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炀帝杨广赴西北巡视张掖之时,写下了这首《饮马长城窟行》此诗诗风广阔,既颂扬了修长城的历史功绩,也表达出隋朝军队的强大威势,更体现了作为一国之君的自豪与魄力,是隋炀帝写得最好的诗。
诗歌前四联,描写了肃肃秋风、万里荒漠的背景,而长城就盘踞在这样阔大苍凉的背景之上,从遥远的历史走来。在这样宏伟的智慧结晶面前,杨广也表现出了对历史的谦卑,发出了“哪里是我的智慧,分明是先圣的苦心经营,才能留下这福泽生灵的万世功绩”的感慨。
接下来由古入今,转折非常自然:在这样坚固的屏障保卫下,面对外寇,自己却不敢在京城高枕无忧,更要精心操练军力。“千里卷戎旌”的壮观场面,随金而止、随鼓而动训练有素的风貌、“饮马长城窟”的不畏艰险,都是隋炀帝军备自信的来源。
秋天主兵相、或与秋天战马肥壮、适合作战有关。隋炀帝以秋为边塞诗背景,体现出这位开疆拓土的帝王对军事的了解。一般来说,雄才大略的帝王留下的作品、与其说文辞动人,不如说在气势上更胜一筹,如刘邦的《大风歌》项羽的《该下曲》汉武帝《秋风辞》等,语言虽质朴,但凭着凌云的气魄,加上历史故事的加成,自有一种震撼人心的独特艺术风格。
有人认为此诗作于公元609年(大业五年)隋炀帝杨广西巡张掖之时。
隋统一了魏晋南北朝以来纷乱的政治局面,为了张扬大隋在西域的国威,炀帝进行了这一次西巡。
公元609年,隋炀帝率大军从京都大兴城(今西安)出发到甘肃陇西,西上青海横穿祁连山,经大斗拔谷(今扁都口)北上,到达河西走廊的张掖郡。
大斗拔谷海拔三千多米,终年温度在零度以下,自然环境十分恶劣。隋炀帝此行穿越大斗拔谷时,已是六月份,仍遭遇了暴风雪的袭击。士兵冻死大半,随行官员也大都失散,他的亲姐姐也被冻死。隋炀帝狼狈不堪,在路上吃尽了苦头。
隋炀帝这次西巡历时半年之久,远涉到了青海和河西走廊。隋炀帝到达张掖之后,西域二十七国君主与使臣纷纷前来朝见,表示臣服。各国商人也都云集张掖进行贸易。隋炀帝亲自打通了丝绸之路,这是千古名君才能有的功绩。为炫耀中华盛世,隋炀帝杨广在古丝绸之路举行了万国博览会。这首诗就是隋炀帝在这次西巡途中所作。
也有人认为,此诗是公元612年(大业八年)隋炀帝杨广率军百万,亲征辽东时所作。此次用兵,于当年八月无功而还。
隋炀帝
隋世祖杨广(569年-618年4月11日),本名杨英,小字阿
本文发布于:2022-10-14 03:18:3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78/27262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