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北京高考改革

更新时间:2022-10-13 18:32:02 阅读: 评论:0

简介

和实施高中新课程同时,与之对应的北京高考新方案的研讨和制定工作就已启动。北京教育考试院作为考试的主管部门,承担着其中的重要工作。考察国外高考、赴已实行新高考的外省市调研取经、深入一线广泛征求意见……考试院的命题专家们度过了最为忙碌的两年。

理论论证早在2007年,北京在进入高中新课程时就宣布,3年后实施的新高考方案将是一份由教研专家、一线教师、招生考试专家等共同参与制定,并广泛听取各界意见,科学、可行的方案。

理论论证

作为方案主要制定部门的北京教育考试院开始了周密而细致的调研工作。臧铁军是北京教育考试院主管高考命题的副院长,据他回忆,方案在制定伊始是理论论证工作。对国内外高考改革总体趋势,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后,对国内外高考改革总体趋势进行系统研究和论证。

调研取经专家们调研了美国、日本、欧洲、韩国,以及台湾地区的高考形式,分析发现,尽管各国及地区在具体考试形式和内容上千差万别,但究其核心,突出对学生能力和综合素质的考查,已成为全世界高等教育在选拔学生时的重要标准,这一标准也相应体现在北京高考新方案的制定中。

调研取经

国内已实施新高考的省市也是命题专家们关注的重点。北京是全国第三批进入高中新课程的省份,在此之前,已有11个省、市、自治区进入了高中新课程。从2007年起,考试院新高考方案调研组的专家们奔赴各试验区,对各省市新高考施行情况进行系统调研,包括对旧的考试大纲、考试说明和教材进行详细对比,形成了一系列从教学大纲到课程标准与高考相关问题研究的报告。

与此同时,在北京市,一项在4000名高中生和2000名高中教师中展开的问卷调查也在铺开,通过这次问卷调查,《北京市高考改革调研报告》应运而生。在强大的调研数据支持下,北京新高考方案轮廓逐渐形成——扩大高校招生自主权、为学生减负、分类考试、建立多元化考试评价制度等关键词出现在方案制定者们的思路中。

集思广益经过一年半的广泛调研、酝酿,北京市高考新方案征求意见稿渐渐浮出水面。2008年秋季起,对北京高考新方案的征求意见工作渐次展开。

集思广益

这是一项浩大的工程,参与征求意见的人士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到区县教委主任、教研员、高中校长、一线教师,甚至学生代表……参与的人数已无从算起,但所有参与讨论的人的意见都被考试院工作人员一一记录下来,成为方案充实、修改的参考。

综合素质评价是高中新课程的亮点,几乎所有人都认为新高考方案应该体现这个变化,但在具体操作形式上产生了分歧。臧铁军也参与了那次座谈会,他一一听取了各位负责人的意见后,谈了他的看法:“综合素质评价确实重要,但它的可信度如何保证?若是作为录取的实际参考,那么算多少分才合适?”两个问题抛出,问得刚发完言的李燕玲哑口无言。确实,这是一个核心问题,在社会诚信体系还没有完全建立的时候,简单地把综合素质评价量化到高考录取中的做法势必会引起更大的风险。

稳中求变作为全国第三批进入高中新课程的试验区,北京在改革之初就明确提出“稳步推进”的概念。在新闻发布会上,臧铁军也表示,重点突破、稳步推进是北京这次高考改革方案的重要精神。

稳中求变

高职招生是方案中改革力度最大的部分,也是突破口,这个变化经过了3年的磨合试验。2007年,北京市首次在9所高职进行自主招生试点,学校完全脱离高考成绩招生,考生根据专业学习意愿选报学校,通过学校组织的面试和笔试来决定是否录取。这一新的招考模式在当年被称为“吹响了高考改革的号角”。

高职自主招生试点进行了3年,考试院跟踪调研也进行了3年。专家们发现,通过自主招生形式,学生学习兴趣能够与专业很好结合,学校在招生时能对学生个性特长进行甄别,确定他们是否符合专业学习需求,学生、学校双向选择很好地解决了高职新生报到率低的状况。于是,由考试院起草的一部20万字的针对高职招生改革的报告出台了,这为新方案中高职改革方向提供了最为科学、客观的理论和事实依据。

解读

部分选修课内容纳入高考对于普通高中新课程中设置的选修模块是否会在高考中出现,除了已明确纳入考试范围的部分选修课程外,其他选修课程的内容都不会在2010年高考中出现。考试说明中的“考试内容与要求”部分,对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内容一般不再区分,各自所占比例大体上根据各自部分的学习时数决定。

部分选修课内容纳入高考

市属高校自主招生期待“破零”深化高水平大学自主选拔录取改革,也是此次北京2010年新高考方案的亮点之一。但由于自主招生学校的审批权限在教育部,因此目前北京市对此表态谨慎。根据此前部分高考方案制定人士的介绍,对高水平大学自主招生,新高考方案中,将鼓励他们充分使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和会考成绩。至于如何使用,高校可以自行确定,教育部门提供建议。

市属高校自主招生期待“破零”

“高会统招”每人可报20个志愿高会统招的科目组合包括高考科目和会考科目两部分。高考科目就是北京市全国统一高考中的语文、数学(文/理)、外语3科。录取时按3科成绩总分排队。参加高会统招必须具备相关科目的高中会考成绩,没有会考成绩不能参加高会统招。高中会考主要面对高中在校生,同时往届高中毕业生和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也可参加高中会考。

“高会统招”每人可报20个志愿

高会统招以“1个专业+1所学校”为1个志愿单位,选专业优先于选学校,同一个专业可以报考5所学校,每名考生可填报20个志愿,突出了考生对专业的选择。

专家观点

有进步性但仍然保守(王雄21世纪教育发展研究院研究员、民间高考方案的主要参与者之一)与以前的高考方案相比,此次北京新高考方案有一定进步,但与其他已经进行高考改革的省份相比,则基本没亮点。

有进步性但仍然保守

北京新高考方案主要变化在两个方面,一个是高中素质评价成高校录取重要参考,另一个是高职采取高考成绩+会考成绩模式。这两个方面,不少省份已经施行,比如在广东、山东、江苏等省份。在江苏,已经没有高中会考的说法,取而代之的是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并且已经进入高考录取的参考标准。

高考新方案稳中求新(刘海峰厦门大学高等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学科评议组成员)在我看来,新方案最大的特点就是平稳过渡,稳中求新。

高考新方案稳中求新

在本次的高考方案改革中,原来的高考方案主体得到了最大限度的保留。原因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来分析:第一,方案改动太大,容易引起各方面太大的变动。比如高校录取如何参考,高中老师教学如何安排,考生如何适应等。第二,激进的变革容易引起反弹。改革幅度太大引起反弹在某些省份已经出现过,有的省份改革进两步退一步,有的则是多次改动之后又退回到了老方案,这种做法不可取。

各方反应

避免“一锤定音”现象(王梅生北京二中高三化学老师)对于新公布的北京市高考改革方案,北京二中高三化学老师王梅生表示,在高考统招录取、自主招生中将高中会考成绩和综合素质评价作为高校录取的重要依据,对高中生的全面发展是很有益的,避免了往年高考“一锤定音”的现象。因此在高三复习中,学校会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打散”模块教学的方式,突出“探究”的新复习方法。

避免“一锤定音”现象

综合素质评价的纳入“屏蔽”了学生一贯认为的“高一高二无所谓,高三一锤定音”的想法,能让学生的知识掌握得更扎实。原本推出综合素质评价的时候没有想到今后会成为高考参考依据,现在高考新方案将其纳入进来,需要学校提高该项评价的监督性。每名学生的素质评价都要“三方会审”,包括学生自评、家长互评及班主任和各科任课老师的评价。避免学生在高中就产生偏科现象。

给了高校更多自主权(孟芊清华大学招办主任)北京新高考方案中提到,高校招生要参考会考成绩和综合素质评价,这说明给了高校更多的自主权,体现了对高校自主权的尊重和肯定。

给了高校更多自主权

清华正在对北京新课改下的教学培养等各方面进行考察,并在思考和设计与之吻合的政策,适当时候对社会公布。

会考和高考存在一致性,都是对于学习的考核,但是它们的考核目标、重点都存在差异。会考是一种水平性测试,相对标尺比较粗,而高考是一种选拔性测试。“比如会考得A也许有20%,但是清华、北大招收的只是排名靠前的学生。”所以,他认为会考和综合素质评价有参考价值,但不同的学校,作用不太相同。

高职校将重新“洗牌”(魏晓东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招生就业处处长)对于新高考中,变化最大的高职招生部分,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招生就业处处长魏晓东表示,这次高职招生的改革让考生和专业更贴近,以专业为单位的大平行志愿报考方式,有利于志愿录取百分比的大幅提升,对于考生是很有利的。

高职校将重新“洗牌”

在对考生有利的同时,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可能会迎来一轮重新“洗牌”。原先高职校以招生规模为硬性指标,新高考方案出台后,专业内涵和质量的竞争将成主要方向。以专业为单位进行志愿选择,将使拥有“拳头”专业的高职越来越强,不被“问津”的高职将有逐步被淘汰的危险。

两条腿走路更有底(崔畅北京二中高三学生)对于新高考方案,北京二中高三学生崔畅认为,把会考成绩和综合素质评价这些反映平时学习情况的成绩,与高考成绩同时作为高考录取依据,这种“两条腿”走路的方式,让自己对高考“更有底”。相对历年考生都仗着高考“一锤子买卖”的情况,作为第一届新高考考生,崔畅认为新高考方式有进步,不会因为有一次发挥得不好,影响自己一生命运。

两条腿走路更有底

2009年的高考复习不再是跟着老师过一遍知识点,而是把知识点提出来,让学生自己进行探讨。拿做实验来说,以前老师给出一个唯一的实验步骤,学生照着去做,没有一点自主性。现在是老师把知识点拿出来,实验步骤不唯一,学生可以自主设计,但得出的结果是唯一的。这种学习方式虽然比原来做起来要困难,但是提高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也比较吸引人。

本文发布于:2022-10-13 18:32:0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78/27029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