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一小时”活动首次于2007年3月31日在澳大利亚悉尼展开,随后,该活动迅速席卷全球,覆盖超过180个国家与地区,7000多个城市,有数亿支持者。
与“地球一小时”的影响力和关注度相伴随的,是网络上此起彼伏的质疑声浪。有人嘲讽其形式大于意义,本身就是“作秀”,甚至不少公众抱着“我一人关不关灯改变不了什么”的观念冷眼旁观,事不关己。一个小时所节省的电量是有限的,相比全球的耗电量只能算是“沧海一粟”。但是,“地球一小时”的意义远在“一小时”之外,它旨在倡导公众养成绿色、环保、节能的生活方式,树立健康的能源消费理念。
60+2018年3月5日,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对外发布消息称,60+的概念由WWF提出。
2019年3月30日,2019年地球一小时继续相约在晚上8:30。世界自然基金会全球所有办公室将共享同一个主题——与自然共生(connect to earth),关注日益严峻的生物多样性下降问题,为2020年由中国主办的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大会提前预热。
历经全球十余年的推广和发展,60+已经成为“地球一小时”的核心理念:地球一小时,不仅仅是熄灯,也不仅仅是一小时,而是要让环保行为超越60分钟,让环保行为和环保思考渗透到平时的生活方式中。
WWF称,2018年“地球一小时”聚焦与公众生活密切相关、能呼应当代严峻环境问题的议题,提出5个领域、20种具体的绿色行为方式,倡导公众积极转变生活方式。包括:
减少塑料:购物自带环保袋;不用塑料吸管;少用塑料包装;不买含聚乙烯等成分的洗化品。
绿色消费:选购环保认证产品;理性购物;适度点餐不浪费;拒绝购买野生物制品。
减少一次性用品:外出自带水杯;常备环保餐具;随身携带手帕;旅行自带拖鞋和洗漱用品。
绿色出行:短距离选择步行或骑行;优先选择公共交通;选购低碳车;选择乘坐火车旅行。
循环利用资源:垃圾减量分类;再生资源回收;闲置旧物捐赠;电子设备以旧换新。
以塑料垃圾为例,由于人类生活过度依赖塑料而带来严重的环境问题引发了国内外社会的高度关注。据统计,全球每年有超过800万吨塑料垃圾进入海洋。如果这一趋势无法改变,预计到2050年,海洋垃圾的总重量将超过海洋鱼类,15%的海洋生物因塑料垃圾受到生存威胁。
为推动塑料垃圾等环境问题的解决,2018年地球一小时推广期间,WWF将携手合作伙伴,通过商超、酒店、餐饮、外卖平台、电商平台、互联网媒体平台、社区、校园等渠道,将“减少塑料”等5种60+生活方式、20种绿色生活行为在生活应用场景中零距离地传递至公众,并将以地球一小时活动为起点,持续、有效引导公众意识和行为的转变。
本文发布于:2022-10-16 03:43:0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78/29240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