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青团员号核潜艇,原苏联海军的第三代核潜艇

更新时间:2022-10-12 22:12:03 阅读: 评论:0

技术特点

钛合金制造

共青团员号核潜艇除了苏联以外,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会想到利用昂贵的航空金属钛来制造核潜艇。然而,苏联却用这种高硬度的金属制造了一艘能下潜1000米的攻击型核动力潜艇。它的独特之处在于耐压艇壳是由钛合金制成的,可下潜至其它潜艇从未达到的水下1200米深处。这一纪录是它于1983年8月5日创下的。该潜艇建造时间很长,造价也很高,人们称之为“金子做成的鱼”。

前苏联专家认为,下潜深度是攻击型核潜艇一项重要的战术技术要素。核潜艇加大潜深具有以下作用:

一是可减少被反潜飞机上磁探仪发现的可能,而且钛合金具有低磁性的优点,更是适合建造潜艇的材料;

共青团员号核潜艇二是可利用水面舰艇声呐在深海的盲区,避开水面舰艇的搜索;

三是可延缓螺旋桨空泡的出现,从而降低螺旋桨噪声;

四是在遭敌深水炸弹攻击时,具有更长的机动时间,降低了潜艇被深水炸弹命中的可能;五是可以扩大潜艇坐沉海底的范围,以及通过反潜区的可能性。

另外,用钛合金制造艇体,可以大大减轻艇的排水量。钛合金与特制钢相比,具有强度大、质量轻的明显优点,并且更耐海水。

反应堆

共青团员号装备了一种非常独特的反应堆——液态金属反应堆。在此之前,大多数的核潜艇都是用双回路的压水堆,高压水从核反应堆流出以后,在经过下一回路加热常压水产生水蒸气带动涡轮机工作。但是共青团员号的核反应堆更近一步,使用了液态金属作为一回路的热质媒介,因此其体积相对于需要加压部件的压水堆来说大大缩小,其功率密度也就比老式的核反应堆高得多。共青团员号仅仅装备了一座核反应堆,就使得全艇拥有近38节的高速。美国也曾经试图发展过液态金属的核反应堆,只是最终由于技术难度问题而放弃。当美国人知道共青团员号核反应堆的详细设计时,不禁为自己技术线路的落后而大惊失色。

低噪音

和其他苏联核潜艇一样,共青团员号也采用了双壳体结构。为了减小噪声,增强潜艇航行时的隐蔽性,同时兼顾良好的防护性能,共青团员号内外壳体之间的距离被拉大,这样两层壳体中央的海水一方面是一个天然的消声器,另一方面是良好的水下抗爆炸平台。共青团员号内外层均敷设了厚厚的消声瓦,内层为多孔结构,噪声在孔隙中来回反射消减;外层是橡胶质光滑壳体,将噪声封闭在艇内。为了进一步减小噪声,共青团员号内部的涡轮机组和发电机组架设在一个复杂的浮动支撑机构上,有效的避免了机械运转的噪声传递到潜水艇壳体。这一系列的复杂技术使得共青团员号的噪音下降到和美国“海狼”级核潜艇相当的水平。在共青团号沉没之前,这艘潜艇曾经参加过监视北约海军演习的活动,性能良好的美制声呐根本就没有发现它。

舰史

共青团员号核潜艇1984年“共青团员”号加入苏联海军北方舰队服役。

1989年4月7日莫斯科时间11时零2分,“共青团员”号自远洋返航来到北海的挪威北部公海途中,第7舱电线短路突然起火,火势蔓延至其它舱室。核装置关闭,潜艇浮出水面,水手们拼命扑火。潜艇拖着浓烟在海浪中颠簸了一个小时后,向苏联北方舰队司令部发报求救。海军飞机最先来到出事地点,只见艇尾向下倾垂下沉,大部分救生筏解不下、放不开,情况极端危急。17时,艇上人员全部离艇跳海。17时15分,潜艇完全沉入海中,躺在1685米深的海底。全艇69人,活着的30人都被救到漂浮救生站(后又死去3人)。遇难者除4人当场死于火灾外,都是跳水后冻死、淹死或心力衰竭而死的。实际共死42人,只有27人生还。“共青团员”号核潜艇的沉没地点位于水深约1370米的公海海域,那里距挪威本土340千米,给搜救工作也带来了巨大的难度。

这次事件的影响主要是核污染。据专家称,潜艇上的核燃料浓度非常高,并且潜艇上十枚鱼雷中有两枚是核弹头。这次历史上影响最大的核事故将会给北海海洋生物和沿岸居民造成数千年的影响。

追悼

事后,苏联国防部、苏军政治总局和苏联海军联合发布一项公报:

“苏联国防部、苏军政治总局和苏联海军通告,4月7日,位于挪威海中立水域的“共青团员”号核动力鱼雷潜艇发生了火灾。潜艇转入了水面状态。为抢救潜艇,全体人员英勇奋斗了5个多小时,但是,乘员们采取的措施没有产生应有的效果,潜艇沉入梅德韦日岛西南海域1500米深处。有人员伤亡。苏联国防部、苏军政治总局和苏联海军以悲痛的心情向遇难官兵亲属表达深刻的慰问,祖国忠诚的儿子永远活在全军官兵和所有苏联人民的心中。”

“共青团员”号遇难艇员纪念碑

本文发布于:2022-10-12 22:12:0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78/26375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