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如梦,汉语成语

更新时间:2022-10-13 00:46:48 阅读: 评论:0

出处

宋·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词:“人生如梦,一尊(通“樽”)还酹江月。”

故事

历史典故

《念奴娇·赤壁怀古》

人生如梦,一尊(通“樽”)还酹江月。——宋·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1036—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县)人。父亲苏洵,弟弟苏辙都是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世称“三苏”。宋仁宗嘉佑二年(1057),苏轼中进士。

苏轼一生处于北宋新法与旧党之间的斗争、倾轧激烈时期。宋神宗时,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先后被贬官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后谏官弹劾他在诗文中有诽谤朝廷之语,被捕下狱,出狱调黄州团练副使。宋哲宗元佑年间,旧党执政,苏轼曾内调任翰林学士等职,又因与司马光为首的旧党发生一些政见分歧,再次贬谪杭州。后来新党重新上台,苏轼受到更大打击,远调惠州(贵州省惠阳县)、琼州(今海南岛),宋徽宗即位,大赦天下,在遇赦北还途中死于常州(今江苏省武进县)。

苏轼政治上思想保守,反对新法,但后期态度有所转变,和旧党又产生了一定程度的矛盾,造成一生受排挤抑郁不得志,但在各地方官任上,他同情人民饥苦,办了不少有益人民的事,在诗词中也有所反映。

《念奴娇》是苏轼贬官黄州后的作品。苏轼21岁中进士,30岁以前绝大部分时间过着书房生活,仕途坎坷,随着北宋政治风浪,几上几下。43岁(元丰二年)时因作诗讽刺新法,被捕下狱,出狱后贬官为黄州团练副使。这是个闲职,他在旧城营地辟畦耕种,游历访古,政治上失意,滋长了他逃避现实和怀才不遇的思想情绪,但由于他豁达的胸怀,在祖国雄伟的江山和历史风云人物的激发下,借景抒情,写下了一系列脍炙人口的名篇。

“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这是苏轼对人生的无限感慨,有大彻大悟、超脱尘俗的味道。苏轼在《前赤壁赋》里说:“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古今将相今何在?不见当年秦始皇”,“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天大的困难放到短暂而宝贵的人生面前,又算得了什么呢?又何必苦苦去计较什么呢?这就是人生的豁达境界。苏轼年轻时也是意气风发,拼搏进取,有“澄清天下之志”,而“乌台诗案”让他站到了死亡的边沿线上,也许鬼神在向他敲门的时候,苏轼才能真正的体会和领悟人生的价值和意义。

运用

语法功能

作谓语、宾语、定语;指世事无常。

经典例句

人生如梦,梦中所见只是浮光掠影罢了。

相关作品

人生如梦(浪淘沙)

英雄有千万,红尘夙愿,唯终生憔悴奋战,却留下无数遗憾,临终感叹。

智慧纵无限,华纶罕见,才子佳人总相伴,悲守温馨心缭乱,梦幻彰显。

(民亭新作)

详细释义

人们来到这个世界,就如生于世间犹如在水面飘浮,他们死离人世就像疲劳后的休息如做了一场梦一样。醉生梦死。醉生,就是在生的时候,好像喝醉酒似的,不知怎样生来;梦死,就是在死的时候,好像在做梦似的,不知怎样死去。人人皆在梦中,不知何日能清醒,所谓“人生如梦”,以假为真,为名为利,贪无止境。人生就像一场梦,梦中的许多东西如金钱、名利、美色很容易就让人迷失了本性。

本文发布于:2022-10-13 00:46:4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78/26445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上一篇:赤壁长吟
标签:人生如梦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