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端午节,两岸对渡的船只都要在蚶江海边追逐泼水,以这种欢快的方式互祝吉祥,交融情谊,并祈求平安兴旺。“海上泼水”的习俗由此产生并代代相传,距今正好二百二十五年。端午节“海上泼水”也成了全球仅有的文化习俗。
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俗称“五月节”,是中国最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福建石狮市蚶江传承了300多年的竞渡泼水闹端午,成为一种别具特色的闽台对渡文化习俗。
据考证,蚶江海上泼水最早见于明,盛行于清。清朝年间的《对渡碑》记载:“蚶江为泉州总口,与台湾鹿仔港对渡,大小商渔,往来利涉。”当时蚶江成为大陆与台湾通商通航的中心码头,对渡贸易繁荣兴盛。
随着贸易往来的密切,当时闽台两地的民间文化交往也十分活跃。尤其是每逢端午节,蚶江与台湾鹿港两地民众身着节日盛装,在海上举行各种各样的活动,祈求风调雨顺。时值春夏之交,天气炎热,便驾船竞渡,追逐泼水,驱热消暑,祈求吉祥,寓为人与船的大洗礼。后逐步演变为通过泼水活动,倾吐思念、交融情谊。
海峡两岸民间还流传着一首“对渡泼水”民谣——《欢喜船入港》:“欢喜船入港,我君走船人,蚶江与鹿港,对渡来通航。海峡起风浪,隔岸等亲人,相思两地牵,盼君守空房。欢喜船入港,两岸心相同,盼君早归航,泼水喜团圆。”石狮市文化馆馆长颜贻钊说,这项民俗活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曾一度中断,80年代以后逐步恢复。自此,蚶江“海上泼水节”活动从小舢舨发展到小帆船;由过去男人的专项活动发展到年轻姑娘也参加;由十几艘船发展到上百艘,情趣倍增,场面也更加壮观。“福建石狮蚶江与台湾鹿港对渡习俗是闽台关系的历史沉淀。”颜贻钊说,“但随着时代的变迁,这些习俗已处于濒危状态,熟悉对渡历史和活动规仪的人多数年事已高,对渡民俗内涵逐渐丢失。福建省正在组织两岸专家和热心人士进行蚶江与鹿港对渡历史文献的调查,收集和记录端午闽台对渡习俗的相关资料,并开始保护其相关文物古迹及其环境.
石狮蚶江端午海上泼水节始于明朝,南迁开发八闽的中原汉人将纪念屈原的端午民俗与闽越族的“龙子节”相融合,形成了当地独具特色的传统民俗节日。
明清,蚶江曾为泉州总口,与台湾鹿港对渡,竞舟泼水是蚶江与台湾鹿港人端午节的特殊风俗,距今有222年的历史。两岸虽隔离,蚶江仍然保持这一传统活动,逐渐形成这全国乃至世界仅此一绝的民俗。富有闽南独特的端午“海上泼水节”吸引了海内外众多观众,每年观看“竞舟泼水”的人数达5万人以上。
石狮文史研究人员、蚶江民俗文化专家林祖武:蚶江泼水来源于明朝清朝,开放了泉州蚶江与台湾鹿港对渡,使两岸之间的各种关系逐渐恢复起来,这样的特殊的位置特殊的条件,促使当时的蚶江非常繁荣,凡是大陆要到台湾去谋生,贸易都必将在蚶江出口,这是清政府规定的,对渡的船只有300多艘。
水,是生命的源泉。石狮市蚶江海上泼水节也从中体现出,祖祖辈辈生活在海上渔民们对水的崇拜和感恩,几百年来,他们以海上泼水的这种独特形式,联络起蚶江与台湾鹿港之间的情感,虽一水相隔,割不断的是浓于水的血脉之情。
石狮文史研究人员、蚶江民俗文化专家林祖武:当时(清朝)端午节这一天,停留在蚶江渡口的两岸人民,为了庆祝这个端午节。由于蚶江位于泉州湾口,在海面上不适于举行龙舟赛。为了欢乐,为了表达人们的情谊,就用多种工具装满海水,泼来泼去非常热闹,表达了两岸人民之间的情谊。
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是中华民族最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中原汉人南徙,带来了中原纪念屈原的端午风俗。
据传说,屈原投江后,当时楚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死去,于是有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是为龙舟竞渡之起源,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尸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清乾隆二十九年台湾开始有龙舟竞渡,现今台湾每年五月五日都举行龙舟竞赛。香港有竞渡,近几来年英国人也有仿效中国人作法,组织鬼佬队,进行竞赛活动。
端午节这一天,蚶江古渡沸腾,四面八方的人流涌向海滨。涨潮了,1000只象征和平统一的信鸽飞向海天。只见百舸在泉州湾竞渡穿梭,一场群众自发组织的活动,轰轰烈烈地拉开帷幕。
“共骇群龙水上游,不知原是木兰舟。云旗猎猎翻青汉,雷鼓嘈嘈殷碧流。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快看,来自湖南等地的三队龙舟队,在擂鼓声中,展示出一种力量、一种团结。
《抓小鸭》是一种活泼和娱乐性很强的活动。在江河船上沿水面平行置一去皮的杉木,越长越佳,杉木上涂以油料,使之润滑;杉木尾端挂一长形小竹笼,内放一只活鸭;笼盖直竖立一竹棍,使之能一拍即开。
活动者保持身体平衡,从船上沿杉木小心翼翼行至尾端,拍开笼盖,活动者与活鸭均掉入江中,在游泳健儿协助下,抓住活鸭。活鸭即作为活动奖品。由于身体平衡难度极大,成功者少,失败者多。
岸上观者千百人呐喊助威,欢声雷动。
炎炎烈日当空照,蚶江同江竞舟泼水的人群却热情高涨。几十艘来自各地的渔船,满载着身披盛装的民众,大家竞相用各种勺、桶盛满海水,相互追逐倾泼,热气火红。人们视此水为“吉祥水”、“幸福水”,要让这圣水情雨淋个透,以图吉祥、幸福、兴旺。
泼水声、欢呼声、嬉笑声,伴随着海涛天风,汇成一支悠扬动人的“思亲曲”,响彻海峡。
这欢呼声穿越了绵绵200多年的岁月,蚶江和台湾鹿港对渡泼水,谱写出:“蚶江鹿港口,闽台血缘亲;翘企团圆日,欢叙对渡情……”
海上泼水活动,年年举行,越泼越兴,四邻渔村纷纷驶舟参与,大大提高文化古镇蚶江的声誉,促进了侨乡旅游业的发展。尤其是通过泼水活动,增强了两岸同胞的往来与情谊。台胞们纷至沓来寻根、谒祖、交流、投资,如泼水的热潮,一浪高过一浪。
与“海上龙舟竞渡邀请赛”同时举行的“海上泼水”、“港台、海外灯谜展猜”等,构成了一幅绚丽的“海峡情”民俗画卷,节日期间整个古渡沉浸在一片浓郁的乡情与醉人的乡音之中,令海峡两岸同胞流连忘返,久久地回味这生命律动的乐章。
来自泉州和厦门的有关专家在石狮有关部门负责人和文史工作人员的陪同下,到蚶江举办泼水节的海面以及对渡碑、五王府等地进行实地考察,并就“海上泼水节”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事进行探讨。
为切实加强对该项目的保护,弘扬民俗文化,全方位拓展两岸民间文化双向交流,政府积极推动“海上泼水节”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各项工作有序进行。当天的考察活动对海上泼水节的起源、价值、意义等作了进一步论证。
背景资料:端午节期间,蚶江举办海上泼水节,据悉该节最早见于明代,盛行于清朝,是蚶江与台湾鹿港对渡的产物,其间还要举办祭海仪式。特殊有趣而又有纪念意义的民俗活动就这样延续了几百年,成为全国乃至世界一绝。2005年10月,海上泼水节项目被列为“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2007年的端午节,大陆文化部门在石狮蚶江举办了首届闽台对渡文化节暨蚶江海上泼水节,并确定今后每年举行一次。2008年该节被国台办列为对台交流重点项目,随后被中国文化部列为重点支持项目,并被中共中央文明办列入“我们的节日——端午”主题活动。
文化节共设十二项异彩纷呈的两岸交流活动,分为海上活动、陆上活动、配套活动。海上活动包括“闽台共携手,冲浪红塔湾”海泳比赛、龙舟邀请赛、海上泼水、海上捉鸭等;陆上活动包括民俗踩街、两岸灯谜联猜、攻炮城、两岸青年歌舞联欢会、对渡文化研讨会;配套活动包括两岸民俗摄影大赛、鹿港书画摄影展、两岸美食美酒展示周等。
本文发布于:2022-10-13 19:09:2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78/27048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