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研讨会现场该研讨会顺利举行,对于古籍研究的的方向和发展趋势有重要 的指导意义。
2007年8月13日上午,首届中国古籍数字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北京紫玉饭店隆重开幕,来自海内外60余家学术机构的近百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就古籍数字化这一核心议题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此次会议由首都师范大学电子文献研究所联合中国诗歌研究中心和中国传统文化数字化研究中心共同主办,为期三天,于15日闭幕。
古籍电子化是伴随信息技术的进步而发展起来的一个新领域,与古籍整理、文献保护、文化传承紧密相关。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古籍数字化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一些规模大、水平高、影响广的项目相继投入使用,标志着中国古籍数字化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首都师范大学一直非常重视这方面的建设,早在2003年就成立了电子文献研究所,这是高校系统第一个专门从事古籍数字化的专业研究机构。几年来,电子文献研究所多次承担北京市和学校的科研课题,参与了《儒藏》、《中华大典》等国家重大科研课题;与南京师范大学、四川师范大学、鞍山师范学院联合研发的《中国古代文学史电子史料库》,获得2005年度北京市教学改革成果二等奖,已经在全国十几所高校推广应用;大型古籍全文检索数据库——《国学宝典》共收录古籍5000种,总字数逾10亿汉字,其规模达到《四库全书》的1.5倍,在学术界产生了广泛影响,网络版《国学宝典》已被海内外数十家研究机构订制使用,其中不乏美国哈佛大学、德国国立图书馆等世界知名的研究机构。
此次会议可谓顺天应时,势在必行,一为回顾过去,总结经验;二为规划未来,制定方向。会上,各位专家学者们陆续观摩了近年来中国古籍数字化的最新成果和相关技术,并围绕中文古籍数字化的历史、现状和未来,海内外古籍数字化发展方向及新技术应用,历史地理信息系统应用平台与专题研究,古籍加工整理的电子数据格式及规范,简、繁体转换与古籍数据库字形处理,古籍检索平台与知识库建设,古籍文献网络建设与古籍的白话文及多语种翻译,中国古代小说数字化等议题进行了热烈交流和深入探讨,以求进一步探索中华文明传承与创新之路。
古籍是中国的,是古老的,数字化则是世界的,是年轻的。参加此次会议的既有来自内地各省及港澳台地区的本土学者,也有来自日韩等国的海外专家;既有享誉已久的前辈耆宿,也有峥嵘初显的新秀后学,真正体现了“和衷共济”四个字的精神。因为古籍数字化本身便是在跨越一条从传统到现代、从实体书本到虚拟网络的历史天堑,只有集中众人的智慧,才有可能跨越成功,独木桥无疑是行不通的。这次会议的意义不仅仅是一次学术讨论,更是一场传统与现代的碰撞与对接,必将在中国文化发展进程中留下一个闪光的亮点。
会上,来自南通大学的姜光斗教授即席赋词一首,可谓是对本次盛会的最好写照,兹录于下以作结:
兰陵王·赞古籍数字化
古籍积,汗牛充栋秩秩。为学问,曾见几番,白首穷经不离册。当今新技术,谁积?倚马片刻!科研路,年去岁来,精力惊人不停歇。
举天下无敌。数亿字光盘,查检即得!光阴如箭催人急。世事比风快,只争朝夕。嘉惠学者真积德。尽人都沾益。
辉赫,赞高识。输繁体成功,打破岑寂。斜阳冉冉春无极。念奋力攀登,永难止息!回首当年,创业艰,亦不恧。
第二届中国古籍数字化国际学术研讨会隆重开幕
国学网2009年8月18日讯:今天上午第二届中国古籍数字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北京龙泉宾馆隆重开幕,来自海内外60余家学术机构的近百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就古籍数字化这一核心议题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此次会议由首都师范大学电子文献研究所和首都师范大学国学传播中心共同主办,为期三天,于20日闭幕。
自首届中国古籍数字化国际学术研讨会成功举办以来,转眼已隔两载,古籍数字化无论在研究领域,还是在实践领域,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本届会议旨在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一为回顾过去,总结经验;二为规划未来,制定方向。会上,各位专家学者们围绕古籍数字化相关规范与标准研究、古籍数字化平台建设与网络新技术研究、古籍数字化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研究、古籍刻本字形与避讳字研究、古籍数字化现状与前景展望、古籍数字化知识产权与数字图书馆建设研究等议题进行了热烈交流和深入探讨,并陆续观摩了近两年来中国古籍数字化的最新成果和相关技术。
首先是一些已成规模的大型数据库在原有基础上的不断拓展和完善。如首都师范大学电子文献研究所研制的《国学宝典》除了以每年1~2亿字的速度继续扩充内容外,近两年在功能上和载体上也进行了不少有益的尝试。2008年5月,《国学宝典》全新改版上线,新增了许多人性化的功能和个性化的工具,检索系统有了质的飞跃。随即又陆续推出了《国学宝典》手机版、《国学宝典》金典版(即手提电脑版)和国学触摸屏,多样化的载体满足了多样化的需求,也令古籍数字化的天空变得愈发斑斓。
其次是专题性数据库的建设完成和投入使用。如作为上届会议诞生的重要成果,国学智能书库一直颇受学者们的青睐,许嘉璐先生曾将其特色概括为“多、便、佳”三个字。最新推出的《古代小说典》、《中国历代笔记》、《国学图库》都是分量十足的大部头,耗费了无数心血。
尤其值得重视的是,2008年4月,首都师范大学成功申报数字文献学为北京市重点交叉学科。该学科以中国古典文献为基础,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以历史、文学、艺术、地理、计算机等不同门类的学科建设为平台,是一门文理结合、综合应用的交叉学科。它的申报成功,标志着古籍数字化终于得以开宗立派,为学术界所认可。
另外,上届会议中所提出的“古籍电子定本工程”概念,在本届会议上终于初具雏形。所谓古籍电子定本工程,是针对目前古籍电子版本错讹多,信誉低,仅能用于查询索引,难以准确引用的弊端,而搭建的古籍整理软件平台。凡列入该工程的古籍书目,均将依据严格的标准和流程加工制作,最终可实现古籍电子化的零差错率。从而奉献给读者“水明沙净”的优质电子文本,达到使研究人员无需核查原书即可放心引用的目的。其实早在2008年11月,首都师范大学电子文献研究所便召开了古籍电子定本工程评审会,专家们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认为古籍电子定本工程将对古籍数字化整理起到规范化、标准化的作用,无论在技术、功能和应用价值上都是古籍数字化领域的新突破。本届会议上,首批电子定本如约亮相,包括《六朝文絜》、《大学章句》、《中庸章句》、《论语章句》、《孟子章句》、《金刚经》等六种,令人耳目一新。古籍电子定本工程还仅是刚刚起步,任重而道远。
随着“国学热”的持续升温,文化复兴的呼声也越来越高。古籍是祖先留给我们的精神遗产,蕴藏着无穷的智慧。利用数字化手段保护和传播古籍,是历史的使命和时代的选择。
本文发布于:2022-10-16 02:03:3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78/29193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