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令性捐赠2016年1月底,江苏扬州郭村镇有企业曝出镇政府通知捐款的红头文件。在这份强调以指令性捐款为主的文件中,列出了以镇领导为负责人的捐款计划表,其中涉及政府机关、镇企业在内的50余家单位,捐款计划在1000元到2万元不等。位于该镇的企业称生存艰难,不愿捐款但又不敢不捐。
值得一提的是,与以往一般出现在重大灾难事件后的慈善募捐倡议不同,郭村镇政府所下达的“指令性捐款”红头文件,是以“为弘扬中华民族扶贫济困的优良传统,帮助弱势困难群体度过寒冷的冬天”之名。换言之,至少在表面上,它仍是在倡导各界“送温暖、献爱心”。然而,这一看似“善意满满”的捐款倡议,其所蕴含的糟点却同样不加任何修饰。
在这份强调以指令性捐款为主的文件中,列出了以镇领导为负责人的捐款计划表,其中涉及政府机关、派出所、村委会、镇企业在内的50余家单位,捐款计划在1000元到2万元不等,总额27.8万元。
与以往一般出现在重大灾难事件后的慈善募捐倡议不同,郭村镇政府所下达的指令性捐款红头文件,是以“弘扬扶贫济困优良传统,帮助弱势困难群体度过寒冷的冬天”之名。
指令性捐赠首先,既为“帮助弱势群体过冬”,那么在社会各界“献爱心”之前,当地政府部门对于弱势群体理应兑现的公共救助是否到位?若只是以外界捐款来代替本应由公共财政买单的公共救助,无疑是一种卸责和错位;
其次,既为“献爱心”,那就得充分尊重各方意愿,以红头文件下达捐款“指令”,更像是一种行政“摊派”,而非慈善。不管是面向机关干部还是社会企业,恐怕都已经变味;
其三,当地政府眼中“寒冬里的弱势群体”,是否包括那些本身就存在经营问题的企业?它们又该向谁求助?事实上,当地就不乏企业家抱怨:在全球经济萎缩的大环境下,广大的中小企业生存已经举步维艰、殊为不易,“过年了镇里不但不支持慰问,还公然发文摊派捐款额”。
面对质疑,当地政府相关负责人回应称,“不会找不捐款者的麻烦”。
虽然没有机构统计过之前出现过多少次红头文件要求捐款的案例,但从公开报道来看,这是一种常见的现象。每当这种现象见诸报端,舆论都会集中“炮轰”,但有些地方似乎没有把舆论监督放在眼里,依然我行我素。
公益捐赠的核心是“自愿”、“无偿”。尽管在这种红头文件中也有“自愿捐赠”之类的表述,但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自愿捐赠”是客套话、是幌子,实际上还是指令性捐赠。不信?你自愿不捐试试?尽管当地有关方面表态称,绝不会找不捐款者的麻烦。但聪明的人都知道,现在不找你麻烦但给你记着这笔账,在你求领导办事的时候就是秋后算账的时候,所以经济再困难,恐怕也要按文件要求捐赠。窃以为,“指令性捐赠”之所以老不落幕,首先就是因为权力任性。无论是“公函求情”、还是“文件逼捐”等,本质上都是掌握决策权的有关领导太过任性。
红头文件代表着权力、代表着形象。因此,有必要把“红头文件”、“任性权力”彻底关进法律法规的笼子,凡违规者必须严肃追责。只有这样,才能维护企业和干部职工的权益,才能避免我国公益慈善事业受到某些伤害。
本文发布于:2022-10-12 09:33:3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78/25853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