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科普

更新时间:2022-10-16 13:54:58 阅读: 评论:0

出版背景

实践创新

早在2000年初,“大学科普教学团队”就率先在重庆大学开设了全国首个大学科普系列课程,包括《诺贝尔奖与创新》、《简明天文学》、《科学与艺术》、《大学科普》等,培养了一批又一批高素养的优秀学生。

重庆大学一大批专家在长期的科学普及和科技创新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组建了大学科普教学团队,还邀请了孙才新院士、李芳昱教授、吴志伦教授等老一辈专家作科普报告,近几年,大学科普教学团队又增添了新的力量,如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崔辰州博士,重庆大学青年教师科协主席蔡开勇教授、熊燕博士、刘辉博士等重庆市各高校归国博士等一批热爱科普、愿意为科学教育做奉献的青年教师。

为了充分发挥大学的学科资源优势,结合大中小学科普创新工作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科技创新能力需要,大学科普教学团队将在各大中小学校开展科技教育工作,探索一条有鲜明特色的科学传播道路。我们相信,这一创举将为大中小学校科学教育和科普工作的发展与提高提供新思路、新方法和新模式,也将在全国科普事业的浪潮中开拓出崭新天地,为重庆、为西南、为全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大学科普教学团队立足高校丰富的学科资源、学术教育资源,依托大学生蓄势待发的创新能力,挖掘高等学府蕴含的科学与人文文化底蕴,探索面向大中小学的科学传播新模式。大学科普教学团队由重庆市各高校的归国博士、青年教师组成,其专业领域涵盖基础学科、工程学科和人文社会学科。

创刊理念

《大学科普》杂志创办人、总编靳萍在《科学的发展与大学科普》书中写到:

“第一,大学,是一个人们求知的殿堂。大学的任务不仅要传承知识、创造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批判知识,追求真理。大学教育应该分为两大部分:一是专业教育,二是普及教育。因此,大学科普应该是大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二,科普,是科学技术普及的简称,在国外有称公众理解科学和科学传播。科普的内容包括了,普及科学知识、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树立科学道德五个方面。

第三,大学科普,是一个新兴的学术研究领域。它的基本任务在于,不仅要培养大学生对未知领域的好奇心和探索激情,同时也要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科学素质,并使大学生肩负起提高全民科学素养的历史使命。如果说专业教育是要把大学生培养为“专家”,那么大学科普则是要把大学生培养为“通才”。大学教育的这两部分内容,共同形成大学的“T”型知识结构模式,成为适应大科学时代社会发展的需要,成为提高大学生科学素质的重要阶段。”

历史发展

2000年初,“大学科普教学团队”率先在重庆大学开设全国首个大学科普系列课程。

2007年6月,《大学科普》杂志由重庆市大学科学传播研究会创办,重庆市科学技术协会主管。

2011年,《大学科普》杂志被《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收录。

2017年,《大学科普》杂志部分优秀科普文章,被哈佛大学图书馆数据库收录。

主要内容

期刊介绍

本刊秉承中国科学院院长白春礼院士专门为本刊的题词:“普及科学知识 树立科学理念”为指导思想,坚持大学科普编委会提出的“五科”理念即“普及科学知识是大学科普的基础;倡导科学方法是大学科普的钥匙;传播科学思想是大学科普的动力;弘扬科学精神是大学科普的灵魂;恪守科学道德是大学科普的准则”;以高端科普、跨学科科普和大众科普为特色,为广大读者传播国内外科学新发现和技术新热点;以培育科普创新人才,提高全民科学素养,增强高等学校广大师生对科学的社会责任感为宗旨。

属性特色

根据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和新闻出版署联合发布的《科学技术期刊管理办法》中对我国科技期刊进行的分类。《大学科普》属于其中第五类,即为科普性期刊。

该杂志特色为报道国际、我国及各地区科学技术发展现状、突破、展望,科学人物事迹;普及科学知识、提高人口素质工作状况,各地新成果、新经验、新技术、新活动、新动态。在视角上重视科学性、先进性、可读性、实用性、普及性;关注科学与文化、科学与艺术、科学与道德等多学科、跨学科结合。

打破专业局限,跨越专业界限,促进跨学科交流,提倡理、工、农、医等各专业门类大学生在接受各种各类专业教育的同时,接受广博的科学哲学、科学技术史、科学技术观、科学技术方法论等方面的教育。根据大学生的需要与爱好,进行综合性的科学知识普及教育,具有“通识教育”的特征。

刊载文章符合党和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法律、条例、规定等,不违反科学道德。结构严谨,层次分明,首尾相顾,完整统一;文字流畅,用词贴切,结论正确,解释得当,合乎逻辑;图表使用得当,计量单位符合国家标准,参考文献著录项清楚准确。

重点栏目

栏目专题涵盖自然科学、工程科学、社会科学领域,既可促进学科间的交叉、学术交流,又可将国内外最前沿的技术信息、社会信息等传递给受众。

主要栏目如下:

卷首语:特邀其国内的知名专家,为本期的主题撰写文章,让读者对本期的主题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科学前沿:对国内外最前沿的科学发现和成果进行报道,开阔读者的科学视野,握最前沿的科学研究动态;

科学人物:一个个科学家的故事,一段段动人的传奇,读者在了解他们故事的同时,也会为他们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其高尚的精神所深深叹服;

学术起跑线:主要刊登在校大学生的准学术性论文,为大学生提供一个发表新思想、新观点,促进学术交流、角色辨析的平台。

大学联盟:探讨高校联盟作为高校间的一种有效的竞争合作新方式的建设和发展问题。

特约专稿:邀请国内外各学科领域专家学者撰文,剖析学科热点,解读学科前沿。

专栏:介绍科研机构的突出学术、科学、技术、科普等成就;

科学反思:对“科学是一把双刃剑”,怎样把科技科学的应用于人类生活,使“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等问题进行科学的思考,从中总结经验并传播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思想。

科普基地:介绍各地区科普基地,使读者了解当地科普基地,传播科普文化,增强公众科学文化素质。

高校科协动态:介绍高校科协,报道高等学校科协举办的重要会议、科普创新活动,发生的重大事件。

好书推荐:为读者推荐内容充实的、深入浅出的优秀科学读物。

“青少年科技创新”:为青少年科技创新,提供“大手拉小手”的展示平台。

此外还设有“科幻创作”、“科普小名词”、“天文奇观”、“名人名言”等栏目。

专家顾问

科学顾问

中国工程院院士、武汉大学校长李晓红;

中国晶体学会理事长、重庆大学校长林建华;

西南政法大学党委书记张国林;

西南大学校长张卫国;

四川外国语学院副校长乐勇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总工程师武夷山

中国科普研究所所长任福君;

中国科协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学国家软实力研究院副院长李士;

重庆市科学技术研究院院长潘复生;

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理事长、上海交通大学教授江晓原等

艺术顾问

许世虎:重庆大学艺术学院院长、画家。

郭选昌:重庆大学雕塑艺术研究院院长、重庆大学美术博物馆副馆长、教授。

历卷回顾

序号期卷科学选题图片
1.2019年第1期(总第46期)立德树人 守正创新 引领未来
2.2018年第4期(总第45期)空天报国
3.2018年第3期(总第44期)兵器科学与技术(学科代码0826)
4.2018年第2期(总第43期)全国青少年高校科学营(测绘学科普专辑六)
5.2018年第1期(总第42期)镁合金与新材料
6.2017年第4期(总第41期)机械传动
7.2017年第3期(总第40期)用文化来普及科学
8.2017年第2期(总第39期)全国青少年高校科学营(专辑五)
9.2017年第1期(总第38期)地球科学
10.2016年第4期(总第37期)引力波与天体物理
11.2016年第3期(总第36期)新材料与
12.2016年第2期(总第35期)全国青少年高校科学营(专辑四)
13.2016年第1期(总第34期)桥都——重庆
14.2015年第4期(总第33期)发育生物学与组织工程
15.2015年第3期(总第32期)生态文明与环境保护
16.2015年第2期(总第31期)全国青少年高校科学营(专辑三)
17.2015年第1期(总第30期)极地科考
18.2014年第4期(总第29期)大学植物园
19.2014年第3期(总第28期)航空科普
20.2014年第2期(总第27期)全国青少年高校科学营(专辑二)
21.2014年第1期(总第26期)
22.2013年第4期(总第25期)深空探测
23.2013年第3期(总第24期)绿色制造
24.2013年第2期(总第23期)全国青少年高校科学营(专辑一)
25.2013年第1期(总第22期)科学教育
26.2012年第4期(总第21期)天文学与天文科普
27.2012年第3期(总第20期)中国力学年
28.2012年第2期(总第19期)高校实验室安全
29.2012年第1期(总第18期)学术道德与学风建设
30.2011年第4期(总第17期)2011年
31.2011年第3期(总第16期)数学科学与数学科普
32.2011年第2期(总第15期)石油与能源
33.2011年第1期(总第14期)科学与艺术
34.2010年第4期(总第13期)重庆市青少年科普创新
35.2010年第3期(总第12期)材料学科学与材料科普
36.2010年第2期(总第11期)建筑学科学与建筑科普
37.2010年第1期(总第10期)矿山安全
38.2009年第4期(总第09期)2009年长江大日食
39.2009年第3期(总第08期)献礼重庆大学80周年生日专辑
40.2009年第2期(总第07期)2009年
41.2009年第1期(总第06期)
42.2008年第4期(总第05期)中国载人航天
43.2008年第3期(总第04期)中英创业探梦
44.2008年第2期(总第03期)
45.2008年第1期(总第02期)贯彻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
46.2007年第1期(总第01期)创刊号

系列丛书

名称简介图片
《万年的竞争—新著世界科学技术文化简史》
《德尔斐的囚徒—从苏格拉底到爱因斯坦》“惟心书院”博客博主李轻舟绘画
《在数字城堡遇见戈尔和斯诺登—江晓原科学评论集》国际名人录专家江晓原建造百科融汇数字城堡。
《眼睛的奥秘—看见自然的神奇与人类的智慧》中国医药
《天问—宇宙的探索与发现》“袁位牌”天文望远镜正式问世
《鹤舞凌霄—中国试飞员笔记》“刀尖上的舞者”
  《
《极地征途—中国南极科考日记档案》“中国极地测绘之父”鄂栋臣回忆南极科考的艰
《大国航空—从百年奋发到世纪辉煌》航空“老民工”张聚恩唠嗑航空那些事儿。

本文发布于:2022-10-16 13:54:5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78/29627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大学科普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