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谣,席慕蓉诗歌

更新时间:2022-10-21 08:25:47 阅读: 评论:0

阅读导引

《长城谣》

——席慕蓉

尽管城上城下争战了一部历史

尽管夺了焉支(1)又还了焉支

多少个隘口(2)有多少次悲欢啊

你永远是个无情的建筑

蹲踞在荒莽的山巅

冷眼看人间恩怨

为什么唱你时总不能成声

写你不能成篇

而一提起你便有烈火焚起

火中有你万里的躯体

有你千年的面容

有你的云 你的树 你的风

敕勒川 阴山下

今宵月色应如水

而黄河今夜仍然要从你身旁流过

流进我不眠的梦中

注:

(1)焉支山,一称燕支山、胭脂山。在甘肃永昌县西、山丹县东南。山势险要,历代驻兵防守。

(2)隘口:狭窄的山口。

作者简介

席慕蓉,女,著名诗人、散文家、画家。祖籍内蒙古察哈尔盟明安旗,是蒙古族王族之后,外婆是王族公主,后随家定居台湾。她于1981年出版第一本新诗集《七里香》,在台湾刮起一阵旋风,其销售成绩也十分惊人。1982年,她出版了第1本散文集《成长的痕迹》,表现她另一种创作的形式,延续新诗温柔淡泊的风格。席慕蓉

作者生平

席慕蓉的全名是穆伦·席连勃,意即大江河,“慕蓉”是“穆伦”的谐译。

1943年10月15日生于重庆城郊金刚坡,祖籍内蒙古察哈尔盟明安旗。

1949年迁至香港,幼年在香港度过,后随家飘落台湾,13岁时在日记中写诗。

1956年入台北师范艺术科。

1964年到比利时布鲁塞尔皇家艺术学院进修,入油画高级班。

1966年以第一名的成绩毕业于比利时布鲁塞尔皇家艺术学院。

1969年以萧瑞为笔名,在台湾《中央副刊》发表作品。7月回台湾,任教新竹师专美术科。其后数年间应邀参加多次省级及国际性之美展。并以萧瑞、漠蓉、穆伦·席连勃等笔名投稿,作品多为散文。

1970年以穆伦为笔名,在《联合副刊》发表作品。

1977年10月在皇冠杂志上开设《诗的画,画的诗》专栏。

1981年,台湾大地出版社出版席慕蓉的第一本诗集《七里香》,还有著名的散文集《芊芊芳草》。

1989年9月前往父亲及先母的家乡,初见蒙古高原。

1987年1月诗集《时光九篇》由尔雅出版社出版。

1990年7月散文集《我的家乡在高原上》由圆神出版社出版,同时亦出版编选之蒙古现代诗选《远处的星光》。

1997年散文集《生命的滋味》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

写诗历程

席慕蓉14岁起致力于绘画,曾任台湾新竹师范学院教授多年,至今仍视之为主要职业。作为专业画家,席慕蓉曾在国内外个展多次,曾获比利时皇家金牌奖、布鲁塞尔市政府金牌奖、欧洲美协两项铜牌奖、金鼎奖最佳作词及中兴文艺奖章新诗奖等。写诗只是作为累了一天之后的休息。她写诗,为的是“纪念一段远去的岁月,纪念那个只曾在心中存在过的小小世界”。一个“真”字熔铸于诗中而又个性鲜明。在她的诗中,充满着一种对人情、爱情、乡情的悟性和理解。著作有诗集、散文集、画册及选本等五十余种,读者遍及海内外。近十年来,潜心探索蒙古文化,以原乡为创作主题。2002年受聘为内蒙古大学名誉教授。新作《席慕蓉和她的内蒙古》即用优美的文字和亲手拍摄的照片,记录了席慕蓉自1989年与“原乡”邂逅后,17年来追寻游牧文化的历程。

剖析自己写诗的历程,席慕蓉对记者说:“年轻时因寂寞而写诗,或许是一种对美的渴望;年纪稍长,因无法平抚心中的骚动而写诗;初老时,因惆怅而写诗,人也因此变勇敢了。”席慕蓉流连在诗的国度,“一首诗就是一个自给自足的世界”。对于时间的流逝,对于生命的感动,还有许许多多生活中难于表述却又感怀于心的东西,席慕蓉觉得只能以诗来表达。“诗能说清楚的事情,平时却怎么也说不清。”

写《七里香》时,正是席慕蓉一生中最安静的时刻,那是读书,恋爱,结婚,生子及只有一点点乡愁的年岁,感觉灵敏而纯粹,是生命最清灵的时刻。《七里香》诗中的白描插图,也是她哄孩子睡觉时画的。一支钢笔、一本本子,搁在床边,随时随地地画。小孩子们也特别安静,看到他们的妈妈拿着笔,就很满足地睡着了。

一直到现在,回头再看自己的旧作,席慕蓉仍然为自己感到庆幸。“幸好在36岁的时候写出了《七里香》,庆幸在要写的时候写了出来。不少人都会悔其少作,但没有,觉得幸运的是,在走过来的路上,留下了《七里香》。”记者问席慕容,当初写下这些诗,是因为生命的富足,还是对爱的渴望?席慕蓉一脸满足:“应该是生命的富足。”

课后品读

文章意义

主题意象—长城,也有对黄河的思恋。

抒情主线——对故乡的思念,也有对历史的观照和反思。

追寻作者的情感历程。

审视历史,凸现长城的沧桑。

借助长城,倾诉满腔热情。

依托梦境,流露深沉的乡思。

在诗歌中作者的感情是没有直接告诉的,是通过具体的形象也就是意象来表达的。“意”是作者表达的中心,寄托的思想情感;“象”是具象,具体可感的事物。“意象”合指作家头脑中所形成的客观形象和主观情趣的有机融合,也指传达于作品中,包含着主观思想情趣的具体形象。如本文中的“长城”就是寄予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的具体中可感的事物,即是意象。把握意象是真正解读诗歌的第一步。

本诗中作者对祖国,对故乡的眷恋思念之情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抽象的,作者则描写了一系列的图景:长城、树、云、风、皓月、黄河……这一图景是与作者思想感情和谐统一的,图景将自然流露作者的情感,如“你的云,你的树,你的风”,“敕勒川,阴山下,月色应如水”,这些意象所含的感情就是思念,借助长城倾诉满腔热忱.

诗歌欣赏

1、第二节,抒发诗人对长城的依恋和赞美之情。诗人没有直接抒发自己的感情,而是非常含蓄地写出了古老的长城在自己心中的地位和对自己的影响。“唱你时总不能成声”,“写你不能成篇”,“而一提起你便有烈火焚起”。因为,长城已成为民族的象征,成为祖国的象征,成为中华民族不朽文化和民族精神的象征,诗人心系长城,心系故乡,视古老的长城为自己的根基和灵魂的寄托之所。

2、第三节,诗人借梦境表达自己对于故乡的思恋之情。诗人梦到的是记忆与想象中的故乡——月色之下的敕勒川和阴山山脉。通过这两句诗可以看出,故乡的山水草木在诗人心中有多么深刻而又久远的印象,而且作为中华民族象征的黄河,也时时在诗人的心中流淌。诗人虽身居他乡,却心系故国。诗人希望有梦,在梦里回故乡,但是好梦难成,因为浓浓的乡思乡愁让诗人难以成眠。“不眠”一词刻画了一位游子深沉的思乡之情。跃然纸上,令人动容。

3、长城在诗人心中,早已不仅仅是客观的物象和历史的见证者,更是民族苦难历史和丰富民族遗产的象征。所以,才会让多情的诗人歌不成声、赋不成篇,却又挥之不去,成为一种情结。

本文发布于:2022-10-21 08:25:4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78/33629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长城谣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