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行的阳历是依据太阳的运行规律制定的,它和气温的变化有较密切的关系。而我国古代通行的阴历是依据月亮(太阴)的运行规律制定的,在不同的年份和阳历并不对应,有时差别较大,需要设置闰月调整,以适应回归年的长度。由于阴历不能准确反映气候的变化,在以农业为主的古代,又依据太阳运行的黄经角度设置了二十四个节气以指导农业生产。节气和阳历是基本对应的,立秋就是其中之一。
谚语中的“早”和“晚”指的是阴历的日期而不是到达黄经角度的准确时间。比如六月初一就是早,七月初一就是晚。“冷”和“热”也是指不同年份的相同阴历日期之间的比较。
如果六月初一就立秋了,到七月初一已是阳历的9月初所以“冷飕飕”;而同样是七月初一,如果才立秋,正值阳历的8月初,当然“热死牛”了。千百年流传下来的谚语,不可轻言“没有科学道理”
俗话说,“早立秋凉飕飕,晚立秋热死牛”。立秋将至,我国南方大部出现出骄阳似火、高温蒸烤的局面。此前,天文学家表示2013年的立秋时间在8月7日下午,“晚立秋”会不会导致我国出现高温干热的“秋老虎”天气?是否出现“秋老虎”尚无定论
立秋标志着秋天的开始,是一年中气温由升变降的转折期,但立秋不是真正秋天的到来。“从气象的角度,日平均气温连续5天低于22℃,才可认定为秋天。而目前,炎夏的余热未消,我国大部地区距这个标准仍有较大距离。”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林建说。至于立秋之后会不会出现“秋老虎”,气象监测尚不能肯定。“如果副热带高压在南落过程中长时间控制南方地区,就会出现‘秋老虎’”。
天文和气象专家表示,立秋预示着炎热的夏天即将过去,秋天即将来临;但2013年的高温天气还没有结束,公众要当心“秋老虎”的余威,注意防暑。
天津市天文学会理事赵之珩介绍说,每年8月7日、8日或9日,太阳到达黄经135度时,即为立秋节气。《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秋,揪也,物于此而揪敛也。”
天文专家表示,立秋一到,传统意义上的秋天从此就开始了。尽管谚语也说“立秋之日凉风至”,但事实上,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幅员广大,纬度、海拔跨度都很大,这就决定了我国各地不可能在立秋这一天同时进入凉爽的秋季。
从气候特点看,立秋时节由于盛夏余热未消,秋阳肆虐,特别是在立秋前后,很多地区仍处于炎热之中,因此,民间有“秋老虎”之说。气象资料表明,这种炎热的天气,往往要延续到9月的中下旬,天气才真正能凉爽起来。
气象专家提醒说,“秋后一伏热死人”,立秋后,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依然很高,尤其是我国南方部分地区,天气依然酷热,暑气难消,公众应密切关注天气预报,当心“秋老虎”,小心中暑。
养生保健专家提醒,值此时节,公众在起居和衣着上应该有所讲究,起居宜“早卧早起”,穿衣要“春捂秋冻”。
养生保健专家张东生说,立秋时节在起居上,应做到早卧早起。“早卧”可调养人体中的阳气,“早起”则可使肺气得以舒展,防止收敛太多。秋季适当早起,还可减少血栓形成的机会,对于预防脑血栓等缺血性疾病发病有一定意义。一般来说,秋季以晚9点至10点入睡,早晨5点至6点起床比较合适。
我国自古以来就流传着“春捂秋冻,不生杂病”的养生保健谚语。因此,秋季穿衣也要顺应“阴津内蓄,阳气内收”的需要,适当地冻一冻。
保健专家提醒说,“秋冻”不能简单地理解为“遇冷不穿衣”。初秋,暑热未尽,凉风时至,当天气骤然变冷时,适当地增衣是必要的,否则不但不能预防疾病,反而会招灾惹病。“适当增衣”以让自己略感凉而不感寒为宜,而不是穿得暖暖和和、裹得严严实实。“秋冻”的另外一层意思是,晚秋可适当拖延增加衣服的时间,但要以自己能接受为限度。别忘“啃秋”“咬秋”“贴秋膘”
民俗专家表示,立秋这天,我国民间流行“啃秋”“咬秋”“贴秋膘”等民俗。
天津市社科院教授王来华介绍说,立秋是秋天的开始,熬过了漫长的炎炎夏日,人们有了食欲,所以立秋的民俗多与吃有关。
立秋这天,很多地方有用秤称人的习俗,将此时的体重与立夏时对比。因为在炎热的夏天,人本就没有什么胃口,饭食清淡,两三个月下来,体重大都要减少一点。立秋后,秋风渐起,胃口大开,想吃点好的,增加一点营养,补偿夏天的损失。补的最好办法就是“贴秋膘”(也称“抢秋膘”):在立秋这天吃各种各样的肉,如炖肉、烤肉、红烧肉等,“以肉贴膘”。
立秋除了“贴秋膘”,我国民间还流行“咬秋”和“啃秋”。城市里的人在立秋日买个西瓜回家,全家围着啃,就是啃秋了。而农村人的啃秋则豪放得多,他们在瓜棚下、树阴里,三五成群,席地而坐,抱着西瓜啃,抱着山芋啃,抱着玉米棒子啃。“啃秋”抒发的是一种丰收的喜悦。
“啃秋”在有些地方也称为“咬秋”。天津讲究在立秋的那一刻吃西瓜或香瓜,据说可以防止腹泻,称“咬秋”,寓意炎炎夏日酷热难熬,时逢立秋,将其咬住。在江苏等地也在立秋这天吃西瓜以“咬秋”,据说可以不生秋痱子。
营养专家提醒说,立秋时节,天气开始由热转凉,此时节,公众在饮食上应谨记“少辛多酸”的原则,以助养肝。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营养科主任李艳玲说,秋天要尽量少吃葱、姜、蒜、韭菜、辣椒等辛味之品以及辛辣、油炸、酒和干燥的膨化食品等辛味之物,适当多食酸味果蔬以助养肝。患有脾胃虚弱、消化不良的人,可以服用具有健脾补胃功效的莲子、山药、扁豆等食物。
立秋”也相应天转变了人们的生涯。立秋既然万物幼稚收成的时节,也是人体阳消阴长的功渡时代,因而,春季摄生历来是己们不可疏忽的主要内容。最易做的即使“立了秋,即把扇子拾”。由于“一场秋雨一场冷”,因而“十场秋雨要穿棉”。天冷了,还当留神“白露身不露,秋后少逛水”,人们以至觉得“立秋洗肚子,不长痱子推肚子”。正在茶饭止居方里,古人以为“秋天宜收不宜散”,当铭记“秋不食辛辣”、“秋不食肺”;还应“早坐早止,取鸡俱兴”,早坐以顺当阳气之收敛,早止为使肺气得以伸展,这么才符合春季摄生之讲。
“立秋”关于工事的波及相称大。现代农业社会,农夫对于“立秋”的器重水平不亚于功节。由于“雷打秋,冬半收”,“立秋晴一日,农民不必力”。那是道立秋日假如听到雷声,工作物便会短收;假如立秋日天色晴和,一定五谷丰登,能够立等丰产。同样,“立秋”的迟早也相该主要,“七月秋样样收,六月秋样样拾”。“立秋”后下不下雨更疏忽不得,“立秋有雨样样收,立秋无雨人人愁”,由于“立秋无雨是空秋,万物向来一半收”。
早立秋“立秋”带来的最先是气候的变动。自这一天开端,秋高气爽,月亮威严浑,气温逐步降落,正如谚语所道:“立秋之日冷威严至”,“早上立了秋,晚上冷冰冰”。但“立秋”的迟早又有很大差异,所谓“早立秋凉丝丝,晚立秋暖死牛”,等于提示人们没有可对于“立秋”盲目悲观,有时分“立秋当时,还有‘(秋)老虎'正在一头”。实在,“立秋”落温最大的宝贝是下雨,“秋前秋后一场雨,白露先后一场威严”,那是人们临时察看概括得出的结论。己们对秋雨无疑是欢送的,“立秋下雨人欢喜,处暑下雨万人忧”,在通情理况下,“立秋处暑有阵头,三秋天色少雨水”,不只下雨,有时还要挨雷,这本志着“立秋响雷,百日睹霜”。“立秋”后每落挨次雨,气温也随之降低必定幅度,“一场秋雨一场冷”之道便在于彼。但“立秋”后无雨的情形也是有的,其标记即使“秋前冬风立即雨,秋后冬风无滴水”,最直交的效果也很显明:“立秋无雨秋做暖,立秋有雨秋降降”。
有目可睹,“立秋”仍是一个收成的标记,所谓“秋不冷,籽没有黄”,“立秋十天到处黄”,“立秋十八天,寸草都结结”,一个金色的秋天即将来到了。正在那个时节里,己们打算最少的即使工事:“立夏栽茄子,立秋吃茄子”;“立秋荞麦白含花,冷含荞麦收到野”;“立秋摘花椒,白露挨胡桃,霜落摘柿子,立冬挨软枣”,享用收成之乐的一同,也要控制佳职业的节拍:“七月立秋缓溜溜,六月立秋速加油”,“立秋拿罢休,还收三五斗”。对于出进去播种期的,“立秋”后也需留神:“头起芝麻两起豆,晚粟类到立秋后”;“立秋棉管佳,整枝不可少”;“立秋类芝麻,老死没有启花”。
本文发布于:2022-10-14 11:34:0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78/27507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