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员工流失率下的精益生产

更新时间:2022-10-14 06:43:46 阅读: 评论:0

作者简介

余伟辉,著名精益管理领及实战派精益西格玛管理专家,精益改善周的奠基人和实践大师;美国精益西格玛研究院合作伙伴,清华总裁班精益管理导师。曾任西门子、松下、皇家飞利浦、美国Pul集团等世界500强之IE工程师、OperationLeader、生产总监及亚太区精益生产管理推进室总监,现为博凯企业管理顾问有限公司总经理及首席顾问、财智菁英管理学院副院长。已成功为格力、三一、蒙牛等近百家企业实施精益生产六西格玛诊断、培训与咨询服务。核心辅导项目:工厂全面运营管理改善、精益生产系统导八及全面解决方案、精益工厂布局与物流改善、精益PMC计划与物控、信息化系统改善、精益6S、目视管理现场改善、TPM/OEE全员生产维护系统建立和现场改善、精益工厂物流配送与供应链改善、精益办公业务流程改善、精益西格玛品质改善、精益自働化、自动化改善。主讲课程:《精益管理倡导者领导力训练》《精益价值流管理》《精益PMC计划与物控》《精益工厂物流与配送》《TPM全员生产维护》《精益办公业务流程改善》《精益改善周训练》《精益自动化》。

媒体推荐

由余伟辉导师及其团队研究、实践和编写的《高员工流失率下的精益生产》一书,运用精益生产的思想与工具来应对员工流失,这在国内精益管理领域是一项全新的创举。本书不仅全面论述了精益体系的思想、工具和方法,为精益工作者在面对中国企业当前员工流失率较高的环境下,如何结合本土实际合理地应用精益理念和方法提供了极为有效的指导,在人力资源管理领域更具有应用价值。相信本书对中国企业的精益实践和管理转型有着里程碑式的意义,是一本值得广大精益工作者和工厂运营管理人员理论学习和实践指导的著作!

——财智菁英管理学院院长姜上泉

图书目录

第1章理念篇

第1节转变劳动力观念

第2节精益基本思想:人性尊重

第3节劳动力授权

第4节尊重员工,作业改善中尊重人格

第5节让员工充分参与改善

第6节精益文化的宣传和灌输

第7节精益改善,如何安置多出来的员工

第8节培养善于观察和思考的员工

第9节构筑起良好的人际关系

第10节从最积极参与改善的人中选拔人才

第11节80后、90后员工的精益倡导模式

第2章工具篇

第1节连续流生产,减少搬运作业

第2节均衡作业,消除员工作业不均

第3节单元生产,提高员工能动性

第4节合理设计产线节拍

第5节多能工训练,提升员工技能

第6节通过防呆技术降低员工劳动的复杂性

第7节完善标准作业体系

第8节目视化管理,信息共享透明

第9节安灯工人停拉,赋予员工职责和权力

第10节TPM自主管理提升员工主人翁意识

第11节SS与安全,改善员工作业环境

第12节省力化改善,降低劳动强度

第13节 自恸化作业,少人化生产

第14节PMC计划物料稳定,避免生产异常

第15节精益物料配送,减少集体损失

第16节精益改善成果展示

第17节精益晨会,展示员工风采

第18节学习曲线管理,助员工缩短学习周期

第19节弹性应对员工流失后的生产线瓶颈

第3章 管理篇

第1节计件与计时制下的精益薪酬模式

第2节利用“超市拉”运作,应对员工流失

第3节充分采纳员工合理化建议

第4节精益职业通道,满足员工职业需求

第5节员工反馈的快速响应机制

第6节精益班组建设,打造一流班组

第7节建立积极的精益QCDSM工作目标

第8节精益激励机制,调动员工积极性

第9节精益培训,打造知识与技能提升平台

第10节缩短员工招聘周期

第11节精益办公,缩短服务周期,提高行政服务效率

第4章运用篇

第1节员工流失不同阶段的运用指南

第2节精益推行不同阶段的运用指南

第3节围绕员工流失的改善活动

案例:精益西格玛员工流失改善项目

序言

进入21世纪,招工难、员工流失率高正成为社会和企业日益头痛的问题,与此同时,精益生产(Lean Production)在中国也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通过实施精益生产减少库存(Inventory)、缩短周期(Lead Time)、降低成本(Cost)的重要性与迫切性。然而,中国企业在实施精益生产并享受精益生产带来的效益时,却常常面临着员工高流失率下如何应用精益生产的困境。

在珠三角与长三角的劳动密集型企业中,生产线的员工月流失率能控制在6%以下是相当不错的了,大部分企业的月流失率都在6%~15%之间,还有相当一部分企业的月流失高达20%以上,甚至在内地的很多企业,员工流失率的状况也好不了多少。这就意味着,对大部分企业而言,一年之内,生产线上的员工基本上需要全部更换!

这个数字对精益生产来说是极大的挑战,发展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日本丰田生产方式(TPS-Toyota Production System)的精益生产,其起源和发展都没有遇到过员工高流失的问题。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日本,当时,受文化、工会和劳资管理模式的影响,丰田的员工大都是终身制的。丰田认为员工是企业最重要的资源,丰田生产的创始人大野耐一认为:“劳动力现在已经和公司的机器一样成为短期的不变成本,而且从长远来看,工人们甚至是更为重要的固定成本,机器的陈旧可以折旧并报废,但是丰田公司需要在人力的资源有效的40年内,得到最大的产出……”精益生产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产生和发展的。

从精益生产起源和发展的历程来看,精益生产所有的理念和方法基本上都是基于员工相对稳定基础上的,无论是精益生产应用比较广泛的日本或美国。都未曾真正面对过中国目前如此突出的员工高流失率的问题。可以说,这是一个有中国特色的问题。因此,当中国企业开始应用精益生产时,很快就发现,员工的高流失率对精益生产的效果带来很大影响,这些影响主要体现在:

一、影响产线平衡。精益生产要求生产线上的每一个工位按照节拍来平衡生产,员工流失势必对整个产线的平衡产生影响。

二、培训困难。精益生产线往往对员工有更高的理论和技术要求,而企业要投入更多的资源来培训新员工,尤其对劳动密集型的企业,对员工的培训工作更为繁重。更为头痛的是,员工刚开始熟悉精益的理念、方法和管理的时候,很快又离开了企业,这让众多的精益推行者疲于应付,甚至失去耐心。

三、影响精益企业文化。员工频繁流失与补充,缺乏企业的归属感和参与度,无法很好地融入精益企业的战略和体系中,精益文化和改善氛围很难建立及延续。

所有这些影响,让精益生产的推行者不得不花更多的时间来解决精益生产如何适应员工高流失率的状况。

在笔者历次参加或组织的精益研讨活动中,与会者的提问都离不开“员工流失”问题。事实上,员工流失是中国当前的社会问题,精益生产的工具和方法本身并非关注于如何解决员工高流失率的问题,而我们要在当前高流失率的状况中有效地推行和应用精益生产并从中获益,简单地生搬硬套显然行不通。因此,一定要结合中国企业的实际状况,发展适合中国的精益生产理念和方法。

本书跳出员工流失仅仅是HR的职责的传统意识,结合笔者近20年在世界500强优秀外企的生产运营管理经验、近200家中外企业精益推行及咨询的实战应用及与大量专业同行交流的心得,总结出一些推行精益生产时如何应对高员工流失的精益理念、精益解决方案及实施方法。

本书的核心思想是:

一、面对高员工流失,精益生产的实践应该关注哪些问题。

二、如何合理应用精益管理中的技术和方法,帮助预防和解决员工流失的问题。

三、既然中国目前员工高流失不可避免,在推行精益生产时,精益管理应该怎样应对。

然而,任何管理理念和方法,如果只是单一、孤立地使用,而不能系统地综合应用,它们都只是一些零散的工具而已,不能实现有目的的管理行为。如何把这些有效的理念方法整合成一套应对和解决员工流失的系统方法和可执行的套路,这势必是精益推行者和企业管理者真正关注的环节。

本书最大亮点之一,是结合精益西格玛D(定义)、M(测量)、A(分析)、I(改善)、C(控制)的项目改善思路,将精益的理念方法应用于生产管理体系,并融入HR-人力资源的员工管理行为,以改善员工流失的项目实践,将精益生产、现场管理、品质工艺、HR人事行政管理等原本零散的理念、方法有效地整合成一个系统的套路和管理行为,为精益的实践者和企业的管理人士全面呈现一种行之有效地应对员工流失的项目改善模式。

在笔者多年的精益推行及咨询历程中,已成功地为众多企业导入了“员工流失精益西格玛改善项目”,并取得了明显的效果,有效地支持了精益生产应用和推广。这个套路和方法不仅适合精益推行管理人员,也适合生产管理人员和HR人力资源管理部门。

本书分四章,从精益理念与文化、精益工具方法、精益管理与制度三方面,来论述推行精益管理时如何应对员工流失。最后,通过综合应用精益西格玛的改善项目,展示如何系统地改善公司员工流失。

本书是国内第一部融汇西方先进管理模式,结合中国国情和企业实际,综合介绍精益管理推行过程中如何应对和改善员工流失的里程碑式专著,相信能对中国企业的管理转型和提升有很大的帮助。

最后,感谢在本书编写过程中做出大量贡献的博凯企业管理顾问有限公司全体同事、朋友、编辑和同仁!

博凯企业管理顾问有限公司精益生产首席顾问

财智菁英管理学院副院长

余伟辉

2013牟11月30日

本文发布于:2022-10-14 06:43:4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78/27313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上一篇:MBA案例精选集
下一篇:陶玺亦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