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立志图秦 | 02 会稽起兵 | 03 横空出世 | 04 破釜沉舟 | 05 鸿门风云 |
06 裂土封侯 | 07痛失双杰 | 08智救彭城 | 09楚河汉界 | 10 霸王之死 |
01 立志图秦
《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全书共一百三十篇,分为本纪、表、书、世家、列传等五种形式,其中本纪就是皇帝的传记。人们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没有当过皇帝的项羽,却被放在了本纪里,要知道司马迁是汉朝史官,项羽又是汉朝开国皇帝刘邦的死敌,那么项羽究竟是什么样的人,能让司马迁如此冒天下之大不韪。历史上常说“胜者王侯败者贼”,司马迁却说“不以成败论英雄”,那么在司马迁眼中,刘邦和项羽究竟谁是英雄?司马迁是汉武帝时代的史官,面对刘邦的后代,他身受刑狱之灾,还能对刘邦的死敌项羽发出由衷的赞叹,可见项羽实非等闲之辈,也确实深深地打动了这位颇具正义感的史官。项羽被后人誉为中华数千年历史上最为勇猛的将领。那么项羽究竟是依靠什么在群雄逐鹿的秦末走向人生的辉煌呢?正所谓在这个世界上,没有无源之水,没有无本之木,没有无缘无故的爱,当然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那么项羽为什么从小就那么痛恨秦朝,一定要推翻秦始皇的统治呢?究竟是怎样的契机让项羽从小就树立了这样的理想呢?项燕的死对整个项氏家族来说,无异于一场灭顶之灾。项羽从此告别了贵族公子的身份,和叔叔项梁一起走上了一条四处飘泊的求生之路。据史书记载,项燕死的时候项羽才十岁,而项羽起兵的时候,已经二十四岁了。也就是说,项羽在漫长的等待中,度过了十四年的光阴。人生最怕的,不是面对失败,不是面对困苦,而是一个人长时间走在一个漆黑的长夜里,看不到希望。那么理想之灯对于项羽渡过这漫长的十四年究竟起到了怎样的作用呢?国家行政学院李清泉博士将带您一起走近一个与众不同的项羽,一个震撼我们心灵的项羽。敬请关注《英雄项羽》第一集。
02 会稽起兵
由于国仇家恨的影响,项羽从小就树立了图秦的理想,并且十四年如一日地为了这个理想坚持不懈的努力。直到项羽二十四岁这一年,终于等来了一个蓄势待发的机会,那就是席卷全国的秦末农民大起义。二十四岁的项羽与叔父项梁趁势带领八千名反秦义军登上了历史舞台。然而让后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是,项羽和他的叔叔项梁在起兵之初,竟然杀死了一起准备反秦的同道好友,那么秦末农民起义究竟是如何爆发的呢?我们又该如何理解项羽在关键时刻杀死同道好友这件事呢?俗话说,置于死地而后生,陈胜、吴广被逼无奈的造反,最终形成了反秦的燎原之势。当起义的消息传到会稽郡时,早就蓄势待发的项羽和叔叔项梁也准备起兵造反,然而有一个人比他们更加心急火燎,那么这个人是谁呢?他又为什么急于起兵反秦呢?当郡守联合项梁和项羽反秦的时候,他们叔侄两人趁势起兵,应该说是如虎添翼,那么何乐而不为呢?然而让人不可思议的是,他们竟然杀死了这个反秦同盟,那么项梁和项羽,为什么不按常理出牌呢?大泽乡起义吹响了反秦起义的第一声号角,作为大泽乡起义的第一人陈胜,之后建立了张楚政权,这成为秦末农民起义的精神家园。项梁项羽起义后,也准备与陈胜会合,然而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陈胜突然被杀,想投奔陈胜的项梁和项羽两人,顿时束手无策。经范增的指点,项梁茅塞顿开,在义军中树立了楚怀王这个领导核心,这样他们反秦就师出有名,底气更足了。然而就在项梁和项羽反秦大业风生水起的时候,项梁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致使自己兵败被杀,那么项梁究竟犯了怎样的一个错误呢?让我们拨开层层历史迷雾,跟随国家行政学院李清泉博士一起走近一个与众不同的项羽,一个震撼我们心灵的项羽。敬请关注《英雄项羽》第二集《会稽起兵》。
03 横空出世
秦朝末年,在陈胜、吴广起义的大背景下,项羽跟随叔父项梁也起义了。然而就在形势一片大好之时,叔父项梁突然战死疆场。项羽一下子失去了自幼就为他遮风挡雨的叔父,不得不一个人面对未来的风风雨雨。然而就在项羽准备化悲痛为力量痛击秦军的时候,有人却趁机夺了他的兵权,这背后一刀更使得项羽空有一颗图秦之心,却无从施展。那么究竟是谁夺了项羽的兵权呢?接连遭受打击的项羽又是凭借怎样的智慧重新掌握了自己的命运呢?从楚怀王后来的表现看,他不是一个缺少智慧的人,然而在夺取项羽兵权这件事上,却显得心胸狭隘很不理智。因为消灭强大的秦国,还急需项羽这样的猛将。那么楚怀王不以项羽为主将,又任命何人呢?虽然秦朝内忧外患,但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公元前208年,秦军大将章邯击败项梁领导的楚军后,又北上击败了赵国军队,并把赵国君臣包围在巨鹿。赵国危在旦夕,只得派出使者,向楚、齐、燕等国求救,那么楚怀王作为当时反秦义军的领袖,他究竟是如何平衡救赵和灭秦这两大任务的呢?面对楚怀王的排挤和打压,项羽既服从又心不甘,然而为了尽快实现灭秦的夙愿,项羽屈尊做了宋义的副将,并且积极地为宋义献言献策。可是宋义不懂军事,又从未领过兵打过仗,最终两人发生了严重的分歧。那么面对宋义的傲慢无理,项羽又是如何应对的呢?这里体现出项羽怎样的智慧呢?让我们拨开层层历史迷雾,跟随国家行政学院李清泉博士一起走近一个与众不同的项羽,一个震撼我们心灵的项羽。敬请关注《英雄项羽》第三集《横空出世》。
04 破釜沉舟
项羽之所以被称为反秦英雄,关键在于指挥了巨鹿之战。在这场人数相差悬殊的战役中,项羽凭借破釜沉舟的勇气背水一战,最终以少胜多,全部歼灭秦军的精锐部队。巨鹿之战成为中国战争史甚至世界战争史上的奇迹,还给后人留下了以一当十、破釜沉舟这两个颇有气势的成语。后人谈起巨鹿之战往往认为,勇气是项羽战胜强大秦军的关键。然而事实上并非如此简单,在这场生死存亡的决战中,项羽充分展现了他炉火纯青的兵家智慧以及让人高山仰止的英雄魅力。那么巨鹿之战的来龙去脉,究竟是怎么回事呢?项羽战胜秦军的秘诀又是什么呢?在巨鹿周围对抗强大秦军的并非只有项羽所率领的起义军,其它各路诸侯军也纷纷赶来助阵,然而令人遗憾的是他们见到了秦军的强大阵容后,都成了江湖上的街头艺人,光摆花架子作壁上观,各自保存实力。那么面对秦军这块硬骨头,势单力薄的项羽该怎么办呢?由于项羽是杀了宋义怀王才被迫封他为上将军的,所以项羽处于一个没有任何外援、没有任何退路的境地,再加上宋义此前耽搁了四十六天,军中后勤粮草不足更是问题。同时秦军围困巨鹿已经有三个月了,巨鹿随时都有可能被击破。情势危急之下,项羽究竟是依靠什么来力挽狂澜的呢?虽然巨鹿解围了,秦军撤退了,但是秦朝大将章邯带领着剩余的二十万人准备卷土重来,如果项羽继续强攻,胜负依然未卜。事实上,项羽并不是总会来硬的,这次他采取了智取的战略,那么项羽最终是如何给秦朝主力以致命一击的呢?在巨鹿之战中,项羽率领着少量的杂牌军竟然彻底打败了数倍于自己的秦朝精锐部队,这无疑是项羽的天才之作。大秦帝国由此只剩下了苟延残喘,再也无力重整旗鼓。那么项羽在这场战争中,给后人留下了怎样的智慧启迪呢?让我们拨开层层历史迷雾,跟随国家行政学院李清泉博士一起走近一个与众不同的项羽,一个震撼我们心灵的项羽。敬请关注《英雄项羽》第四集《破釜沉舟》。
05 鸿门风云
谈起楚汉之争,人们最津津乐道的莫过于鸿门宴了。自古以来,人们对项羽最终没有在鸿门宴上杀了刘邦一事有过无数争执。有人认为项羽不杀刘邦是因为心太软,也有人认为项羽身边出了内奸。然而很少有人关注,鸿门宴是如何吃起来的,刘邦和项羽又是如何走到餐桌前的,这才是了解鸿门宴的关键。那么鸿门宴的来龙去脉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在鸿门宴上,项羽真的是大意放走了刘邦吗?远在千里之外的项羽,听说刘邦已经攻下了秦朝的都城咸阳,也马不停蹄地赶往咸阳,准备与刘邦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悦,然而这时候的刘邦,已经心生异志,想独享胜利果实。他的一个不友好的举措,让项羽勃然大怒,这个原本可以化解的小误会,最终竟然升级为兵戎相见。那么这其中的来龙去脉,究竟是怎么回事呢?此时在军事上拥有绝对优势的项羽,怎么会容忍刘邦独享胜利果实的行径,然而刘邦毕竟是自己的战友,自己如果以强凌弱恐怕让天下诸侯笑话。曹无伤的密告,正好让项羽找到了以战争手段打击刘邦的理由,蒙在鼓里的刘邦危在旦夕。就在这个关键时刻,刘邦的救星意外出现了,这个人同时也就成了项羽命中的灾星,那么这个人是谁呢?他又为什么要救刘邦呢?鸿门宴前,刘邦在军事上对项羽构不成任何威胁,所以项羽没有必要非得杀死刘邦。他们之间矛盾的焦点是:刘邦能否放弃先攻入关中的大功。当刘邦决定去鸿门谢罪的时候,已经明白无误地表明了他的态度,所以刘邦的活命已经是必然的了。那么鸿门宴究竟是怎样的一个筵席呢?这场筵席给我们的启示又是什么呢?让我们拨开层层历史迷雾,跟随国家行政学院李清泉博士一起走近一个与众不同的项羽,一个震撼我们心灵的项羽。敬请关注《英雄项羽》第五集《鸿门风云》。
06 裂土封侯
项羽入关后,与刘邦进行了第一次政治较量,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鸿门宴。项羽尽管最终没有杀掉刘邦,但是刘邦在项羽面前的俯首称臣,也让各路诸侯都看在眼里。刘邦都服了,天下还有哪个不服。通过鸿门宴,项羽实实在在地掌握了对天下的控制权。鸿门宴之后,号令天下的项羽,率兵杀入了秦朝都城咸阳,最终实现了立志图秦的理想。由此项羽好像变了一个人,他由一个有勇有谋的、有进有退的将军,变成了一个大开杀戒的刽子手、一个目光短浅的短视者,最终把天下分给十八个诸侯王,又让项羽背上了分裂国家的历史骂名。那么项羽为什么没有把握住统一天下的机遇呢?他为什么要违背历史潮流而裂土封侯呢?项羽不定都咸阳而执意回彭城这件事,固然有衣锦还乡的炫耀心理,但是更重要的是,项羽缺乏定都咸阳的政治上的合理性。因为怀王有约,先入关者为王,再加上项羽进入咸阳后的烧杀抢掠,更是让他失去了民心。失去了民心,也就意味着失去了统治的基础,这使得项羽不得不离开关中这块易守难攻的宝地。但是当项羽准备回彭城的时候,他却突然改变了主意,想继续留在关中,那么项羽为什么要出尔反尔呢?项羽是反秦英雄,也是一个普通的人,权力让他膨胀,让他一气之下把秦始皇一统的江山又给划分得四分五裂。因为项羽看不到秦始皇统一天下的进步意义,看不到天下百姓对和平向往。那么项羽为什么不能顺应历史的潮流呢?他没有一统天下的背后原因又是什么呢?项羽的裂土封侯,又让统一的天下沦落为四分五裂,诸侯分争的天下,使得芸芸众生再一次陷入到战争的灾难之中。项羽的这种做法,不仅违背历史潮流,也为自己的人生埋下了巨大的隐患,那么这个隐患又是什么呢?国家行政学院李清泉博士将从人性视角出发,带领我们一起走近一个真实的项羽,一个有血有肉的项羽。敬请关注《英雄项羽》第六集《裂土封侯》。
07 痛失双杰
项羽一怒之下裂土封侯,将天下分封给十八个诸侯王。不管对分封的结果是否满意,谁也无法改变项羽所确定的天下格局,因为胳膊拧不过大腿,大家只能俯首听命。按理说,各路诸侯各回自己的封地,大家应相安无事、和平共处、共同发展,然而由于项羽的分封不公,最终埋下了诸侯之间纷争的隐患,尤其是被封到边远地区的刘邦,更是心不甘情不愿。由此拉开了刘邦与项羽的人才之争,刘邦手下的汉初三杰,有两个都是来自于项羽的阵营,那么他们为什么要投奔刘邦呢?项羽和刘邦的用人策略,又有怎样的不同呢?在这些投奔刘邦的人中,有两个人被项羽忽略了,而正是这两个世间奇才,最终成就了刘邦的天下大业。一位是面对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的军事天才韩信,另一位就是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的汉初第一谋臣张良。那么韩信和张良,为什么会离开当时实力最雄厚的项羽呢?刘邦之所以取得天下,张良和韩信这两位世间奇才居功至伟。这两人成了刘邦善于用人的典范,同时也就映衬出了项羽的不善于用人。那么面对同样的人,为什么刘邦能用,项羽不能用呢?项羽并不是不用人,也不是完全排斥人才,比如历史上有名的谋士陈平最早也是为项羽服务的,而且是被项羽委以重任,但是陈平最终也离开了项羽,投奔了刘邦。可见除了敢于用人之外,能够留住人才也是至关重要的。那么为什么同样的人,刘邦能留住而项羽留不住呢?领导留住人才的秘诀究竟是什么呢?国家行政学院李清泉博士将从人性视角,带领我们一起走近一个真实的项羽,敬请关注《英雄项羽》第七集《痛失双杰》。
08 智救彭城
项羽分封完十八路诸侯,本想过自己的安稳日子去,但是没过几个月,就有诸侯纷纷向他发起挑战,项羽不得不再次披挂上阵、四处平乱。俗话说,按下葫芦起了瓢,正当项羽率军平乱的时候,他曾经的战友刘邦竟然率领56万大军偷袭项羽的大本营,占领了都城彭城,取得了标志性的胜利。项羽闻讯当机立断率3万精兵杀回彭城。然而就是这三万精兵把刘邦的军队打得东奔西逃、一败涂地。那么项羽究竟是如何以少胜多的呢?取得大胜的项羽,为什么没有乘胜追击把刘邦赶回老巢呢?在楚汉战争正式爆发之前,项羽对刘邦的认识很不充分,没有洞察到刘邦的战略优势和兼并天下的决心,始终没有把刘邦当做自己的主要敌人,那么当刘邦在汉中苦心经营的时候,项羽在做什么呢?他的所做所作所为又给刘邦带来了什么样的机遇呢?面对刘邦的东进,项羽一昧地认为齐地离他的都城彭城很近,齐国叛军对彭城的威胁远远大于关中之地的刘邦。项羽根本不会相信刘邦真的有胆量图谋他西楚霸王的领地,更不会相信他敢进攻楚国的首都彭城。然而正当项羽一意孤行地在齐国作战时,刘邦来了一个突然袭击,让远在千里之外的项羽措手不及,那么项羽究竟是如何力挽狂澜的呢?彭城之战让项羽再次显露出了“勇战派”的豪气,也让后来的军事家深刻地认识到了“兵贵神速”、“兵不在多,贵于精”的治军经验。然而也有人认为,项羽的胜利是不彻底的,正所谓:“宜将胜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如果项羽乘胜追杀刘邦,收复关中之地,取得战略上的优势,就不会有后来的兵败垓下、自刎乌江了。那么项羽没有趁势追杀刘邦的背后原因又是什么呢?国家行政学院李清泉博士将从人性视角带领我们一起走近一个真实的项羽。敬请关注《英雄项羽》第八集《智救彭城》。
09 楚河汉界
公元前205年,项羽在彭城大败汉军,刘邦退到荥阳,楚军乘胜追击。当时楚军锐气正旺,对荥阳加紧了围攻,形势对汉军非常不利。刘邦最惨的时候,差一点就被项羽生擒活捉,然而让人不可思议的是,项羽在荥阳战场上虽然是屡战屡胜,但是经过两年多的你来我往之后,项羽的节节胜利并没有化成全局性的优势,反而胜利的天平在朝着刘邦一方倾斜,那么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我们又该如何看待项羽和刘邦之间的优势转换呢?正所谓是打蛇要打在七寸,如果项羽按照范增的建议,加紧进攻汉军的薄弱环节,消灭刘邦是指日可待。然而就在这个关键时刻,项羽做了一件糊涂事,让自己失去了左膀右臂,也让刘邦有了喘息的机会。那么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项羽错失良机之后,又是如何补救的呢?毕其功于一役,一直是项羽的战略指导思想,所以项羽一直在寻找刘邦的主力准备决战。但是刘邦的战略指导思想是打持久战,所以刘邦对付项羽的方法不是逃跑就是坚守不出。正当楚汉相争难解难分的时候,刘邦使出了一个妙计,让项羽从此疲惫不堪,被汉军牵着鼻子走,那么项羽究竟是如何陷入刘邦所设计的陷阱里的呢?项羽与刘邦双方又相持了几个月,楚军的军粮眼看就要吃光了。进攻吧,力量不足;撤退吧,汉军就会追过来。同时,彭越的军队又不断地扰乱楚军的后方,多次截断楚军的补给线,此时的项羽真是进退两难。这时候,刘邦手下的一员大将的左勾拳计划,最终让项羽不得不鸿沟议和,那么究竟是何方神圣能够让项羽在战场上无所适从了呢?国家行政学院李清泉博士将从人性视角带领我们一起走近一个真实的项羽,一个有血有肉的项羽。敬请关注《英雄项羽》第九集《楚河汉界》。
10 霸王之死
鸿沟议和后,项羽准备刀枪入库、马放南山,但是刘邦却单方面撕毁合约,联合其他诸侯向项羽发起了全力一击。在刘邦的围剿下,项羽大败逃至乌江,他本来可以过江逃生,伺机东山再起。然而让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是,项羽最终却选择了自刎。纵览项羽辉煌而短暂的一生,他身上那种战无不胜、永不服输的精神,给后人留下了无尽的慨叹。特别是他在乌江之畔挥剑自刎的壮举,更是给自己三十一年的人生画下了一个悲壮的句号。那么我们后世人该如何理解项羽的乌江自刎呢?他这个悲壮之举又折射出了项羽怎样的个性特点呢?虽然是四面楚歌,爱姬自刎身亡,百万雄师只剩下了八百人,但是当时的项羽还是渴望着求生的。在垓下成功突围之后,项羽在奋力地朝着江东方向逃跑,因为长江以南是项羽的势力范围。如果项羽顺利渡江,完全可以重整旗鼓、卷土重来,再一次击败刘邦。但是项羽逃到乌江的时候,却突然决定不过江了。那么这期间究竟发生了什么最终让项羽自杀身亡了呢?根据《史记》记载,项羽到乌江的第一时间,还是想渡江东去。但是生的机会来了,他却毅然决然地选择了死,这种不合常理的选择,令人匪夷所思。后世人对此也是众说纷纭,有人对项羽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英雄气概做出了高度评价和赞扬;也有人对于项羽自刎乌江表现出了惋惜和失望的评价。那么我们该如何看待项羽最终选择了自刎,而不是过江逃生呢?现在看来,项羽所说的天之亡我,只不过是为自己的失败找了一个冠冕堂皇的借口而已,其实项羽最应该自我剖析的是自己的个性。李清泉博士认为,项羽之所以不肯过江而选择自刎而死,其实是一个性格悲剧。那么在项羽人生的最后抉择中,究竟展现了他怎样的性格特点呢?我们后世人从中又会获得怎样的启迪呢?国家行政学院李清泉博士将从人性视角带领我们一起走近一个真实的项羽。敬请关注《英雄项羽》第十集《霸王之死》。
英雄项羽作 者:李清泉
出版时间:2011-4-1
内容简介
他以匹夫之躯在乱世中揭竿而起,勇往直前,破敌百万,一举灭秦。
他襟怀坦荡,铮铮铁骨,具有巨大的人格魅力,是人们千年传诵的艺术典型。
他斩秦皇,封天下,武功盖世,成就一代霸王。
然而,他四面楚歌,乌江自刎,巨大的失败更令人扼腕叹息。
项羽为什么失败呢?
本书以作者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项羽》的讲稿为基础,进行了仔细的整理和补充。全书以项羽为什么失败为中心议题,以广大读者关心的一个个历史疑案为线索,抽丝剥茧,全面分析,大家揭开重重历史谜团,并且得出结论:理想决定成败。
本书史料翔实,分析严谨缜密,具备三个优势:专家的功力、通俗的文风以及独到的见解。本书注重对人物性格的剖析,注重对事件原因的溯源,以人物解读故事,以故事还原历史,让人感知历史的深刻、真实、厚重与沧桑。
李清泉:
博士,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百家讲坛当红主讲人。
毕业于解放军理工大学、军事科学院,获战略学硕士、工学博士学位,现供职于国家行政学院。
先后在解放军装甲兵指挥学院、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公安部等单位任职。长期以来,一直从事于军事战略、战略文化、传统文化、公共管理、工程技术等多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近年来,发表论文多篇,出版作品有:《美国军事力量写真》、《台湾军事力量实说》《21世纪战争走向》等。
2011年登上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主讲《英雄项羽》系列节目。
其台风是百家讲坛众多主讲人中屈指可数的一位。
语言风趣幽默,演讲酣畅流利,通俗活泼,对历史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本文发布于:2022-10-18 00:07:2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78/31143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