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开一代诗风的“新月派”的主将,被誉为“中国的雪莱”。他的谈话是诗,举动是诗,毕生行径都是诗,没有他的诗坛,是寂寞的。传世的不仅是他的诗情,还有绵延深远的爱的绝唱;怀念的不仅是他的文采,更是他那被柔情裹着的澄净的心
《再别康桥——徐志摩诗文精选》选入徐志摩经典著作百余篇。相信读者从这些作品中可以看到一个文采熠熠、激情满怀、睿智风流的徐志摩。
徐志摩(1897年-1931年),浙江人。原名章序,字桶森,留学美国时改名志摩。现代诗人、散文家。徐志摩是金庸的表兄、新月派代表诗人、新月诗社成员。1915年毕业于杭州一中。先后就读于上海沪江大学、天津北洋大学和北京大学。一九一八年赴美国学习银行学。1921年赴英国留学,入剑桥大学当特别生,研究政治经济学。1931年11月19日南京北上时飞机失事,不幸遇难。他的主要作品有诗歌集《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云游》;散文集《落叶》、《巴黎的鳞爪》、《自剖》、《秋》;小说集《轮盘》;戏剧《卞昆冈》;日记《爱眉小札》、《志摩日记》等以及译著《曼殊斐尔小说集》等。
诗歌选
志摩的诗
雪花的快乐
月下待杜鹃不来
月下雷峰影片
常州天宁寺闻礼忏声
沪杭车中
去罢
沙扬娜拉一首
毒药
为要寻一个明星
朝雾里的小草花
我有一个恋爱
在那山道旁
这是一个懦怯的世界
婴儿
石虎胡同七号
残诗
天国的消息
多谢天!我的心又一度的跳荡
她是睡着了
翡冷翠的一夜
翡冷翠的一夜
呻吟语
苏苏
“起造一座墙”
在哀克刹脱(Exeter)教堂前
海韵
“这年头活着不易”
我来扬子江边买一把莲蓬
再不见雷峰
丁当——清新
客中
偶然
半夜深巷琵琶
珊瑚
变与不变
天神似的英雄
猛虎集
阔的海
残春
“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
生活
再别康桥
我等候你
拜献
在不知名的道旁(印度)
黄鹂
残破
云游集
云游
火车擒住轨
最后的那一天
集外
情死
夜
私语
散文选
印度洋上的秋思
就使打破了头,也还要保持我灵魂的自由
泰山日出
我的祖母之死
一封信(给抱怨生活干燥的朋友)
泰戈尔
北戴河海滨的幻想
契诃夫的墓园
翡冷翠山居闲话
我的彼得
巴黎的鳞爪
“迎上前去”
我所知道的康桥
吸烟与文化
自剖
想飞
海滩上种花
天目山中笔记
《猛虎集》序
我的彼得
新近有一天晚上,我在一个地方听音乐,一个不相识的小孩,约莫八九岁光景,过来坐在我的身边,他说的话我不懂,我也不易使他懂我的话,那可并不妨事,因为在几分钟内我们已经是很好的朋友,他拉着我的手,我拉着他的手,一同听台上的音乐。他年纪虽则小,他音乐的兴趣已经很深:他比着手势告我他也有一张提琴,他会拉,并且说哪几个是他已经学会的调子。他那资质的敏慧,性情的柔和,体态的秀美,不能使人不爱;而况我本来是喜欢小孩们的。
但那晚虽则结识了一个可爱的小友,我心里却并不快爽;因为不仅见着他使我想起你,我的小彼得,并且在他活泼的神情里我想见了你,彼得,假如你长大的话,与他同年龄的影子。你在时,与他一样,也是爱音乐的;虽则你回去的时候刚满三岁,你爱好音乐的故事,从你襁褓时起,我屡次听你妈与你的“大大”讲,不但是十分的有趣可爱,竟可说是你有天赋的凭证,在你最初开口学话的日子,你妈已经写信给我,说你听着了音乐便异常的快活,说你在坐车里常常伸出你的小手在车栏上跟着音乐按拍;你稍大些会得淘气的时候,你妈说,只要把话匣开上,你便在旁边乖乖的坐着静听,再也不出声不闹——并且你有的是可惊的口味,是贝德花芬是槐格纳你就爱,要是中国的戏片,你便盖没了你的小耳,决意不让无意味的锣鼓,打搅你的清听——你的大大(她多疼你!)讲给我听你得小提琴的故事:怎样那晚上买琴来的时候,你已经在你的小床上睡好,怎样她们为怕你起来闹赶快灭了灯亮把琴放在你的床边,怎样你这小机灵早已看见,却偏不作声,等你妈与大大都上了床,你才偷偷的爬起来,摸着了你的宝贝,再也忍不住的你技痒,站在漆黑的床边,就开始你“截桑柴”的本领,后来怎样她们干涉了你,你便乖乖的把琴抱进你的床去,一起安眠。她们又讲你怎样欢喜拿着一根短棍站在桌上摹仿音乐会的导师,你那认真的神情常常叫在座人大笑。此外还有不少趣话,大大记得最清楚,她都讲给我听过;但这几件故事已够见证你小小的灵性里早长着音乐的慧根。实际我与你妈早经同意想叫你长大时留在德国学习音乐——谁知道在你的早殇里我们不失去了一个可能的毛赞德(Mozart):在中国音乐最饥荒的日子,难得见这一点希冀的青芽,又教命运无情的脚根踏倒,想起怎不可伤?
彼得,可爱的小彼得,我“算是”你的父亲,但想起我做父亲的往迹,我心头便涌起了不少的感想;我的话你是永远听不着了,但我想借这悼念你的机会,稍稍疏泄我的积愫,在这不自然的世界上,与我境遇相似或更不如的当不在少数,因此我想说的话或许还有人听,竟许有人同情。就是你妈,彼得,她也何尝有一天接近过快乐与幸福,但她在她同样不幸的境遇中证明她的智断,她的忍耐,尤其是她的勇敢与胆量;所以至少她,我敢相信,可以懂得我话里意味的深浅,也只有她,我敢说,最有资格指证或相诠释,在她有机会时,我的情感的真际。
但我的情愫!是怨,是恨,是忏悔,是怅惘?对着这不完全,不如意的人生,谁没有怨,谁没有恨,谁没有怅惘?除了天生颟顸的,谁不曾在他生命的经途中——葛德说的——和着悲哀吞他的饭,谁不曾拥着半夜的孤衾饮泣?我们应得感谢上苍的是他不可度量的心裁,不但在生物的境界中他创造了不可计数的种类,就这悲哀的人生也是因人差异,各各不同——同是一个碎心,却没有同样的碎痕,同是一滴眼泪,却难寻同样的泪晶。
彼得我爱,我说过我是你的父亲。但我最后见你的时候你才不满四月,这次我再来欧洲你已经早一个星期回去,我见着的只你的遗像,那太可爱,与你一撮的遗灰,那太可惨。你生前日常把弄的玩具——小车,小马,小鹅,小琴,小书——你妈曾经件件的指给我看,你在时穿着的衣、褂、鞋、帽,你妈与你大大也曾含着眼泪从箱里理出来给我抚摩,同时她们讲你生前的故事,直到你的影像活现在我的眼前,你的脚踪仿佛在楼板上踹响。你是不认识你父亲的,彼得,虽则我听说他的名字常在你的口边,他的肖像也常受你小口的亲吻,多谢你妈与你大大的慈爱与真挚,她们不仅永远把你放在她们心坎的底里,她们也使我——没福见着你的父亲,知道你,认识你,爱你,也把你的影像,活泼,美慧,可爱,永远镂上了我的心版。那天在柏林的会馆里,我手捧着那收存你遗灰的锡瓶,你妈与你七舅站在旁边止不住滴泪,你的大大哽咽着,把一个小花圈挂上你的门前——那时间我,你的父亲,觉着心里有一个尖锐的刺痛,这才初次明白曾经有一点血肉从我自己的生命里分出,这才觉着父性的爱像泉眼似的在性灵里汩汩的流出;只可惜是迟了,这慈爱的甘液不能救活已经萎折了的鲜花,只能在他纪念日的周遭永远无声的流转。
P159-162
1922年7月的一个雨夜,正在伦敦游学的诗人徐志摩,与英国女作家曼斯菲尔德(即徐志摩的诗和散文里的“曼殊斐儿”)有了一次短短的、只有二十分钟的晤见,诗人称它是“二十分不死的时间”。
离这次晤见后仅仅一年多一点的时间,曼斯菲尔德便因长期的肺痨吐血而逝。她的遗体安葬在枫丹白露阿翁村公墓。那个地方从此也成了诗人徐志摩梦牵魂萦的去处。曼斯菲尔德去世之后,徐志摩写有一诗一文,表示了自己极大的悲痛和惋惜。诗中有如下两节:
我昨夜梦入幽谷,
听子规在百合丛中泣血;
我昨夜梦登高峰,
见一颗光明泪自天坠落。
我与你虽仅一度相见——
但那二十分不死的时间!
谁能信你那仙姿灵态,
竞已朝露似的永别人间?
诗作题为《哀曼殊斐儿》,情意绵绵,“浓得化不开”。写完此诗,诗人意犹未尽,趁着哀思尚在,又写下了洋洋洒洒的散文《曼殊斐儿》一文。这是一篇细腻和裱丽的散文,细致地描述了他去拜访女作家前前后后的经过以及自己内心的感受,堪称志摩散文的一篇代表作。
在这篇散文里,徐志摩讲过这样一个故事:以前在十六世纪,有一个意大利的牧师学者到英国乡间去,看见了一大片盛开的苜蓿,在阳光的照耀下有如一湖欢舞的黄金。牧师当时惊喜得手足无措,扑通一声跪在那里,仰天祷告,感谢上帝的恩典,使他得见这样的美,这样的神景。他说这个故事,意在说明他初见曼斯菲尔德的那一瞬间,也如同那位牧师一样,被一种美的神景(或曰神妙的美),彻底地征服了,以至于“恐怕也有些那牧师狂喜的疯态”。
但是不久,噩耗传来。这位女作家在人世间仅生活了三十五个年头。“三十年小住,只似昙花之偶现,泪花里我想见你笑归仙宫。”此时是诗人在哭曼斯菲尔德。然而他怎能想到,仅仅九年之后,他自己竟也以三十四岁之英年,而夭折于生命的中途。莫非其中是有一种因果存在么?
徐志摩(1897—1931)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具才华的诗人之一,也是著名的散文家,是“新月派”诗人中的领袖人物。1915年,徐志摩毕业于杭州一中,先后就读于上海沪江大学、天津北洋大学和北京大学。1918年,他赴美国留学,1920年又赴英国留学,入伦敦大学研究政治经济学,1922年入剑桥大学学习。在英国的两年间,徐志摩深受西方教育的熏陶和欧美浪漫主义、唯美派诗人的影响。
提起徐志摩,一般读者首先想到的,就是他那首脍炙人口的《再别康桥》。徐志摩曾经说过,他这一辈子,只有1922年在剑桥大学所度过的那一个春天,“算是不曾虚度”,由此可见他对剑桥的倾心。
剑桥,即他诗文中一再写到的“康桥”。我们这一代人中的大多数人,对于剑桥的印象,也许最先都是通过徐志摩的诗句所留下的。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徐志摩的剑桥诗文里,洋溢着浓郁的草绿花香。他在长篇散文《我所知道的康桥》里,也着力描绘了这所举世闻名的大学城上的自然之美:小桥流水、晨曦夕照、垂柳芳草、浓荫清潭……
在浪漫诗人徐志摩看来,“康桥的灵性全在一条河上”。“在星光下听水声,听近村晚钟声,听河畔倦牛刍草声”,是他“康桥经验中最神秘的一种”——大自然的优美与宁静,调谐在星光与波光的默契中,而又不期然地淹入了诗人的性灵。康桥,在浪漫诗人的心中,更多地是在唤醒他那无边的乡愁。
在康桥的这段生活,对徐志摩一生的思想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可以说是他思想发展的转折点。当他在“蜜甜的闲暇”中体味“星月的光明,草的青,花的香,流水的殷勤”时,他几乎忘记了别的一切,忘情地沉迷在大自然之中。因为他看到过的现实社会总是那么丑陋和悲哀,生活总是那么痛苦,只有眼前这美好的大自然,才是纯洁、光明和美好的。因此,他认为,要救治这个社会和悲哀的人们,最好的办法就是离却堕落的文明、回归自然的单纯。他坚信,只有接近自然,才能回复人类童真的天性,社会的病象也才有缓和与疗治的希望。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留在徐志摩心中的康桥之美,永远如同那天上的虹影,揉碎在浮藻与青荇之间,闪烁着春天与生命柔软的光芒。这正好呈现了诗人的那种彻底的自然崇拜的情怀。
当然,徐志摩的诗文之美,绝不仅仅体现在一首《再别康桥》里。他早期的诗歌《雪花的快乐》,笔调柔和而轻灵,用单纯的意象呈现了雪花的纯洁和优美,诗的风格轻快而清新。此外如《“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为要寻一个明星》、《这是一个懦怯的世界》、《我有一个恋爱》、《婴儿》等等,也与《雪花的快乐》一样,都以真挚热切的感情,表达了作者对心中真善美的理想胜境的幻想和追求。
徐志摩是一位浪漫主义诗人,也是一位唯美主义诗人。他可以把一些瞬间的感受描写得那么美好准确,引起不同时空的读者的共鸣,如那篇《沙扬娜拉十八首》之一: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
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
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
沙扬娜拉!
自然,他心目中的理想世界与中国的社会现实之间,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和距离。他所苦苦追求的爱情的梦想,最终也没有得到实现。这使他的许多诗歌也蒙上了忧郁和暗淡的色彩,流淌着悲观、伤感甚至消极的情绪,如《一星弱火》、《问谁》等等。
说到底,人类那诗意的本质不会泯灭,人类的灵魂也永远期求着升华。也只有这时候,无论是徐志摩的诗歌之美,还是他笔下康桥的草地、河流和人文之美,才会向我们显露出它们的真正的意义:那是一些最浪漫的追梦者的声音;那是人性中最圣洁的精神追求。它们将维系着人类最美的自然、人文和精神,向一切绝望的人发出真诚和亲切的呼唤。这样的诗歌,不就是那关心着人类生活中的各种幸福与苦难,并且“借助于正确和健全的理智思考来加以改进”(培根语)的“无限伟大的东西”吗?不就是徐志摩所期望的,那是我们最后的“精神依恋之乡”、我们的“生命的源泉”吗?
本文发布于:2022-10-15 05:19:2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78/28122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