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二灯会,台州市的民间传统节日

更新时间:2022-10-16 12:10:56 阅读: 评论:0

历史渊源

“二月二灯会”是宁溪独有的民间传统节日,相传在南宋时就已开始,至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宁溪的定在二月二日,据说以前宁溪人觉得各地都在正月十五同一时间举办元宵灯会,缺少交流,于是把宁溪的元宵节改期至二月二“春龙节”举办,这样可以先到各地观灯学习经验,然后再请亲戚朋友前来宁溪赏灯。从农历二月初二开始上灯,至初八才落灯,为期七天七夜。特别是二月初四的大迎灯,其规模之大,影响之深都为浙东一带所罕见。因为以前初四是宁溪市日,永嘉、乐清、仙居、临海等周边城乡的群众均借赶集之机来赏灯。

解放后灯会曾一度停止活动,直到1985年才恢复这一传统节日。现在宁溪“二月二灯会”活动,一般三年一大迎,每年一小迎。灯会活动基本上保持原有的历史风貌,但形式有所简化,内容有所拓展,像加入了现代的彩车、节日灯和其他的各类现代文化活动,由原来只有农民参加的民俗活动发展到全民参与的群众性文化娱乐活动。2007年6月,宁溪“二月二”灯会被区政府列入黄岩区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08年5月,被列入市政府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09年6月,被列入浙江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基本内容

古宁溪街分为八宅,每年举办灯会活动都要召集八宅首事,商讨灯会活动的时间和内容,并对各项活动都作具体安排。八宅每年轮换首事,由当年首事负责确定并通知今年二月二的上、下灯时间。确定上灯后,各宅都要在自己宅的中心地段竖立“九连灯”。每宅都建有一座“虚空亭”,灯会期间将本宅的“保界爷”或“神”接到这里,旁边筑一鼓手亭,邀请鼓手班在亭子里从早吹到晚,一来是为了热闹,二来为了迎接客人。

灯会期间,家家户户门口都要贴春联,挂彩灯,而且每夜都要迎灯。第一夜叫闹街,八宅各自组织锣鼓队进行沿街游奏,或在自己宅的“虚空亭”内敲锣鼓,表示今年“二月二灯会”活动今晚开始,但这一夜不“迎神”,其余各夜都要“迎神”,按当地“神道”的大小,先小后大顺序每夜迎灯。一般选定在初四夜进行大迎,因为初四是宁溪市日,四周边境的群众借到宁溪赶集之机来看灯,或借此走亲访友。是夜各宅都要组织一支几百人的队伍参加迎灯,每支队伍都由两个敲十三响大锣为前导,接着是长方形“高照”,“高照”后面是各式各样的彩灯,接着是锣鼓队、乐队,最后面是“神”。迎灯队伍以宅为单位,按照街上各宅商定的迎灯顺序沿街缓缓地游一周。迎灯一周需要二、三个小时,迎灯队伍一边游一边表演节目,热闹非凡。初四夜迎灯结束后,还要组织“作铜锣”。“作铜锣”是宁溪“二月二灯会”活动必奏音乐之一,宁溪人称之为“粗吹”,它是打击乐器和丝(弦)管乐器组成的民间大型吹打乐。夜深,当迎灯后的人们在家里还沉浸在欢乐的气氛中,此时,那“作铜锣”悠扬的乐曲声,由远而近,又由近而远,缓缓地流过街头。

宁溪“二月二灯会”期间,家家户户除了贴春联,挂彩灯外,各宅还要组织吹鼓手、赛锣鼓、迎灯、演戏、舞龙、舞狮、迎神、作铜锣等等。同时,亦借此机会走亲访友,增进友谊。边境的小商小贩亦借此机会到宁溪开拓商机。

主要价值

宁溪“二月二灯会”活动形式独特,内容丰富多彩,集民间歌舞、音乐、戏曲、杂耍、游艺等活动于一身,是一次民俗艺术的大荟苹,在整个台州都有很大的影响力。同时,对宁溪的经济发展、文化繁荣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宁溪“二月二灯会”不仅是一个民间的传统节日,也是一种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文化现象。这一优秀的民俗文化遗产,很值得我们去珍惜、发掘,努力使它发扬光大。

保护措施

宁溪“二月二灯会”在台州具有很大的影响。解放后灯会曾一度停止活动,至1985年,在宁溪镇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文化站的精心组织策划下,这一传统节日得以恢复。之后,镇政府每隔几年要组织举办一次“二月二”灯会,全面发动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参与,规模比较庞大。而宁溪街六个居委会,每年都要组织举办灯会活动,从不间断。但规模要小一些,灯会活动则基本上保持原有的历史风貌。并加入一些现代的彩车、彩灯和现代的文化活动,从而拓展了原有的民间文艺活动,使原来只有农民参加的灯会活动发展到全民参与的群众性文化盛会。

本文发布于:2022-10-16 12:10:5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78/29554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二月二灯会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