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沙河艺术照4岁开始研习古文,做文言文。
1944年,曾被抽调参与了广汉军用机场修建。
流沙河生活照1947年春,考入省立成都中学高中部。
1949年,以最高分考入四川大学农化系。
诗人流沙河工作照1950年,到《川西农民报》任副刊编辑。
1952年,调四川省文联,历任创作员、《四川群众》编辑、《星星》编辑。
1957年1月1日,创办《星星》诗刊,是新中国第一个官办诗刊。
1957年后,在成都从事多种劳作,工余研读诸子百家。
1978年,到金堂县文化馆任馆员。
1979年底调回四川省文联,任《星星》编辑。
流沙河[中国当代诗人]老年照1947年后,他开始向报纸投稿,陆陆续续发表了十来篇短篇小说、诗、译诗、杂文。
1956年,发表短篇小说集《窗》,诗集《农村夜曲》。
1957年,发表诗集《告别火星》。
1979年,复出发表作品。
1982年,译美国中篇小说《混血儿》通读《史记》三遍,写长诗《秦火》,只留下《情诗六首》《故园九咏》两组小诗和《唤儿起床》《故乡吟》等几首小诗。
1983年,发表诗集《游踪》,诗集《故园别》《台湾诗人十二家》。
1984年,发表《隔海说诗》。
1985年起,专职写作。
1985年,发表《写诗十二课》。
1987年,发表《十二象》。
1988年,发表《余光中100首》《锯齿啮痕录》《台岛十二中年诗人》。
1989年,发表诗集《独唱》。
1992年,发表《庄子现代版》。
1994年,发表《Y先生语录》。
1995年,发表《南窗笑笑录》《流沙河随笔》《流沙河诗话》。
1999年,发表《庄子现代版·增订本》。
2001年,发表《流沙河短文》。
2003年,发表《老成都》《书鱼知小》。
2004年,发表《图说庄子》。
2006年,发表文集《流沙河近作》。
2010年,发表《流沙河认字》。
2011年,发表《文字侦探》。
2013年,发表《诗经现场》《白鱼解字》。
2017年,发表《流沙河讲诗经》《字看我一生》。
流沙河活动照
流沙河的妻子何洁是川剧演员,她与流沙河年纪相差很大,却为流沙河的为人为事而感动。
1966年8月22日,何洁抛弃了工作不顾家人的反对,从成都来到了流沙河故乡的小镇,两人在小屋里举行了婚礼。
流沙河为妻子写下忧伤而旷达的《情诗六首》,在第二首中流沙河感叹过往人生路曲曲弯弯令人惊心。
浩劫十年,流沙河被抄家十二次,流沙河的六百多册书若干册稿本都被抄走了,妻子何洁把《情诗六首》等稿纸缝在内衣里,缝在孩子的襁褓中藏在夹板中。
为了给孩子一点欢乐流沙河常在回家后趴在床上让儿子“骑马马”,并悄悄写入了诗歌《故园九咏》中的《哄小儿》。
“文革”结束后,何洁与流沙河离婚了,独自来到青城山的普照寺出家。
其后,流沙河与吴茂华结婚。
2019年11月23日15时45分,去世,享年88岁。
作品名称 | 出版时间 |
《锯齿啮痕录》 | 1985年 |
《独唱》 | |
《台湾中年诗人十二家》 | |
《流沙河随笔》 | |
《 | |
《故园别》 | |
《游踪》 | |
《庄子现代版》 | |
《Y先生语录》 |
获奖时间 | 获得奖项 | 获奖作品 | 是否获奖 |
1982 | 1979~1982年全国优秀新诗一等奖 | 《流沙河诗集》 | 获奖 |
1980 | 1979~1980年全国中青年诗人优秀诗歌奖 | 《故园六咏》 | 获奖 |
1957 | 莫斯科世界青年联欢节文学奖 | 《辣椒与米糖》 | 获奖 |
历史现实
流沙河开始大量的诗歌创作,是在中国解放初期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的时代。诗人表现时代生活面貌,抒发自己投身新社会革命洪流的情绪,有他独特的表现方法,他不是孤立、单纯地作横断面的反映、抒情,而常常是把反映对象和抒情主体置于广阔的时代背景上,在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历史联系中,在横的方面拓展所表现的对象在现实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的同时,又从纵的方面进行历史的深思和开掘深化,表现出对历史的深刻反思和对现实的不倦揭橥,以及对未来积极执着的追求。所以,他的诗在反映社会生活个体现象的完整性中,就具有了一种历史的纵深感,给人以高度的清晰性、广阔性和深刻性的审美感受。
《寄黄河》是一首政治抒情诗,这首诗带有早期诗歌创作的明显不足,过多而直白的议论影响了整首诗的意境和抒情氛围。但诗人反映现实事件,却自觉地把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和世界各国人民的斗争,把久远的历史和未来的明天联结起来,表现了我们这一代人的时代责任,在历史的深度中显示了对未来的呼唤和追求,因而具有一种引人深入地认识现实和思考的艺术力量,富有空间的广阔感。诗人善于从历史的回顾和在现实的方向上塑造主体的诗歌形象,让读者在欣赏活动的再创造中既不违背形象的客观性,又不停止在对对象的外形感受上,而是在诗歌意境的熏染下,循着诗人塑造形象所唤起的激情,发挥联想和想象,主动地去补充、扩展,从而作出独特的审美判断,产生深刻而持久的美的感受。在诗人复出后的诗歌创作中,由于有22年的对历史的反思及对生活的重新思索和认识。所以,他的诗往往体现着一种韧性、力度的美。他写张志新烈士,不写她为唤醒人们而振臂陈词,而是“选择最佳一点”来“创造一种意境”。
在诸多“声”的背景中突出了“只有她无声”。“刑场一片慌乱的脚步声/周围拥挤的嘈杂声/凶手的喝骂声/镣铐声/口令声/枪声”(《只有她无声》)。句式逐渐缩短,节奏增快,造成一种紧张感,最后“枪声”真如迸发,它像卷入狭谷的狂风,具有强大的冲击力。整首诗低昂沉重但不使人消极,在历史的思索中有不倦的追求,在内心的绞痛中又隐含着深沉的期待和告诫。《老人与海》在写那个可敬的老人“到海里来游泳”的种种融洽场面时,诗人又回头一笔:“那时候他和上千万的一起/无端地被抛入黑色的苦海/……/在这生死关头/站出来了成千成万的爱国公民”。这个历史的顾盼,使诗歌出现了纵深,而在审视历史和描写现实中又透发着诗人厚重的理性思索,由此,历史和现实的艺术间的接连就为特定的赞美对象塑造了一尊立体雕象。
1956年2月到8月,流沙河成为中国作家协会文学讲习所第三期学员。
197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2009年开始,在成都市图书馆开始固定讲座。
2017年12月18日,到清流镇参观艾芜故居。
腾讯网:先生的400则精美短文集成的《Y先生语录》堪称一绝,真所谓嬉笑怒骂皆成文章。先生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活字典,标新立异,出语有典,理据有度。流传颇广的《庄子现代版》就是佐证,充分体现出他的学者风范。
南方人物周刊:流沙河的人生在18岁那一年被分为两截。前半截属于“旧社会”,后半截则颇为波折:50年代小露锋芒的青年诗人,无产阶级文艺工作者,被毛泽东4次点名的钦定“大右派”;80年代的明星诗人、作家;今天的训诂学者,传统文化的推广者和辩护人。
成都商报:他的一生都浓缩在汉字中。他的诗歌作品影响了几代人的成长。晚年致力于中国传统诗歌与文字学的研究。擅长于破译文字密码,对文字解释独具慧眼。他心系四川文化,魂绕《芙蓉秋梦》,他从来只说四川方言,这方言就像扎起的篱笆,虽然他的成就早已远播四方,但是篱笆内才是他的归属。他坚持公益讲座,从《庄子》《诗经》,到六朝诗歌,从唐诗,到宋词,多年坚守讲坛,传播经典。
北京青年报:“就是那一只蟋蟀在你的记忆里唱歌在我的记忆里唱歌”,流沙河老先生的《就是那一只蟋蟀》被写进中学语文课本,打动了无数的人,也在一代又一代的孩子心里埋下了诗歌的种子。上世纪80年代《流沙河诗话》出版时,曾引起巨大轰动,直到今天,新华书店网站上对这本书的评价还是“可做中国诗鉴赏入门,亦是写诗者登堂入室之宝典”。
四川文人曾伯炎:“流沙河是儒生加庄生加五四血脉铸成的一个现代书生”。
《星星》诗刊编辑鄢家发评:“他是一个真正的有中国传统知识分子风骨的学者型诗人。”
本文发布于:2022-10-17 18:05:2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78/30847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