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像贾岛早年家境贫寒,曾居房山石峪口石村。生计无落,出家为僧,法号无本,自号碣石山人。
约在贞元十三年(797年),贾岛离开家乡。
元和五年(810年),贾岛至洛阳,想要拜见孟郊,因游赵北(今河北邯郸、广平一代)而未能见到。 同年,贾岛拜访了李益,并与其好友韦执中、诸葛觉在天津桥南共同创作了《天津桥南山中各题一句》诗。 同年冬,贾岛至长安,作《携新文诣张籍韩愈途中成》诗拜见张籍、韩愈,但当时韩愈已经去了洛阳,所以贾岛只见到了张籍。
贾岛的家乡范阳曾是安禄山的老巢,安史之乱平定后,这里又长期为藩镇所据,处于半隔绝状态。贾岛出生于平民家庭,门第寒微。所以他早年行事率不可考。传说他30岁前曾数次应举,都不得志。失意之余,又迫于生计,只好栖身释门为僧,取法名无本。贫困的家庭景况,枯寂的禅房生活,养成他孤僻冷漠而内向的性格,耽幽爱奇,淡于荣利,喜怒鲜形于色,世事颇少萦怀。但他仍酷爱吟诗,常常为构思佳句而忘乎所以,“虽行坐寝食,苦吟不辍。”贾岛也因此被视为唐代苦吟诗人的典型。
元和六年(811年)春,贾岛自长安至洛阳,终于拜见了韩愈。同年秋,随韩愈前往长安,居住在青龙寺。 同年,与孟郊相识。 十一月,返回范阳。
元和七年(812年)春,贾岛在范阳,作《双鱼谣》诗。同年秋,自范阳赴长安,途径易水赋诗。到长安后,居延寿里,刚好赶上沈亚之落第东归,贾岛作《送沈秀才下第东归》诗相送。同年,作《延寿里精舍寓居》诗。
元和九年(814年),陈商考中进士,将要离京赴任,贾岛作《送陈商》诗。八月,孟郊去世,贾岛作《哭孟郊》诗。
元和十年(815年)八月,寿州刺史李文通平淮西,贾岛作《赠李文通》诗相赠。十二月,僧人怀晖于章敬寺圆寂,贾岛作《哭柏岩禅师》诗。
元和十一年(816年)九月,李正辞被贬为金州刺史,贾岛作《赠李金州》诗相赠。
约在元和十二年(817年),贾岛作《寄钱庶子》诗给太子右庶子钱徽。同年,游荆州。作《寄武功姚主簿》给武功主簿姚合。
约在元和十三年(818年),贾岛前往凤翔,并作《岐下送友人归襄阳》诗。
元和十四年(819年),贾岛作《寄韩潮州愈》《寄韩湘》诗。
元和十五年(820年)秋,贾岛投诗于祠部郎中元稹。同年秋冬间,因病于长安慈恩寺文郁院修养,作有《宿慈恩寺郁公房》《慈恩寺上座院》《酬慈恩寺文郁上人》等诗。
长庆元年(821年)春,贾岛作《赠翰林》诗赠于翰林承旨学士元稹。同年秋,与朱庆馀、顾非熊、厉玄、无可上人同住万年县尉姚合家,作《宿姚少府北斋》《酬姚少府》《重酬姚少府》等诗。
长庆二年(822年),贾岛在长安考取进士,与平曾等同时被贬,时称举场十恶。
长庆三年(823年),李余考中进士回四川,贾岛作《送李余及第归蜀》诗。同年冬,韩湘接受征辟赴江西幕府,贾岛作《送韩湘》诗相送。
长庆四年(824年)夏,作《黄子陂上韩吏部》诗给吏部侍郎韩愈。同年初秋,与韩愈、张籍等数次泛舟南溪。
宝历元年(825年)三月,作《送于中丞使回纥册立》诗。约在同年,作《寄顾非熊》《酬鄠县李廓少府见寄》诗。
宝历二年(826年),居长安升道坊,与张籍、姚合相唱和。同年,朱庆余及第归乡,贾岛作《送朱可久归越中》诗相送。约在这一年,作《再投李益常侍》诗投送李益。 大约在这一年,他还作有《青门里作》诗。
太和元年(827年),贾岛游览蒲绛。
太和二年(828年),作《宿姚合宅寄张司业籍》诗。
太和三年(829年)五月,作《寄沧州李尚书》诗寄给沧州刺史李祐。同年夏,投诗于京兆少尹庞严。同年,作《送雍陶入蜀》《喜雍陶至》诗。
太和四年(830年)秋,作《贺庞少尹除太常少卿》诗。同年,张籍去世,作《哭张籍》诗。
约在太和五年(831年),赴光州拜见刺史王建,作《光州王建使君水亭作》《留别光州王使君建》诗。
太和七年(833年)正月,右金吾卫将军王茂元出任岭南节度使,贾岛作《赠王将军》相赠。同年冬,作《寄长武朱尚书》诗。
太和八年(834年)春,雍陶进士及第回成都,贾岛作《送雍陶及第归成都宁亲》。同年夏,赴金州见金州刺史姚合。
太和九年(835年)秋,游杭州。同年,作《寄毗陵彻公》《送殷侍御赴同州》《寻石瓮寺上方》《哭卢仝》《访李甘原居》等诗。
开成元年(836年),蔡京及第回山东,郑史及第回岭南,及第分别作《送蔡京》《送郑长史之岭南》送别二人。
开成二年(837年)九月,因诽谤之罪,贾岛被贬任为长江县(今四川遂宁市大英县)主簿,故被称为“贾长江”。 途中寄《赴长江道中寄令狐相公》诗给宰相令狐楚。十月,行至梓州,东川节度使杨汝士召其观冬设,大加礼遇,临行时贾岛作《观冬设上东川杨尚书》诗。十月至十一月间,到达长江县,随后收到令狐楚寄赠的寒衣,作《谢令狐相公赐衣九事》诗相谢。
开成四年(839年)九月,郑复任东川节度使,到任后疏导涪江,贾岛作《郑尚书新开涪江二首》以纪之。同年,作《题长江》《赠圆上人》诗。
开成五年(840年)九月,贾岛长江县主簿任期满,迁普州司仓参军。 到普州后,普州刺史想要让他做纠曹,贾岛没同意,并作《让纠曹上乐使君》诗回应。同年,作《访鉴玄师侄》《寄柳舍人宗元》诗。
会昌元年(841年)正月,僧人宗密圆寂,贾岛作《哭宗密禅师》哭之。
会昌二年(842年),游明月山,作《明月山怀独孤崇鱼琢》诗。同年,作《夏夜登南楼》诗。
会昌三年(843年)七月二十八日(8月27日),贾岛在普州官舍去世。
会昌四年(844年)三月十七日,夫人刘氏承其遗志,迁葬贾岛于普州安岳县移风乡之南岗。
一天,贾岛去长安城郊外,拜访一个叫李凝的朋友。他沿着山路找了好久,才摸到李凝的家。这时,夜深人静,月光皎洁,他的敲门声惊醒了树上的小鸟。不巧,这天李凝不在家,贾岛就把一首诗留了下来:《题李凝幽居》
第二天,贾岛骑着毛驴返回长安。半路上,他想起昨夜即兴写成的那首小诗,觉得“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中的“推”字用得不够妥帖,或许改用敲”更恰当些。贾岛骑着毛驴,一边吟哦,一边做着敲门、推门的动作,不知不觉进了长安城。大街上的人看到他这个样子,都感到十分好笑。这时,正在京城做官的韩愈,在仪仗队的簇拥下迎面而来。行人、车辆都纷纷避让,贾岛骑在毛驴上,比比划划,竟然闯进了仪仗队中。差人把他带到韩愈面前。
韩愈问贾岛为什么乱闯。贾岛就把自己做的那首诗念给韩愈听,但是其中一句拿不定主意是用“推”好,还是用“敲”好。韩愈听了,很有兴致地思索起来。过了一会儿,他对贾岛说:“还是敲字好些。月夜访友,即使友人家没有闩,也不能鲁莽撞门,敲门代表你是一个有礼貌的人!而且一个‘敲’字,使夜静更深之时,多了几分声响。静中有动,岂不活泼?”贾岛听了连连点头。他这回不但没受处罚,还和韩愈交上了朋友。
推敲从此也就成为脍炙人口的常用词,用来比喻做文章写诗或做事时,反复琢磨,反复斟酌,才能得到最佳。
诗作贾岛是否唐突刘栖楚?是否中进士?哪一年中进士?也不可考,但他仕途坎坷却是真的。贾岛多次赴考,都名落孙山,有一次竟因“吟病蝉之句,以刺公卿”,不仅被黜落,而且还被扣上“举场十恶”的帽子。更使他悲伤的是,他的好友孟郊于元和九年(814年)突发急病而死。至长庆四年(824年),韩愈又病逝。而此时之贾岛却依然是一介白衣。直到贾岛垂老之年,贾岛才出任长江县主簿。开成五年(840年),贾岛三年考满,迁任普州(今四川安岳县)司仓参军。会昌三年(843年)七月二十八日(8月27日),贾岛就染疾卒于任上。
贾岛在长江主簿任上有何建树,史书不载。唐人苏绛在他的《贾司仓墓志铭》称赞贾岛“三年在任,卷不释手”。看来,贾岛仕宦后,读书吟诗的癖好依然不改。
写诗贾岛写诗,以刻苦认真著称。这在他自己的诗句中也有所反映。如他在《送无可上人》诗“独行潭底影,数息树边身”句下就自注:“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秋。”“二句三年得”自然是夸张说法,但他吟诗常常煞费苦心却真有其事。《吴中先贤谱》苏文编绘
也正是由于他的刻苦努力,才得以弥补其天分之不足,使他终于在众星璀璨的唐代诗坛赢得一席之地,并且留下许多佳作。
贾岛的诗作与他的苦吟精神,在唐末五代还是很有影响的。如晚唐的李洞,就“酷慕贾长江,遂铜写岛像,戴之巾中。常持数珠念贾岛仙,一日千遍。人有喜岛者,洞必手录岛诗赠之,叮咛再四曰:此无异佛经,归焚香拜之”。又如南唐孙晟,也画了贾岛的像挂在壁上,朝夕礼拜。贾岛生前虽然信仙佛,恐怕也不曾想到他身后竟有人因他的诗作而奉他为仙。倘若他在天有灵,也一定会为他死后“成仙”而心满意足吧!
半身画像苏东坡这个人挺有意思,他并没有像欧阳修《六一诗话》和尤袤《全唐诗话》那样的诗话行世,却经常有关于诗文的观点一鸣惊人。诸如“观摩诘之诗,诗中有画;味摩诘之画,画中有诗。”“杜诗、韩文、颜书,皆集大成者也。”孟浩然之诗,韵高而才短。“……郊寒岛瘦”也是他提出的,而且概括得也是如此的准确、生动和形象。
“郊寒岛瘦”缘何说起,当然由孟郊贾岛诗风而来,主要是指他们诗作中所体现出来的狭隘的格局,穷愁的情绪和苦吟的精神。两人都是一生不曾做过什么象样的官,孟郊本人性情耿介,是个不善与别人往来的人,考了三次之后才于五十岁时中了个进士,得到一个可怜的小官位。但他平时总爱将时间花在饮酒弹琴交友赋诗上面,不理政务,最后竟由别人代他的职,自己拿着半俸回家,过上了“一贫彻骨、裘褐悬结”的清苦日子。
孟郊和贾岛长年生活在穷苦潦倒之中,虽然都曾得到过当时韩愈的奖掖与资助,但并没使他们摆脱现实生活的困顿。所以在他们的诗中,象“泪”、“恨”、“死”、“愁”、“苦”这样的字眼随处可见。
因为孟郊与贾岛平时做诗,总爱搜肠刮肚苦思冥想地遣词造句,加之以上所提及的诸方面客观因素的影响,所以诗作中具有“寒瘦窘迫”的风格也是自然的事情,他们都堪称中国诗史中的“苦吟诗人”。所不同的是,在当时孟郊乃“五古”大家,而贾岛为“五律”的领袖。
韩愈相识,执弟子之礼。在韩愈的劝说下,还俗应举,中了进士。为僧难免思俗,入俗难弃禅心。“发狂吟如哭,愁来坐似禅。”(姚合《寄贾岛》)俗味很浓,僧味也不淡。他正是在这双重性中度过自己的一生。
《长江集》10卷 | 通行有《四部丛刊》影印明翻宋本 | 通行有《四部丛刊》影印明翻宋本 |
《贾岛年谱》 | 《贾岛交友考》 | |
《诗格》1卷传世 |
作品风格
语言清淡朴素,以铸字炼句取胜,刻意求工。题材窄狭,缺少社会内容,多为写景、送别、怀旧之作,情调偏于荒凉凄苦。
彩画像在县城南郊安泉山。长12米,宽、高各3米,砌石为垣。现有清建墓碑“唐普州司户参军浪仙之墓”。墓前有清建瘦诗亭,内陈历代文人吊唁贾岛的石刻诗文。
唐开成五年(840年),贾岛61岁时迁来普州(今四川安岳县),任司仓参军。他到任后,曾组织讲学。政务之余常去南楼(南门外过街楼,1958年拆除)读书作诗。曾写出《夏夜登南楼》诗:“水岸寒楼带月跻,夏林初见岳阳溪。一点新萤报秋信,不知何处是菩提。”此外,还有《寄武功姚主簿》、《送裴校书》、《送僧》、《原上草》、《咏怀》等诗篇,均为贾岛在南楼写成。唐会昌三年(843年),朝廷升贾岛为普州司户参军,未受命而身先卒,终年64岁。遗体安葬在安岳县城南安全山麓。他的朋友苏绛为他写了“贾司仓墓志铭”,记述贾岛生平、死、葬日期和地点等甚详。清乾隆年间(1736-1795年),安岳县令徐观海(浙江钱塘人)在墓前建造“瘦诗亭”。后来的县令斐显忠又进行重建,并立牌坊,至今尚存。
在北京房山区房山城南的石楼镇二站村,有一座2005年修复竣工的贾公祠,是为纪念唐代著名诗人贾岛而建。
重建的贾公祠由两部分组成,西部是文化接待区,是两重院落。其中陈列了纪念贾岛的文字书画,供人欣赏。东区是贾公祠的重点,前半部是由正殿和东西配殿组成的院落。正殿名为“骚坛异帜殿”,内有贾岛塑像。并有贾岛在房山无相寺清居生活的壁画。东配殿名为“瘦诗轩”,内有贾岛与另一位诗人孟郊的并列塑像。壁画表现了诗人为吟诗不辞辛苦的情景。西配殿名为“月下斋”,是表现“推敲”的故事。内有贾岛与人生知己韩愈的塑像。壁画再现了“推敲”发生的情景。
明代才子唐伯虎,与诗友张灵对酒作联:“贾岛醉来非假倒,刘伶饮尽不留零。”以二诗人名字的谐音巧嵌入联,意境妙趣横生。
现时北京市所属各区、各县,在历史上曾经出现了许多著名的人物,有文有武,数以百计。其中有一个著名的大诗人,就是唐代的贾岛。
据《旧唐书》、《全唐诗话》以及苏绛为贾岛写的墓志铭等的记载,贾岛是当时范阳郡的人。正如贾岛在一首题为《剑客》的五言绝句中写的:“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今日把示君,谁有不平事?”这位诗人显然想借此来表达他自己的心情。
然而,贾岛之所以成名,却并非由于他的英雄气概,而是由于他的苦吟。人们最熟悉的“推敲”的典故,便是出于此公身上。毫无疑问,写“僧敲月下门”当然比“僧推月下门”的句子要好得多。这几乎已经成了讲究炼字的一个最寻常的例证。可是,懂得这样一些起码的文字“推敲”的技巧,难道就可以称得起是一位苦吟的诗人了吗?问题当然不是这么简单。否则,成为一个大诗人也太容易了。
贾岛的苦吟,实际上是在炼意、炼句、炼字等方面都用了一番苦工夫。而这些又都是与作品的思想内容和时代性分不开的。首先我们看到贾岛非常用力于炼意,因而他的作品具有引人入胜的意境。如果写一首诗而意境不佳,味同嚼蜡,叫人读了兴趣索然,那就不如无诗。有了好的意境,然后还必须保证这种意境能够在字句上充分表达出来。
贾岛的每句诗和每个字都经过反复的锤炼,用心推敲修改。但是到了他写成之后,却又使读者一点也看不出修改的痕迹,就好像完全出于自然,一气呵成的样子。由此可见,所谓苦吟只能是从作者用功的方面说的,至于从读者欣赏的方面说,却不应该看出作者的苦来。
贾岛有许多作品都可以证明这一点。例如《渡桑干河》的诗写道:“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无端更渡桑于水,却望并州是故乡。”这首诗的意思很曲折,而字句却很平易。这样就显得诗意含蓄,使读者可以反复地咀嚼它的意味。如果多用一两倍的字句,把它的意思全都写尽,读起来
就反而没有意思了。在贾岛的作品中,像这样的例子太多,我简直不知道应该举出什么例子才更好说明问题。
读过中国文学史的人,都知道韩愈非常赏识贾岛的作品。《全唐诗话》记载韩愈赠贾岛诗曰:“孟郊死葬北邙山,日月星辰顿觉闲。天恐文章中断绝,再生贾岛在人间。”虽然有人说这不是韩愈的诗,但是这至少可以代表当时人们对贾岛的评价。后来的人常常以“险僻”二字来评论贾岛的诗,那实在是不恰当的。
尽管人们也能举出若干证据、说明贾岛的诗对于后来的诗坛发生了不良影响。比如,宋代有所谓江湖诗派,明代有所谓竟陵诗派,以及清末同、光年间流行的诗体,一味追求奇字险句,内容贫乏,变成了形式主义。如果把这些都归罪于贾岛的影响,我以为这是不公平的。各个时代诗歌流派的优缺点,主要的应该从各该时代的历史条件和社会背景中寻找根源,前人不能为后人担负什么责任。贾岛的创作态度是很严肃的,这一点直到今天仍然值得我们学习。假若有人片面地和表面地模仿贾岛,以致产生了坏诗,这怎么能叫贾岛负责呢!
唐代文学家韩愈:①狂词肆滂葩,低昂见舒惨。歼穷怪变得,往往造平谈。(《送无本师归范阳》) ②孟郊死葬北邙山,从此风云得暂闲。天恐文章浑断绝,更生贾岛著人间。(《赠贾岛》)
唐代诗人孟郊:诗骨耸东野,诗涛涌退之,有时踉跄行,人惊鹤阿师。可惜李杜死,不见此狂痴。(《戏赠无本(其一)》)
唐代官员苏绛:公长材间气,超单挺生。......铭日贾公,天纵奇文。名高位下,鹤不在云。早振声光,高步出群。(《唐故司仓参军贾公墓铭》)
唐代诗人李洞:①鹤外唐来有谪星,长江东注冷沧溟。境搜松雪仙人岛,吟歇林泉主簿厅。片月已能临榜黑,遥天何益抱坟青。年年谁不登高第,未胜骑驴入画屏。(《过贾浪仙旧地》)②一第人皆得,先生岂不销。位卑终蜀土,诗绝占唐朝。旅葬新坟小,魂归故国遥。我来因奠洒,立石用为标。(《贾岛墓》)
晚唐诗人韦庄:词人才子,时有遗贤,不沾一命于圣明,没作千年之恨骨。据臣所知,则有李贺、皇甫松、李群玉、陆龟蒙、赵光远、温庭筠、刘德仁、陆逵、傅锡、平曾、贾岛、刘稚珪、罗邺、方千,俱无显遇,皆有奇才,丽句清词,遍在词人之口,衔冤抱恨,竟为冥路之尘。
南宋诗论家严羽:以人而论,则有:元祐体(李陵、苏武),曹刘体(子建、公干),陶体(渊明),谢体(灵运)……贾浪仙体……,杨诚斋体(其初学半山、后山,最后亦学绝句于唐人,已而尽弃诸家之体而别出机杼,盖其自序如此也)。(《沧浪诗话·诗体》)
南宋官员王远:浪仙以诗名世,杰出于贞元、元和文章极盛之后……孟郊死,为之哭不已,其诗与郊分镳并驰,峭直刻深,羁情客思,春愁秋怨,读之令人爱其工,怜其志,如听燕赵之悲歌,蛾眉之曼声,秦楚之哭,荆山之泣也。(《贾长江集后序》)
元代诗论家方回:①然则韩门诸人,诗派分异,此(项斯)张籍之派也;姚合,李洞、方干而下,贾岛之派也。(《瀛奎律髓汇评》卷二) ②贾浪仙五言律诗高古,平生用力至者,七言律诗不逮也。(《瀛奎律髓》)
元代理学家吴师道:卢全乡老,贾岛寒涩,自成一家。(《吴礼部诗话》)
明代文学家李东阳:穹禅四尺标题在,词赋风余万古情。(《题贾岛墓》)
明代诗论家胡应麟:①东野之古,浪仙之律,长吉乐府,玉川歌行,其才具工力,故皆过人。如危峰绝望,深涧流泉,并自成趣,不相沿袭。(《诗薮·外编》) ②曲江之清远,浩然之简淡,苏州之闲婉,浪仙之幽奇,虽初盛中晚唐调迥不同,然皆五言独造。(《诗薮·内编》卷四)
明代诗论家许学夷:①大历以后,五七言律流于委靡,元和诸公群起而力振之,贾岛、王建、乐天创作新奇,遂为大变。②贾岛七言律入录者虽少,……皆清新峭拔,另为一种,与五言小异,亦为小偏。(《诗源辩体》)
明朝诗人陈章:故庵尚在青山里,却说长安片瓦无。蚤有诗名惊吏部,劝加巾帽变浮屠。回看姚李风斯下,上接岑王道不孤。我独爱君诗瘦健,推敲想亦费功夫。(《贾岛遗庵》)
明末清初诗人贺裳:至于贾虽工为咏物之盲,仅律诗有佳句。(《载酒园诗话》)
清代校勘学家卢文弨:①长江诗虽不合雅奏,然尚有古意,读之可以矫熟媚绮靡之习。(《抱经堂文集》卷十三《题长江诗集后》)②余于贾诗素不嗜,特以其近古贵之耳。继又得何义门所评校,始悟其用意之深,几乎无一字闲设。昔人以瘦评岛、夫瘦岂易几也?彼臃肿蹒跚者,正恐不能瘦耳。贾以瘦,故能成一家格。然此非馆阁中所尚,惟可与山林中人共赏之。(《抱经堂文集》卷十三《再题贾长江诗集后》)
清朝文学家许印芳:两人(指孟郊、贾岛)继李、杜之后,避千门万户之广衡,走羊肠鸟道之仄径,志在独开生面,遂成僻涩一体。(《诗法萃编》)
现代诗人闻一多:由晚唐到五代,学贾岛的诗人不是数字可以计算的,除极少数鲜明的例外是向着词的意境与词藻移动的,其余的一般诗人大众,也就是大众的诗人,则全属于贾岛。从这观点看,我们不妨称晚唐五代为贾岛时代。(《唐诗杂论》)
上海社会科学院古代文学教研室主任孙琴安:浪仙七律峻峭骨耸,而声调流畅者少,时有佳句可摘,然终不及五律。姚(指姚合)、贾并称,盖在五律,七律则风骨各殊。贾专在炼句上,而姚则在篇章句法的活脱跳踯上。(《唐七律诗精评》)
本文发布于:2022-10-13 23:12:5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78/27199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