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政权具有相对自主性。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其自主性程度也不同。对自主性的影响包括了社会危机,社会结构,行政权力。
对政权本质的探讨是政治学中的一个古典问题。早期的政治学者如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人认为政权的本质是至善。到了中世纪,奥古斯丁将政权视为“世俗之城”,认为世俗世界没有善。这种观念一直影响到了马基雅维里,而从洛克到潘恩,国家政权蜕变为“必要的恶”。马克思主义则从阶级的观点探讨政权的本质,认为国家的本质就是阶级的本质,国家政权是阶级利益冲突不可调和的产物。
苏美尔人所建立的城邦国家普遍被认为是国家的初期形态,后来亦众多地中海民族所仿效,其中犹以古希腊的雅典最具特色,但实际以罗马共和国最有代表性,其他的城邦多为君主或贵族制,例如古希腊的斯巴达和北非的迦太基等。
古希腊人认为人是不能被他人管理的,只能由城邦所信奉的神管理。具有一定财产的成年男子具有公民资格,可以参与城邦的政治生活。城邦的公共生活是一种义务,没有报酬。只有参与城邦事物的管理,才能成为真正的人。
城邦的政治活动是在广场的公开集会中进行事务的讨论,每个公民都有平等的发言权。这种集会也是城邦唯一的立法机构。在集会上,公民通过说服来完成权力的运作。但是这种方式可能受到政客操纵,形成多数者的暴政。城邦公职的产生,或者是通过直接选举,或者是通过抓阄抽签。公职的分配则是通过轮流执政实现。
大部分古代社会都是君主专制国家,通常接受君权神授论,但其权力的性质和范围又在不同时代和地方有一定分别。
威权国家罗马帝国是权威国家的代表,其政权的中心观念就是权威,强调城邦的利益高于个人利益。任何政治事务的决定都要追溯权威的来源。元老院代表了这种权威,用于赋予政权的合法性。
权威国家的权威是永恒不变的,而权力体制则是在不断的变化。
封建国家罗马帝国瓦解后,在欧洲出现了一大批封建制的王国。这些封建国家将私人利益与公共利益紧密结合,公共权力完全服务于私人利益的诉求。由于长年的征战,王权衰落,领主权力大幅提高,形成了欧洲中世纪封建制度。
封建国家的主要特征是国王、贵族、骑士以服兵役为主要条件,将土地同行政司法权以契约的方式层层分封,形成了领主-附庸关系。
某程度上古代日本和印度的国家,中国在先秦时代,亦常被视为封建国家。
政教合一国家出于中东波斯和北非的埃及等地,建立在信仰上的教权政体,君主被视为神的化身而不只是神的使者,亦有统合政治的权力。其神权政治普遍地被认为国家的另一起源,后来在美洲和非洲出现的早期原民国家,多亦和其类似。
专制国家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是皇帝专制制度。这类国家形态采用中央集权制度,国家权力机构呈现金字塔式的分布;君主在大部分时候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并通过世袭制来维持;官僚机构分工明确;臣民一般没有或保有很少的私人领域,东亚国家受儒家思想教育,普遍认同“忠君”的思想。
专制国家的君主形式上拥有绝对的权力,但是思想上会受到传统礼制的制约,权力运行上则受到官僚机构的制约。
绝对主义国家欧洲中世纪晚期,教会在世俗事务中的影响日益式微,君主权力不断强化。法国的路易十三,英国的亨利七世都建立了行政集权体制。同时,贵族力量式微,市民、知识分子地位上升。市民阶层通过官僚机构和等级议会直接或间接影响公共政策。主权观念由此产生。君主以绝对权威统治社会,法国路易十四更称“朕即国家”。具体而言,所谓绝对主义国家,是指在这些国家之中,君权具有绝对性,君主大权独揽,将立法、行政、司法、军事等权力集中于一身,而君主作为主权的化身,凌驾于法律之上,成为一切法律的合法性源泉。这样一来,君权基本上不受任何约束而自行其是;同时君主依靠理性化的官僚机构和军事机构,去实施自己对民间社会的一元化专制统治。
苏丹制国家伊斯兰教兴起后,由哈里发制衍生的国家,继承了古老的政教合一制度,以伊斯兰教法成立众多苏丹国家。
从经济学的角度,资本主义国家奉行市场经济。产品和服务的生产及销售完全由自由市场的自由价格机制所引导,而不是像计划经济一般由国家所引导。从冷战阵营的角度,资本主义国家指以美国为首、与苏联为敌的西方阵营国家。
早期资本主义国家当专制君主逐渐成为虚位君主或被革命所取代,形成了代议制和三权分立,以保证在人口众多国家中人民民主的实现,同时以人民民主和精英统治相结合,避免了多数暴政。这就形成了早期资本主义国家,它被视为是资本主义国家政权的理想形态。
早期资本主义国家从宪法和法律上明确了私人领域和公共领域的区分。同时政党逐渐走向成熟,成为议会斗争和选举的工具,并进一步成为控制整个国家政权的政治力量。人们则通过加入政党,实现政治参与。
到1870年后,资本主义国家的立国之本古典自由主义遭到民族主义的挑战,资源和市场掠夺也使得早期资本主义国家面临宪政危机。世界大战的爆发和德国极权主义的兴起,则把早期资本主义国家的自由主义理想彻底摧毁。
晚期资本主义国家晚期资本主义国家也就是福利国家,或国家资本主义。为了弥补自由市场导致的“有效需求不足”,国家政权全面干预市场社会。典型的代表有1930年代美国的罗斯福新政,1948年英国工党宣布建立福利国家。
国家政权以民众福利为目标。公民权得到了扩张。三权分立由于社会管理的复杂化和行政职能的深化和泛化被削弱,行政权力日益扩大,从以议会为中心的权力结构转变为行政为中心的权力结构,这也被称为“行政集权民主制”。
社会主义国家和共产主义国家
社会主义国家的国家政权和政府的权力一般很强大。经济多以公有制为主体。共产党作为这些实行一党制国家的执政党。
国家政权与社会的互相影响,造成了通过公民权来限制国家权力。又通过政党、利益集团等影响政府决策。而社会管理的复杂与专业化,形成了精英集团对政府决策的驾驭;公民则通过大众传媒等公共舆论对政府政策进行自由公开的讨论,以此监督国家权力的合法性,并使政府政策契合民意。
政治学中有多种模式以此解释国家政权。
自由主义者坚持有限国家模式。认为通过宪法来决定公民的权利,反对国家政府部门职权的扩张,以及对社会经济事物的干涉。其理想模型是早期资本主义国家,坚持自由自发的自由市场秩序,这被认为是最合理,最不容易被压制,最容易为人们所接受的制度。弗里德曼形容为“管的最少的政府是最好的政府”。
布坎南在公共选择理论中提出了“政府失败”的观点,认为由于政府缺乏竞争和压力,政府官员追求的是个人影响而不是公共利益,因此政府对经济活动的过度干预将降低市场资源配置的效率。
多元主义者认为国家主权是多元的,国家不能独占主权。国家只是人类组成的一种团体,与其他团体没有实质差别。国家的多数决策是国家与各种利益团体协商的结果。多元主义者主张通过议会政治和多党政治实现对国家政权的多头控制,以此实现民主。
查尔斯·林德布洛姆认为实业家实际掌控了政治的决策权,实业家在多头政治中充当主要领导,政府官员更多的依从实业家。因此多投政治由实业界和财产关系以非民主的方式控制,经济的私有化并不能够必然导致民主。
精英主义者认为任何社会都存在着统治者和被统治者。少数统治者垄断了政治权力,并享受着权力带来的利益。这一类型的国家反对民主这一手段,将权力限制在少数有实力的人群中,或者是给予有限度的民主形式,但是采取两党制轮流执政的方式统治国家。美国是一个精英主义国家。
精英主义者认为各种工会、行业协会、群众运动都是少数人统治。因为很少有人有时间积极从事工作,控制权便落在少数积极分子手中,不积极的人则把他们当作代理人接受他们的权威。这称作“寡头统治铁律”。由此,精英主义者认为代议民主制不过是专制制度的现代翻版。因而他们认为民主不是目的而只是手段,民主是公民通过竞选取得政治决策权的制度。
本文发布于:2022-10-21 10:24:3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78/33697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