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草粑清明粑,是西南地区主要是贵州在清明节所食用的传统小吃。皮为糯面加上一种叫清明菜的野菜,馅是由野葱、榨菜和腊肉丁等混在一起炒熟而成,上笼屉蒸熟以后即可食用。
糯米粉、大米粉。
清明粑清明菜、碗耳糖或砖糖、芝麻、苏麻、核桃、花生。
清明菜是做清明粑的主料,修长的茎和细长的叶子全身长满了白色蛛丝状绵毛,淡黄香青的嫩叶顶端托着淡黄色的顶生的莲座状花蕾,亭亭玉立青翠欲滴。
清明菜又名佛耳草或鼠曲草,江苏苏南地区也有叫“棉絮头”、“寒食莱”的。民间草药更是将清明菜叫做“追骨风”,民间常于清明前后采摘嫩苗煮熟,揉入米粉中做糕团,香糯可口。
用料
食材 | 用量 |
糯米粉 | 500克 |
清明莱 | 300克 |
50克 | |
五花肉 | 100克 |
冬菜 | 适量 |
调和油 | 适量 |
葱花 | 适量 |
详细步骤
步骤 | 图片 | 说明 |
步骤一 | 先将清明菜择洗干净,下锅焯水后捞出,水挤干,切碎备用!(也可以用 | |
步骤二 | 五花肉剁馅,腊肉切小丁,锅内放少许油,下五花肉馅炒七成熟加入少量生抽,再放入腊肉粒炒一下,然后再放入冬菜炒熟,最后放入适量葱花快速翻炒几下出锅,待用!(冬菜可以买超市里袋装的,由于冬菜里盐味比较重,可以不放盐,葱花可根据个人口味选择) | |
步骤三 | 糯米粉、清明菜、适量水放一起搅拌均匀,揉至面光,三者充分融合在一起即可! | |
步骤四 | 取一团面团,包入馅料,搓圆成形,用玉米叶包好放入锅内蒸十分钟即可出锅! | |
步骤五 | 装盘,大功告成! |
用料
食材 | 用量 |
糯米粉 | 50克 |
白糖 | 20克 |
热水 | 半碗 |
豆沙馅 | 50克 |
少许 | |
少许 | |
玉米油 | 适量 |
详细步骤
步骤 | 图片 | 说明 |
步骤一 | 配料,清明草开水汆烫,切成碎末。粘米粉可不加 | |
步骤二 | 将汆过的清明草碎和糯米粉,粘米粉,砂糖,混合,慢慢倒入热水,和成团 | |
步骤三 | 面团分成5份,包入 | |
步骤四 | 热锅后倒入玉米油,加热,关小火 | |
步骤五 | 放入饼胚 | |
步骤六 | 小火慢煎,煎制两面金黄 | |
步骤七 | 继续小火煎制,慢慢鼓起,这时清明粑粑煎好了 | |
步骤八 | 放入铺有 |
用料
食材 | 用量 |
热水 | 半碗 |
食用油 | 20克 |
江西米饺粉 | 2000克 |
500克 | |
500克 | |
250克 | |
辣椒面 | 15克 |
清明草 | 300克 |
食用碱 | 5克 |
详细步骤
步骤 | 图片 | 说明 |
步骤一 | 香干、春笋切丁 | |
步骤二 | 猪肉搅碎,将香干、笋丁、韭菜预拌 | |
步骤三 | 少许油下锅煸炒肉沫,下 | |
步骤四 | 准备清明草 | |
步骤五 | 将清明草摘根洗净切碎,揉粉前焯水。 | |
步骤六 | 将焯水烫好的清明草和米饺粉拌一起加水揉匀。 | |
步骤七 | 开包 | |
步骤八 | 上锅 | |
步骤九 | 大功告成 |
黄草粑相传明朝建文皇帝“靖难之变”后从南京流落到贵州省,望白云而遁迹,在长顺县白云山削发为僧,终日念经朝佛。长顺当地老百姓得知建文皇帝遁迹白云山并削发为僧后,每年农历二月十九和六月十九人们纷纷上山朝佛。每次上白云山朝佛当地老百姓们都得带上大家认为最好吃的自制的食饼作为祭品。偶然一次,建文帝品尝大家带去的食饼后赞不绝口,得知此饼主料是清明菜,遂取其主料命名为“清明粑”。从此清明粑名声渐盛,逐渐成为当百姓欢度清明节和祭祀祖宗的必备食品,尔后,清明粑传至安顺、花溪等周边地区,渐渐成为广大群众喜欢的食品之一。
皮糍糯,馅甜香,有浓郁的清明菜香味。如用鲜肉末做成馅,就演变成咸鲜香浓味道。
面团加水要适度,不能过软或过硬,封口要严,防止漏馅。
黄草粑清明菜主含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钙、磷、铁、胡萝卜素、维生素B1、维生素C、生物碱等;
黄草粑明朝著名地理学家徐霞客曾到白云山追寻建文皇帝的踪迹,在其不朽的经典《徐霞客游记》中为长顺清明粑留下了浓重的一笔。相传徐霞客到白云山时值清明时节,在附近家家做客时,有幸品尝了清明粑,立即盛赞清明粑为“素食之佳品”。1994年4月28日,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朱镕基到长顺考察时品尝了长顺清明粑,当场对清明粑给予了很高的赞誉。
清明粑,是居住在古称“五溪地区”的各族人民过春社节与清明节时食用的两种节日食品,具有鲜明的地方特点和浓郁的民族特色。所谓“五溪”,指的是湖南西部沅江上游的五条主要支流。
关于“五溪”,诗仙李白有《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诗吟咏道:“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贵州东部的铜仁地区与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毗连地带,属于“五溪地区”,至今仍然保留许多古风,最明显的是吃春社饭和清明把。春社饭,习称“社饭”,本是过春社节的节日食品,但节日前后甚至一年四季都有“社饭”吃,许多饭店时有“社饭”供应,不受节日约束。
长期以来,每到大地回春的阴历二月.居住在“五溪地区”的各族村民纷纷过春社节,家家户户兴高采烈上山摘艾蒿,挖苦蒜,洗净切细,挤掉苦汁,文火焙干,按照适当比例,与糯米、粘米、腊肉、蒜苗、五香、咸盐等混合,用木甑菰熟,或用铁锅焖熟。观其外貌酷似“野菜饭”,明显保留远古时代采集生活的遗风,但味道却十分可口。
相关地区习俗:湖北一带清明节时期,都以此物当做点心给家人吃。
本文发布于:2022-10-15 06:31:4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78/28155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