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假式放假,中国特有的节假日调休现象

更新时间:2022-10-21 07:06:31 阅读: 评论:0

制度由来

挪假式放假现行放假安排的依据是中国国务院2007年颁布的《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 假办法》。办法规定,中国全体公民放假的节日共11天,分别为元旦、清明节、劳动节、端午节和中秋节各一天,春节和国庆节各3天。

争议起源

挪假式放假网友吐槽主要集中在目前的放假调休方法,即通过调借双休日,分别形成两个7天“长假”(春节、国庆)和5个3天“小长假”(元旦、清明、五一、端午、中秋)。

2012年12月10日,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公布2013年放假调休日期安排。根据安排,2013年7个法定假日共休息29天,但紧接着的7个周日都要上班。对此,不少网友纷纷吐槽,“29天多半是从双休日挪借来的”,“放假还不如说是挪假”等,引发了对当前假日安排的讨论高潮。

民意调查

调查背景

由于2013年中国的中秋、国庆两个节日带来被民众称为“史上最复杂假期”,大量上班族抱怨无所适从,针对社会上“呼吁取消黄金周”的声音再起的现象,全国假日办自2013年10月10日发布法定节假日放假安排调查。此次调查于2013年10月12日正式结束,约211万人填写了调查问卷。下一步数据收集后,将委托中国社科院旅游研究中心进行分析整理,调查结果将送有关部门研究参考。

问卷设计

为反映公众意愿,使放假安排更加科学合理,全国假日办发布的这份调查问卷中,共涉及6个问题,主要内容包括:

1、你对现行放假安排是否满意?

2、长假是否需要保留?

3、小长假是否需要调休?

4、您的年龄?

5、您的职业?

6、您对法定节假日安排有何建议?

结果分析

就网上调查结果而言,大多数网友对现行法定节假日放假安排表示不满,而对于是否调借周末形成7天长假、3天小长假的问题,意见分歧严重。特别是针对3天小长假“挪2做3”,反对声尤为强烈。对于节假日安排的建议部分,网民呼声最高的集中在两方面:一是希望恢复五一黄金周;二是呼吁延长春节假期。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无论希望恢复五一长假,还是延长春节假期,都表明我国长假短缺的现实。缓解之策只能是增加长假的供给,而不是遏制需求。要考虑在进一步增加黄金周的同时,加快落实带薪休假逐步使长假消费“分流”。

政府声音

“进一步落实带薪休假制度”

2013年2月18日,国务院办公厅公布了《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年)》。《纲要》提出,到2020年,职工带薪年休假制度基本得到落实。国家发改委社会司司长王威表示,为保障国民旅游休闲时间,将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加强带薪年休假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加强职工休息权益保障方面的法律援助;二是鼓励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引导职工灵活安排全年休假时间;三是完善对民办企业和非企业单位、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等单位职工的休假保障措施,推动带薪休假保障全覆盖。

社会影响

积极意义

1、放假可以起到拉动消费和让人们休养生息的作用。

2、拉动景区当地经济的发展。

消极意义

1、通过人为“挪假”,“被休假”的意味浓厚,而全民一起集中消费、出行,各种拥堵在所难免,休假质量也难以充分保证。

2、既然是“挪借”假期,势必“有借有还”——通过连续7天、8天上班,将挪借的假日再还回去。于是,集中“被休假”之后,又难免要集中“被上班”。

专家点评

清华大学假日制度改革课题组负责人蔡继明表示,全年假日总量不变的情况下,黄金周打乱了工作节奏,不利于整体经济效益,最好的办法是全面推行、落实带薪休假制度,让黄金周逐步退出历史舞台,“2008年取消‘五一’黄金周后,国内旅游收入增速反而有一定程度的提升,说明黄金周对旅游业收入增长并没有实质效应”。

长沙市旅游局局长谭勇表示,长假休闲制度的建立和健全十分必要。如何优化假期,要力求有利于安排工作,避免为集中放假而长时间上班,又能方便休闲度假和旅游。在优化长假同时,要加快推行国民休闲计划,要积极落实带薪休假制度,推行错峰出行和旅游。

国家旅游标准委员会委员李庚反对取消黄金周,他认为假期设置不只是商业经济考量,“黄金周有效保障了劳动者休息旅游的权利,长假黄金周对基层民众非常重要”。

南京大学城市旅游文化开发研究所所长胡小武表示,应在基本保证假期总数不变的前提下,使具体安排更人性化,如尝试让单位自主合理安排放假时间,满足人们不同的假期需求。

本文发布于:2022-10-21 07:06:3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78/33579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挪假式放假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