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溯渊源
养正中学岁月悠远,积淀厚重。学校的渊源可追溯至宋代闽南最早的书院——石井书院。朱熹之父朱松,宋绍兴初任安海(时称石井)第一任镇监,朱松在安海鳌头精舍施教理学。其时朱熹任同安主簿,经常在泉州所属各地讲学。由于父亲朱松在安海任职,朱熹对安海有特殊感情,故经常来鳌头精舍讲学,其后鳌头精舍辟建二朱先生祠。及至朱熹的儿子朱在任安海镇监,于鳌头精舍设石井书院。石井书院是闽南最早的书院,历宋元明清近千年,培育出无数才子俊杰。
捐赠照片艰难初创
20世纪初,清政府实行“新政”,废科举、兴学校,进行学制改革,改书院为学校。安海也同全国各地一样,纷纷创办新学。20世纪20年代,安海诸小学毕业生日益增多,为满足他们继续升学的需要,老同盟会会员旅日华侨陈清机、吴警予会同李永洞、蔡世贵、蔡德远等人以及安海“五谷途公会”诸乡贤发起创办养正中学。1928年2月开办,定名“私立养正初级中学”,是时仅有教师职工8人,学生40人,设置2个班,校址在翠福境养正小学,初期经费由安海“五谷途公会”和泉安汽车公司负责。1928年秋,越南华侨龚作梁先生捐资600元建教室两间,名为“修敬堂”。1931年旅日华侨周起抟、周起持昆仲捐资4000元,建“五福堂”新校舍五间。养正中学创办之初,设备简陋,条件艰苦,四年之中五易校长,至1932年俞贵元先生从广东中山大学毕业(法学士),他不慕高官厚禄,于政局动荡之秋,学校飘摇之日,出任校长,为养正中学的初创、发展以及人才的培养作出了重大的贡献。他二次远渡南洋募捐款项,筹建校舍;他广招贤才,提高教学质量;他支持革命,保护进步师生。这一阶段学校的生存发展虽然十分艰难,但也培养了一大批栋梁之才。
数易校址
抗日战争爆发后,养正中学师生奋起抗战,积极投身于民族救亡的队伍。1939年4月,为避免敌机侵袭,以求学校的安全,养正中学内迁至南安县官桥镇岭兜村(1940年春曾于安海西安村曾府尾祠堂增设分校以便于安海学生就近入学)。也就在这一时期,养正中学的革命火种开始点燃。是时,中共地下党员邓家梁、林松龄来校任教,于1939年建立地下党支部,林松龄任第一任地下党支部书记,许集美(解放后任泉州市长、福建省政协副主席)为第二任书记。值得一提的是,至全国解放之前,养正中学共有地下党员59名,地下团员37名。他们深入广大农村,宣传马列理论;他们组织群众,进行武装斗争;他们开辟革命据点,扩大革命影响。他们为民族的独立和人民的解放作出了卓有成效的贡献。其中林松龄等12位烈士为国家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1942年,养正中学由南安岭兜迁回安海,借用龙山寺厢房作为临时校舍。1946年春,又迁入镇区金厝祠堂。同年秋,借圣殿奎光阁为临时校舍。1939年至1948年近十年的时间里,养正中学数易校址,再加上时逢抗战,学校生存之艰难可见一斑,但养正中学领导及师生不畏艰难困苦,在困境中谋求生存,砥砺奋进,为教育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发展壮大
1948年,学校迁址于寨埔(今校址)并增设高中部,易名为养正中学,增至8个班级,学生500人,规模初具。其后几年华侨乡贤多次慷慨捐款建设学校。至此,养正中学规模颇大,校舍壮观,办学质量高,在福建省里享有较高的知名度。1957年,高考录取率居福建省前列,学生在全国性运动会上也取得喜人的成绩。至六十年代,学校全面贯彻正确的教育方针,广大教职员工敬业进取,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成绩,学校声誉日隆,1960年学校获批为省属重点中学。
文革十年
1966年,文化大革命发生,校名改为“人民中学”。学校和全国各地一样曾一度停课,复课以后,教学秩序也一度被打乱,年段改称“连”,班级改称“排”。1970年,校名改为“安海中学”。文革期间,养正中学虽然与全国各地一样搞阶级斗争,也忙于“学军学农学工”,但以陈铭贤校长为核心的学校领导坚持抓教学质量,在“交白卷”为“英雄”的年代里,养正中学坚持考试这一教学常规,教学质量得到了相对的保证。体育成绩也在原来五六十年代良好的基础上有了显著的进步,七十年代初有30多人次在全国性田径运动会上取得前五名的成绩。
全新发展
文革结束后,教学秩序恢复,养正中学的发展步入正轨。1978年恢复原校名养正中学,全国恢复高招后,学校的教学成绩显示出老校名校强劲的发展势头,1977年,恢复高考,养正中学的高校录取人数位居全省前列。改革开放,为养正中学注入了生机与活力。尤其是八十年代中期到九十年代,学校进入全新发展时期,1983年学校评为省华侨重点中学。其时华侨乡贤继续捐资兴教,学校环境焕然一新,教学设施一流,教学
成绩斐然。1982年至1998年,学生共有70多人次获国家级奖励,高考录取率逐年提高,至1998年高考录取率已超过90%。1984年至1997年学校共有7次获国家级奖励,1993年和1998年学校被评为福建省文明学校,1995年被评为福建省文明单位。1997年1月,养正中学被省教委确认为福建省一级达标学校。2017年,乡贤陈永建再向养正中学捐赠5000万元。
跨越腾飞
承载丰厚历史,谱写崭新篇章。新世纪之秋,养正中学实现了新时期新阶段的新跨越。2003年学校被省教育厅确认为“福建省示范性普通高级中学”。是 年,按照政府有关规定,停止招收初中生,至2005年,养正中学初中部最后一届学生毕业,初中部分离出学校,学校成为一所普通高级中学。这一时期学校的建筑面积不断扩大,高楼林立。学校深化以人为本的科学管理机制,管理制度逐步规范,教学质量全面提升,高考成绩再创新高,2005年朱诗雄同学夺得福建省理科高考总分第一名。学校实施科研强校的战略,以课题研究为龙头,促进教学改革的进行,2004年被教育部确认为“全国学科四结合教学改革试验研究试验学校”。学校积极稳妥地推进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2006年被福建省教育厅确认为“福建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样本校”。学校贯彻“德育为先”的办学方针,积极开创德育的新形式和新途径,2000年获“全国中小学德育工作先进集体”称号。2005年10月养正中学被中共中央文明委授予“全国文明单位”的光荣称号,并于2008年顺利通过中期验收。
面向未来
喜迎八秩华诞,勇创世纪辉煌。目前,养正中学秉持“文化立校,面向未来”的办学理念,锐意创新,科学发展。全体教职员工团结一心,满怀豪情,立足养正文化,光大养正精神,正朝着“福建省一流、全国闻名并与国际接轨的现代文明学校”的办学目标阔步前进。养正中学必将高奏出新时代的凯歌!
该校占地110亩,建筑面积3万5千平方米;在校学生2600人,专任教师156人,其中特级教师4人、高级教师40人;图书馆藏书14万册;教育实验设备达国家一级标准,拥有计算机校园网络中心、闭路电视演播中心、教师电子备课中心、教育计算机管理中心、多媒体教学计算机管理中心、图书资料计算机管理中心。
该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实施素质教育,办学质量不断提高,形成了“严、正、勤、实”的优良校风。几年来,学校先后9次获国家级表彰,24次获省级表彰。高考录取率保持在98%以上,2001年理工科高考上重点达52%,上本率达80%,列泉州市达标中学第一名。教师中有15人次获国家级省级表彰。学校重视教育教学科研,与华东师范大学共建“养正中学教育发展研究所”,教师先后有42部教学专著正式出版,300多篇科研论文于省级国家级刊物发表。该校学生中共有500多人次获国家级省级竞赛奖。
该校自1928年肇创至今,历经八十载沧桑巨变,秉承“养天地之正气,育人间之英才”的办学宗旨,确立“以人为本,一切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的办学理念,弘扬“严、正、勤、实”的校训精神,培育了数以万计的志士才俊,积淀了敦实深厚的文化底蕴,谱写了灿烂辉煌的历史篇章。
承前启后展硕果,继往开来谱新篇。为总结办学经验,凝聚校友情感,光大养正精神,该校80周年校庆筹备工作已经展开。
学校校训——严正勤实
严——严格管理,全面育人
正——正直高尚,以德为先
勤——勤学好问,顽强拼搏
实——实事求是,开拓进取
国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
首批示范性普通高级中学
国文明单位
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
国中小学德育工作先进集体
国培养体育后备人才试点学校
养正中学已发展成为全国文明单位
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
全国中小学德育工作先进集体
全国培养体育后备人才试点学校
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
全国学科“四结合”教学改革试验研究学校
福建省首批示范性普通高级中学
福建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样本校。
2017年11月,学校被评为第一届全国文明校园。
2020年6月17日,获得2020年度“全国青少年人工智能活动特色单位”称号。
该校在新的历史时期归纳出“文化立校 面向未来”的办学理念,是对养正传统的传承,也是对时代要求的把握,既体现与时俱进、科学创新精神,又符合养正特色。
办学理念提出的背景
养正中学在八十年的办学历程中,锻造了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和管理作风。
在创办、发展过程中,学校始终得到广大海内外华侨、乡贤与校友的鼎力支持并绵延至今,其爱国、爱乡、爱校的良好风范和尊师、重教、兴学的拳拳赤子之心成为学校持续发展的精神动力,形成了华侨兴学的优良传统。
学校是闽南地区较早开展地下斗争、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老校,1939年建立地下支部,从1939年到1949年,共有6任地下支部书记、59名地下党员、12位革命英烈,为闽南地区的解放培养了大量的地下党骨干,也激励着一代代养中人艰苦奋斗、前赴后继、矢志不渝,形成了先烈砺志的优良传统。
八十年来,学校广大先贤和前辈为学校教育事业呕心沥血、无私奉献,以其精湛的教艺,成为学校发展之经宝;以其高尚的师德形象,成为养正之风范,为后继者树立了光辉的形象,以德为先的校园氛围愈益浓厚,推动着学校各项工作在前行中不断创造辉煌,形成了师德垂范的优良传统。
在学校发展的不同阶段,为实现教育教学高层次突破,本着求真向善与开拓创新的精神,学校始终坚持教育科研,科研实力与水平大幅度跃升,科学与人文精神风尚日盛,形成了科研强校的优良传统。
华侨兴学、先烈砺志、师德垂范和科研强校四大办学传统贯穿于学校创办与发展的全过程,积淀了学校深厚的文化根基,并以其开放、创新的特点在实践中不断被赋予新的内涵。
基于以上的办学传统,以及学校当今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我们提出了“文化立校,面向未来”的办学理念。
学校办学理念具体内容阐释
1.文化立校
学校不仅是传授知识的场所,更是传承文化引领文化之地。文化立校即必须着力于学校物质文化、制度文化、活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建设,用文化的力量打造学校的品牌,去培养合格的人才。
2.面向未来
21世纪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21世纪的人才需要拥有创新意识,具备创新能力,能实现创新成果价值。“面向未来”的理念正是着眼于这一目标的,它强调学校教育事业要着眼于未来,通过教育的现代化为学生将来立身社会、参与竞争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文化立校, 面向未来”的办学理念,就是以养正中学“先烈砺志、华侨兴学、师德垂范、科研强校”四大办学传统为根基, 是建立在“严正勤实”的校训、“协作和谐,优质高效,文明科学”的管理作风、“敬业奉献,严谨求是,继承创新”的教学作风和“勤奋会学,主动发展,实践创新”的学习作风的基础之上。在这一理念中,“面向未来”是学校办学思想的核心;“文化立校”则是对学校领导、教师和学生为落实这一核心所肩负的责任、工作和学习方面的要求,它包括文化立身。这一理念的理想目标就是让所有的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学会生活、学会合作、学会健体、学会审美,为高一级学校培养合格人才,为充满竞争的21世纪培养合格的文化新人。
地址:福建省晋江市安海镇桐林村
本文发布于:2022-10-20 17:27:1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78/33106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