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豆树常绿或落叶乔木,高达20-30米,胸径可达1米;树皮灰绿色,平滑。小枝绿色,幼时有黄褐色细毛,后变光滑;冬芽有褐黄色细毛。奇数羽状复叶,长12.5-23厘米;叶柄长2-4厘米,叶轴长3.5-7.7厘米,叶轴在最上部一对小叶处延长0.2-2厘米生顶小叶;小叶(1-)2(-4)对,薄革质,卵形或卵状椭圆形,稀近圆形,长3-10.5厘米,宽1.5-5厘米,先端急尖或渐尖,基部圆形或阔楔形,上面深绿色,下面淡绿色,幼叶疏被细毛,老则脱落无毛或仅下面中脉有疏毛,侧脉8-10对,和中脉成60°角,干后侧脉和细脉均明显凸起成网格;小叶柄长2-6毫米,圆形,无凹槽,小叶柄及叶轴疏被毛或无毛。
圆锥花序顶生或腋生,长15-20厘米,下垂;花疏,有香气;花梗长1.5-2厘米;花萼钟形,浅裂,萼齿三角形,紫绿色,密被褐色短柔毛;花冠白色或淡紫色,旗瓣倒卵形,长1.8-2厘米,翼瓣与龙骨瓣均为长椭圆形;雄蕊10,花药黄色;子房光滑无毛,内有胚珠5-6粒,花柱紫色,线状,弯曲,柱头斜生。
荚果近圆形,扁平,长3.3-4.8厘米,宽2.3-3.5厘米,先端有短喙,果颈长约5-8毫米,果瓣近革质,厚约2-3毫米,干后褐色,无毛,内壁无隔膜,有种子1-2粒;种子近圆形或椭圆形,长1.5-1.8厘米,宽1.2-1.5厘米,厚约5毫米,种皮红色,种脐长约9-10毫米,位于长轴一侧。花期4-5月,果期10-11月。
红豆树生长于河旁、山坡、山谷林内,海拔200-900米,稀达1350米。红豆树在红豆属中是分布于纬度最北地区的种类,较为耐寒。自然分布的红豆树,大多在海拔600米以下的低由丘陵、溪流两岸以及村庄附近的封禁山中还残存有小片林子,多混生在阔叶林中,未见有纯林生长。在中国龙泉市岭根村所见,伴生树种有红皮树、罗浮栲、东南石栎、枫香等,居于上层林冠,其下有多种壳斗科、樟科、山茶科、冬青科、蔷薇科、豆科植物与之伴生。立地环境需土壤肥沃、腐殖质丰富、林地湿度较大之处。
生于河旁、山坡、山谷林内,海拔200-900米,稀达1350米。红豆树幼年喜湿耐阴,中龄以后喜光。
较耐寒,在本属中是分布于纬度最北的一个种。它对土壤肥力要求中等,但对水分要求较高;在土壤肥润、水分条件较好的山洼、山麓、水口等处生长快,干形也较好;在干燥山坡与丘陵顶部则生长不良。主根明显,根系发达,寿命较长,具萌芽力,能天然下种更新。
红豆树侧枝粗壮,树冠庞大,成伞状。萌芽性强,伐后抽出萌条多根,留养一二根又可长成大树。花期4-5月,10-11月果熟。树龄达25-30年生时开始开花结果,50-60年生进入盛果期,延续开花结实可达一二百年。间有2-4年开花1次的,或其中仅出现1次结果丰产年,开花不结果或不开花者也有发生。
产于中国陕西(南部)、甘肃(东南部)、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北、四川、贵州。
黔江发现千年红豆树王
红豆树[红豆树]2017年4月,重庆市黔江区林业局在对全区范围内的古树名木开展普查调查工作时发现了一株1200年的“红豆树王”,由于树龄较长,树洞已空心,树洞可同时容纳十位成年人。
这株红豆树生长在在黔江区杉岭乡尖山子村,经测量,树高达27米,胸径1.83米,是黔江区最大的红豆树。据考证,这棵红豆树生长了1200年,有可能是重庆树龄最大的一棵红豆树。让人称奇的是,经过1000多年的风雨剥蚀,虽然树心已空,但是红豆树依然枝繁叶茂。
红豆树结实年龄迟,且有大小年之分。选择生长健壮50年以上的天然林或30年以上人工林的优良母树进行采种。当荚果成熟,快要开裂时,爬上母树用高枝剪钩取果枝,收集荚果,采回的荚果,稍加暴晒后放室内摊开,使荚果自然开裂脱粒,收集种子,阴干后放入器皿或布袋内贮存。种粒大,千粒重200-250克,场圃发芽率可达70%。
红豆树对育苗圃地要求不苛刻,只要土壤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山垅地、洋面田都可做育苗圃地:排水不良、低洼积水地苗木生长不良,不宜育苗。圃地要施足基肥后,再整地做床,苗床要求与杉、松育苗相近。播种方法宜采用沟状条播,沟深2-3厘米,沟距15-20厘米。
种子种皮坚硬,角质层厚,透水性能差,发芽困难,播种前必须进行种子处理,用机械破皮或沸水烫种等破坏角质层,使种子吸水及时发芽,提高发芽率。幼苗出土后要及时揭除覆盖物,以防压弯幼芽,待幼芽出±约1/3时即可揭除全部覆盖物,结合拔除杂草。红豆树幼苗生长快,要及时除草、松土、施肥,6-8月为幼苗速生期,高生长量达全年2/3,消耗养分多,要及时追肥促进生长。苗木充分郁闭后即要间苗,拔除过密、被压的弱苗。11月份高生长停止,冬芽形成。根据育苗试验表明,1年生苗高可达40-60厘米,地径0.7-1.0厘米,主根长20厘米以上,根冠长度21厘米左右,可出圃造林,每亩产苗2万株左右。
红豆树
红豆树适宜在分布区内海拔600米以下、土壤湿润肥沃的山坡地以及房前屋后、四旁地造林,以平原路旁、河岸最为适合。红豆树趋肥、趋水性强,对立地条件要求高,造林地必须选择土层深厚、肥沃的I、Ⅱ级地。干燥、瘠薄的土壤和山顶、山脊部位不能营造。整地宜采用块状穴垦,挖明穴、回表土,穴规格60cm×40cm×40cm。造林前每穴施钙镁磷肥0.5斤作为基肥。
为了培育优良干材,造林密度可适当加大,纯林一般每亩150~180株,混交林每亩120~150株。红豆树比较适宜与建柏、杉木行带混交,2~3行红豆树1行建柏(杉木)。
红豆树幼苗根际部位含有糖分,造林前要在苗木根部浇拌药浆预防鼠害。
红豆树幼树生长速度中等,造林后要加强前期管理,促进幼树生长发育,前4年每年锄草2次,第5~6年每年抚育一次,每亩167株的造林地第6年开始郁闭。红豆树自然整枝差,幼林郁闭后要进行适当修枝,修剪影响主干生长的部分侧枝。幼林郁闭后的第5~6年进行第一次抚育间伐,伐除被压状态的被压木和枯死木和个别生长过密植株,间伐强度30%左右。
此外,根据试验调查表明,红豆树幼树生长分化大,1年生幼树个体,树高最大为216cm,是平均值的2.5倍;幼树的地径最大值为2.7cm,是平均值的1.8倍;幼树抽梢最大值为141cm,是平均值的2.9倍。由此林分整齐性较差,个体变异性大,因此急需加快良种选育研究工作。
角斑病
危害当年新叶,病叶初期叶面出现针头大小的褐色斑点,继而逐渐扩大成典型的多角形褐色斑点,后期许多小角斑连在一起形成不规则坏死型块斑,部分病叫焦黄脱落。5~6月份为病害盛发期。
防治方法:秋季结合抚育收集落叶烧毁或深埋,减少次年病源。用波尔多液喷雾3次,初春展叶时1次,叶子长齐后1次,以后隔半月再喷1次可防止病害蔓延。
膏药病
主要危害阴湿地带的幼树树干,影响树干发育。
防治方法:及时间伐,促进通风或用石硫合剂涂抹病斑,有抑制效果。
堆砂蛀蛾
幼虫钻蛀嫩梢造成枯死。成虫产卵于新抽的嫩梢上,孵化后,幼虫咬破嫩皮钻入新梢,虫道长约5厘米,虫道有一孔口,幼虫将粪粒堆在洞口。
防治方法:4月份喷洒40%乐果400~600倍液,剪除枯梢,消灭其中幼虫。
本种在本属中是分布于纬度最北地区的种类,较为耐寒。木材坚硬细致,纹理美丽,有光泽,边材不耐腐,易受虫蛀,心材耐腐朽,为优良的木雕工艺及高级家具等用材;根与种子入药;树姿优雅,为很好的庭园树种。现大树不多,应加强保护及繁殖。
红豆树木材坚重,收缩性小,强度中等边材淡黄褐色,心材深褐色,前者易受虫蛀,利用价值不高;后者坚硬有光泽,切面光滑,且木材组织的色调和排列形成很别致的花纹,是上等家具、工艺雕刻、特种装饰和镶嵌的珍贵用材,著名的浙江龙泉宝剑,其剑柄和剑鞘即为红豆树的心材所制。
性味:苦,平。有小毒。
功能主治
理气,通经。主治疝气,腹痛,血滞,闭经。
用法用量
3~5钱。
树姿优雅,树冠浓荫覆地,可作很好的庭园绿化树种。树体高大通直,端庄美观,枝繁叶茂,宜作庭园荫树、行道树和风景树。红豆树根系发达,具有良好的防风固土能力,可做生态公益林树种,也可作园林景观林。
种子鲜红亮丽,收藏多年色彩如初,常用来赠送亲友,以寄怀念之情,自古以来都把红豆作为情爱相思的象征之物。保护现状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 1998年 ver 2.3)——近危(NT)。
列入《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高等植物卷》(2013年9月2日)——濒危(EN)。
列入《中国重点保护植物》——Ⅱ级。
2016年,中国江苏省政府办公厅印发《江苏省珍贵用材树种培育行动方案(2016—2020年)》,将红豆树列为全省造林一般推荐性树种,具有开发潜力。
红豆树自然繁殖能力和传播扩散能力均较差,种群天然分布受限,而且多年来盗伐现象严重,导致现存林分稀少、种群分布范围收缩及数量减少,正逐渐走向衰亡。
据2009年调查,中国浙江省有野生红豆树共计373株,幼树220株,大树153株,分布面积约3.40公顷。其中,龙泉市锦溪有300株,幼树160株,大树140株,分布面积约2.96公顷;庆元县黄田71株,幼树60株,大树11株,分布面积约0.4公顷;永嘉、诸暨等县有极少量分布。
2017年4月,中国重庆市黔江区林业局在对全区范围内的古树名木开展普查调查工作时发现了一株1200年的“红豆树王”,由于树龄较长,树洞已空心,树洞可同时容纳十位成年人。这株红豆树生长在在黔江区杉岭乡尖山子村,经测量,树高达27米,胸径1.83米,是黔江区最大的红豆树。据考证,这棵红豆树生长了1200年,有可能是重庆树龄最大的一棵红豆树。让人称奇的是,经过1000多年的风雨剥蚀,虽然树心已空,但是红豆树依然枝繁叶茂。
红豆树种子产量低、虫害严重,结实年龄较迟且不稳定,需间隔3-5年开花结果1次,甚至更长时间,极少连年开花结果,荚果平均出籽率为23%。调查中国陕西秦岭红豆树发现,有的红豆树全株仅有19粒种子,其中18粒都有不同程度的虫蛀现象,只有1粒是完好种子。红豆树适生区狭窄,主要分布于福建、浙江、江西、四川等地区低海拔丘陵、山谷或溪边常绿阔叶林中,此区域人类活动大,人为干扰严重,造成种源匮乏,种群难以扩展。红豆树人工种植技术还不成熟,存在诸如种源缺乏、幼苗培育难、人工林早期生长慢等问题,阻碍了红豆树的规模化发展和高效栽培。
红豆树野外资源分布极为稀少,因此,建议加强红豆树生态学及生物学研究,如立地条件恢复与改善、种群动态和周期性变化、生长环境特征及群落相关生物间的关系;针对红豆树开花树龄较大、结果量少等问题加强花期和果期管理,开展种群自然更新机制研究;收集保存红豆树优良种质,建立专门红豆树异地种质保存基因库,为有效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红豆树资源提供科学依据;此外,有必要对较大种群红豆树实施就地保育,开展红豆树自然保留种群的遗传多样性研究,并适当进行人工引种繁育及回归保育,探索红豆树育苗造林的新方法、新技术,建立相关红豆树造林技术规程。
本文发布于:2022-10-14 07:59:5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78/27367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