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
潇潇十日雨,稳送祝融归。
燕子经年梦,梧桐昨暮非。
一凉恩到骨,四壁事多违。
衮衮繁华地,西风吹客衣。
词句注释
白话译文陈与义画像
一连下了十天雨,带走了暑热,也送走了夏天。
很快,燕子就要南飞,它一去就要半年,梦中一定会思想着故居;窗外的梧桐,经受风吹雨打,叶片就要飘坠,每天都会变得不同。
雨后的凉意是多么地舒适,真使人感到恩深入骨;家徒四壁,眼前的每件事都令人颓丧,使人悲伤。
繁华热闹的京城里,有多少人意气扬扬;只有我,独立在西风中,黯然销魂,任凭风儿吹拂着沾满尘土的衣衫。
这首诗作于政和八年(1118年),时诗人闲居京师等候除官,心情十分抑郁,所以借对雨的吟咏,抒发失意的牢愁。
诗首联著题,写接连十天的风雨,送走了炎热的夏天。江西诗派的诗,精警灵动,不肯以平常语出之,看似平淡,实为老劲。这首诗的起句就很平稳老健。表面是写雨,而以“潇潇”形容,隐带风在内,因而驱走酷暑就成为必然;同时又以“祝融”代指夏季,活而不板。次联照理应该承上写风雨如何,却撇开一层,偏不写风雨,但又与风雨丝缕相关。穿雨双燕,雨打梧桐,是历来诗歌常常描写的题材,陈与义在这里也写燕与梧桐,不过避开了一般诗歌从正面写它们形态的手法,着重表达雨后两者给人产生的联想。诗说在风雨中,秋季来临,燕子将要南飞,一别经年,将对旧居形诸梦寐,雨滴梧桐,片片飞坠,一日之间将有不同。诗人藉燕与梧桐,写出自己的失落感,带出迟暮的感伤;因而他把自己与物相融合起来,燕梦旧巢,纯是虚语,实是诗人思燕,梧桐早暮不同,正是诗人情感在波动。这样,诗与上看似不接,实是情意的延续,分外凄凉感人。
五、六句,回缴首联,直写感受。说阵阵凉意使自己感恩不尽,家中贫穷,万事与心相违。在这里,境与情又浑和在一起,突出自己穷愁与牢骚。雨带来凉意,本是自然现象,居然令诗人感恩入骨;家徒四壁,却无人关怀,令人感伤。这两句,在造语上一直被作为江西诗派诗风的代表,写得意新语工,戛戛生造,看似对偶不工,但层层推进,无一陈言。所以宋刘辰翁评说:“此今人所谓偏枯失对者,安知妙意正在阿堵中。”在这失意的气氛下,诗推出尾联,却又宕开一层,说在繁华的京城中,诸公意气飞扬,各得其所,只有自己孤单无援,在西风的吹拂下,无限伤心。诗吸取了杜甫“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句意,但写得更加深沉含蓄。
诗是咏雨的,但舍弃了一般诗人咏雨的常规,没有一句正面写雨势雨景,而是集中写人在雨中的感受。即使用了燕子、梧桐二景物作点缀,也是为了衬托感情而设。所以清纪昀评说“其妙在即离之间”,认为可以匡治低手俗诗。诗在布局上也很有特点,每联中多成对比,盘旋深入,孤峭奇绝。陈与义对雨有独特的感受,元方回《瀛奎律髓》选写雨五律,陈与义的作品就有十九首之多。这些写雨诗,手法各不相同,或深稳清切,或趣味浓郁,都受到后人的称赞,这里选的更为其中翘楚。
陈与义(1090-1138),字去非,号简斋,汉族,其先祖居京兆,自曾祖陈希亮迁居洛阳,故为宋代河南洛阳人(现属河南)。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诗人,同时也工于填词。其词存于今者虽仅十余首,却别具风格,尤近于苏东坡,语意超绝,笔力横空,疏朗明快,自然浑成,著有《简斋集》。
本文发布于:2022-10-17 09:13:0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78/30427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