能久斋以观无用之器也,故以三月为期。凡刻削者,以其所以削必小。今臣冶人也,无以为之削,此不然物也,王必察之。”王因囚而问之,果妄⑶,乃杀之。冶人谓王曰:“计无度量,言谈之士多‘棘刺’之说也⑷。”
⑴右御:当时朝廷直属的官署名。⑵燕:“燕”通“宴”,饮酒之意。⑶妄:虚假。⑷计无度量,言谈之士多‘棘刺’之说也:对于计谋,如果没有一定的标准来加以测度衡量,那么游说的人就多半会说些“把棘刺的尖端雕刻成母猴”的胡言乱语。
韩非子
韩非(约公元前280年-公元前233年),又称韩非子,战国末期韩国新郑(今属河南)人,为中国古代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韩非子出身韩国宗室贵族,与李斯均是荀子学生,后因其学识渊博,被秦始皇召唤入秦,正欲重用,却被妒忌的同窗李斯害死。韩非子死后,秦始皇在他的思想指引下,完成了统一六国的帝业。
韩非子其学出于荀子,源于儒家,而成为法家,又推究老子思想,归本于道家。司马迁指出韩非子喜好“刑名法术”且归本于道家的“黄老之学”。他集商鞅的“法”、申不害的“术”和慎到的“势”于一身,将辩证法、朴素唯物主义与法融为一体,是法家思想之集大成者,为后世留下了大量言论及著作。其学说一直是中国封建社会时期统治阶级治国的思想基础。
韩非子著有《孤愤》《五蠹》《内储说》《外储说》《说林》《说难》等文章,后人收集整理编纂成《韩非子》一书。
本文发布于:2022-10-21 10:41:1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78/33708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