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呈林,中国皮影戏艺人

更新时间:2022-10-16 20:03:21 阅读: 评论:0

人物生平

史呈林,7岁随父学艺,因父亲是环县道情皮影戏著名老艺人,擅长挑戏演唱,曾于1953年赴京参加全国民族民间音乐舞蹈汇演大会。1956年赴京参加全国文艺调演大会,1958年调省艺术学校陇剧班任教。1959年赴京参加国庆十周年演出。

16岁就独立挑扦演唱。1987年应邀出访意大利演出,历时五十多天,先后在罗马、米兰、威尼斯、佛罗伦萨等十三个城市演出24场。被国外友人称为“东方魔术般的艺术”。意大利各大报刊进行登载报道、电视台进行了播放,获得了圆满成功。

如今的他领着20多个学徒组成的“史家班”,足迹遍布陕甘宁边界的城镇乡村,保持着每年百余场的演出场次。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我要唱到唱不动为止”。

成就及荣誉

1989年8月参加中央电视台长城剧组拍摄“望长城”系列片。

1992年5—8月参加西安电影制片厂拍摄的“何班主和他的情人”电影主演配唱。同年十月赴兰州参加首届“丝绸之路”文化节皮影演示

1993年2月被列入“中国民间名人录”中卷。

1994年8月赴兰州参加“中国第四届艺术节”皮影演示

1995年10月赴广州参加“中国旅游艺术节暨广东欢乐节”皮影演示。

1996年元月参加省、地方电视台拍摄的“岁月不流逝”电视剧皮影演出。

1998年11月参加中央电视台拍摄“重读大黄河”电视系列片皮影演出。

1999年参加省、地方电视台拍摄的“九九大拜年”皮影演出。

2000年参加省电视台拍摄电视系列片皮影演出。

史呈林2001年10月参加日、中合拍“丝绸古道”皮影演出。

2001年11月被甘肃日报社进行采访并进行大篇幅的报道。

2002年8月参加“环县首届皮影艺术节”并获奖,被省民俗协会命名为“民间皮影艺术家”,同年10月赴京参加中国高等院校非物质文化教育、教学研讨会。并在清华、北大、中央美术学院等8所院校进行了皮影演出。

2003年9月应中美文化传播公司邀请,在北京北兵马司剧场商演皮影戏,10月在庆阳参加“西交会”香包节皮影演出。

2012年春节,他为来环春节慰问的温家宝总理演出,并受到亲切接见;同年6月,被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授予“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薪传奖”。

道情皮影

一间窑洞,一盏电灯,一张架起的白纸。这是道情皮影戏国家级传承人史呈林表演的舞台。

甘肃环县,月明星稀,空空荡荡的窑洞里,只有几个艺人在摆弄着即将要表演的皮影和乐器。窑洞里面没有生火,很冷。墻壁被白纸后面投射出的灯光照的惨白,显出几分肃杀的气氛。墻上糊着一圈报纸,大多是十年前的,报纸上贴着几张昔日皮影表演的照片,看得出,也有很久远的历史了。

25年前,那一年,史呈林的头发还不是今天这样斑白,那一年,大陆还没有多少人去过米兰、威尼斯、佛罗伦萨,正是在那一年,史呈林和他的道情皮影来到了意大利。11个城市,24场演出,走向了世界的道情皮影被外国人誉为「来自东方魔术般的艺术。」

25年后,冰冷的窑洞里,65岁的史呈林仍然坚持着为每一个来看表演的人一遍又一遍的表演道情皮影,我们无法去想象,史呈林老人在表演皮影的时候会不会想起曾经的那些辉煌,抑或仅仅是想起这里人声鼎沸坐满了看皮影的群众……

「现在没人要了」

史呈林将要表演的是传统节目《叁打白骨精》,表演的地点是在窑洞里的一个民间皮影戏演出剧场。建立这个剧场的人叫王姓百,用现在时髦的话说,他年轻时算是个「文艺青年」。在大学读中文专业,爱好书法和绘画,如今兴之所至仍喜欢写上几个毛笔字。

「环县皮影是传统留下来的,最好的表现方式还是在这里,想体会他的价值和味道,还是要到原地方来。」王姓百推崇文化生态的重建,所以才建立这个皮影剧场,「演出必须要有一个地点,窑洞就是它(皮影)存在最好的方式。」

然而,随着时间的发展,窑洞剧场演出皮影戏的弊端也逐渐暴露出来,用老艺人史呈林的话说「这里没有沙发,这里只有椅子,现在天凉地冻的谁来受这个罪呢?」不过在史呈林老人看来演出环境的恶劣仅仅是皮影衰落的一个很小的客观原因,还有更深层的原因直接导致了道情皮影现在的境遇。

史呈林老人的父亲是环县道情皮影戏着名老艺人,从小史呈林就在父亲的耳濡目染下喜欢上了皮影,并且学习了皮影,经过多年的努力终于成为了「道情皮影戏国家级传承人」。也正是在这些年,史呈林目睹了道情皮影由盛转衰的历史。「现在一个月平均能唱一次,」而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一个月能唱个20多场戏」。面对这个状况,史呈林也有一丝无奈「谁要听我都给唱,现在就是没人要了……」

「在这个时代,我都不学」

如今作为国家级传承人的史呈林,苦于没有徒弟的窘境。在旁人看来,师从于父亲的史呈林会把他的「绝活儿」传给他的小孙子,但是史呈林却并不这样认为,「小孙子是念书的人,不跟我学,我也不想让他跟我学。」

在史呈林学习皮影的时代,表演皮影戏还是一个可以养家糊口的生计,「现在随着经济的发展,(皮影戏)也没人看,也没人要,没有办法糊口了。在这个时代,我肯定都不学了。」虽然已经坚持了几十年,但是史呈林老人对于皮影的热爱,却在逐渐的消磨,「原来喜欢(皮影),现在不喜欢了。」话虽这麼说,但是老人仍然希望永远坚持唱下去,「我会接着唱,到阎王那里也会接着……」说道这里史呈林老人笑了起来,听得出是这一种无奈的笑,甚至听起来有些悲凉。

据史呈林老人讲,现在他没有徒弟,也没有人愿意跟他学习,这其中很大的原因就是经济收入过低。一直关注着传统文化发展的王姓百同样认为现在传统艺术正在走向衰落,但是他却有些不同的看法,「现在的条件比起过去,要好的多。比如说有电视,电视对于他们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宣传系统,过去老艺人唱戏的范围很小,现在变得很大。从观众群体来说,过去的观众就是当地的那几个老百姓,现在当地人、外地人都能看而且还出国演出,观众群体变得很大。虽然说其他的观众不像当地人那样能够深入到生活中去,但是总体来说,看得人还是多了。」

「不开展道情进课堂,孩子就没有这种爱好了」

说道环县皮影就不得不说道情戏,因为环县皮影所演唱的就是道情戏,环县道情音乐高亢激昂,婉转悠扬,旋律优美,节奏明快。唱腔委婉流畅,情深意长。在环县,几乎每个当地人都能或多或少的唱上几句。

洪德乡叁十里铺小学,如果不是教室里传来道情的歌声,这所小学与其他山村小学并无二致。

教室里,教唱道情的老艺人拉着坠琴,几个小学生在讲台上手持鼓板等乐器伴奏。孩子们兴致很高,不论是传统道情还是现代曲目,都能唱得有模有样。据小学的韩校长介绍,道情从2006年开始进入小学课堂,1到3年级为一个大班,4到6年级为另一个大班,每周一个班一堂课。

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小学里面培养出了一些热爱道情皮影的孩子,甚至还有学生初中毕业专门去学习道情戏。这让一直坚持开展道情皮影进课堂的韩校长倍感欣慰,「不开展道情皮影进课堂,孩子就没有这种爱好了。」

韩校长说他愿意一直把道情进课堂的活动开展下去,培养更多喜爱传统艺术的孩子,如今叁十里铺小学的道情老艺人胡师傅已经71岁了,未来,谁来接替胡师傅成为了韩校长考虑的问题,「老爷子教不动了以后,我们这有一个环县道情皮影祖师爷谢长春的曾孙,叫谢志林,他未来会接着给咱们孩子上课,谢志林再教不动的话,就由2007年的一个毕业生,现在已经跟班学艺去了,接班给学生教课。」

「皮影戏会流传下去」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1月30日宣布,把皮影戏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甘肃的道情皮影是这些皮影中最具特色的一个。这是继中国雕版印刷技艺、汉字书法、中国剪纸、中国传统木结构建筑营造技艺、花儿(民歌)等之后,大陆今年新入选的非遗项目。

与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样,发轫于宋代的道情皮影已经经历了上千年的风雨变幻,也将面临着传承和保护的问题。作为皮影爱好者,王姓百对于未来皮影的发展还是十分乐观的:「皮影不会灭亡,只要人们看到他的优秀之处,就不会灭亡,大家保护它就因为它好,它优秀。现在电视台、记者都来这里录音录影,而且现在也有不少旅游团来,最近刚刚有台湾的游客专门买飞机票来这里看皮影戏。通过大家共同的努力,让皮影戏有观众,有观众艺人就愿意演,艺人有戏演就会受益,皮影戏就会流传下去。」

目前,王姓百的民间皮影剧场没有任何效益,但是他仍然在坚持着,他相信未来可以靠基本的收益把剧场维持住,从而继续发展皮影事业。

从坚持表演半个世纪的史呈林老人,到为了皮影默默奉献的王姓百,从叁十里铺小学的道情教师胡师傅,到未来他一代代的学生一代代的接班人,他们都为了道情皮影的发展奉献着自己的心血。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或许只是保护皮影的一点点努力,想要更好的发展皮影戏,还需要更多的皮影守望者一起努力。(作者: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张腾阳)【原文发表于“你好台湾网站”】

本文发布于:2022-10-16 20:03:2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78/29935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史呈林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