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非学无以广才
冯文钦书法作品【注音】:fēi xué wú yǐ guǎng cái
【释义】:不学习就无从增长知识,提高才干。
【下一句】:非志无以成学。
【出自】:《诫子书》三国诸葛亮
【原文】: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译文:品德高尚、德才兼备的人,是依靠内心安静精力集中来修养身心的,是依靠俭朴的作风来培养品德的。不看清世俗的名利就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不身心宁静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理想。学习必须专心致志,增长才干必须刻苦学习。不努力学习就不能增长才智,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过度享乐和怠惰散漫就不能奋发向上,轻浮急躁就不能陶冶性情。年华随着光阴流逝,意志随着岁月消磨,最后就像枯枝败叶那样(成了无所作为的人)对社会没有任何用处,(到那时,)守在破房子里,悲伤叹息,又怎么来得及呢?(穷庐,指破旧的房子。)
《诫子书》是修身立志的名篇,其文短意长,言简意赅,主旨是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荒唐险躁。文章概括了做人治学的经验,着重围绕一个“静”字加以论述,同时把失败归结为一个“躁”字,对比鲜明。
非学无以广才
原文出处为汉朝司马弘《公孙弘》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教育后市人要勤奋学习,公孙弘本人起身于乡鄙之间,六十岁方为宰相。
人孰为重?身为重。身孰为大?学为大。
——方孝孺
一个人的前途、成就、幸福,归根到底,取决于在他的身上所展现出的才能,这是他赢得一切的真正资本。罗曼·罗兰告诉我们:“财富是靠不住的。今日的富翁,说不定是明日的乞丐。惟有本身的学问,才干,才是真实的本钱。”
偶然的机遇不足恃,到手的财富不足恃,唯一可靠的保障是才能。
那么,才能从何而来呢?
才能从学习而来,“非学无以广才”——智慧化身、超级能人诸葛亮在《诫子书》中给出了这样的答案。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成才。一个人,从一生下来就开始学习说话、学习走路、学习做事、学习一切。如果不学习,就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人,有本领的人。歌德说得好:“人不是靠他生来就拥有一切,而是靠他从学习中所得到的一切来造就自己。”
狼孩、猪孩的发现,充分证实了人的成长取决于学习的道理。狼孩、猪孩,都是一出生或是从小就被狼或猪叼走,并由狼、猪抚育的幼童。1724年,当首次在德国发现狼孩“野彼得”时,科学家认为这个发现比发现3万颗新星更有意义。因为这个发现给人无比深刻的启示:学狼成狼,学人才能成人。
非学无以广才人非生而知之、生而能之,皆是学而知之、学而能之。如果爱因斯坦出生时,就把他扔给狼群,则一定会成为“狼人”;如果比尔·盖茨出生时,就把他扔给熊群,则一定会成为“熊人”。可以断言,没有哪一个人的才能,不是靠学习造就的。
康熙皇帝是极有本领的一代帝王,当群臣称赞他无所不能,是“由天授,非人力可及”时,他立即予以批驳:“如虽古圣人,岂有生来即无所不能者,凡事俱由学习而成。”“凡事未有学而不能者。朕亦不过由学而能,岂生而能者乎!”从未有什么生来就能力高强的人,人的一切才能都是学习的结果。康熙还说,只要勤学苦练,人人可成圣贤:“古所谓圣贤,皆与人无异,故学一发千钧则可至于一发千钧,学舜则可至于舜。”人的本领差异,都是学习差异造成的。人的才能无论多高,都是学习的结果。
“智慧的化身”的诸葛亮的才能,得力于他善于学习,特别是得力于善于采用“独观大略”这种高明的学习方式。“一身佩六国相印”的苏秦的本事,也得力于善于学习,特别是得力于失败之后采用“简练以为揣摩”这种高效的学习方法。
中国唯一的女皇武则天,其才能也来自于善学,得力于“无一时无一处不学习”,作昭仪、侍女也留心学习李世民选贤任能、虚心纳谏、励精图治的种种作法。
一代伟人毛泽东的本领,更得益于善于学习。他不仅善读有字之书,而且善读无字之书,善于总结经验,善于“从战争学习战争”,从而使他由一个没进过一天军校的师范中专生而能统帅三军,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每个人手里都掌握着使自己伟大和幸福的工具,要使自己幸福和伟大,主要在于改变能力,改变能力的工具就在学习。
今天,人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了学习的巨大价值,学习渐渐走进了每一个人的生活。学习不再只是小孩子的事,而是每一个要改变命运,拓宽生存空间,开发自身潜能的人的事。“充电”成为了最时髦的概念。在大学校园里,除了从高中考来的继续延续着学生阶段的大学生之外,还有其它无数行色匆匆的求学者身影。著名的北大光华管理学院,每逢周六周日MBA班上课,光华楼前总是停了不少高级轿车,其中不乏“宾士”之类的豪华轿车,这甚至成了北大的一景。深圳一家公司总裁每月定时数次乘飞机前往大连就读MBA,光机票费用花去10余万元。花这么大的代价绝不是为了“镀金”,而是为了提高自身本领。中共中央要求在领导干部中开展“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的“三讲”教育。在“三讲”中,“讲学习”位居第一,竟在“讲政治”之上!
“学”的概念,也不断地变革。以前的“学”,为获取文凭,仅仅是指从小学到大学的“学”,近而指走出校门之后的“充电”。但这些,并非学习的全部。只要具有强烈的学习意识、学习意念,每时每地每事都能够学习。不仅可以接受专门充电培训,还可以在工作之余进行自学,并可以在工作中进行同步学习。如此一来,整个人生,会变成全程学习人生,全程能力发展人生。
今天,人们很重视教育,有的人可能会说“非教无以成才”,是教育使人获得才能的。这话没错,可是从根本上讲,学习比教育更重要。教育的成效取决于学习的成效,“教的最优化必须落实到学的最优化”(巴班斯基)。学习,是教育的基础,是教育的归宿。当今,西方教育研究已经发生了一个根本性的转向:从“教”的研究转向“学”的研究。教会学习才是最根本的目标。陶行知先生说得好:“教师的责任不在教,不在教学生,而在教学生学”。教的效益,最终要体现在学的效益上。即使教得再好,如果学得不好,教得“好”也要打上一个很大的问号。
可将教育与学习进行一个比较:教育是一种客体行为,是由上面或他人对主体施加的影响,学习是一种主体行为,是自身的一种教育性行为;教育是外在性的,学习是内在性的;在很大程度上,教育是一种政府行为,是上层的事,学习是一种个人行为,是自身的事;承担教育任务的只是少数人,而承担学习任务的却是全社会每一个人。当好学习者,才能当好教育者。要始终是一个好的教育者,必须始终是一个好的学习者。由此可见,学习比教育更重要更根本。教育与经济、科技相比,教育为本;教育与学习相比,则是学习为本。
学习,使人成为万物之灵;学习,使人成尧成舜;学习,是真正的广才之道、成才之道!人的价值取决于才能,才能取决于学习。非才无以为贵,非学无以广才,这是千古不易的普遍真理。
本文发布于:2022-10-13 16:51:1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78/26954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