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样朋友圈

更新时间:2022-10-13 10:33:42 阅读: 评论:0

简介

仔细研究不同群体的微信朋友圈,不难发现一个现象:领导干部在朋友圈一般都比较沉默,而且级别越高越不爱在朋友圈说话,他们几乎从不参与热点话题的讨论,即使偶尔更新也以转发“心灵鸡汤”、分享风景照为主。这个现象在公务员群体中非常普遍,完全可以用“官样朋友圈”为之命名。

《人民日报》一篇报道在谈及这个现象时指出,一些领导干部不愿面对网络、无视舆论生态变化,在社交媒体平台不察民情、不问民意,反映了他们触网时的“鸵鸟心态”。将患有“网络恐惧症”的领导干部喻为鸵鸟,确实形象——或许在这些人的意识中,网络世界复杂而凶险,保持沉默才是最佳策略。

特点

官员的朋友圈大致分四种:

鸡汤派

大量转发或者撰写一些鸡汤文字。

任务派

一般单位有公号,需要转发一些文章,特别是主要领导要求并且带头转发,下面的官员往往跟着转发。

表态派

喜欢巧妙地表达自己在一项工作中吃苦了,做出成绩了。

沉默派

每天像一条鱼游来游去,偶尔冒泡点个赞。

原因

官样朋友圈1、一个很重要原因是,当今的官场文化并不鼓励官员有“个性”,反倒主张面目越模糊越好。

出现这样的情况,并不是说官员不解风情,或不接地气。他们中的很多人接触微信很早,而且对微信朋友圈有着自己的独特理解。之所以在朋友圈中低调,是因为他们把朋友圈当成了现实世界的投影。

一些公务员说过,在体制内生存不怕你跟其他人言行相同,就怕你跟别人不同。当别的领导干部都在网络时代谨言慎行,如果有谁表现得特别活跃,就很容易被贴上“爱出风头”“不够稳重”的标签。

现实官场忌讳多说,所谓“言多必失”。无论是当面说,还是背后说,一个轻易表达自己观点的人,往往被当作不成熟。人们一直讲现实官场缺少有个性的人,这是其中的一个文化动因。在官员们看来,朋友圈是虚拟的,但里面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却是真实的,领导和同事都在看着。

现实中,每有重大事件发生,我们的领导干部的朋友圈几乎看不到波澜,而很多外国政客却把社交网络当作塑造个人形象的平台,第一时间在社交平台发表观点。倒不是说后一种模式一定更好,但官场“千人一面”、领导干部不敢张扬个性,终究不是一种健康的政治生态。

2、导致“官样朋友圈”的另一个原因是,很多领导干部将网络当作可能影响个人仕途的危险因素,而非加分因素。

在一些领导干部的观念中,体制内生存的一个重要法则就是“管住嘴”。在朋友圈“乱说话”,很可能会被过度解读或被人“打小报告”——此前就有媒体报道过官员因发朋友圈被处分的案例。

事实上,官员群体中有不少富有真知灼见的人,但在一种不健康的政治生态中,他们退休前通常都会韬光养晦,不愿意通过网络推动社会进步。而当“官样朋友圈”成为官场主流,很多刚进入体制的年轻人也开始显现出“鸵鸟心态”,或是表现得像个“鸡汤爱好者”,或成为网上网下“两面人”。

观点

面对新媒体时代的多元声音、多样诉求,具有良好的新媒体素养,也是领导干部的执政能力的体现。民众期望看到善用网络、善于与网友打成一片的新型官员,而非思想观念停留在几十年前的“鸵鸟干部”。让更多领导干部敢于触网、敢于发声,需要有健康的政治生态和官场文化,也需要更多高级别官员作出表率。

官员在朋友圈低调并不奇怪,因为微信朋友圈有着一种虚拟的真实——你以为它是虚拟的,其实它是真实的,特别是其中的人与人之间关系。某种意义上说,有什么样的官场,就有什么样的朋友圈。所以,关键还在于净化官场,努力推动官场风清气正,让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干净更纯粹。

本文发布于:2022-10-13 10:33:4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78/26689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下一篇:华清宫四首
标签:官样朋友圈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