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邻窃鈇

更新时间:2022-10-16 10:22:02 阅读: 评论:0

导读

《吕氏春秋》战国末年秦相吕不韦的门客们编纂的一部著作,共26篇,属杂家。该书保存了不少先秦的文献资料,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据说书成之后曾出布告,称有能增减一字者赏千金,以此也可知其文学价值。这则寓言故事生动地说明,情感的变化往往对理性的判断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

原文

人有亡鈇者①.,意其邻之子⑤。视其行步,窃鈇也;颜色②. ,窃鈇也;言语,窃鈇也;动作态度,无为⑥.而不窃鈇也③.。俄而,抇于谷而得其鈇④. 。他日复见其邻人之子,动作态度无以似窃鈇者。其邻之子非变也,已则变矣;变也者无他,有所尤也⑦.。

译文

从前有个人丢了一把斧子。他怀疑是邻居家的儿子偷去了,观察那人走路的样子,像是偷斧子的人;看那人的脸色神色,也像是偷斧子的人;他的一言一行,也像偷斧子的人;一举一动,没有一样不像偷斧子的人。不久以后,丢斧子的人在山谷里挖水沟时,掘出了那把斧子。他几天后又看见了邻居的儿子,就觉得他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不像偷斧子的人了。变的不是邻居的儿子,而是自己的心态。变的原因也没有其他,是被偏见所蒙蔽。

字词注解:

①.鈇(fū):通“斧”。

②. 颜色:脸上的神色表情。

③. 无为而不:没有一样不像。

④. 掘其谷:掘. 谷:山谷,山沟。

⑤.意:通“臆”,怀疑。

⑥.为(wéi):动作,做法。

⑦.有所尤:即被偏见所蒙蔽。尤,通“囿(yòu)”,局限。

寓意:

这则寓言说明,主观成见,是认识客观真理的障碍。当人带着成见去观察世界时,必然会歪曲客观事物的原貌。不可以戴着有色眼镜看人,不然会产生严重可笑的后果。情感的变化往往对理性的判断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

本文发布于:2022-10-16 10:22:0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78/29477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疑邻窃鈇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