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道树,张晓风著散文作品

更新时间:2022-10-20 20:58:06 阅读: 评论:0

散文原文

每天,每天,我都看见它们,它们是已经生了根的——在一片不适于生根的土地上。

有一天,一个炎热而忧郁的下午,我沿着人行道走着,在穿梭的人群中,听自己寂寞的足音,我又看到它们,忽然,我发现,在树的世界里,也有那样完整的语言。

我安静地站住,试着去理解它们所说的一则故事:

我们是一列树,立在城市的飞尘里。

许多朋友都说我们是不该站在这里的,其实这一点,我们知道得比谁都清楚。我们的家在山上,在不见天日的原始森林里。而我们居然站在这儿,站在这双线道的马路边,这无疑是一种堕落。我们的同伴都在吸露,都在玩凉凉的云。而我们呢?我们唯一的装饰,正如你所见的,是一身抖不落的煤烟。

是的,我们的命运被安排定了,在这个充满车辆与烟囱的工业城里,我们的存在只是一种悲凉的点缀。但你们尽可以节省下你们的同情心,因为,这种命运事实上也是我们自己选择的——否则我们不会在春天勤生绿叶,不必在夏日献出浓荫。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但是,也唯有这种痛苦能把深度给予我们。

当夜来的时候,整个城市都是繁弦急管,都是红灯绿酒。而我们在寂静里,在黑暗里,我们在不被了解的孤独里。但我们苦熬着把牙龈咬得酸疼,直等到朝霞的旗冉冉升起,我们就站成一列致敬——无论如何,我们这城市总得有一些人迎接太阳!如果别人都不迎接,我们就负责把光明迎来。

这时,或许有一个早起的孩子走了过来,贪婪地呼吸着鲜洁的空气,这就是我们最自豪的时刻了。是的,或许所有的人都早已习惯于污浊了,但我们仍然固执地制造着不被珍视的清新。

落雨的时分也许是我们最快乐的,雨水为我们带来故人的消息,在想象中又将我们带回那无忧的故林。我们就在雨里哭泣着,我们一直深爱着那里的生活——虽然我们放弃了它。

立在城市的飞尘里,我们是一列忧愁而又快乐的树。

故事说完了,四下寂然,一则既没有情节也没有穿插的故事,可是,我听到了它们深深的叹息。我知道,那故事至少感动了它们自己。然后,我又听到另一声更深的叹息——我知道,那是我自己的。

字词分析

1. 点缀(diǎn zhuì):加以衬托或装饰,使原有的事物更加美好。这里表达了行道树无能为力和无奈之感。

2. 贪婪(tān lán):渴求而不知满足。多为贬义。此处形容十分渴求。

3. 堕落(duò luò):沦落,流落。指人从较高的起点大幅退步。这里指行道树从森林里来到城市,生活环境和自身形象大大跌落。

4. 苦熬(kǔ áo):忍受着痛苦度日。

5. 牙龈(yá yín):固定牙齿的一部分肌肉。

6. 深沉(shēn chén ):沉着稳重;思想感情不外露。

7. 冉冉(rǎn rǎn):慢慢地。

8. 繁弦急管(fán xián jí guǎn):各种各样欢快的音乐声。弦,指弦乐器。管,指管乐器。

9. 红灯绿酒(hóng dēng lǜ jiǔ):形容繁华热闹的夜生活。

每一段的重点词

第一段:飞尘

第二段:堕落

第三段:点缀

第四段:繁弦急管

第五段:自豪

第六段:忧愁

主要内容

1.赏析。

行道树的形象就是无私奉献者的形象。作者借行道树的自白,抒写奉献者的襟怀,赞美奉献者的崇高精神。“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但是,也惟有这种痛苦能把深沉给予我们。”这是一个人生哲理,这篇短文就是表达这个哲理的。行道树认识到,自己的事业是神圣的事业。为什么神圣呢?社会需要、人们需要的事业就是神圣的事业。居民需要新鲜空气,行人需要绿阴,城市需要迎接太阳,行道树甘愿立在城市的飞尘里,从事神圣的事业。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他们甘愿自我牺牲。跟原始森林的同伴相比,他们抛弃了优越自在的生活条件,总是一身烟尘。跟城市欢度夜生活的人们相比,他们寂寞、孤独、苦熬。他们还时时为城市的污浊而忧愁。

并且行道树也明白,为神圣事业而承受痛苦,能把深沉给予他们,他们为自己的奉献而自豪快乐。一切神圣的事业都是这样,需要你为此承受牺牲,但是为人们的幸福而牺牲个人幸福的人,他们是神圣的,他们也是幸福的,这种幸福是更深沉的幸福。

2.主旨。

因为社会需要、人们需要,行道树把自己立在城市飞尘里的苦熬当成了神圣的事业,他们并非不知晓自己的痛苦:离开自己的故土与同伴,离开肥沃的土壤与清新的空气,只落得满身烟尘;虽然立身繁华的都市,但都市的灯红酒绿却又将他们抛弃,让他们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忍受着孤单、寂寞。尽管这样,他们依然在苦苦支撑,因为他们拥有这样的信念──我愿意为他人付出,我愿意默默奉献,我痛苦,但我无怨无悔,因为我的成就感和幸福感是那样的深沉!

《行道树》是张晓风关注自然、礼赞生命系列散文的代表作品之一。作者将目光投到平凡而普通的物象──行道树的身上,赋予它人的生命、思想和情感,用平实而富含深情的语言,道出了行道树真实而坦诚的心灵历程。作为默默无闻的奉献者的形象,行道树这样说:

“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但是,也唯有这种痛苦能把深沉给予我们。”

3.结构。

《行道树》一文,教材中的文章,编者作了掐头去尾的删节。教师可以将完整的文章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就原文和课文进行一番比较,从而探讨作者的行文思路和课文的结构。就课文的结构来说,还是相对完整的。1-3段以行道树的口吻叙说无怨无悔的人生选择;4-5段是行道树在诉说自己的“忧愁和快乐”。

个人简介

张晓风张晓风,笔名有晓风、桑科、可叵,第三代散文家中的名家,1941年出生于浙江金华,江苏铜山人。八岁后赴台湾,毕业于台湾东吴大学,并曾执教于该校及香港浸会学院,现任台湾阳明医学院教授。

她笃信宗教,喜爱创作。小说,散文及戏剧著作有三、四十种,并曾一版再版,并译成各种文字。六十年代中期即以散文成名,1977年其作品被列入《台湾十大散文家选集》,她又是极人道的。”

曾得过吴三连,中山国家文艺奖,当选过十大杰出女青年。

抗癌历程

孙悟空和妖精打架

中新网8月27日电 不谈文学、不谈写作,台湾散文作家张晓风今天在美国旧金山湾区演讲,第一次公开分享她过去二十个月来对抗大肠癌的心路历程。她说,生病就要勇敢面对,好比走惊险的山路“父子不相救崖”,没有人可以帮忙生病或代替死亡。

据“中央社”报道,文学生涯中无数次获邀演讲,但是谈自己生病,张晓风说还是生平第一次。她谦虚地说,要谈分享,其实自己资历浅;毕竟生病不像其它的学问可以靠“多多充实”让自己在台上更有自信。

验血总是贫血,经过大肠镜检查,二零零五年十月医生宣判张晓风罹患大肠癌第二期。那时她还在阳明大学任教,助理代为拟信推辞所有的活动,助理写着“老师微恙,不能答应演讲”。她反而交代说:“就跟大家说我生大肠癌的病,不必美化或有忌讳。”

心灵的故乡

昨日17时,台湾著名作家、诗人张晓风踏上鼓浪屿,她说自己和其他两位女诗人是代表席慕容等台湾女诗人来参加2007鼓浪屿诗歌节的。

暖如阳春

台评论界赞其“笔如太阳之热,霜雪之贞,篇篇有寒梅之香,字字若敲璎珞敲冰”。不错,张晓风的文章应该是冰清伶俐,空灵而温暖的,有浓的化不开的情,有厚的举不动的爱,有远的看不尽的生,也有近的摸不着的死。这是一个女子的世界。精细、秀气、典雅间杂着一股淡淡的对生命短暂的遗憾和看透尘世又不失去信心与热情的执着。

本文发布于:2022-10-20 20:58:0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78/33239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上一篇:茶园行道树
下一篇:大规格行道树
标签:行道树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