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胎意愿

更新时间:2022-10-16 09:42:07 阅读: 评论:0

调查结果

“研究结果表明,有生育二胎意愿的比例已经超过半数,且该比例呈现出稳中有升的趋势。”他说,2001年中国计划生育与生殖健康调查、2006年的全国人口和计划生育调查与2006年全国城乡居民生活综合研究的调查结果显示,表示希望生2个孩子的比例分别为56.4%、60.1%和59.7%。

“城市受访者的二胎生育意愿也呈同样趋势,希望生2个孩子的比例分别为42.5%、52.2%和55.1%。”他认为,这3次全国性的调查结果表明,半数以上的人还是认为生两个孩子更好。

年龄段

35~39岁生二胎比例升幅最大

据统计,生育二胎的夫妇数量也呈现缓慢上升趋势。从2000年到2009年,全国育龄妇女生育的二孩率由26.1%上升至29.3%。“尽管城市育龄妇女的二孩率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他说,但同样也呈上升的趋势,由13.3%增至15.1%。

张亮还注意到,中国育龄妇女生育二胎的年龄越来越推后。“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城市育龄妇女生育二胎的时间更为延后,她们在25~29岁生育二胎的比例低于全国水平,由40.3%降至27%,而35~39岁生育二胎的比例则比全国水平要高,由9.3%上升至21.9%。”

目的

专家:二胎与重男轻女无关

中山大学港澳珠三角研究中心、社会学系副教授黎熙元认为,超生行为通常被社会解读为“重男轻女”观念的反映,从她所调查的二胎家庭孩子的性别与长幼排列来看,说服力似乎不强。受访母亲都表示:孩子是男是女关系不大。多生一个的原因有二,其一是只生一个孩子不保险;其二是不利于孩子心理成长,而且将来缺乏足够的家庭支持。

他们 想生二胎

“想给儿子生个弟弟妹妹做伴” “我真的很想再给儿子生个弟弟或妹妹做伴。”在某政府部门当公务员的张喜翠今年35岁,已有一个7岁儿子的她说:“看到儿子一个人坐在一堆玩具中间自言自语地玩时,心里就痛。”她认为,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伙伴的意义不亚于父母的关爱。

“两个孩子可以分担养老负担” “我简直不敢想象,等我们这一辈老了,我女儿的生活压力会有多大。”在广州某高校任职的白兰今年37岁,“我们家有兄妹三人,可是母亲病中的护理、丧葬事务的处理已让我们身心俱疲。等我女儿结婚了,夫妻俩都是独生子女,光照顾老人就会让他们不堪重负。”

反对理由

“不想把给一个宝贝的爱分出去”

在广州某事业单位工作的王琴今年36岁,女儿四岁了,夫妻俩虽然都是独生子女,但她说两人已达成共识,不想再生了。“因为不想把对一个宝贝的爱分出去,毕竟有两个孩子,要把父母的爱分成两份,这样女儿可能比较难接受。”

“生活压力大养儿太耗财力精力”

在一家建筑公司工作的37岁的李力夫妻俩都是独生子女,儿子8岁多了,虽然都很喜欢女孩,但是他坦言,绝对不再生了。“生活压力太大,养孩子对家庭的财力以及夫妻俩的时间、精力都是极大的考验。请保姆、找早教、入托、入学,个个都是坎。如果不能给孩子好的生活环境和教育,那还不如不生。”

东北地区生育意愿明显低于其他地区

2015年12月24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举办的《社会蓝皮书:2016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发布会在北京举行。

会上发布的蓝皮书指出,随着人口结构性问题日益突出,延续了三十多年的独生子女生育政策逐步调整,育龄人群的生育水平与生育意愿以及生育计划都与政策调整密切相关。

为全面反映生育意愿与生育计划,回答生育政策调整过程中面临的基础研究问题,2011年和2015年,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都对育龄人群的生育意愿、生育计划进行了调查。其中,2011年调查恰好是在2013年“单独二孩”政策实施前,2015年调查是在“单独二孩”政策实施后的两年以及2015年全面放开二孩政策之前。这两次调查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全面反映育龄人群的生育意愿和生育预期,为全面放开二孩生育政策研究提供实证数据,但随着政策的调整,这两次调查也难得地成为距离全面放开二孩政策实施之前最近的生育意愿调查。

蓝皮书指出,不同地区的生育水平因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文化差异等有所不同,生育意愿也存在着差异。华中南地区育龄人群的平均理想子女数为2.08个,高于2.0个,也远高于其他区域;西南区、华东区和华北区都在1.94~1.95个,但东北地区的生育意愿降低到1.8个以下,仅为1.76个,远远低于其他地区。

本文发布于:2022-10-16 09:42:0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78/29447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二胎意愿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