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9年美国民主党参议员盖洛德·尼尔森在美国各大学举行演讲会,筹划在次年的4月22日组织以反对越战为主题的校园运动,但是在1969年西雅图召开的筹备会议上,活动的组织者之一,哈佛大学法学院学生丹1970年地球日活动尼斯·海斯提出将运动定位在于全美国的,以环境保护为主题的草根运动。
1969年盖洛德·尼尔森提议,在全国各大学校园内举办环保问题讲演会,海斯听到这个建议后,就设想在剑桥市举办一次环保的演讲会。于是,他前往首都华盛顿去会见了尼尔森。年轻的海斯谈了自己的设想,尼尔森喜出望外,立即表示愿意任用海斯,甚至鼓动他暂时停止学业,专心从事环保运动。于是,海斯毅然办理了停学手续。不久,他就把尼尔森的构想扩大,办起了一个在美国各地展开的大规模的社区性活动。
他选定1970年4月22日(星期三)为第一个“地球日”。就在那年的4月22日,美国各地大约有2000万人参加了游行示威和演讲会。
美国的1970年正是个多事之秋,光纤织物被发明了出来,“阿波罗13号”的悲剧导致登月计划的失败,在南卡罗来纳州萨瓦那河附近一家核工厂发生泄露事故,当时的美国人,终日呼吸着豪华轿车的含铅尾气。工厂肆无忌惮地排放着浓烟和污水,却从不担心会被起诉或者是受到舆论的谴责。“环保人士”凤毛麟角,他们只是列在字典里的单词,却很少能够被人所重视。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首次“地球日”取得了极大的成功。鉴于公众对环境保护的关心,美国国会在“地球日”这一天休会,近40名参众议员分别在当地集会上讲话。伦特·杜贝斯、保罗·埃利希以及拉尔夫·纳德等美国的名流发表了演讲,阐明集会的重要意义。25万人聚集在华盛顿特区,10万人向纽约市第五大街进军,支持这次活动。
据统计,这一天全美有2000多万人、1万所中小学、2000所高等院校和2000个社区以及各大团体参加了“地球日”活动。人们举行集会、游行和其他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高举着受污染的地球模型、巨幅画和图表,高呼口号,要求政府采取措施保护环境。1970年的首次“地球日”活动声势浩大,是现代美国环保运动诞生的标志之一,并最终推动了美国环境署的建立,以及清洁空气,清洁水和濒危物种法案的成型。
地球日网络1970年4月22日的“地球日”活动,是人类有史以来第一次规模宏大的群众性环境保护运动。作为人类现代环保运动的开端,它推动了西方国家环境法规的建立。如美国就相继出台了清洁空气法、清洁水法和濒危动物保护法等法规;1970年的地球日还促成了美国国家环保局的成立,并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1972年联合国第一次人类环境会议在斯德哥尔摩的召开,有力地推动了世界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1973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成立,国际性环境组织——绿色和平组织,地球日网络的创建,以及保护环境的政府机构和组织在世界范围内的不断增加,“地球日”都起了重要的作用。因此,“地球日”也就成为了全球性的活动。现在人们普遍认为1970年4月22日在美国发生的第一届地球日活动是世界上最早的大规模群众性环境保护运动,这次运动催化了人类现代环境保护运动的发展,促进了已开发国家环境保护立法的进程,并且直接催生了1972年联合国第一次人类环境会议。而1970年活动的组织者丹尼斯·海斯也被人们称为地球日之父。
由于环境保护运动在世界范围内的兴起,1990年第二十届地球日活动的组织者希望将这一美国国内的运动向世界范围扩展,为此他们致函中国、美国、英国三国领导人和联合国秘书长,呼吁他们采取措施,举行会晤缔结关于环境保护议题的多边协议,协力扭转环境恶化的趋势;同时地球日的组织者还呼吁全世界愿意致力环境保护的政府在1990年4月22日各自动员国民开展环境保护运动。地球日活动组织者的倡议得到了亚洲、非洲、美洲、欧洲许多国家和众多国际性组织的响应,最终在1990年4月22日全世界有来自140多个国家的逾2亿人参与了地球日的活动,参与团体举办座谈会、游行、文化表演、清洁环境等活动来倡导“地球日”精神,并进一步向政府施压,期盼引发更多关注与政策的制定;从此以后世界地球日成为全球性的环境保护运动。
20世纪90年代,“地球日”的发起人创立了地球日网络组织,将全世界环保主义者联合起来推动“地球日”活动的开展。地球是人类的共同家园,但人类的活动却对地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生物赖以生存的森林、湖泊、湿地等正以惊人的速度消失;煤炭、石油、天然气等不可再生能源因过度开采而面临枯竭;能源燃烧排放的大量温室气体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由此引发的极地冰盖融化、海平面上升等问题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发展。保护地球资源环境、寻求可持续发展模式已刻不容缓。倡导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向可持续模式转变。该计划呼吁公众维护三条核心原则:消除人类对化石能源的依赖性,致力于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创造一个“无碳”的未来;承诺个人消费习惯与可持续发展要求相符合;建立“绿色经济”,通过为贫困人群创造“绿色岗位”使其脱贫,并将全球教育体系转变为环保型。
1990年4月22日这天,全世界有数亿人身穿蓝绿两色服装参加了“地球日”活动。他们为纪念“地球日”20周年,开展了捡拾废纸和塑料袋、严禁随地倒垃圾的活动。这些活动的目的是提醒人们重视保护地球环境,制止生态恶化,使每一位地球居民都为悍卫地球环境、改善地球环境作出贡献。身穿蓝绿两色服装是表示为捍卫地球环境而行动的决心。
“地球日”这天,美国全国大约有1亿人把汽车放在家里不用,以防汽车排放出来的废气和其他有害的排放物散发到空气中去。在中国,当时的李鹏总理在4月21日通过电视发表了环境问题讲话,中央电视台还播放了“只有一个地球”的专题报道。从此,中国每年都进行“地球日”的纪念宣传活动。
2000年2月末,海斯接受中国的邀请,来中国参加了“中国2000年‘地球日’中国行动”启动仪式。
在20世纪90年代末,盖洛·尼尔森和布鲁司·安德森(太阳能建筑师、作家、新罕布什尔州“地球日”组织者)共同为把“地球日”办成一个年度性、高水准的活动,创办了“美国地球日”组织。“地球日”网页于1995年开通。1999年“美国地球日”组织更名为“地球日网络”,成为一个面向全世界、推动每年“地球日”国际活动的组织。2000年的“地球日”,又是由盖洛·尼尔森和丹尼斯·海斯领导,所不同的是,这次他们在1970年“地球日”的基础上,加入了全球性的公众运动,并充分利用了网络这一新兴的信息手段,把各国人民的智慧和热情都聚集在了一起。在盖洛·尼尔森、丹尼斯·海斯和其战友们的努力下,今天的“地球日”已真正成为全地球的节日,提醒着人类保护地球、善待地球。
2022年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饮料品牌脉动宣布位于湖北武汉和四川邛崃的工厂成为中国饮料行业实现碳中和的两家工厂,这也是脉动母公司达能在中国的首批碳中和工厂。同时,达能方面宣布,2023年所有脉动产品生产工厂均将实现碳中和。
“地球日之父”丹尼斯·海斯生长在美国华盛顿州环境幽美的哥伦比亚河峡谷,他从小养成爱好大自然的个性。到了大学时代,他虽然读的是法律,却始终没有放弃对环境问题的关心。
第一个“地球日”活动之后,被称为“地球日之父”的海斯先后到史密森尼恩研究所和伊利诺州政府任职,研究制定有关能源方面的政策。以后又得到美国当时的能源部长施莱辛格的赞赏,担任了由能源部经办的太阳能研究所的所长。海斯一直从事环保活动,1990年,他同朋友们一起讨论筹办纪念地球日20周年的活动。他的倡议很快得到了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和联合国的支持。
鉴于丹尼斯·海斯在环保事业中所做出的重大贡献,他曾荣获Sierra Club、联邦野生动物协会、美国慈善协会、美国太阳能协会、远离战争组织和Interfaith Centerfor Corporate Responsibility的最高荣誉奖项。丹尼斯·海斯还荣获了1978年度,35岁以下杰弗逊最佳社会服务奖,还曾被形象杂志(Look Magazine)评为20世纪100个最具影响力的美国人之一,并被国家奥杜邦协会评为100个最杰出的环保人士之一。在2000年又被著名的时代周刊(Time Magazine)提名为100个“地球英雄”之一。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社会各界每年4月22日都要举办”世界地球日”活动。目前最主要的活动是由中国地质学会、国土资源部组织的纪念活动。每年中国纪念”世界地球日”,都要确定一个主题。
2022年:携手为保护地球投资
2021年:珍爱地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2020年:珍爱地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2019年:珍爱美丽地球,守护自然资源
2018年:珍惜自然资源呵护美丽国土——讲好我们的地球故事
2017年:节约集约利用资源,倡导绿色简约生活——讲好我们的地球故事
2016年:节约利用资源,倡导绿色简约生活
2015年:珍惜地球资源,转变发展方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益
2014年:珍惜地球资源,转变发展方式——节约集约利用国土资源共同保护自然生态空间
2013年:珍惜地球资源,转变发展方式——促进生态文明,共建美丽中国
2012年:珍惜地球资源,转变发展方式——推进找矿突破,保障科学发展
2011年:珍惜地球资源,转变发展方式——倡导低碳生活
2010年:珍惜地球资源,转变发展方式,倡导低碳生活
2009年:绿色世纪(Green Generation)
2008年:善待地球——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2007年:善待地球——从节约资源做起
2006年:善待地球——珍惜资源,持续发展
2005年:善待地球——科学发展,构建和谐
2004年:善待地球,科学发展
2003年:善待地球,保护环境
2002年:让地球充满生机
2001年:世间万物,生命之网
2000年:2000环境千年——行动起来吧!
1999年:拯救地球,就是拯救未来
1998年:为了地球上的生命——拯救我们的海洋
1997年:为了地球上的生命
1996年:我们的地球、居住地、家园
1995年:各国人民联合起来,创造更加美好的世界
1994年:一个地球,一个家庭
1993年:贫穷与环境——摆脱恶性循环
1992年:只有一个地球——一齐关心,共同分享
1991年:气候变化——需要全球合作
1990年:儿童与环境
1989年:警惕,全球变暖!
1988年:保护环境、持续发展、公众参与
1987年:环境与居住
1986年:环境与和平
1985年:青年、人口、环境
1984年:沙漠化
1983年:管理和处置有害废弃物;防治酸雨破坏和提高能源利用率
1982年:纪念斯德哥尔摩人类环境会议10周年——提高环境意识
1981年:保护地下水和人类食物链;防治有毒化学品污染
1980年:新的10年,新的挑战——没有破坏的发展
1979年:为了儿童和未来——没有破坏的发展
1978年:没有破坏的发展
1977年:关注臭氧层破坏、水土流失、土壤退化和滥伐森林
1976年:水:生命的重要源泉
1975年:人类居住
1974年:只有一个地球
亿绿行动活动海报地球日网络与中国青年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网络(CYCAN)联手,于2016年4月22日将亿绿行动带到中国,决心在2020年地球日之前收集10亿项关爱地球的绿色行动。
来自近50所高校在2016年地球日开展了一系列环保主题活动。亿绿行动联合国内高校,旨在提升对于地球日的公众认知,推广环保教育。通过在各大高校开展“icommit, 环保沙龙, 环保电影之夜”等一系列活动,亿绿行动鼓励个人在日常生活中关注环境问题,做出生活习惯上的小改变, 从而共同减少环境压力。
2014年4月22日是第45个世界地球日(以下简称“地球日”)。国土资源部办公厅日前发布通知指出,按照“十二五”期间地球日主题宣传活动要求,结合当前国土资源工作重点和社会关注热点,确定2014年地球日活动主题为“珍惜地球资源,转变发展方式——节约集约利用国土资源共同保护自然生态空间”。
通知指出,地球日是宣传中国国土资源国情国策、提高公众节约集约利用资源意识、普及地球科学技术知识的重要平台。第45个世界地球日主题宣传活动周从4月20日开始,至4月26日结束。活动周期间,国土资源部将开通国土资源部官方微信,发布《中国国土资源公报》,推介全国国土资源优秀科普图书,举办世界地球日主题课堂暨科普展览、守护远古的生命主题展览、世界地球日专家主题论坛、第二届在京高校大学生地球日主题演讲比赛等示范活动。
通知要求,各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中国地质调查局及国土资源部其他直属单位,相关学会、协会、基金会,均应按照活动周主题,结合节约集约利用国土资源、建设绿色矿山、保护地质(生态)环境、发展循环经济等内容,向公众宣传资源国情国策,普及国土资源科学知识,推广新理念、新方法和新技术,引导全社会节约集约利用国土资源,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共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同时结合联合国生物多样性中国行动等资源环境相关工作,统筹开展纪念活动。
通知提出,各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要根据实际条件,策划开展一项重大主题宣传活动,并组织本地区地学类博物馆、科研机构等科普场所开展系列科普活动。各国土资源科普基地在活动周期间要免费或优惠向全社会公众或青少年开放,国土资源部各重点实验室要在活动周期间举办开放日活动,向公众普及地球科学知识,宣传最新科技成果。要充分利用电视、广播、网络、报刊、手机、微博、微信等多种媒体渠道,采取制作专题节目、开展活动专栏、发送手机短信、实时交流互动、微宣传等多种宣传形式,做好宣传工作。
2013年4月22日是第44个世界地球日,活动主题确定为“珍惜地球资源,转变发展方式——促进生态文明,共建美丽中国”。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发出通知,要求各地于4月16日~4月22日组织开展第44个世界地球日主题宣传活动周。
通知要求,各单位要围绕主题,向公众宣传资源国情国策,普及国土资源科学知识、新理念、新方法和新技术,引导全社会节约集约利用资源,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共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世界地球日
活动周期间,国土资源部将组织开展世界地球日大讲堂、绿色生态矿山建设现场观摩、专题展览、大学生演讲比赛等活动,开展全国国土资源优秀科普作品推荐工作。各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要策划开展重大主题宣传活动、系列科普活动;要加强与教育、科技等部门合作,充分发挥各级地质学会、土地学会等作用,联合学校、“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做保护地球小主人”活动等,利用电视、网络、报刊、微博等渠道和平台,做好宣传工作。
国土资源部纪念第43个世界地球日2012年4月22日,以“珍惜地球资源,转变发展方式——推进找矿突破,保障科学发展”为主题的第43个世界地球日主会场宣传活动在北京中华世纪坛举行。活动旨在宣传中国国土资源国情国策,普及地球科学知识,增强全民资源忧患,积极支持推进找矿突破战略行动,让转变发展方式落实在行动上,保障和促进中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图为主会场宣传活动现场。
地球日网络联手北京地球村(Global Village of Beijing) 于2006年,第37个地球日在北京,天津,青岛,西安,昆明以及南京等十所城市同时展开了以“应对气候变化措施”为主题的环保运动。2006年4月22日,数百名志愿者在参与的十所城市身着相同主题的T恤衫,敦促广大市民重视气候变化问题,推广节能电灯泡的使用。
当前,威胁人类生存的十大环境问题是:
(一)世界地球日
由于人口的增加和人类生产活动的规模越来越大,向大气释放的二氧化碳(CO2)、甲烷(CH4)、一氧化二氮(N2O)、氯氟碳化合物(CFC)、四氯化碳(CCl4)、一氧化碳(CO)等温室气体不断增加,导致大气的组成发生变化。大气质量受到影响,气候有逐渐变暖的趋势。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将会对全球产生各种不同的影响,较高的温度可使极地冰川融化,海平面每10年将升高6厘米,因而将使一些海岸地区被淹没。全球变暖也可能影响到降雨和大气环流的变化,使气候反常,易造成旱涝灾害,这些都可能导致生态系统发生变化和破坏,全球气候变化将对人类生活产生一系列重大影响。
(二)臭氧层的耗损与破坏
在离地球表面10~50千米的大气平流层中集中了地球上90%的臭氧气体,在离地面25千米处臭氧浓度最大,形成了厚度约为3毫米的臭氧集中层,称为臭氧层。它能吸收太阳的紫外线,以保护地球上的生命免遭过量紫外线的伤害,并将能量贮存在上层大气,起到调节气候的作用。但臭氧层是一个很脆弱的大气层,如果进入一些破坏臭氧的气体,它们就会和臭氧发生化学作用,臭氧层就会遭到破坏。臭氧层被破坏,将使地面受到紫外线辐射的强度增加,给地球上的生命带来很大的危害。研究表明,紫外线辐射能破坏生物蛋白质和基因物质脱氧核糖核酸,造成细胞死亡;使人类皮肤癌发病率增高;伤害眼睛,导致白内障而使眼睛失明;抑制植物如大豆、瓜类、蔬菜等的生长,并穿透10米深的水层,杀死浮游生物和微生物,从而危及水中生物的食物链和自由氧的来源,影响生态平衡和水体的自净能力。
(三)生物多样性减少
《生物多样性公约》指出,生物多样性“是指所有来源的形形色色的生物体,这些来源包括陆地、海洋和其他水生生态系统及其所构成的生态综合体;它包括物种内部、物种之间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在漫长的生物进化过程中会产生一些新的物种,同时,随着生态环境条件的变化,也会使一些物种消失。所以说,生物多样性是在不断变化的。近百年来,由于人口的急剧增加和人类对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加之环境污染等原因,地球上的各种生物及其生态系统受到了极大的冲击,生物多样性也受到了很大的损害。有关学者估计,世界上每年至少有5万种生物物种灭绝,平均每天灭绝的物种达140个,估计到21世纪初,全世界野生生物的损失可达其总数的15%~30%。在中国,由于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压力,对生物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和破坏,生物多样性所遭受的损失也非常严重,大约已有200个物种已经灭绝;估计约有5000种植物已处于濒危状态,这些约占中国高等植物总数的20%;大约还有398种脊椎动物也处在濒危状态,约占中国脊椎动物总数的7.7%左右。因此,保护和拯救生物多样性以及这些生物赖以生存的生活条件,同样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任务。
(四)酸雨蔓延
酸雨是指大气降水中酸碱度(PH值)低于5.6的雨、雪或其他形式的降水。这是大气污染的一种表现。酸雨对人类环境的影响是多方面的。酸雨降落到河流、湖泊中,会妨碍水中鱼、虾的成长,以致鱼虾减少或绝迹;酸雨还导致土壤酸化,破坏土壤的营养,使土壤贫瘠化,危害植物的生长,造成作物减产,危害森林的生长。此外,酸雨还腐蚀建筑材料,有关资料说明,近十几年来,酸雨地区的一些古迹特别是石刻、石雕或铜塑像的损坏超过以往百年以上,甚至千年以上。世界已有三大酸雨区。中国华南酸雨区是唯一尚未治理的。
(五)森林锐减
在今天的地球上,我们的绿色屏障——森林正以平均每年4000平方公里的速度消失。森林的减少使其涵养水源的功能受到破坏,造成了物种的减少和水土流失,对二氧化碳的吸收减少进而又加剧了温室效应。
(六)土地荒漠化
全球陆地面积占60%,其中沙漠和沙漠化面积29%。每年有600万公顷的土地变成沙漠。经济损失每年423亿美元。全球共有干旱、半干旱土地50亿公顷,其中33亿遭到荒漠化威胁。致使每年有600万公顷的农田、900万公顷的牧区失去生产力。人类文明的摇篮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流域,已由沃土变成荒漠。中国的黄河流域,水土流失亦十分严重。
(七)大气污染
大气污染的主要因子为悬浮颗粒物、一氧化碳、臭氧、二氧化碳、氮氧化物、铅等。大气污染导致每年有30-70万人因烟尘污染提前死亡,2500万的儿童患慢性喉炎,400-700万的农村妇女儿童受害。
(八)世界地球日
水是我们日常最需要,也是接触最多的物质之一,然而就是水如今也成了危险品。
(九)海洋污染
人类活动使近海区的氮和磷增加50%-200%;过量营养物导致沿海藻类大量生长;波罗的海、北海、黑海、东中国海(东海)等出现赤潮。海洋污染导致赤潮频繁发生,破坏了红树林、珊瑚礁、海草,使近海鱼虾锐减,渔业损失惨重。
(十)危险性废物越境转移
世界地球日危险性废物是指除放射性废物以外,具有化学活性或毒性、爆炸性、腐蚀性和其他对人类生存环境存在有害特性的废物。美国在资源保护与回收法中规定,所谓危险废物是指一种固体废物和几种固体的混合物,因其数量和浓度较高,可能造成或导致人类死亡,或引起严重的难以治愈疾病或致残的废物。
2021年4月22日,自然资源部官方微信公众号和微博推出宣传片——《在第52个世界地球日,地球说话了》,这是自然资源部向全社会发出的一封别样“倡议书”。
本文发布于:2022-10-15 22:24:0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78/29040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