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痕迹

更新时间:2022-10-16 09:35:48 阅读: 评论:0

概述

心理痕迹犯罪心理痕迹是相对于物质痕迹而言的,是指犯罪分子在实施犯罪活动过程中,在现场暴露出来的某些带有意向的、具有稳定性的典型的心理特点。它是一种抽象的痕迹,在现场勘查中不能直接观察也不能直接采集,而是在现场整体情况中诸物证关系之间所反映出犯罪分子已形成的个性心理特征;关于物质痕迹,从狭义角度讲,是指犯罪分子在实施犯罪过程中,使造型客体与承痕客体之间产生接触作用或分离作用时,在作用部位引起的具体的形象变化反映。

两种痕迹之间是一种抽象与具体的关系。抽象的犯罪心理痕迹,由于某个性心理特征的影响,在犯罪现场会自觉与不自觉的、间接的遗漏出来,而物质痕迹又具体地反映着犯罪分子的带有自身行为习惯和稳固性与一致性的特点。

具体介绍

心理痕迹属于广义痕迹的一种。犯罪心理痕迹是指犯罪行为人实施犯罪行为过程中在心理上留下的印象或迹象,它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一种主观能动反映,,具有客观存在性,同时又有表现形式上的依附性,通过犯罪行为间接地反映在犯罪现场遗留痕迹当中。

心理痕迹的概念并不是一个新的概念(心理痕迹不完善的构想,形成于1932年的查尔斯·林德伯格的案中),但它在最近才被法律执行机构接受。时间较长的代价迫使心理学只能使用在最严重的刑事案件中。但作为传统研究技术的附属品,它的作用是多方面的。毋庸质疑,早期的心理痕迹应用的显著成功助长了心理学在案件侦破中的有效性、危险性及过分的自信。

犯罪心理痕迹,是指犯罪人在犯罪过程中实施行为时的心理活动在犯罪现场的外化表现。所以,犯罪现场上的犯罪痕迹都储藏着犯罪行为人的心理特点。挖掘、分折、利用犯罪心理痕迹是我们开展侦查破案的主要途径和必然选择。在犯罪智能化程度越来越高、作案手段越来越狡诈的今天,传统形象痕迹现场采获率越来越低,命案更是如此。

文件检验在刑侦科学中,经常涉及到对有争议的文件进行研究,从根本上来说,要解决两类问题。第一类主要解决笔迹的来源问题:是谁留下这种笔记,留下这种笔记的人独特的书写习惯是什么?对有争议的证明文件的分析与笔迹研究学无关,笔迹研究学主要是研究书写习惯于人的个性之间的关系。第二类主要是处理一些作为证据使用的文件。刑事技术人员所关心的是如何确定它的真实性:是否原件?是否经过伪造?

心理痕迹一般说来,我们的书写是极不规则的,常常是一天一个样。这里面包括许多的因素:情绪、书写体位以及健康状况等等,这些都能影响我们在纸上用笔书写的方式。但是一个的技术人员,却可以透过表面上的无规律看出我们每个人独特的书写方式。想要伪造笔迹是很难做到的。从书写的角度来看,我们在之上的书写从头到尾基本是一致的,写的字是大还是小,都因人而异。要制作大量的样本,花大量的时间,笔迹检验才能给出令人信服可靠的意见。

随着打字机的发明,特别是现代计算机印刷的问世,笔迹检验专家必须精通印刷技术的历史。比如说,有人拿出一份自称写于1990年的文件却是用某型号打印机打出来的,而我们知道知道2005年这款打印机才问世,这说明那份文件值得怀疑。因为打印的装置随着年月必定产生一些极易辨认的特征,如机器本身的磨损,打印针头、磁鼓的损坏等等。所以,另一台机器有着同样特征的可能性几乎是零。这也使印刷文件的真伪检验有了可能。

另外一些必须考虑的因素是墨水和纸张。墨水样品可用薄层色谱法来分析,科学家为了鉴定墨水,便收集了数千种墨水的色谱图供参考。为了避免在检验过程中出现不精确,他们还建议生产厂家每年改变墨水中的微量染料。

检验一份文件是否被更改通常使用的方法是静电检测仪(ESDA)检验。文件被放置在加电金属网的上面,一层塑料薄膜紧贴文件。当文件和薄膜被紧紧吸附到网上的时候,使用影印机的色粉和细微的玻璃粉粒的混合物,然后色粉混合物就粘附任何有静电的部分。当原件被撤去的时候,所有薄膜上相应的部分就会显示出影像。因此,把嫌疑原件的每一页和每幅影像进行比对,就可以断定原件是否被改动过的。

虽然对有争议的证明文件分析起初只运用于侦查诈骗案件,但是现在它却应用在刑事侦查的各个领域,并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利用“心理痕迹”探案

心理痕迹这一案例选自《心理痕迹》一书,心理痕迹的概念在最近才被法律执行机构接受。研究表明,犯罪分子在现场不仅会留下实物,还会遗留下犯罪的心理痕迹。心理痕迹分析在揭示犯罪分子心理,缩小嫌疑人群方面常有极为成功的表现,其准确性常常令人匪夷所思,大大提高了侦查效率。

个人系列爆炸案

时间:1940年 [医学教育网整理发布]

地点:纽约城

意义:这是通过心理痕迹成功侦破的第一起案件,它使一个多年在纽约作案实行恐怖活动的投弹手被俘。案件开始于1940年11月16日,令人头疼的个人系列犯罪案件拉开了序幕。那天,在坚固挺立的爱迪生大楼的一个窗户边发现了一枚没有爆炸的炸弹。炸弹包旁边有一张手写的字条,上写着“打倒爱迪生,恶棍爱迪生--这是为你准备的”。警方认为这是有人针对向纽约提供电能的公司而作出的恶意恐吓活动。

1941年9月,又一个因时钟的导火线机械结构没有被拉开而未能爆炸的炸弹在第十九大街被发现。三个月后,在珍珠港,曼哈顿的警方收到了一封奇怪的信件,上写“我不再为这个持久的战斗准备更多的炸弹--我爱国的感情已经让我下了决心--我要揭发虚伪的爱迪生--他们将为他们的懦弱行为付出代价……F.P.。”这封信件是用墨水写在一张平坦的白色纸张上的。

在1941年和1946年,十六封相同的信,在一些报社以及旅店和店铺等部门出现,爱迪生公司也收到同样的信。接着,在1950年3月29月,第三颗炸弹出现在大中心车站的地下室。虽然没有爆炸,但这预示着暴徒已经把魔爪伸向建筑物。1950年4月24日,又一个炸弹炸毁了纽约的大众图书馆边的电话亭。随后,暴徒又设置多颗炸弹,其中几颗得逞,几颗未遂。在其中的一次小型爆炸中,令人惊奇的是,剧院中除一张椅子外,没有其他的损伤。政府积极为民众消除惊恐,却没有领略投弹手的意图,这种沉默激怒了恐吓信的作者,于是他加剧了对重要场所的攻击。

在1951年和1952年之间,4颗以上的炸弹爆炸了,这个疯狂的投弹手已经到了明目张胆的地步。1953年,又有4颗炸弹爆炸了。第二年,爆炸事件一直不断。其中包括电影院的椅子里埋放的爆炸材料爆炸,炸伤4人--有2人已经生命垂危。1955年,又发现4枚炸弹,其中2枚没有爆炸,这两枚炸弹被发现安装在电影院的座位上。投弹手的恐吓信变得长了,而且更加的刻薄。上写“要使用54枚炸弹--打4次恐吓电话--这些炸弹一直炸下去,直到爱迪生受到审判”,落款还是“F.P.”。

公开的暴行

1956年12月12日,又一颗炸弹爆炸了,这也是最有杀伤力的一颗炸弹。它炸飞了布鲁克林地区一家剧院的整个座位,炸伤了6个人。于是大规模地抓捕这位投弹手的行动展开了。首先聘请了纽约精神保健理事、心理学家霍华德?芬尼博士和詹姆斯?布鲁塞尔博士给暴徒画像。霍华德?芬尼博士本人在法庭精神病学方面有很深的研究,他利用暴徒恐吓信所提示的信息,向詹姆斯?布鲁塞尔博士提供了爆炸手本人与众不同的外貌特征。詹姆斯?布鲁塞尔博士利用自己精湛的技艺,得出了令人震惊的结论:“犯罪嫌疑人是一个患有偏执狂病的中年男子;性格内向;年龄大约在40岁到50岁,且体格好;他可能是个孤单的单身汉,也有可能和一位老妇人生活在一起;此人爱整洁;脸上的胡须刮得非常干净;受过良好的教育;有外国血统;是个熟练的技术工人,工作器具通常摆放非常整齐;但对妇女不感兴趣;他是斯拉夫人;信教;一旦在工作中受到批评,脾气会变得像火焰一样激烈。此人作案的动机是:被解除职务或者受到谴责,却自命不凡,于是久积成怨。他的恐吓信由西切斯特寄来,这不是他的真实居住地,他不会愚蠢到要从自己的居住地寄来这些信,或许是由他的家和纽约之间的一个地方邮寄这些信件的,其居住地点最可能的是布里奇波特和西切斯特。从他的居住地到纽约不得不经过西切斯特。犯罪嫌疑人已经得了一种很糟的疾病--或许是心脏病。”他又补充说,“当你们抓住他时,他会穿一件双层带纽扣的套装。”

布鲁塞尔建议,如果宣布他的理论,可能会激起渴望被注意的投弹手的出现。一张纽约的报纸踊跃地从事了这个赋予挑战性的工作,报纸上刊登了一封公开信,鼓励投弹手放弃破坏活动,答应为他的苦恼开一个讨论会。很快,报纸编辑部收到了三封信,内容全部是痛骂爱迪生公司的。其中一封这样写道:“我没有因为困难和不幸得到一分钱--这是一种虐待。”另一封信中,写信人还提到了一个他非常恼怒的日子--1931年9月5日。

对爱迪生公司档案处的调查毫无结果。在一份1937年就封口的档案中,办公室助理爱丽斯发现了一份来自以前一位雇员表示不满的信件,信中有投弹手用语言表达过的几个相同事件。这封信来自一位名叫乔治?梅特斯凯的人,此人1931年9月5日在工作时被爆裂的锅炉撞倒。当时,他说自己非常痛,可是医生却检查不出任何的损伤。于是,梅特斯凯被给了12个月的医疗费和保险救济金后,公司解雇了他。当他试图上诉公司时,起诉期已经过了--所有的赔偿要求应该在被伤害起两年内提出申请。

真相大白

1957年1月21日,侦探在沃特伯里的梅特斯凯的家中逮捕了他,在他家的汽车车库中发现了制造炸弹的车间。正如心理学家所说的,此人身材匀称,45岁,波兰血统,未婚,同两个姐姐生活在一起,被拘捕时正穿着一件棉布双层马甲!心理痕迹分析在这起刑事案件中取得了惊人的成功。

梅特斯凯坦白自己就是那位疯狂的投弹手,恐吓信落款的字母缩写“F.P.”代表的意思是“公平的游戏”。1957年4月18日,犯罪嫌疑人被认定为精神病送入了马特旺医院进行治疗,而不适合被审判。l973年,他病愈并被释放。当时的舆论非常同情他的遭遇,反对他被解雇。

对于心理痕迹惊人的成功,布鲁塞尔却很谦虚,他把成功归功于合理的逻辑推理以及多年的工作经验。最后他还解释了这个案件的推理过程:因为妄想症要花费一个相当长的时间才能形成--经常是十多年--而第一枚炸弹是1940年出现的,那么他判断投弹手可能是1930年期间犯的病,所以1956年时,他应该正值中年。那么此人为什么是妄想狂呢?因为这种人往往自命不凡却怀才不遇,自己总觉得比别人强,所以他们都很整洁,但精神不集中,对错误很刻薄--因此很谨小慎微,喜欢穿着双层马甲。

行文表明此人受过教育,但俚语运用不当--本地人用ConEd来代替爱迪生公司--此外,他的信读起来像翻译文学。那么怎样判断投弹手是一个斯拉夫人呢?因为,根据历史记载,制造炸弹在中欧很有优势。为什么此人的身材很匀称?德国的精神病医师埃斯特?克雷斯契默作了大量基础研究,已经证明人类的体格、个性和任何精神疾病的发展都有关系。埃斯特?克雷斯契默发现85%的偏执狂患者都有运动员的体格。这个案件中,嫌疑人受过伤,布鲁塞尔判断他最差也是个体格正常的人,所以身体看起来应该很匀称。那么他的单身生活是怎样判断出的?因为此人写字用纯的大写字母,仅仅“W”的写法有些特别,像两个“U”连接在一起--类似女人的乳房,说明此人在性欲方面有问题,所以推断他可能没有结婚。

事实上,布鲁塞尔只判断错一个地方,那就是投弹手患有心脏病,但是误差不是很大,因为这个疯狂的投弹手是个肺结核病患者。

结论

布鲁塞尔的心理痕迹构建,精确到让人不可思议,大大地提高了心理学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也提高了破案率。以后的侦探在侦查案件过程中,不但要依靠物质基础,还需要了解犯罪心理学,因为犯罪问题是非常复杂的。

参考资料

医学教育网 www.med66.com/html/ziliao/07/1/a82abbf1177ad06e5b3109af8a51b000.htm

本文发布于:2022-10-16 09:35:4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78/29442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心理痕迹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