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枝词》是古代四川东部的一种民歌,人民边舞边唱,用鼓和短笛伴奏。赛歌时,谁唱得最多,谁就是优胜者。但在写作上,多用白描手法,少用典故,语言清新活泼,生动流畅,民歌气息浓厚。刘禹锡创作多首《竹枝词》,分两组,这是其中一组的第二首。
首句“楚水巴山江雨多”看似平易概括的摹写却流露出诗人因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案多年贬谪远任的愁苦。楚地巴山远离长安,虽然暂时避开政治漩涡,但对于心怀远大抱负的诗人来说却是心仍有不甘的。这不能不使人愁苦,伤心失意下也属正常。压在心头的大石无法移开,难以消除的寂寞和烦闷更无法排遣。江雨又来,淅沥不歇,更添伤情。
第二句“巴人能唱本乡歌。”于此伤情怀思之下巴人乡歌又传入耳。“歌者那知听者愁,一声一叹总牵情。”巴人歌唱本属常有之事,诗人却将其平常事入诗中,可见诗人自己心绪却是常常不平静的。自然不是只因耳听巴人歌声才起的不平静,人总是会因某事而及他情。这是再自然正常不过的了。本来由江雨多引起的伤情再又由巴人的歌唱更是雪上加霜了。
末两句:“今朝北客思归去,回入纥那披绿罗。”长安,不算是自己的归处,多次的贬谪打击,他怕是早已对政治不怀希望了,长安那里只是自己的伤心地而已。至于诗人想归何处,可以从诗句中推测。《纥那》当是诗人家乡的乡歌。身披绿色绮罗踏着《纥那》曲的和声边舞边歌的乡人想必是欢迎自己归来的一朝离乡,飘零天涯。也只有那里才不排拒自己。因有这样的想法,窗外的绿水微波渐渐幻成故乡人身上迎风而舞迎己归来的绿色绮罗,耳边听闻的《纥那》节拍又显得那样的清晰明了。
组诗歌词的风格明快活泼,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鲜明的民俗特色。
刘禹锡于唐穆宗长庆二年(822)正月至长庆四年(824)夏在夔(kuí)州任刺史,作《竹枝词》十一首。十一首《竹枝词》分为两组,这是其中一组二首,作于另九首(《竹枝词九首》)之后,大约是诗人前组九首完成后,又重新创作完成的。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竹枝歌》云:“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尔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情也有情。”予尝舟行苕溪,夜闻舟人唱吴歌,歌中有此后两句,馀皆杂以俚语。岂非梦得之歌,自巴渝流传至此乎?
谢榛《四溟诗话》:李义山“江上晴云杂雨云”,不如刘梦得“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情还有情”。又:刘禹锡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情还有情。”措词流丽,酷似六朝。
周珽《唐诗选脉会通评林》:陆时雍曰:《子夜》遗情。周珽曰:起兴于杨柳、江水,而借景于东日、西雨,隐然见唱歌、闻歌无非情之所流注也。
邢昉《唐风定》:六朝《读曲歌》体,如此方妙。“长恨人心不如水”,浅而俚矣。
黄生《唐诗摘钞》:此以“晴”字双关“情”字,其源出于《子夜》、《读曲》。
黄叔灿《唐诗笺注》:“道是无晴却有晴”,与“只应同楚水,长短入淮流”,同一敏妙。
管世铭《读雪山房唐诗序例》:诗中谐隐始于古《槁砧》诗,唐贤间师此意。刘禹锡“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温飞卿“玲珑骰子安红豆,人骨相思知不知”,古趣盎然,勿病其俚与纤也。
史承豫《唐贤小三昧集》:双关语妙绝千古,宋元人作者极多似此,元音杳不可得。
毛先舒《诗辩诋》:刘梦得《竹枝》,所写皆儿女子口中语,然颇有雅味。
宋顾乐《唐人万首绝句选评》:《竹枝词》本始自刘郎,因巴渝之旧调而易以新词,自成绝调。
俞陛云《诗境浅说》:此首起二句,则以风韵摇曳见长。后二句言东西晴雨不同,以“晴”字借作“情”字,无情而有情,言郎踏歌之情费人猜想。双关巧语,妙手偶得之。
刘禹锡
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自称“家本荥上,籍占洛阳”,又自言系出中山,其先为中山靖王刘胜(一说是匈奴后裔)。唐朝时期大臣、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
贞元九年进士及第,释褐太子校书,迁淮南记室参军,进入节度使杜佑幕府,深得信任器重。杜佑入朝为相,迁监察御史。贞元末年加入以太子侍读王叔文为首的“二王八司马”政治集团。唐顺宗即位后,实践“永贞革新”。革新失败后,宦海沉浮,屡遭贬谪。
诗文俱佳,涉猎题材广泛,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并与白居易合称“刘白”,留下《陋室铭》《竹枝词》《杨柳枝词》《乌衣巷》等名篇。哲学著作《天论》三篇,论述天的物质性,分析“天命论”产生的根源,具有唯物主义思想。著有《刘梦得文集》《刘宾客集》。
会昌二年,迁太子宾客,卒于洛阳,享年七十一,追赠户部尚书,葬于荥阳。
本文发布于:2022-10-14 05:20:0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78/27289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