渐行渐远渐无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书籍

更新时间:2022-10-13 16:01:02 阅读: 评论:0

出处

此句来自欧阳修的木兰花:渐行渐远渐无书 水阔鱼沉何处问

诗词名:木兰花作者:欧阳修朝代:北宋

木兰花

别后不知君远近。

触目凄凉多少闷。

渐行渐远渐无书,

水阔鱼沉何处问。

夜深风竹敲秋韵。

万叶千声皆是恨。

故欹单枕梦中寻,

梦又不成灯又烬。

【译文】自从分别之后就无法得知你的行踪远近,我满眼的凄凉,有谁知道我内心究竟有多苦闷!你愈行愈远,连一封书信也没有捎来,你我相隔千里万里,你的消息我何从探问?深夜里风儿吹动竹叶飒飒,一叶叶、一声声,都像是我内心倾吐的苦与恨。斜倚绣枕,渴望着与你梦中相逢,谁知道梦不成,灯又燃尽。

【注释】鱼沉:指没有鲤鱼能够传递书信。参见晏殊《清平乐》(红笺小字)注。秋韵:秋天之声。此处指秋风吹动竹丛飒飒作响的声音。恨:深深的遗憾。灯又烬:指灯油已经熬干,灯芯已经烧成灰烬。

【解析】这首词的主题与上首大致相同,也是写闺怨,只不过上首词让人感到女主人公的凄怨中带有对丈夫的恼恨,而这首词的女主人公则是更多缠绵,更多柔情的一位少妇。面对离她远行的情郎,她没有埋怨,没有指责,她只在心底思念着,期盼着,她多么希望能得到情郎的书信,知道他现在何处,何时才能重新回到自己的身边。作者以细腻委婉的笔调,把一个多愁善感的女子内心的苦闷刻划出来。全词注重气氛的渲染:在直抒“触目凄凉多少闷”的强烈感情之后,便开始用景来烘托情,夜深了,风起了,竹叶响了。这令人心碎的飒飒竹风,多像是自己内心一阵紧似一阵的凄凉啊。它摩荡着内心,搅动着内心,虽然没有疼痛,但这种孤寂的折磨要比疼痛更难忍受。因为疼痛折磨的是肉体,而孤寂折磨的是人的心灵。用秋风竹韵的万叶千声来表现女子柔弱凄苦的内心世界,会给读者留下十分深刻的印象。

内容简介

作者是知名的伦理学者,是三联版《沉思录》的译者。近年来先后在《南方周末》、《新京报》、《SOHO小报》等报刊上开辟专栏,本书精选了其中关涉文化与历史的文章,辑成一册,代表了作者近期对历史与现实、文化与学术等问题的思考。文章都写得很静,静的能感到自己的心跳。也正因为如此,却让人看过之后又很不平静。《有许多好人很安静》中他这样说:“他么也许没有耀眼的才华,也没有耀眼的志愿,但却总在默默地耕耘。”他们不被注意,只有当你失意的时候才可能注意他们。作者带我们在清华园里寻找着,走过自清亭,走过闻一多纪念碑亭,寻找着王国维纪念碑,并从中寻找他们为什么忧伤?他回忆骑车去当时还位于北京朝内大街的三联书店的日子,带着几分惬意,又有一丝忧郁

作品目录

Part1辑一 心灵史拾零Part2心灵史上的无语者Part3世纪初的忏悔Part4殉道”还是“殉清”?
Part5为什么忧伤?Part6梁启超的信仰根底Part7鲁迅与耶稣Part8纯真年代的纯真心灵
Part9毛泽东在1917Part10毛泽东在1918Part11毛泽东在1919Part12新生活的实验
Part13“新人”是怎样炼成的Part14墓与幕Part15有志者,事未成Part16因德而死,责尽而亡
Part17政治局 里的“多余人”Part18中央委员会里的工人代表Part19世纪中的反省Part20精神的后园
Part21折断的翅膀Part22旷野Part23新女性Part24老一代
Part25“时间”的开始与停滞Part26世纪末的凝思Part27叛徒问题或Part28在平等的追求之外
Part29不知所终Part30有一个朋友去了远方Part31三十年的三十个瞬间Part32——l976—2005年日记选
Part33辑二 由远及近Part34Part35“过渡时代”尘埃落定?Part36人以食为天
Part37受命造反的青春暴力Part38千万不要忘记Part39三种“传统”力量塑造中的“当下Part40——《
Part41辑三 域外来风Part42辑四 私下的忆念

本文发布于:2022-10-13 16:01:0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78/26917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