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骚,唐代诗人陆龟蒙的一首五言诗

更新时间:2022-10-16 04:51:13 阅读: 评论:0

作品赏析

历来吟咏屈原的诗作很多,为屈原的命运鸣不平,为楚国不用屈原而日渐衰落导致灭亡而感到悲痛。而这种鸣不平和悲痛又都是与诗人的身世遭遇连在一起的,诗中有诗人的影子在。一般在国之将亡以及遭逢乱世,这样的诗作尤其多。这首诗便是其中的代表作。

前两句“天问复招魂,无因彻帝阍。”写屈原被放逐后,写下了许多表露中君爱国心迹的光辉诗篇,但没有办法呈送到君王身边,因而也无法改变君王受小人蒙蔽后的昏庸举动,这是多么的悲哀啊!上句的“天问”“招魂”都是屈原的作品。作者是用屈原的这两篇诗名代指屈原的忠君爱国之心。下句的“无因”没有途径、门路,“帝阍”天帝的看门人,此代指楚王身边的人。这两句既写出屈原的忠君爱国,也写出屈原的满腔悲愤。屈原那么多的作品,作者没有选择屈原最有代表性的诗作《离骚》,也没有选择其它作品,而是用“天问”“招魂”来代表,并且用一“复”字相连,表明屈原,问天天无语,招魂魂不至,那种满腔爱国之情无由以达天听的悲愤情怀蕴涵于“天问”“招魂”的题面之下;一“复”字,更是把屈原忠君爱国的执着和报国无门的悲愤深沉地揭示出来。

后两句“岂知千丽句,不敌一谗言!”承上面第二句而来,“岂知”哪里知道,“丽句”指屈原华美的诗篇,次代指屈原的才华、才能。屈原的一千句忠君爱国的言辞,竟然抵不上小人的一句谗言,这是多么可怕的社会现实!既然是这样,朝堂竟是小人,哪有不亡国的道理?这一句抵得上千言万语,佞臣的可恨,谗言的可畏,昏君的可恼,忠臣的可背,一股脑儿从诗的字里行间渗透出来。

这首诗运用双关、夸张等表现方法,使全诗更具有表现力和战斗力;诗题为“离骚”,但诗中无一词涉及“离骚”,实际上为读《离骚》有感而作,取其《离骚》的忧愁怨愤之意,在诗中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可以说,短短二十个字,抵得上一篇战斗的檄文,矛头直指那些邪曲小人。

作者简介

陆龟蒙

陆龟蒙(?~881),唐代农学家、文学家、道家学者,字鲁望,号天随子、江湖散人、甫里先生,长洲(今苏州)人,出身官僚世家,其父陆宾虞曾任御史之职,曾热衷于科举考试,进士考试落榜后,以幕僚身份跟随湖州刺史张博游历,后隐居松江甫里(今甪直镇),编著有《甫里先生文集》等。他的小品文主要收在《笠泽丛书》中,现实针对性强,议论也颇精切,如《野庙碑》、《记稻鼠》等。

陆龟蒙与皮日休交友,世称“皮陆”,诗以写景咏物为多。

本文发布于:2022-10-16 04:51:1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78/29269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离骚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